泽畔时光

其他

曹可凡家族往事

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泽畔时光《金陵十三钗》剧照一封家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曹可凡读到这段家书时,感动得差点掉眼泪:“为人要谦逊为先,恭敬为贵,万不可有骄傲之。世有骄傲之人,凡事以为己能,皆不及我,与人晋接、周旋,不肯佩服。此等人,必顿致寸步难行。所以,谦敬两字,何地不可往,何处不可藏。复望儿去骄为谦,转傲为敬,无论上中下,终要以礼相待,无生嫌隙。至要!至要!”这封信是曹可凡的高祖王梅生写给在上海打拼的儿子王禹卿的。王禹卿和哥哥王尧臣,十几岁便从无锡乡下到上海谋生。多年以后,王氏兄弟俩都成了上海滩富商,把王家带入一片精彩纷呈的生活。曹可凡祖父曹启东(右二)与小舅子王启周(左二)合影在无锡风光旖旎的蠡湖北岸,坐落着一座优雅精致的水乡园林———蠡园。这座建于1927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豪宅里的爱怨

本文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泽畔时光在上海,有栋房子曾经有着“远东第一豪宅”的美誉。那就是上海“绿房子”,绿房子曾经的主人叫做吴同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吴同文与姨太太在这里赴死,房子归还后原配不愿住。上海“绿屋”绿房子始建于1935年,1938年竣工。1938年绿屋落成之日,总设计师对吴同文拍胸脯:“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使再过五十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一百年,我相信它仍不会OUT(老土落伍)。”为睹这幢当代远东第一豪宅丰姿,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特地登门造访绿房子,并应屋主吴同文之邀,在二楼餐厅大理石餐桌上共进晚餐并合影留念。而这幢豪宅的设计者是一位与上海城市建筑渊源很深的世界级建筑大师——邬达克。1918年至1948年期间,他在上海前后居住了有30年之久。在这期间,邬达克为上海设计了高达六十多件作品,单就功能分类就包括住宅、戏院、银行、教堂、酒店、学校……在这其中最为上海人引以为傲并且广为全国人所知的,是当时的远东首屈一指的24层摩天楼国际饭店和大光明电影院。而铜仁路上的这幢“绿屋”,则是邬达克留在上海的最后一个设计,也是唯一一个私人独立住宅。由于屋主吴同文喜欢玩乐,家里隔三差五就要开派对,宴客跳舞,经常高朋满座,邬达克在底层设计一条自东首大门进入的汽车通道,于是宾客可直接进入宅内避免风雨日晒。底层朝南三门分别为大客厅、酒吧和弹子房;北面西端一大间为舞厅,落地长窗通向绿草茵茵的大花园。吴同文酷爱跳交际舞在旧上海人尽皆知,难怪他特别要求在绿屋底层设计有弹簧地板的跳舞大厅,夜夜在这里笙歌艳舞。所谓弹簧地板,其原理一如汽车车身钢板与轮子之间嵌有的大弹簧,在地板与搁架之间,嵌着粗钢丝弹簧.翩然起舞之时,会随舞步起伏荡漾,令舞姿更显优美自若。绿屋虽楼高只有四层,但洋派的吴同文,要求在住宅内装自动电梯,并设有自动放光电灯,这使绿房子成为上海滩第一个设有电梯的私宅。房子里300平方米的大厨房里中西餐设备一应俱全;三楼那排阔而长的窗户所搭配的玻璃是造价200万的弧面无缝玻璃;里面最豪华的是一间化妆间,几面墙都是镜子,香水就装在顶上,轻轻一按香雾就会散下。“绿屋”之所以设计成绿色,完全是因为屋主吴同文。吴同文,是新中国成立前上海的颜料大王,发迹于抗日战争期间。当时,国民党因大规模军备需要“军绿色”颜料,原来的德国人颜料供应商都撤回去了,他抓住时机自己开发研制出了“军绿色”颜料,借此大发了一笔战争财,在颜料市场上稳坐第一把交椅。吴同文从此视“军绿色”为自己的幸运色,穿绿色衣衫,把宝马车也漆成绿色,为自己的房子挑的也是绿色,在墙面外贴满绿色细条面砖。曾经的绿房子在上海风头无两,但不久后已经是人去楼空,破旧潦倒,墙顶霉迹斑驳,房子外面吴同文最引以为傲的绿色面砖也剥落了不少,圆弧形玻璃更是公然地破碎着。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场自杀。那年吴同文和他的姨太太在绿房子里自杀,房子的玻璃便被打碎了,后来归还到大太太手上却没有人愿意住进去。因死亡而“衰败”的“绿屋”到死,吴同文都带着他的姨太太,这是一件让大夫人恨得牙痒痒的事情。吴同文的大太太是贝娟琳,出身苏州狮子林贝家,近代的一个传奇家族。贝娟琳的父亲,是“颜料大王”贝润生。当年贝润生靠颜料行起家,是颜料业巨头,20年代把投资转向上海房地产,在上海市区拥有各类房产近千幢,土地两千多亩。贝娟琳出嫁时,嫁妆丰厚,父亲让她选块地皮陪嫁,吴同文挑中了铜仁路、北京西路路口,那个时候还叫哈同路和爱文义路,刚好嵌了吴同文的名字。当年,贝家爱女出嫁那天,场面盛大,因为娘家和夫家实在太近,不能够尽显风光,还故意让车队去南京路大大地绕了一圈。贝家是一个世家大族,翻开《吴中贝氏家谱》阅读,你一定会被这个金玉满堂的家族所惊艳。贝家原是医药传家,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已是苏州四富之一。近代,最出色的是第十三世孙贝哉安和贝润生两支,兄弟俩各尽所能把家族事业推到新高点。贝查泰,字哉安,是贝聿铭的爷爷,上海银行的创办人之一,他把贝家这一支打造成了“金融世家”。他有五个儿子、四个孙子从事银行金融工作,其中三子贝祖贻最负盛名,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银行总裁,著名金融家,这位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贝聿铭,世界级的建筑大师,是华人的骄傲,也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想必已经不必过多介绍他的盛名。这样一个名门望族,历经数个改朝换代,看惯了世情风雨,也懂得新朝代的初期总是带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豪宅、地产对他们来说都是身外之物,保留家族的齐全和安定才是上策。但吴同文却没有这样的眼界。新中国成立前夕,曾有外国外交官愿意豪掷千金买下绿房子当领事馆,吴同文的儿子很是心动,想要卖掉之后全家到香港去发展。但吴同文却坚决不同意,他舍不得这幢豪宅,还扬言死也要死在这里,谁知一语成谶。难道上海滩有名的富商巨贾,还会在意这一幢房子吗?翻开吴同文的过往便一切都有了答案。吴同文虽说出生上海颜料富商之家,却并不是亲子,而是养子。吴同文的养父和贝润生还是同乡,他为人不错,还有一个聪明机灵的样子,看上去颇有前途。于是爱才的贝润生就把最小的女儿下嫁给了她,还送了许多嫁妆。这样的“商业联姻”毫无意外没有结出什么好的因缘果,吴同文并不爱贝娟琳,他的心在姨太太那里。可怜贝家五小姐,样貌气质极佳,出身豪门,学识出色,英文流利,还煮的一手好菜。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有宗教信仰,贤淑矜持,但与丈夫吴同文却是性情不通,彼此冷淡。吴同文爱的是那个十六岁就娶进门的贫家女子,她与自己有惺惺相惜的共鸣,也懂得对他小心翼翼,百般伺候。吴同文姨太太十六岁之前的故事始终是一个谜,仿佛一夜之间她便出现了,住进了吴同文的绿屋,还与他生子。据传姨太太原本是扬州的,但口音却是苏州口音,讲得一口软糯的苏州话,做菜手艺也特别好。第一次拜会吴同文正妻的时候,她还是恭恭敬敬行着“磕头礼”,谦卑地以“太太”来称呼她,正房所出的孩子也叫她姨娘。后来,渐渐地“太太”也不叫了,她把自己的位置越来越高,直接称呼贝娟琳为姐姐,再到后来,索性“姐姐”也不叫了,直呼贝娟琳的大名。身为姨太太,要在万花丛中站稳脚跟,要保证自己入门之后不会再有后来者,她可谓是下足了“苦功夫”。不用往回看,我们只消关注赌王一家便知道,巨富豪门家主的身边,不管是多少岁都会有莺莺燕燕、狂蜂浪蝶。吴同文的姨太太无疑是会做的,待人接物自有她的一套方法,就连吴同文大太太的儿女回忆起这个姨娘,都会以“她会做”或者“处心积虑”这样的词来形容。心中虽知此人别有用心,但行为上却丝毫挑不出她的错处,一口气上不来也下不去。这也许是大太太和儿女对待吴同文姨太太的共同感觉。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吴同文和姨太太有了“爱的结晶”,他们孕育了后代。姨太太鸠占鹊巢,和丈夫出双入对,恩恩爱爱,两人在四楼尽享鱼水之欢,明媒正娶的大太太公然地被弃之三楼独守空房,这对一个西式教育出来的女子,真是莫大的讽刺和折磨,贝娟琳却是坦然面对、漠然置之。事实上,贝娟琳对吴同文的确是有些隔山隔水,甚至有些介怀的。吴同文想要一碗水端平,殊不知爱情里本来就不该出现第二碗水,那要如何端得平?他自以为是的安排好了每周在两位夫人房中过夜的时间,隔日一人一次,绝对公平。但贝娟琳起初却是无法忍受的,她也曾经抗争过,一气之下索性常住香港,不再看眼前的烦恼。后来她便渐渐想通了,她起初就不该对吴同文抱有期待,他不是本知不该去做而去做,而是压根不认为讨小老婆是什么错事。于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抗争的呢?“绿房子”以前在上海首屈一指,但吴家顶多算是“大人家”,与“好人家”有点微妙差别。吴同文热爱招摇,还有一房姨太太,有暴发户的做派。旧社会三妻四妾固然不稀奇,但规规矩矩的好人家一般都会谨守一夫一妻制,是没有姨太太的,因为有姨太太的家庭一般比较复杂,长久以来留下来的问题便会很多。贝家是决计没有这种事情的。当年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做到了中国银行的总裁都没有娶任何的姨太太。他的妻子庄氏四十多岁去世,扔下贝聿铭兄弟姐妹六个便撒手人寰,贝祖贻也没有想过立即娶一个继室过门照顾儿女。一直到几年之后,鳏居的贝祖贻去法国公干,在那里遇到了在欧洲求学的江南名媛蒋士云,二人产生了感情,贝祖贻这才将人明媒正娶带回家,作为续室一双人生活到老。吴同文的太太贝娟琳生活在这样感情清白的家族里,对吴同文的行为自然是极其看不上的。贝娟琳曾经说过,自己从根本上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因为共产党是不让讨小老婆的,她巴不得共产党早点来才好,那样那个小老婆也不会进到绿房子里来了。贝娟琳不仅对吴同文已经死了心,对这幢房子也没有留恋,所以她听到吴同文和姨太太在绿房子里双双自杀的消息时只觉得无比讽刺。那是1966年的8月,姨太太打开煤气煮好了咖啡之后,上了四楼的小客厅,静静等着吴同文坐电梯上来。姨太太用托盘端了一个药瓶子,那是早就备下的安眠药。她打开药瓶子,把药片全部都倒进了两个咖啡杯子里,小勺子在里面搅动着,带起一点点的小漩涡。她的动作熟练而优雅,今天就像是普通的一天,两个人如往常一样喝一杯早咖啡,再听着音乐慢慢起舞。不过今天他们是决议要死的,两个人穿戴整齐,饮下了咖啡。当人们发现他们的时候,尸体已经僵硬了,彼此的手还紧紧握在一起。吴同文和姨太太是走了,剩下的风雨留下大太太贝娟琳一个人面对。特殊年代,她被分配在了与绿屋极近的一条小门小户聚居的新式弄堂房子里,叫做常德新村。常德新村是20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偷工减料的建筑,号称自己是新式的弄堂,所谓有钢窗蜡地、下水道、前门口还有着一块巴掌大的所谓的花园,但却处处透露着潦草和敷衍,丝毫看不见现代气息。出身名门,过了大半辈子奢华生活的贝娟琳就住进了这样的地方。其实她不是没有机会选择,有人曾经问她当年为什么不落实政策,直接把绿房子上交给国家,这样三楼和四楼在合营之后还能让她继续居住。贝娟琳听完只是笑,说自己这一世什么福都享受过了,要说因为舍不下奢华的生活而继续留在绿房子里她是绝对做不到的,那幢房子留给她的只有痛苦折磨的回忆。她宁愿住在小房子里,只要和儿子儿媳在一起。当时他们的房子只有九平方米,比在绿屋里的洗手间都要小,这个小地方却要住两代人。家中连沙发都抄走了,因为怜惜母亲,儿子就在房间一角靠墙的旧箱子,上铺上厚厚的棉花胎,倚上一只抄家遗下的沙发靠垫,锦衣玉食出身的贝大小姐就倚在这只爱心“沙发”上织绒线,喝咖啡,讲“老话”。每年大年初一,老太太就让儿子将大床拆去,开出一桌圆台面,等九点一过第二代第三代都来拜年了,包括姨太太那房的后代,待客的一应糖果瓜子样样齐全。日子虽苦,但贝娟琳却甘之如饴。小儿媳不是大家出身,是一个小户女子,但家中和睦,没有乱七八糟的关系,祖孙感情极好。贝娟琳起初是不同意的,但去做过一次客之后回来却说,女孩子是好人家,和和气气,家境是清了一点,但人家是一等一的好人家,这个女孩子能做她的儿媳妇,是她的福气。这就是大家闺秀的气度与智慧,所以她才能在风风雨雨中泰然处之,而吴同文早已命赴黄泉。贝娟琳不愿意接受绿房子的原因不那么复杂,是她对于往事早已经放下,所以这幢豪宅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就算是拿回来也无法恢复当年的境况,那么大的两层,家居2如何去配呢?不如放手,乐得轻松。正是因为这样的豁达,贝娟琳一直到九十三岁才寿终正寝。绿屋的往事也就此结束了。往事如烟散,绿屋经过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其实主人早就换过不少。现在,它的产权在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手中,作为一幢颇具历史意义的老建筑,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对其很是重视。他们后来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重新修葺,绿屋这才恢复了原貌。绿屋往事虽然已经如烟散去,但这幢建筑却会屹立在这里。防失联请加备用号《泽畔时空》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林郑月娥退休后的生活

Linda时光之心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各种维生素功效超全指南!

本文转自公众号:USANA
2022年7月6日
其他

歌唱家叶佩英家中摔倒,孤独离世

本文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泽畔时光引言:她是从印度尼西亚回来的,唱着《我爱你,中国》回来的,著名歌唱家叶佩英于4月7日离世,享年86岁。娱乐圈最近传出了诸多噩耗。这次叶佩英老师离开了我们。叶佩英老公的徒弟在社交媒体上,跟大家讲述了师母去世的一些细节叶佩英唯一的女儿在美国,这几天与独居在家的母亲电话无法打通,深感不安,忧心如焚。一种不祥的预兆,在她的心头缭绕,挥之不去。于是,转而打电话给一位亲戚,由于当时正在防疫,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法出门,转而打电话给居委会和当小区的物业,却始终联系不上。万般无奈,她转而寻找她的父亲的徒弟,求他去看望自己的母亲。徒弟说,叶佩英老师的女儿联系妈妈多次,但都未曾成功,所以就将电话打给了他。可他的徒弟也无法出门去探视他的师母。紧紧封管着的小区大门,既无法进入,也无法出去。徒弟知晓这事后,连续多次给师母打电话,可仍旧无人接听。直到后来,徒弟感觉情况不对,一个独自在家的80多岁的老人,与外界切断了联系,她的衣食起居有保障吗?如果发生意外怎么办呢?冰箱里还有吃的吗?如果她突发疾病又怎么办?所以联系了叶老师家的居委会以及物业公司等等。好不容易到了叶佩英的家门,可无论怎么敲门,都没人应答。最后不得不联系了派出所和开锁公司,进了家门后,才发觉叶老师倒在卫生间的地板上,已经不省人事。什么时候摔倒的?几个小时?一天
2022年7月4日
其他

【往事】张恨水的晚年生活

本文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泽畔时光文/张记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介绍我的一位收藏家朋友,正是从他那里,我获得了一些关于爷爷的一手资料,对了解爷爷晚年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提供了很大帮助。那是在天津曹禺故居,我当时正参加博物馆日活动,收藏爱好者贾俊学向我展示了他捡的漏——“文联旧档案”,一些他从旧纸堆中捡出来的“文物”。20世纪90年代,北京几家出版社和中国文联搬家,有些旧档案就被当废纸卖了,贾俊学用不多的钱买了几麻袋,以后的每天,他都会仔细地阅读这些旧档案,着迷于旧档案中的人物。十几年下来他竟然整理出了300多位文化名人的口述实录,其中有中国文联干事对老舍、张恨水、沈从文、曹禺、陈其通、蓝马、欧阳山尊、田汉等人的访问纪要。因为有我爷爷的专访,他赠送我一部分“纪要”。看到爷爷与中国文联沈慧等同志的谈话,我感觉是那么亲切,爷爷的一言一语再次掀起了我内心的波澜。竭智尽忠(1949
2022年7月2日
其他

她终生未嫁,却画出最经典的爱情

泽畔时光1953年,新婚姻颁布,为了配合宣传,人民美术出版社让王叔晖创作《西厢记》连环画,1954年,16幅《西厢记》连环画问世,轰动一时,这幅作品也被载入史册。她终生未嫁,却画出了最经典的爱情....1、初遇:唐朝贞元年间,崔相国死后,他的妻子崔氏、女儿莺莺扶柩回籍安葬,羁留河中府普救寺内,书生张君瑞前往长安应举,路过普救寺,遇见了莺莺和使女红娘,他见莺莺貌美,便对她产生了爱意。2、借厢
2022年7月1日
其他

【往事】上海豪宅里的一生一世一双人

泽畔时光引言:他对她许下诺言,一生一世一双人,她回他,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他们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惟愿生生世世,爱永不止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有一座仿欧洲古典希腊式的豪宅,现在是上海市作家协会的所在地,大半个世纪前,这里是刘吉生和他太太的爱巢,是夫妇俩人的爱神花园,这里有他们幸福的时光,在这座老洋房里,无一不透露着浓浓的爱意...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有一对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刘氏兄弟,刘吉生是著名爱国实业家刘鸿生的胞弟,从前上海滩的“火柴大王”刘家原籍浙江定海。晚清时,刘家第一代移民刘维忠在上海租界经营娱乐业,为刘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了以刘鸿生和刘吉生为代表的第三代,创建了集商业、工业、运输业、金融业于一体的在近代中国有影响的民族资本集团左:弟弟刘吉生
2022年6月25日
其他

60年代乒乓球女冠军,养老院孤独离世

本文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泽畔时光提到梁丽珍这个名字,可能如今大多数人已经没有听过了,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她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球员,曾夺得过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正是这样一位国家级运动员,晚年的时候竟然住进了养老院,最终在春节期间孤独离世,尸体几天后才被发现,她到底经历了怎么样的人生呢?20岁迎来世界冠军梁丽珍1945年出生于广州,梁家父母希望女儿身体健康,从小就培养她的体育爱好,他们先送她去了游泳兴趣班,想把她培养成一个游泳运动员。但是梁丽珍练习了很久一段时间,成绩一直不突出,游泳对她来说,充其量只能当做一个业余爱好,想要有长远的发展有点困难了。教练王征远在充分分析了梁丽珍的特点之后,建议梁丽珍改学乒乓球。王征远发现,梁丽珍虽然在力量上有欠缺,但是她的反应却非常敏捷,如果学习乒乓球的话应该是不错的。王教练的鼓励让梁丽珍重拾信心,她决定改学乒乓球,对于这项运动,梁丽珍充满了热爱,她勤学苦练,终于有了进步。然而瓶颈期很快到来,和游泳一样,在这一段时间里她的水平止步不前。1957年,梁丽珍遇上了庄家富教练,庄家富是广东籍的国家队乒乓球运动员,他敏锐地捕捉到梁丽珍在乒乓球方面的天分,将她带入更系统的培训中。并且,庄教练对梁丽珍的鼓励非常有效,能让她很快振作起来,而不拘泥于小的失误。1960年,梁丽珍从广东乒乓球队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集训队,这是她事业上迈出的一大步,十五岁的少女迎来了人生的转折。1961年,梁丽珍与韩玉珍搭档,一起战胜了日本对手,并且获得了第26届世界乒乓球赛的季军。1962年,她又获运动健将称号,1963年,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梁丽珍获得女子单打冠军,并再次与韩玉珍携手获得双打冠军。要知道,这时候的梁丽珍不满二十岁,她的乒乓球运动道路可谓是一片光明。1965年,二十岁的梁丽珍作为中国队主力参加了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女双、混双比赛中都获得了骄人的战绩,而在团体赛中,她更是用精彩的个人发挥帮助中国夺得冠军。这一切都是梁丽珍勤学苦练的结果。据说,当时的梁丽珍一度不被国家队看好,但她从未放弃过,每天坚持练习腕力发力,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还在练习发球。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训练,让梁丽珍积攒了足够的实力,也为她的发光发热埋下了种子。1973年,梁丽珍从国家队退役回到广东,退役之后,她把主要工作放在推广和普及广东乒乓球运动上。在这个领域她的确付出了很多,并于1980年出任广东省体委副主任,主抓乒乓球及群众体育项目。人生之幸梁丽珍说,遇到乒乓球,是她人生中的一大幸运,因为儿时是练习游泳的,因此梁丽珍系统接受乒乓球的时间和普通运动员比并不长,从入门到捧杯不过7年时间。短短的七年,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为了世界冠军。那个年代,中国女子乒乓球正处在低谷期,尽管在1961年的第26届世乒赛上,梁韩组合获得季军,但是两年之后的第27届世乒赛上中国女队没有任何一个项目打进决赛,甚至混双都没拿到冠军。反观男队,包揽了全部项目的冠军,因此,第28届世乒赛的这个世界冠军是非常鼓舞士气的,让全中国的人对中国女乒充满了希望。尽管一生未能参加一次奥运会,这是梁丽珍永远的遗憾,但是1985年,她自费50美金,报名参加了“世界老将运动会”。这是一个专为没有机会参与奥运的项目而设的赛事,梁丽珍夺取了女子乒乓球的单打冠军,算是小小的弥补了这个遗憾。退役之后,梁丽珍也没有忘记乒乓球,她早就在心中把乒乓球当作一辈子的事业。2005年,由她领导组织的以“中国乒乓球50年”为主题的巡回展览在国内各大城市展开。乒乓球成长为中国的“国球”,五十年来长盛不衰,人才辈出,也许论成绩,梁丽珍比不上许多知名的选手,但是作为老一代乒乓人,梁丽珍为我国的乒乓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一生为宣传乒乓球运动而努力着。而在练习乒乓球之余,梁丽珍爱好摄影。1962年,梁丽珍去日本比赛,有位华侨送给队员每人一台佳能照相机,这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东西,梁丽珍爱不释手,从此爱上了摄影。“摄影让我懂得珍惜,并学会欣赏美的事物。”在采访中,梁丽珍如是说。梁丽珍一生独立好强,不愿意麻烦别人,到了晚年,看到儿女为了工作辛勤奔波,她就主动提出住进养老院,这样不需要儿女们担心。2017年1月,梁丽珍和前国手李富荣夫妇相约到东莞的一所羽毛球学校参加活动,为此,她提早好几天就向养老院请好了假。然而临到约定时间,李富荣怎么也联系不上她,两天的音讯全无之后,李富荣焦急地联系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撬开房门,才发现梁丽珍倒在卫生间中已经去世多时,身上还穿着棉衣。一代国手、世界冠军梁丽珍就这样猝然离世,享年72岁,梁丽珍的去世非常突然,令人震惊,不少亲朋好友都对她表示怀念。梁丽珍是如此地热爱乒乓球,她真正做到了一生都在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心中有所热爱,生命就不会没有意义。梁丽珍在养老院的日子里也是真诚地爱着乒乓球,她的名字注定载入中国乒乓球发展的史册中。
2022年6月23日
其他

留在歌声里的传奇——送别乔羽

泽畔时光著名词作家、中国歌剧舞剧院前院长乔羽20日凌晨3点因病在北京去世乔羽,著名词作家,作为当代词坛大家,我国当代文艺界的“词坛泰斗”他被授予“终身不退休的艺术家”称号。乔羽先生写的歌,影响了几代人,他写出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歌词作品《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我的祖国》等歌曲至今都传唱不息。乔羽与夫人佟琦乔羽是名人,也是普通人,和夫人佟琦的爱情故事在世人眼中即普通也传奇,乔羽的妻子佟琦比他小10岁,夫妻俩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1954年,27岁的乔羽与妻子佟琦相识后于同年结婚,从此他们相濡以沫,恩爱几十年幸福美满的生活。年过半百淡定超脱的“乔老爷”曾说,自己有个稳定的家庭,有个贤惠的妻子,这是他一生事业平衡的基础....乔羽原名乔庆宝,1927年出生于山东济宁。乔羽的爷爷是清朝的秀才,乔羽的父亲也是读书人。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往事】名门之子,悲情一生

泽畔时光引言:在时代的洪流中,没有人能预料到自己的人生,是一马平川的顺遂,还是无止境的风雨坎坷。顺流逆流,不胜唏嘘,如梦一场,我们总会在某一刻,忽然意识到命运的不可抗拒;正如我们惧怕黑暗,但夜晚还是会如期到来,我们想要的结局永远相反,天缘注定,人生百态,你我皆如一粒凡尘....这是一个悲情故事,无路可走,悲痛的他,留下遗书说:我和她的关系,今后再也不可能解决了,我也没有勇气长期忍受这种痛苦...黎民伟他是电影拓荒者,缔造中国电影历史第一人”“华语电影的创始人,在中国黎氏家族堪称电影第一世家1913年严姗姗和黎民伟步入婚姻殿堂,婚后黎民伟希望妻子严姗姗能够减少演出,多打理家中事务。但严姗姗挚爱电影事业,不愿回归家庭做一个主妇,但家中又必需要有一个主事的人才行。11岁的小女孩林楚楚,跟随母亲从加拿大回到香港,母亲本来是在香港治病,结果病好后,决定定居香港。为林楚楚在冥冥之中留下一段情缘。15岁的林楚楚,被命运安排与23岁的严珊珊相遇。在严珊珊的不断撮合下,黎民伟最终愉快地娶了林楚楚,当时香港允许一夫多妻,2个女人,1个男人,3个人组成一个美妙的家庭,严姗姗待林楚楚亲如姐妹.....林楚楚嫁给黎民伟后便息影回归家庭,打理家事,共生育了9个孩子,严姗姗因长期奔波于事业,只生育了2个孩子,孩子不分嫡庶,统统唤严姗姗妈妈,唤林楚楚妈咪,而黎民伟管严珊珊叫“三妹”,管林楚楚则叫“大妹”。她们相处和睦,从无争执,黎家的“三人行”曾经传为美谈,当然,她们不是很完美,却和谐幸福婚后林楚楚生下长子黎铿,出身电影世家,有如此优越的家庭环境和背景黎铿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幼年时的黎铿,长相玉雪可爱,乌溜溜的黑眼睛很聪明,黎铿在两位母亲的疼爱下幸福的长大父亲黎民伟很快便注意到黎铿出色的相貌,黎铿有一对很清灵的眸子,令人一望而知为一个伶俐的孩子,一个计划在黎民伟的脑中诞生,他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去培养黎铿,只要空闲就带着黎铿看演出。黎民伟拍戏的时候也带着他,幼年的黎铿几乎是在片场长大的很快,四岁的黎铿便迎来自己的第一次电影演出,同著名影星阮玲玉一起出演《神女》黎铿凭借自己表演的天赋再加上人见人爱的脸蛋,很快便被人们熟知,再加上他演出的自然,深受观众的喜爱,被称为“神童”和“荧幕小天使”。黎铿可爱的模样和自然贴切地表演,为那个阴暗混乱的年代增添了一抹亮色,也打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他成为了最有名的童星,前途一片光明音乐家聂耳非常喜欢黎铿,母亲林楚楚便让黎铿认了聂耳做“谊父”(干爸爸)黎铿也非常听这位“谊父”的话,每天起床都念着:‘“谊父”叫我写字,写好了要记分数,不写要打手板,聂耳的那首有名的《卖报歌》就是为黎铿写的
2022年6月3日
其他

【往事】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当成了一束光,照亮了他的晚年生活。相伴27年他们成了彼此的灵魂伴侣,上天让杨南生在年过花甲遇见灵魂伴侣张严平,这对他是最好的礼物和慰藉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他给妻子张严平留下最后一封信“
2022年5月22日
其他

【往事】秦怡与金焰,痛而不语

泽畔时光引言:岁月无痕,流年沧桑,人生是一段没有退路的旅程。时光是最无情的存在,亦是最长情的存在,只有经历过才懂得,人生苦非苦,甜非甜,
2022年5月1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往事】喜剧人的悲情一生

泽畔时光引言:世上本没有喜剧,喜剧的精神内核还是悲剧。喜剧只不过是悲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关宏达著名谐星,演了一辈子的喜剧,其实都是悲剧,最后他用喜剧的方式结束了悲情的一生.....关宏达,又名关鸿达,满族人,民国时期的著名谐星电影演员,1914年关宏达出生于哈尔滨阿城的一户普通人家,从小他就体格健壮,长的很胖,酷爱田径,就读于哈尔滨一中,他在学校最大的爱好就是抛铁饼,还在华北运动会为学校拿过很不错的成绩,获铅球、铁饼第一名;同年他又代表哈尔滨市参加东北四省在沈阳召开的运动会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第六届中学运动会甲级铁球第二名的关宏达九一八事件,日军占领东三省,关宏达的家被战火烧得片瓦无存,他只能和弟弟背井离乡,南下上海谋求生路。还不到二十岁的关宏达,来到了上海,找了很多工作都被辞退,没有工作无法支撑他活下去,举目无亲一贫如洗的他,一次偶然听到天一'影业招募男演员,走投无路的关宏达抱着尝试的心态,去了天一公司试镜,没想到他的身材相貌,被老板邵醉翁一眼相中,当即签订一年合约,这意外合约成为关宏达登上银幕的起点,从入行那天起,关宏达每天都比别人努力,不为别的,只为了日后能够多赚些钱养家糊口,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初登银幕,他的处女作《一个女明星》。不久关宏达遇到了伯乐,著名导演史东山,他非常看好关宏达是个能成才的演员,推荐关宏达到上海艺华影片公司演出,关宏达的戏路由此打开,开始正式跻身民国影坛,关宏达进入艺华影业公司,随后他参演故事片《凯歌》和《花烛之夜》《三星伴月》的演出《三星伴月》是与金嗓子周旋搭戏,这也是周璇主演的第一部歌舞片,有滑稽的情节,有歌后的歌唱”——这其中“滑稽的情节”自然是关宏达贡献的。他善于控制脸部肌肉,又具有豪爽憨厚的气质,还能从生活中汲取表演素材,无论反面、正面人物都能灵活且自然地表演,深得观众认可,关宏达开始小有名气,他演的电影非常卖座,口碑甚佳,底层小人物奋斗的悲凉
2022年5月5日
其他

【往事】心随风去星相伴

泽畔时光引言:岁月如歌,流逝的岁月淹没记忆,很多曾经带给我们无限欢笑的喜剧大师,却被我们渐渐遗忘,曾经,他用深厚的艺术功力,为我们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经典的喜剧电影。曾经,他用诙谐幽默的表演,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欢笑和感动。他的名字或许很少有人记得,但他的作品却取悦了几代人,他就是被称为是“东方卓别林”喜剧大师——韩非。青年韩非今天说的韩非虽然是一位喜剧大师,但却并非科班出身,甚至他的演艺生涯初入舞台,都极具有戏剧性,这大约也是他与喜剧的缘分吧....韩非,原名韩幼止(1919—1985)。著名喜剧演员。一生中出演了40多部影片,,原籍浙江宁波,他出生于北京一个铁路职工的家庭,从小天真活泼,说得一口流利的北京话,5岁时就登台表演,小学时曾获全市演讲比赛第一名。1932年韩非随父母迁居上海。上学时他爱好文体活动,长大的志愿是当一名医生,后来在父亲鼓励下,他准备报考震旦大学医学系。1939年夏,就读上海青年中学商科期间,他却阴差阳错地登上了舞台。一个偶然的机会使还在读书的他参加了“辣斐”花园的中法剧社排演的话剧《阿Q正传》的演出,演差人的演员一直没来,他便被剧务抓了壮丁,他第一次登台,但却应对自如,扮演十分天然,这样他变成了一名话剧演员。“韩非”这个艺名就是参加演出时取的,当时报纸登广告的时候,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我并非是个演员,就用一个‘非’字吧。”韩非”从此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在这以后,他接连参加了《上海之歌》、《军火商》、《原野》等话剧的演出。1940年上海剧艺社邀请他在法国名著《祖国》和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家》中担任角色。由于他成功地塑造了《家》中三少爷觉慧的形象,受到了电影界的青睐,而声名鹊起。韩非开始在演艺事业中起飞韩非在银幕上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1941年的《夜深沉》中的马车夫,他没想到过自己登上银幕出演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和周璇做搭档。周璇曾经看过韩非的话剧,非常欣赏韩非的表演才华,于是就向导演张石川推荐了韩非出演《夜深沉》他们的演出非常成功,韩非他那清亮的嗓音、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动作,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为他日后在银幕上的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开启了韩非的电影时代,观众看了他的电影,常常欢笑一片,在那个抗战的年代他的表演能让人暂时忘却生活的苦难...不料,韩非与周璇的这次银幕合作竟生出了绯闻,因韩非与周璇拍摄《夜深沉》合作非常成功,并且还是周璇举荐韩非,出于感激,礼貌和安全考虑,每次拍完夜戏韩非都会送周璇回家,看着周旋安全进了家门他才离开,这本事件很绅士的事,却被小报写成韩非和周旋暗生情愫。此时周璇与严华的婚姻正好出现问题,有报道暗指与韩非有关,因为他经常送周璇回家,引起严华不满等等....小报责韩非为“第三者”,让“韩非”百口莫辩,周璇与韩非只能登报,坚决否认,并且发出声明两人只是同事与朋友,绝无二意这个传言对韩非的影响很深,几十年后面对非议”韩非不无感慨地说,“周璇人很好,戏也好,她是个难得的好人,对我有提携之恩,他对周璇纯属是仰慕和敬爱,别无杂念....1947年韩非调到中央电影制片厂正式成为一名电影演员,他应邀去香港,与王丹凤合拍了《瑶池鸳鸯》;与夏梦合拍了《禁婚记》;与李丽华合拍了《说谎世界》、《误佳期》、》等影片。《误佳期》是一部喜剧片,在片中他扮演一个吹鼓手,该片在东南亚影响很大。韩非不仅擅长演喜剧人物,其他类型的人物,也演得很出色,他对人物的规定情节中的行为逻辑,准确,敏锐地抓住机会做出反应,使人物情节产生强烈喜剧效果,被当时香港影评家誉为“世界喜剧电影的精品”1949年韩非在拍片《哀乐中年》时认识了演员李浣青,他们在电影中相识,相爱,不久便步入婚姻,生下了儿子韩伟(上图为夫妻俩与小演员)李浣青,1923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苏州,曾用名李雪梅1941年,她考入重庆艺术专修科,因为科班出身,长相漂亮,气质高雅,身材高挑,李浣青毕业后便顺理成章地走上了演艺之路,李浣青从影后,曾经在《哀乐中年》、《大团圆》等多部影片中有过不俗的表演,尤其是她曾多次饰演表妹的角色,每次都把角色塑造的令人怜惜,所以又有着“大众表妹”的称号。这里的“大众”也就是国民的意思,大家的表妹李浣青和丈夫韩非第一次合作《哀乐中年》是由桑弧执导石挥、李浣青、韩非等出演,其中,韩非饰演了由石挥出演的小学校长陈绍常的儿子陈建中,李浣青饰演了陈建中的妻子冯丽君。电影中,她将冯丽君这个旧上海富家女的形象,演绎得十分成功。该影片不但构思独特而且完整,充满了成熟幽默的韵味,是一部内容和技巧接近完美的中国优秀电影。韩非的名气要远远大于妻子,两人在结婚后,夫唱妇随,他们的婚姻很幸福,相依相守,不离不弃,风雨同舟,都把对方当作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生活中的韩非平实低调、矜持谦逊,脸上始终挂着真诚的微笑。他们夫妇的品行德操,在电影节有口皆碑.....新中国成立,韩非和李浣青毅然从香港归来,积极投入了中国的电影事业,成为上影厂演员1952年韩非回到上海,先后在《乔老爷上轿》、《锦上添花》、《魔术师的奇遇》等影片中扮演了各种类型的角色。尤其是韩非与孙景路主演的爱情喜剧电影《乔老爷上轿》,他在片中饰演了乘船赴京赶考的书生乔溪,韩非的喜剧真实自然,不做作,十分引人入胜,总能以极富魅力的手法,化解种种窘迫的局面,将其转化成笑料,同时还能发人深省,引发共鸣。正是这几部电影,奠定了韩非在喜剧电影界的地位,使他成为了一代“喜剧大师”。50年代文化部召开的全国优秀影片授奖大会上,他主演的《一板之隔》受到了奖励。他还为《勇士的奇遇》等多部译制片配过音,受到了人们的好评。韩非的表演别具一格,自成一派,既适度夸张,又恰到好处,同时绝不以搞怪的方式哗众取宠,而是保持着淳朴自然又诙谐风趣的表演特色。这样的表演非常的不容易,所以,他又被称为是“东方卓别林”韩非主张多接触生活,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说:“干咱们这一行就是演人,不了解人那怎么行?”他的兴趣很广泛,多方面多层次体验生活,为他在银幕上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打下了基础。运动的到来让韩非的演艺也就此中断,他受到了冲击,韩非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接受改造和锻炼,挖地、挑土、浇粪、种菜等,什么农活都干,高强度的劳动让他的血压高到220/180。还有严重的风湿病,他想请病假休息,看到身旁比他还病重的人,只能硬挺着下地干农活,妻子托人给他寄来药,不在做演员的李浣青已经改行做了编辑,没有被下放劳动,那几年妻子不离不弃的守望着韩非,只要假日她一定赶往农场看望韩非,越艰难困苦的时候,他们更是紧紧的握住对方的手...运动结束后,当韩非重返银幕时,早已经是人到老年,他迎来了事业的另一个高峰,先后参加拍摄了《傲蕾·一兰》、《儿子、孙子和种子》、和《子夜》等影片。韩非戏路广,不论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底层贫民或上层权贵,他都能演得十分到位。他特别擅长演喜剧,他那适度夸张、风趣的动作、真挚的感情引起观众的笑声,被称为我国“别具一格的喜剧演员”。韩非从影四十多年,他可以说是一人多面的典型代表,是非常了不起的好演员!他表演的喜剧风格别具一格,语言诙谐幽默,又不落俗套,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塑造的众多的喜剧人物性格鲜明,各有其貌。他认为:要塑造喜剧人物和塑造其他人物一样,必须从人物的性格出发,必须到生活中去找,如果你仔细去分析,其中必定会找到喜剧的因素和笑料韩非毕生为之努力的”愿望是,为电影事业献出绵薄之力,在银幕上再给观众留下几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可惜天不随愿,韩非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风湿严重影响了他的心脏健康。他又患上冠心病,不久后又得了肾结石,韩非去世的很意外。1985年1月,球迷的他完全不把自己当做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年人,只要有球赛准少不了韩非!他报名参加单位组织的篮球比赛。和舒适、白沉等老伙计玩得很开心,不幸的是,这位卓有才华的喜剧电影演员,因心脏病复发倒地不起,就这么走了,享年66岁。两年后的1987年2月7日,李浣青也因病去世,享年64岁,追随自己的爱人而去,为了纪念他们不离不弃的爱情,他们的孩子将这对恩爱夫妻合葬在一起,并在墓碑上刻下“心随风去星相伴”这七个字。岁月如歌,流逝的岁月没有淹没记忆,岁月有情,他把所有的美好和欢乐留在我们的心中,每每回味,依然温馨,他用尽一生为观众送去笑声,他和那远去的笑声永远镌刻在中国电影中永存....阅读链接:【往事】红颜女神不薄命阅读链接:【往事】痛而不语参考资料韩非《我的舞台生涯》《忆韩非》《电影画报》图片网络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往事】红颜女神不薄命

泽畔时光引言:她被称为“东方的伊丽莎白·泰勒”,她的生活从民国时代跨越到21世纪,成为了华语影坛第一人,民国的女影星们命运一直都充满了坎坷,红颜薄命,唯独李丽华是一个特例...如果说张织云是20年代女神,胡蝶是30年代女神,周璇是40年代的女神,那么李丽华是当之无愧的50年代女神,并且这位女神的命运是上述这几位女神中命运最好的,她出生名门,乱世动荡,未受苦难,全身而退。她的人生就是一部华语电影史....李丽华,原籍河北,出身上海梨园世家,父亲是威震全国的京剧小生李桂芳,母亲是专攻老旦的张少泉,母亲张少泉是上海黑帮大佬杜月笙的干女儿,父亲母亲都是菊坛名伶,李丽华在很小的年纪就开始学习京剧。因为母亲怀孕期间还需上台演出,所以每次都要将肚子用东西围上,以至于李丽华在出生时只有四磅重,就像一只瘦弱的小猫咪,所以李丽华的小名就叫“小咪”,等到后期李丽华名声大噪的时候,被人人称为“小咪姐”李丽华十二岁和父母移居北平,拜在京剧名宿穆铁芬和章遏云的门下学戏,几年苦练,成为当年菊坛中的新秀,但她却没有传承父母的衣钵,而是转身投入了时尚流行的电影事业。十六岁入上海艺华影片公司,1940年李丽华因主演《三笑》一炮而红。和周璇两人的角色都是秋香,初出茅庐的李丽华硬撼已经出道9年的周璇,正面PK竟然没有输,别看她芳龄才值十五,但功架十足当年出品方为了打响李丽华的知名度,连续多天在报上刊登李丽华钻戒遗失的启事,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他们先让在上海演出的非洲马戏团在《新闻报》上刊登一条失物招领启事,称拾到了“上等钻戒一枚”。第二天,又以李丽华之名在报上发布公告:“《三笑》的女主角李丽华,看马戏表演遗失罕见钻戒,急欲寻回!,这让李丽华迅速在上海街知巷闻。最后才告诉大家李丽华主演的《三笑》即将上映,最终果然票房大卖,《三笑》成功后,由于成名太快,有人形容她为“闪电明星”。在去香港之前,作为第三代女星,李丽华其实一直被周旋、上官云珠压着。时局变化之后,留在内地的影星们,几乎没有作品,同辈能压她的都羁绊在了内地,而晚辈夏梦,林黛论经验,历练都还及不上她。于是青黄不接中她是当然的一姐。按照正常情况发展的话,李丽华可能称不上姐,可是命运眷顾的时候,往往是会打破正常情况的。1949年后,李丽华南下香江发展。如果说上海时期,李丽华的影坛地位还在周璇、上官云珠等之下,那么在香港李丽华达到了事业的高峰,李丽华在香港大展拳脚,开始了光华灿烂的一段银幕生涯,李丽华号称“千面影后”,成为影坛大姐大。成为50年代华人电影圈当之无愧的“一姐”,中国女演员的另一道全新的风景线。李丽华个子很小,但面容精致,身材玲珑有致,一双眼睛尤其勾人。因为有戏曲功底,能说会唱,身段轻盈,演起武侠片也不在话下,精湛的演技更叫人刻骨铭记据说那时香港一栋房子才几千块,李丽华的一部戏要价已近八万,足足买得下半条弥敦道。她挣下巨额片酬却能节俭过日子,常常提携后辈著名导演李翰祥也要感谢李丽华的提携之恩。当年云南银行家孙堉亮与国民党驻港情治人员倪少麟成立亚东电影公司,邀李丽华出任新片女主角,李丽华力荐李翰祥出任导演,1956年,李翰祥首部独力执导的处女作品《雪里红》终于问世。李翰祥在自己所著的《三十年戏说从头》里,曾这样描写李丽华——“小咪姐尤其特别,一早进厂,就把服装穿戴整齐,坐在片场一角,轻轻的和同人们说说笑笑,气温三十五度的天气,片场里起码超过40度,她仍然披挂整齐,全副装备安然稳坐,最令人佩服的是滴汗不出,有道是心静自然凉也。”李翰祥说,她活得严谨,生活简朴,对人友善大方,在片场从不迟到早退,说话客客气气慢条斯理,诚恳的眼神,温和的态度,叫人感动,李翰祥评价她:“能导她的戏,乃我毕生荣幸“女明星中论风采、演技,无人能及她。”她是行业的模范,李丽华是香港最为成功的女明星李丽华与好莱坞影星克拉克·盖博同游李丽华进军国际影坛,她还是第一个主演好莱坞主流制作的华人演员。1958年,李丽华主演了弗兰克·鲍沙其导演的《飞虎娇娃》,成为第一个主演好莱坞主流制作的华人演员,也是第一位进入好莱坞拍片的华人女星,据传当年李丽华因为嫌弃男主角维多麦丘爱吃大蒜,拒绝拍吻戏,也成为一段传得沸沸扬扬的影坛轶事。日后,她做了澄清:“不是因为大蒜,而是能用演技说明的,我觉得不需要这样,我们中国人,不需要多巴结地拍外国片。”李丽华的一生经历了三段婚姻,除了第一段婚姻无疾而终后面两段婚姻她都遇到了良人,1944年20岁的李丽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的小开张绪普,婚后她暂别影坛,不过,还有一部分原因是45年抗战胜利以后,她之前演过的电影有敌伪之嫌,在上海沦陷期间为“中联”及“华影”拍片的影人一度被指有“附逆”之嫌,遇到“通敌”的指控。她只能暂避风头。乱世中求得平安富贵,结婚息影避风头跟她务实谨慎的人生哲学不无关系,半个多世纪后,早已置身电影界之外的李丽华在接受采访时仍然对此事耿耿于怀,她坚称“我们不是汉奸,我们一直在做中国电影,所拍的戏,都是爱国戏”。这里提一下,李丽华情商超级高的,她常对后辈说:“兄弟,过日子不是老晴天大太阳,总得防着阴天下雨的日子。1948年24岁的李丽华与首任丈夫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离开上海,迁居香港,加盟了邵氏影片公司。李丽华的第二任丈夫是有“千面小生”之称的严俊。严俊是周璇前夫严华的侄子,又是著名女演员林黛的前男友,早年做演员,他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演员梅村,1949年严俊转到香港发展,50年代后期开始做导演。李丽华与林黛、严俊之间的三角恋也成为香江影坛的一段韵事。严俊也曾经情定林黛,后来严俊选择了李丽华...李丽华与严俊婚礼严俊执导的《翠翠》是著名影星林黛的电影处女作,两人因戏生情,严俊也曾经情定林黛,但后来严俊选择与李丽华在一起。李丽华17岁认识严俊,十几年后两人才结婚,严俊刚入行时,就与李丽华感情不错,但当时他很穷,李丽华母亲不喜欢他,后来严俊成名,与第一任妻子梅村分手后与小他20岁的林黛交往,没想到兜兜转转,最后又跟李丽华走到一起,修成正果。严李大婚当天,林黛决定息影出国,被媒体形容为含泪登机,也为这段影坛的风流韵事画了一个句号。林黛赴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在那里遇到了后来的丈夫,但最终林黛为情自杀。李丽华与严俊婚后生了一个女儿,1965年,严俊和李丽华因成功主演《千古流芳》,一起获得第12届亚洲影展最佳男女主角。李丽华和严俊成婚之后,两人都在彼此成就对方,他们是影坛上难得的佳偶,1972年严俊退出影坛,严俊因心脏病,工作过度而昏倒,医生建议他不宜继续当导演。夫妇俩便移民纽约。李丽华开了餐馆,严俊则去银行工作。1980年严俊原本准备与李丽华一起返回祖国探亲访友,却因身体不适,未能同行。同年8月18日,严俊因心脏病、糖尿病住进医院,昏迷七夜后,终因抢救无效病逝,享年63岁。严俊走了,留下56岁的李丽华,李丽华曾感叹,如果严俊能跟她一起“多端端盘子”,放松心情多多活动,也许就不会走得这么早...李丽华与吴中一虽然严俊走后李丽华很悲痛,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而陪伴李丽华走出这段伤痛的正是她的第三任丈夫——新加坡富商,昔日友人、江苏纺织业大亨吴中一重逢,吴中一陪着她走出低潮,也让李丽华愿意再次走入婚姻,他们之前便就认识,吴暗恋她多年,苦于没有机会,而后的重逢与陪伴,让李丽华甚是感动,李丽华遇到的男人,都是好人,分别陪伴着她走过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为了享受二人世界,他们移居新加坡生活后,两人满世界转,他们度过了彼此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2006年吴先生过世,享年九十四岁,吴中一逝世前就一一安排好她的生活,此后她待在家中抑郁寡欢,几乎足不出户,李丽华从此与外界甚少联系。从出道到息影,李丽华在荧幕上给观众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典角色,她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女星,哪怕是到了晚年也有相当出色的演技,整个影坛都很推崇她。2015年李丽华最后亮相于舞台,被授予金马终身奖,香港电影终身成就奖。2017年93岁李丽华仙逝,她完美的一生落幕,她在台下的一生,可能比她台上演过的角色还要精彩,民国女影星们命运一直都充满了坎坷,太多的红颜薄命,李丽华却是一个特例,她的一生。令人艳羡,她见证了上个世纪辉煌的电影历史,她走过的路堪称当代华语影坛的缩影,不过对她而言,爱人相伴,家庭幸福或许才是女神最想要的.....参考资料;《中国影史历届女神》《三十年戏说从头》及网络阅读链接:【往事】痛而不语阅读链接:【往事】不离不弃,温暖爱一生阅读链接:【往事】人间自有真情在阅读链接:【往事】相扶相携,伉俪情深
2022年4月24日
其他

【往事】痛而不语

唯一永恒的是刻在时光中温暖的爱,辗转红尘,唯愿与你地久天长........参考文献:《钟山风雨《寻找我的外公》王人美回忆录《我的成名与不幸》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往事】人间自有真情在

泽畔时光引言:在娱乐圈中,他工作专注认真,生活中更是深情,专情,他照顾病妻长达45年,从未想过离弃,而庞学勤和杨洸更是彼此的灵魂伴侣,两人的爱情故事也是十分令人动容!说起曾经的中国电影“22大明星”,许多年轻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对曾经那个年代的人,这些明星是难忘的闪光记忆庞学勤塑造了许多英勇的军人形象,他曾被誉为"正派小生",是至今难以超越的经典电影中他是充满正气的军人,庞学勤工作中不仅仅是一位可敬的艺术家,生活中他是一个对妻子不离不弃专情的好男人,他与妻子结婚46年,庞学勤照顾了自己的妻子四十五年。他们两人之间的爱情可谓是可歌可泣,令人动容。庞学勤的爱人杨洸出生于1932年,她的家庭是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还是大学教授。杨洸与庞学勤是同班同学,两人在学校时长期的相处中产生了感情,彼此心生爱慕,后来毕业,为了追随庞学勤,她选择了和庞学勤一起分配到长春长影,相恋几年的庞学勤和杨洸步入了婚姻的殿堂1959年,杨洸在拍摄电影时候,被上千瓦的灯光照射眼睛和脸部,但她为了工作,硬抗着,最后被发现眼底已经大面积出血之后,杨洸还是坚持完成了拍摄工作。由于长期的带病工作,杨洸的眼疾更加严重,甚至一度导致快失明,杨洸只能被迫离开了影坛。杨洸治病5年,庞学勤在外拍戏时,十分关心妻子,隔天就会给她写信。当时的粮食并不充足,庞学勤省吃俭用省下的粮食都攒起来,有好吃的都会给妻子带去。只为让妻子吃饱些,他宁愿自己饿着庞学勤很体贴妻子,因为妻子眼睛不好,只要他在家每次都会帮妻子打好洗脸水,做饭,收拾家务1965年,两人迎来了第一个儿子,取名“好好”,希望这个孩子能给母亲带来一丝好运。大儿子出生后,杨洸的眼睛也慢慢好转。1970年,两人又迎来了小儿子庞越,家庭生活十分幸福。运动开始后,杨洸的精神受到了很严重的刺激,有段时间,承受不了打击的杨洸一度出现精神问题,每次犯病都到了控制不住的地步。一旦犯病,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仅狂躁还容易生气,闹得很厉害。在这样的情况下,庞学勤只好背着两个孩子,将妻子送去医院。因为,他想保护妻子在孩子心中的母亲形象,也不想自己的两个孩子担心害怕。家务,做饭带孩子,几乎都是庞学勤一个人做,面对生活的重压,妻子的重病,庞学勤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一直守在妻子身边。那段时间,生活的重担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他从来没有想过离婚,而是一直默默地陪在妻子的身边。他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在家中当"保姆",对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也从未将自己的苦和痛展现在外人面前。在妻子患病期间,庞学勤一直都贴心照顾她,换着花样给妻子做爱吃的饭,哄她开心,每月的工资留下40元生活费,余下全部给妻子看病。庞学勤一心一意地对病妻悉心照料,夫妻二人从未分离,家庭的重担只能靠庞学勤来维持,儿子的学习、洗衣做饭,都是他独自承担,很多人说他是最合格的保姆,他总是笑笑从不介怀...庞学勤一边照顾妻子,一边照顾着家庭,妻子的病情也有了好转。直到1983年,庞学勤参演了《花园街五号》时妻子杨洸又患上了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但她怕影响丈夫拍摄,便一直瞒着不说。两人的感情是相互付出的,庞学勤疼爱杨洸,杨洸也体谅庞学勤,这也许就是最好的爱情吧。2004年,杨洸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72岁,留下庞学勤及两个儿子在人世上。和妻子杨洸相濡以沫一生的庞学勤,一下子接受不了妻子逝世的事实,妻子离世后,庞学勤一度受不了打击,高血压甚至上到了190。很长一段时间里,庞学勤都陷入对妻子的回忆之中,也一直将自己禁锢在失去妻子的悲痛之中.....人生际遇翻云覆雨,故生命无重复,但缘分可轮回....20年前,庞学勤是中国“22大明星”、长影厂副厂长;高山英子是长影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幼儿园的保育员。20年前,高山英子随家人回日本不久,庞学勤举家调迁珠海经济特区。这对原本生活在两条不相干平衡线上的人,20年后却阴差阳错地走到一起,共谱一曲感人的忘年恋!与高山英子的姻缘听起来复杂,说起来简单。高山英子当年在长影厂幼儿园当保育员,彼此住的不远,两家的孩子从小就在一个大院里玩耍。那时高山英子与老庞的爱人杨洸无话不谈,常来常往。杨洸见她长得比剧团里的演员还漂亮,就鼓动她转行去当演员,但因为她有日本血统背景,她也就没敢往这方面想。但她一直很敬重庞学勤对病妻多年来不离不弃的关心照顾,更敬慕他在电影《战火中的青春》、《兵临城下》等片中的英雄形象。高山英子是中日混血儿,她的母亲是日本人,抗战结束后滞留长春嫁人生儿育女。其父是长春中科院的一名干部,母亲晚年退休后带子女返回日本,两家人从此断了音讯.....庞学勤(1995年)去参加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那碰上她的。”原来,高山英子作为日本电影代表团的领队,与庞学勤同下榻在银星酒店,彼此邂逅甚欢。再后来,高山英子因搬家而弄丢了电话本,两家又暂时失去了联系。高山英子当年随家人从东北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因人生地不熟,母亲又从没教他们说过一句日语,在日本仅靠政府给归回者的生活费也仅够吃饭。为了生存,她学做裁缝、卖货员等.....当她彻底过了语言关,高山英子成立了自己的旅行社,专门做中日方面的文化交流和观光旅游。当高山英子与庞学勤的小儿子庞越通话时得知好友杨洸已离世,也黯然神伤。重新联系上的高山英子,为慰解老庞形单影只的愁闷,隔三岔五打来越洋电话与他长谈。彼此由互相劝慰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虽说远隔千山,但电话把他俩的心拉近了庞学勤的儿子也鼓励父亲,在他心中父亲这一生太苦了,父亲照顾重病卧床的母亲45年,受了许多苦,而在母亲过世后,他不忍见父亲再孤单的生活,于是他鼓励父亲与高山英子交往,希望他能安享晚年.....在儿子的撮合下,庞学勤经过深思熟虑后,终于勇敢地向对方送上爱情玫瑰,并东渡日本,与高山英子在富士山下度过他们爱情的第一个春天。七十多岁的庞老和高山英子,这一对昔日知根知底的同事,在各自经历半世纪的人生风雨后终走到一起,2006年11月24日,庞学勤与高山英子在珠海登记结婚。这段爱情终于有了最好的结果!但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两人相互扶持走了9年后,庞学勤在2015年离世,享年86岁。庞学勤作为丈夫,深情且专情,成就了爱情永恒的经典,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生他为自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阅读链接:【往事】不离不弃,温暖爱一生阅读链接:【往事】留在歌声里的雷振邦阅读链接:留在歌声里的施光南
2022年4月6日
其他

【往事】相扶相携,伉俪情深

泽畔时光引言:一生能遇心爱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事。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惟愿生生世事,与(他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起影坛伉俪,在老一代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并不少见,今天说的这对夫妻,从1949年结婚以后,风风雨雨一路相扶相携,伉俪情深,从未分离,凌之浩与沙莉,是上影厂一对人见人羡的“影坛伉俪”,一位儒雅英俊,一位美丽温婉,今天知道他们的人很少了,但他们曾经在40年代辉煌闪耀,年轻时的颜值如今看来依然惊艳。凌之浩,1923年3月出生于天津一个富裕之家,原名邵士瑾。他小时候的志向是学医。19岁时为了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到了上海,因为相貌出众,经同学哥哥、著名演员卫禹平介绍阴差阳错的进入话剧界成为一名演员。1924年9月12日,沙莉出生于上海一个职员家庭,原名钱善珠,又名钱秀娟。家中兄弟姊妹8人,家境贫寒,时常入不敷出,在读到初中二年级时,由于家中经济窘迫,她便无奈转入了读学费极低的补习学校。沙莉从小喜欢唱歌跳舞,羡慕演员的生活。她想报考剧社,父母反对女儿当“戏子”,大哥暗中支持她去报名。她不敢用真实姓名,就用了在教会学校读书时嬷嬷给取的名字——沙莉。沙莉如愿以偿地通过了考试,之后,在哥哥的劝说下,父母勉强同意了让她当演员。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他们一生的幸福,凌之浩和沙莉,是在一起排练话剧《甜姐儿》的时候相识的,凌之浩的第一部电影是沙莉主演的《铁骨冰心》,沙莉与他配戏,凌之浩登台后表现得非常镇静,台词流利,一点儿都不紧张,沙莉不由得暗自佩服。凌之浩的外在条件非常出色,他高高瘦瘦的个头,五官精致俊美,两人排练在一起,演出在一起,一来二去,志趣相投便渐渐成为了朋友,。演戏中的频繁接触,两人有着说不完的悄悄话,沙莉知晓了这个原名叫邵士瑾的凌之浩因为不满包办婚姻,在看了巴金的《家》之后,也学着书中的慧觉逃婚来到上海,通过剧团的卫禹平介绍阴差阳错地演起戏来。相处久了,两位年轻人产生了真挚的爱恋。渐渐地几乎所有的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他们相爱了沙莉的家里不同意他们交往,沙莉的父母不认可凌之浩,认为凌之浩虽然相貌英俊,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配不上小有名气的女儿。再说同行最不宜结婚,两人都在舞台演出,谁来照顾家庭,他们的恋情受到了不小的阻力。没有谁和谁是天生就注定在一起的。一辈子其实不长,能遇心爱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事,沙莉还是选择了凌之浩,那个愿意爱她,疼她,为她一生的人,几十年后,时光证明了沙莉的选择..上海解放前夕,有许多同行邀请沙莉和凌之浩到香港拍戏,但都被他们婉言谢绝。1949年他们迎来了新中国,并在这一年的10月9日,两人结为夫妻。沙莉和凌之浩在上海金门饭店举行婚礼、孙道临、上官云珠、等上海文艺界名人都来贺喜。他们在婚礼上许下誓言:今生今世,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健康还是生病,两人都相亲相爱,不离不弃,共同面对人生。而从这一天开始,他们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兑现这个承诺。从此,他们恩爱不分离。婚后他们有了3个可爱漂亮的孩子,
2022年4月5日
其他

【往事】不离不弃,温暖爱一生

泽畔时光引言:在中国的影视界里,他在荧幕里是无人不晓的坏人,生活里却是情深似海的好丈夫,他就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项堃(kūn),被授予“国家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他在屏幕中无疑是成功的,一生塑造了许多反派经典荧幕形象,他演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项堃与妻子的家庭也同样令人羡慕,40年代新婚不久,妻子得了重病,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他坚持不放弃,让妻子摆脱了病魔,他们白头偕老,恩爱一生....项堃(kūn),原名王象坤,原籍山东德州,1915年生于河北吴桥。母亲在他幼时便病逝了,父亲从来不过问,也不关心他的生活,后母更是对他不闻不问,对他百般虐待他像孤儿一样活着,十三岁时父亲病逝也离他而去,没有念过小学的他,靠自学读书考上了中学,还在全省师范会考中考了第一名,借此他才离开了家,从此不再看后母的脸色1935年,20岁的项堃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曹禺老师的推荐下,项堃加入了中国旅行剧团,他主演过很多舞台剧。抗战爆发项堃进入武汉合唱团,参加了对支援祖国抗战很有意义的南洋之行,通过演出向当地华侨宣传国内抗战情况,希望他们可以为祖国募捐回到重庆后,项堃转而开始了他最初的银幕生活。项堃的第一个银幕形象是在电影《青年中国》中扮演抗敌宣传队副队长,在这部剧中,他结识了片中女配角阮斐。阮斐,1918年出生于江苏南通一个工人家庭,原名阮子贞。父亲曾是南通大生纱厂的工人,一次罢工失败后,他带着妻子和八个儿女到上海开了一家小糖果店,阮斐少年时在纱厂做童工,由于家里靠近电影院,阮斐有机会经常看电影海报并喜欢上了表演,长大后与妹妹一起考入了新华影业公司。上海沦陷后,阮斐去了重庆考入中央银行当播音员,后来,又进入“中电”三厂做演员。在这里阮斐意外的与项堃相识,他们因戏结缘,一见钟情....随着影片拍摄的进展,项堃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阮斐。他发现这个女孩有别于旁人不一样的温暖大方,阮斐也对项堃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的话题越来越多,拍戏之余,他们常常一起约好去书店挑选喜爱的书籍,圈中朋友知道他们走到一起羡慕的不得了,都说他俩郎才女貌很般配。1942年元旦,在《青年中国》的导演阳翰笙的主婚下,27岁的项堃和24岁的阮斐喜结连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二人生活幸福,项堃对妻子体贴入微,阮斐温柔大方,对丈夫一往情深。二人彼此包容,日子很清贫平淡,但爱和温暖让他们很知足生活的苦与乐总在更迭,没有谁的命运是完美的。生活中还有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项堃二人也是如此,在他们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甚至没有住房,没有积蓄,整天为生活精打细算生活本来就是酸甜苦辣咸,一味都不能少,这样的人生才完整即使如此,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没有因此发生变化,相反,他们反而因为彼此相互扶持而更加相爱。谁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只有心中有爱,一切都将过去。然而,婚后一年不到,低烧多日且咳嗽吐血的阮斐去医院查出了肺结核,在那个年代,医学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一旦得了肺结核,等于是得了绝症,无法治愈。医生甚至向项堃下了病危通知,让他准备后事。项堃一听惊呆了,他不相信自己的妻子如此年轻就染上重病。知道自己病情难以疗愈,阮斐异常沉默,她知道自己的疾病对新婚的爱人只能是负累,她不想再医治,为了不让妻子多想,项堃告诉她,你是我唯一的亲人,我死也不会让你死!要相信我们一定能挺过去....此时两个人结婚还不足一年的时间,他深知自己是阮斐唯一的依靠,若是自己都放弃了她,那么等待妻子的最终结局是死亡。他不会抛下重病中的妻子。面对妻子的疾病他没有妥协退缩,自此,项堃陪着阮斐走上了漫长的治病之路。他下定决心,就算拼尽全力也要挽救妻子的生命,治好她的病。接着,项堃便到处询问医生,在尝试过各种方法,找寻过各个名医后,采纳了几位得知内情、热心相助的医生和观众传授给他的秘方:用猪骨头配上一些药材,可以治好肺病。项堃抱着一线希望,每天晚上演出结束后,稍微睡上几个小时,趁着天刚亮起床,风大,雨狂,也不能赖床,尽量赶在菜市场开张前,把屠夫剔掉肉后不要的猪骨头捡回来,熬汤给妻子喝。为了治病,项堃变卖了他们所有能够变卖的一切,就只为了能够让妻子可以多吃上几剂汤药。妻子身患重病。单凭项堃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生计,又怎么有余钱购买猪骨呢?那时,囊中羞涩的他放下自尊,将帽檐压低,弯腰低头、一声不吭地快步来到猪肉摊旁守候。只要一有猪骨头扔到肉案底下,他就以最快的速度一把抓到手。否则,动作稍慢一些,骨头就会被狗叼走。路上累不累,脚知道;苦不苦,心知道,这样的生活,项堃一坚持就是好几年。抗战胜利后,项堃重返影坛。当时,他由于经济窘迫,没有住房,妻子又身患重病,寄宿在亲戚家。在阮斐生病期间他风雨无阻地抓药看病。或许上苍感念他的坚持,项堃用得来的偏方为妻子治病,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几年后,阮斐的脸色逐渐焕发容颜,阮斐起死回生,康复痊愈。医学奇迹的背后,是夫妻二人之间的诚挚感情,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夫妻之爱,而是经历过生死相依的更深的爱,阮斐生前每提此事都会泪湿眼眶:“没有他就没有我”此后,阮斐甘心在家做一个贤内助,渐渐离开了舞台和银幕,专心在家相夫教子,这对有情人开始他们人生中的新篇章。阮斐为项堃生下了两子一女,一家五口的日子过得十分幸福今天的年轻人或许对项堃演的电影知之不多,若提起《南征北战》中,项堃饰演的反派张军长的经典台词,如“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有人竟不顾大局,有意保存自己实力!“我倒要看看,共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往事」厚爱无需多言

泽畔时光说起这位名媛,她是30年代的上海滩最娇艳夺目的一朵红玫瑰,她生于江南名门之家,在包办婚姻的年代她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与爱情,蒋家世代经商,父亲是外交官,人称她为“蒋四小姐”,她天生丽质,聪颖好学,12岁来到北京,就读于英国人办的小学,熟读英语,16岁时父母带她远行欧洲,她又在法国巴黎留学一年,这在同辈女子中是极为罕见的,更为惊讶的是她的初恋是张学良,挚爱丈夫是贝祖怡1924年12月一天夜里,张学良出席好友顾维钧母亲举办的寿宴,意外地认识了外交官蒋履福女儿——蒋士云蒋士云,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女孩,被年轻的少帅所吸引,第一时间产生了好感,12岁的蒋士云在北京就读于英国人办的小学,从见到少帅时的惊鸿一瞥,蒋士云暗暗记住了年少有为,意气风发的张学良,这一年张学良24岁再见面已是四年之后,蒋士云在16岁的时候,跟随父母赴巴黎留学,回国后凭借流利的英语、法语开始在上流社会展露,在顾维钧家里蒋士云再一次见到张学良,这个时候的蒋士云,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少女,出落得风姿绰约,气质典雅,这一次的见面给张学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蒋士云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让他惊艳和欣赏,喜欢说英语的张学良和蒋士云用英语谈得十分惬意,相谈甚欢,两个人说着旁人听不懂的英语就这么开始交谈。也许就在那时起,张学良的名字,烙进她心里,这一场再遇,扰乱了蒋士云的少女芳心,之后,蒋士云和张学良频繁接触,相携赴宴,出游会见老友、结交新朋友,她流利的英语,成为了当时上海的一道靓丽风景,在上海的上流社会可是出尽了风头,没有人会想少帅和蒋四小姐会擦出什么火花,张学良只把她当小女孩看欣赏她的才华,一场相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短暂美妙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蒋士云回到了巴黎继续学习,她和张学良互通邮寄各类书函、蒋士云还把不轻易示人的玉照也寄给他,借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希望他看到照片能懂她的一片少女情怀。可他并不懂,他也不会想到在他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有两个“四小姐”,一个是夫人赵一荻,另一个是他一生的知己蒋士云。第二年的春天,蒋士云结束了巴黎的学业后,满怀罗曼蒂克的她悄悄一人踏上了北上追爱的列车来到北平,想给少帅一个惊喜,但结果让蒋士云很失望,她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少帅身边已有了佳人赵一荻作伴,俩人孩子都有了,这样的结果让蒋士云情何以堪,自知有缘无份的她挥泪离开北平,斩断情丝,远渡重洋,她要放下这段感情,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蒋士云是个理性到极致的女人,心中纵使万般不舍,也绝不回头,张学良寄来的信,她也不再回复,即乘意大利邮轮远赴欧洲,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一年后在罗马城,蒋士云意外的遇见了生命中的真命天子,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诒。两人在上海曾有过数面之缘,但没有深交。而这次的偶遇,仿佛是命定的缘分。贝祖贻出生苏州名门巨富贝氏家族,苏州的著名园林“狮子林”,就是贝家的产业,在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后,贝祖贻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宋子文极为赏识贝祖贻,由他推荐,贝祖贻出任中央银行总裁,成为宋子文的左膀右臂贝祖贻在东吴大学毕业后,娶了庄莲君为妻,庄莲君和贝祖贻是东吴大学的同学,她出生名门,庄氏父亲为清朝最后一任国子监祭酒,婚后两人十分恩爱。1930年,庄氏患癌症在苏州病逝,留下了年仅13岁的贝聿铭和弟弟贝聿昆、贝聿枞以及三个姐妹。中年丧妻使贝祖贻十分沮丧,他所在的银行为了使他从丧妻的悲伤中解脱出来,决定派贝祖贻出访欧洲,顺便在国外度假,解闷消愁。就在这次出访中,贝祖贻邂逅了蒋士云。当时贝祖贻40岁,蒋士云仅21岁。一个刚刚丧妻,一个刚刚失恋,,相遇让他们惺惺相惜,贝祖诒的情意和一腔热忱最终打动了她。很快他们私定终身。蒋士云的父母知道他们订婚的消息很快便发来电报告知不同意她们的婚事,让她马上回国,父母尽管知道贝祖诒发妻已新丧,贝祖诒膝下毕竟已有6位子女,且年长蒋士云许多,女儿风华正茂,芳名远播,有大把资本挑夫婿,他们的女儿值得更好的,面对这封催促她回家的信件,蒋士云不仅眉头轻促,一边是父母,一边是自己的爱人,真让她不知如何是好,看着爱人愧疚的眼神,却给了她一心一意的尊重和爱护,她决定守护自己的婚姻,认定贝祖贻是自己的良人,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相爱,她没有退缩,冲破家庭和世俗的阻力,毅然决定嫁给贝祖诒做续弦夫人,他们在法国巴黎注册结婚回国后他们在上海举办了隆重的婚礼,而彼时的张学良正陷入窘境,万般艰难的情况下他仍派人给蒋士云送去了一份昂贵的新婚贺礼,祝福二人百年好合。婚后贝祖贻在上海繁华的静安区南阳路,闹中取静,买地建宅为爱妻筑造爱巢。这是一栋自带苏州园林、格调超凡、低调奢华的建筑,是他为蒋士云精心修建的爱巢---贝公馆,坊间也叫它“贝家花园”贝聿铭小时候也曾在此住过。婚后他们恩爱有加,有了贝祖贻陪伴,蒋士云放下执念,对张学良的情感悄然转化为友情,视对方为挚友,婚后,蒋士云与贝祖贻有了一个可爱女儿,蒋士云婚後大部分都陪着贝祖贻四处旅居支持丈夫的工作,就连报刊,都刊登文章赞《贝祖贻有位好太太》他们的恩爱都秀到了报纸上,令人艳羡,她选对了伴侣,丈夫温柔的爱填满了她的生活若不出意外,她或许此生都不会再见张学良,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蒋士云正在上海,当他得知张学良被囚,她片刻未停为他四处奔走,想把张学良营救出来,那时很多人都本着明哲保身,出于自保,许多世家都保持沉默,惟独已是贝夫人的她为张学良奔走,但却无济於事,贝祖贻在婚前就知道妻子与张学良的关系,他是个开明的男人,他尊重自己的妻子,也尊敬张学良这个朋友。当蒋士云得知张学良被关在奉化,她想方设法去探望,最后在贝祖贻的支援下,得到了军统特务戴笠的同意。走后门见了张学良一面,即使不能救他逃出牢笼,宽慰一下老朋友也好,看到专程探望自己的蒋四小姐,张学良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张学良在当天的日记里,也记载了这件事:"贝淞荪夫妇来看,住旅行社;贝氏夫妇返沪,余送至关山桥。",他们的到来为苦闷中的张学良带来了一丝温暖,落难之时,不顾危险去探望,这份情义,让张学良牢记了五十年。自此一别再相见已是在台湾了,张学良转押台湾后,蒋士云又从美国专程飞往台北,不远万里去请他吃饭,蒋士云为这份情,尽了该尽的友情与信义,张学良至死都念念不忘这位“知己贤妹”,并称她为“自己最喜欢的女人”。在张学良的漫长人生中让他为挚友的,也只是蒋士云一人1973年贝祖贻在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办事董事退休,夫妻俩便旅居海外寓居纽约,1982年12月27日贝祖贻去世,为了怀‬念‬丈‬夫‬,‬她‬将自己的名字改成“贝蒋士云”,以‬此‬来表明对丈夫的思念,之后蒋士云一直独居,身边只有一女,那是她和贝先生留在世上的惟一骨肉。女儿长大後在纽约一家书廊做事,并且成家,只有每星期六回曼哈顿的高级住宅和母亲共度周末。此时的蒋也士云已垂垂老矣,每日与孤独相伴张学良在被软禁50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往事】留在歌声里的雷振邦

泽畔时光在中国影视界音乐领域里,他的电影音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音乐作品从50年代就开始流传,至今久唱不衰,他就是雷振邦今天的年轻人或许对雷振邦知之不多,但若当面唱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一定有人会被那亲切熟悉的旋律震撼到,没错,这首歌的作曲者就是雷振邦。雷振邦出生于北京,满族人。由于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他常去看戏,很喜爱京戏和民间小调,七八岁时,便能哼唱京剧小段,还能用胡琴拉京戏以及一些歌曲。上学的年纪家里搬迁沈阳,雷振邦来到沈阳奉天公立学校读小学,后入南满中学。在音乐老师的熏陶下,雷振邦学会吹得一口动听的口琴,并加入学校口琴队成为该队的指挥。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指挥演出,小小年纪的他就展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读高小的雷振邦一夜间成了伪满洲国国民。之后他又从南满中学毕业前往了日本,考入了东京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科。在东京,他进了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系预科。不到半年的时光,雷振邦便完成了预科专业,校长允许他跳级,转年便成为作曲系本科学生。1942年毕业于东京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科,被老师称赞为最优秀的学生,此时的雷振邦不会想到他的留学经历为他的日后生活埋下了伏笔1943年雷振邦回到祖国,先后在北平女子中学和惠中女子中学做音乐教员。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在课余组织起一个五十多人的业余交响乐团。雷振邦曾把中国古曲《悲歌》改编成管弦乐的曲子,供业余交响乐团演出,这是雷振邦的第一部作品。1949年6月雷振邦来到中国电影乐团从事专业作曲,从此踏入乐坛。1955年4月雷振邦被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任作曲,此后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几十年间,雷振邦谱写了100余首电影歌曲。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导演赵心水找到雷振邦,邀请他编曲。雷振邦乘、火车、汽车、邮车、骑毛驴,从长春到北京、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几经辗转,半个多月才到达新疆,在这里一待就是3个月。3个月里他跑遍位于喀喇昆仑山上的哨所,还有几个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哨所。都劝他不要去了,因为那几天已连续发生雪崩,太危险。可是雷振邦不甘心,执意要去,结果有一次,他跟雪崩擦肩而过。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执着感动了苍天,在这个哨所里,他终于从一个塔吉克族战士的口中,听到了一个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夏末秋初的帕米尔高原上,吟唱着一个凄美的故事:在丝绸之路尚且红火的年代里,一个年轻俊美的塔吉克青年,在一个骆驼队从他的村日经过的时候,为驼铃声所吸引,于是加入到了骆驼队的行列,当了一名脚夫。在漫长的路途中,青年爱上了一位公主,他用深情的歌声征服了美丽的姑娘,但却遭到了国王的反对,两人从此被强行分开。塔吉克青年只能顺着古丝绸之路继续流浪……他那优美凄凉的歌声,传遍了所有路经的地方。青年抱着热瓦普唱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继续行走,直到歌尽而亡,优美凄凉的歌声却被道路上一代一代的脚夫传唱下来。他的尸体被同行的脚夫们埋葬。第二年,当这支驼队从这里经过,同行们想对他祭奠一番时,沙丘已经被风吹走…青年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但他的歌儿却流传了下来。并且成为塔吉克民族的文化瑰宝。而这首歌,正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听到这个凄美动人的故事,雷振邦被深深的感动了,旋律里如泣如诉的哀伤与纯真,让雷振邦不禁落泪,他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用钢笔写下了动人的旋律,怀着满腔的激情,进行了再创作。于是,电影的插曲、那首后来历经半个多世纪仍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这样诞生了。雷振邦的作品,涉及白族、壮族、彝族、拉祜族、塔吉克族、朝鲜族等很多少数民族的风格,因而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喜爱。而雷振邦为了创作这些作品,经常到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进行采风,找民间歌手一块喝酒一块对歌,把那些将日渐失传的少数民族音乐旋律记录下来,虽然历经各种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但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心中对音乐的执念和追求。雷振邦的那些音乐,基本都不是坐在家里凭空写出来的,他在很多年里都在全国采风,尤其经常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捕捉他们那里口口相传的动听旋律。《刘三姐》和《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很多歌曲,都来自他采风的成果。经过他艰苦的提炼加工,就这样创作出一首首如此旋律优美、生活气息浓厚的民歌。他在世的80多年写过100多首电影插曲,《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诸多电影都有他谱曲的音乐。正是由于雷振邦这种对艺术和音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这才诞生了大量形象鲜明,优美抒情的音乐作品。实事求是地说,雷振邦的这种创作精神,并不是每个音乐人都能做到的,雷振邦的艺术成就,也不是每个音乐人都能达到的,“没有这样宽广纯净的胸怀和心灵,哪有如此感人的音乐”雷振邦的创作高峰在五六十年代,到了70年代末,雷振邦的艺术生命基本划上了句号。十年期间,雷振邦的“冬不拉”的弦断了1968年,雷振邦夫妇被发配到吉林东丰县“劳动改造”。那场浩劫改变了雷振邦的生活,曾经留学日本,在伪满的生活的经历让他一夜之间成为“狗崽子”。雷振邦的“弦”断了。尽管他能作出证明自己无罪的“正义之歌”,努力地证明自己是无罪的,雷振邦他遭了多少罪没人说,自己也从没讲过,一切都只能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哪怕有再多委屈都要扛下去,直到他和女儿创作出《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雷振邦才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在父亲的影响之下,女儿雷蕾也从事了影视插曲创作工作,父女两人第一次合作就是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四世同堂》。1984年,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正在拍摄当中。总导演林汝为请雷振邦担任《四世同堂》的音乐总策划,负责这部电视剧中所有音乐的创作。于是,雷振邦便指导刚刚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女儿雷蕾一起创作《四世同堂》的音乐。在还没有动笔创作之前,雷振邦就提出,《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最好是选择最具老北京韵味的曲调,而京韵大鼓的韵律最接近这种表现形式,易于被观众接受,而且老舍本人也非常喜欢京韵大鼓。于是,父女俩决定以京韵大鼓中的韵律精华作为主题歌的基本曲调。确定创作思路后,雷蕾很快就完成了主题歌的初稿,这就是《重整河山待后生》。而后,雷振邦想到了天津的曲艺老艺人骆玉笙,还专门给骆玉笙先生写了一封长达千字的信,托女儿赴天津请老太太出山。那时候骆玉笙已经年过古稀,看到雷振邦情真意切的信,马上答应下来,赴北京录音。骆玉笙唱完这首悲痛中给人力量的歌曲,在场很多人都落下泪来。1985年,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也火遍全国,有人评价说,他用一首歌昭示了一个曲艺和流行音乐的新时代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苍凉、悲壮,谁也没想到,这首歌的作曲竟然是一位面貌柔弱的年轻女性,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刚两年的雷蕾。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首歌和整部剧都得到当时观众的普遍认可,尤其这首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已经成为很多曲艺演出的保留曲目。后来,这首《重整河山待后生》被评选为“建国40周年最令人难忘的歌曲一等奖”,被永远载入史册头顶著名作曲家父亲的巨大光环,对于雷蕾来说不知是一种阴影还是一种引领,她面对每一次的邀约创作,雷蕾说每次都会有“好像被考试的感觉”。这样的创作压力带给雷蕾的是无尽的疲惫,她说她每一次创作都需要全力以赴。雷振邦与雷蕾,大众心里的两代经典!这对作曲家父女的经历,正像他们笔下的一段段曲谱,以独特的视角和调子,成为不断的旋律,流淌在人们的心底......带给观众无限的回味和感叹,尤其是其歌词,更是写尽了人生的沧桑变幻。1996年,雷振邦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如秋叶飘零,他只能默默地长坐在沙发上,离开卧室都很困难.....人生如梦,岁月无情,1997年9月20日,电影音乐大师雷振邦因病去世,享年81岁。此后歌曲创作界似雷振邦那样一人独秀的境界再也无人企及。品德与艺术双馨,这应当是对雷振邦最贴切、最中肯的评价。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但他和他的音乐将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更幸运的是,她的女儿雷蕾和女婿易茗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也算是一种精神和艺术的传承吧!岁月留情,他的音乐是几代人最喜爱的,雷振邦与雷蕾,成了一代人甚至两代人心中永恒的音乐经典!这对作曲家父女的经历,正像他们笔下的一段段曲谱,以独特的视角和调子流淌在人们的心底岁月炼金,他穷尽一生的精力,只为把中国各民族的音乐精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传承下去。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但他和他的音乐永远都在,那些来自天南海北,感天动地的民族旋律,时时都会在心中回响,经久不衰、直抵人心!虽然他已离开了,但他和他的的音乐将永远在老百姓心中鲜活下去。致敬,大师雷振邦本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及网络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往事】玫瑰人生

泽畔时光引言: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时,唯往事历历在目,如今“长城三公主”只剩下石慧还在世....今天的主人公是被誉为长城三公主的陈思思,曾有人将“长城三公主”比喻为三朵鲜花
2022年3月23日
其他

留在歌声里的施光南

施光南在医院的救治过程很曲折,他被放在地下室的大病房里,那里病员和家属来来往往,病人之间只用宽幅的白布相隔,守候的家人难措其身,大众作曲家最后享受的是真正大众“待遇”。
2021年8月22日
其他

美国电影《传染病》完整版 推荐观看!

贝丝·埃姆霍夫从香港出差回到明尼阿波利斯,身体不适,她觉得这只是坐飞机时间太久的结果。可是不料,两天之后她却死在了急诊室。医生告诉她悲痛的丈夫,这个女人的死因不明。
2020年2月11日
其他

Google称2029年人类开始实现永生不死,疾病,衰老,痛苦将彻底消失?

人类将能够对所有的身体组织,器官活性进行重新修正,不仅如此,还能够研发出直接应对于某类病症的药物,而且这一切的实现不再需要通过试探性治疗手段进行医治,因为这些药品直接应对于该疾病的整个盛衰过程
2018年5月27日
其他

这位在普京背后默默站了30年的女人,如今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了...

1978年的夏天,航空公司安排柳德米拉到列宁格勒的疗养院休假。到达列宁格勒的第一个晚上,她与好友一起去听音乐会,就在剧院的台阶上,她认识了一位叫“沃洛佳”的小伙子,而这位“沃洛佳”正是普京。
2018年5月27日
其他

德国的农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农村所有的地方均是草坪和树木,根本没有中国农村常见的土路,柏油路通达每家每户。每个家庭至少有一辆车,有的甚至拥有两辆以上。在这个国家,汽车犹如中国的自行车一样普遍。
2018年5月27日
其他

最好的防癌药、最好的长寿药…最好的养生方法,一分钱不花

“走路可看作预防癌症的特效药!”英国慈善组织漫步者协会和麦克米伦癌症援助组织共同指出,如能每天坚持行走1英里,在20分钟内走完,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的防治都有明显益处,最高可降低50%死亡风险。
2018年5月26日
其他

最火的偷拍照:这世界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向外看一看》读者和微友,请关注小编的另一个公号,在这里小编每天都发送精彩文章,谢谢
2018年5月26日
其他

《俺爹俺娘》的爱情故事

《向外看一看》读者和微友,请关注小编的另一个公号,在这里小编每天都发送精彩文章,谢谢
2018年5月26日
其他

德国, 又一次的震撼了世界人的眼睛!

《向外看一看》读者和微友,请关注小编的另一个公号,在这里小编每天都发送精彩文章,谢谢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陈景润妻子、独子的往事回忆

一次,陈景润忽然问她喜欢吃米饭还是面食。由昆虽然非常不解,但还是回答说喜欢吃米饭。陈景润手舞足蹈地说:“那太好了,我喜欢吃面食。”原来,当时米和面均限量供应,一家人喜欢吃不同类粮食更能“互补”。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典语录100句,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小说家。1957年正式踏上文坛时便赢得了“学生作家”、“川端康成第二”等赞语。著有《广岛札记》、《作为同时代的人》和《小说方法》等作品和文论。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赵荔:我的姑婆赵四小姐

很重视传统的四小姐很把父亲的决定当回事,认为自己再也不能回家了,只好将错就错,跟在张学良身边。这一待就是一辈子,从此父女再也没有见过面,没说过话,没通过信。想到这里我的心真是在绞痛,眼泪也停不住。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这6个字,让血管越来越堵,心梗、中风都缠上身!

6个字会损害血管健康,增加血管硬化、堵塞、发炎的风险。想要远离夺命心脑血管病,除了避免6个字,中老年朋友还应有意识地给血管“洗洗澡”,怎么洗呢,其实也很简单,只需几味寻常的药材,和两个寻常的动作。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揭秘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看完我整个人都惊呆了!

不!这是我们“已知”最大的星体,盾牌座UY不过离地球6000光年,银河系的直径有10万光年,这连银河系的1/10都不到啊!而银河系在整个宇宙中连根毛也算不上...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德国是个极度无聊的国家

8000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年市场销售总额达96亿欧元。德国年出版新书9万余种,平均每万人11.5种。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
2018年5月23日
其他

【牙齿健康与全身疾病】!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牙周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牙龈有炎症的状态下,口腔细菌随时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些细菌中含有的促凝蛋白,可能会堵塞血管和动脉,进而增加卒中和心脏疾病的风险。
2018年5月23日
其他

北京人的根儿---胡同儿

小时候好几家子住一大杂院儿里,各家各户都在院儿里的空地儿上盖有小厨房儿,院儿里总有一两棵枣树或别的什么树;每家门口要是有地儿的话,就在灰瓦花盆、木箱子里种几棵石榴、夹竹桃、指甲草、鸡冠花之类的。
2018年5月23日
其他

北京新机场曝光,世界最大机场,只一眼便惊艳世界!

《向外看一看》读者和微友,请关注小编的另一个公号,在这里小编每天都发送精彩文章,谢谢
2018年5月22日
其他

哈里王子大婚!她36岁离过婚,拍过大尺度影片,凭什么成功嫁入英国王室?

于是,小梅根在父亲的支持下,给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和洗洁精生产厂家写了一封信,指出了这则广告中的歧视意味,并表明了自己申诉男女平等的态度。
2018年5月22日
其他

《记忆青春》100个知青命运的写照(续)

目前,王庆莲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地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近年来延安钢厂的效益越来越差,职工生活费月月不能按时发放,王庆莲经常为柴米油盐在默默流泪,尤其是这两年钢厂的彻底停产,导致她家生舌水平进一步恶化。
2018年5月22日
其他

身体缺了它,易得中风、痴呆!99%的中老年人可能忽视

20%~60%。人体缺少叶酸的摄入,容易导致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这种物质的升高将直接导致脑中风发生的概率直线上升。
2018年5月21日
其他

陈丹青:谈所谓教养

我有一次在厕所正撒尿,一个仪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岁的样子,是个研究生,立刻跑过来站在我后面大声说:“你是不是陈老师?我是从江西来的,你江西插过队,我要跟你照个相。”我非常尴尬,因为我正在撒尿。
2018年5月21日
其他

协和医院营养科于康教授:手把手教您如何吃掉 “ 三高 ” !

我们买的干海带表面会有一层自然形成的白霜,这是正常现象,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甘露醇,有利尿消肿降血压的作用,对肾脏病人有好处,所以洗海带时最好不要浸泡时间太长,也别用力刷洗。
2018年5月21日
其他

1956年,62岁的钱穆娶了27岁的胡美琦

1954年,胡美琦从台湾飞来香港和钱穆共患难。这一年胡美琦25岁,而钱穆己经到了花甲之年。她是仰慕他的,她把他当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生怕他有任何损伤。年轻的她对花甲之年的钱穆开始了无微不至的照料。
2018年5月20日
其他

其实,很多晚期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癌症到了晚期,癌细胞已经发生全身转移,传统治疗一很难控制病情,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美国等医疗发达国家投入重金研发,针对癌症治疗的特效新药、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彻底治愈晚期癌症成为可能。
2018年5月20日
其他

520德芙凄美的爱情故事

1919年的春天,卢森堡王室。后厨的帮厨——莱昂整天都在清理碗碟和盘子,双手裂开了好多口子,当他正在用盐水擦洗伤口时,一个女孩走了过来,对他说:你好!很疼吧?这个女孩就是后来影响莱昂一生的芭莎公主。
2018年5月20日
其他

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好情绪,就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台湾心理学博士、脑科专家洪兰女士在TED演讲时,用她对男性与女性的脑部研究报告,从科学的角度阐明:从人类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2018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