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成果丨研究生Studio2: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x环境设计

D&I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2-08-28


#课程名称

研究生studio2

《过去vs.未来:通过数据探索建筑与城市》


#课程编号

2270088


#课程时间

2022年春季


#关键词

建筑形态,数据,可视化,城市


#课程介绍

建筑是人在自然中的庇护所,是承载了生活的空间,它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得人类远离外部气候的反复无常,也建构了一个复杂的场所容纳了人类的多样性活动。和建筑有关的信息包括物质形态、物理环境、历史人文、社会经济、城市风貌等方面,对这些信息的叙事表达有助于直观呈现建筑的背景和特征。数据可视化通过图形化的语言呈现数据,让原本抽象的数据变得具象化,使得数据中的发现和洞察变得可见和可感。本课题将数据可视化与建筑相结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探究数据的价值与意义,丰富了建筑的表达与内涵。


#成果要求

成果内容围绕建筑与城市展开,探索“过去”和“未来”,实现对数据内容和公共议题的深层思考和模式创新。成果形式是将故事叙述与数据可视化进行整合的新兴视觉媒介(如信息图、交互网页、数据视频等),传达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思考。


#指导教师

石洋,陶思旻,陈晴



#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设计学科下我院“环境设计”和“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两个方向结合的第一次跨学科合作尝试,旨在引导学生从设计思维出发,通过文化背景和建成环境相关数据的挖掘和探讨,在“过去”和“未来”中寻找建筑在多种因素下产生、变化、发展的线索。课程意图培养学生在数据挖掘、客观分析、故事建构、设计表达等方面的系统思考方式。课程也与国内高水平竞赛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完成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将其作品投稿至“2022年中国数据内容年度案例征集”,与众多优秀的创作者们一同交流和学习。



  Group 01  


小组成员

黑静好,丁一,魏紫东来


作品介绍

传统民居具有文化、艺术和科学三重价值,是反映地域风貌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多样化的形态深刻受到各地复杂气候的影响。本信息图选取丝绸之路上五个位于典型气候区的民居遗产,包括长安、河西走廊、伊朗、埃及和罗马,将当地建筑特征与气候数据相关联并可视化,以展示其适应气候的策略。我们通过数据叙事探索了民居与气候的共存之道,展现因地制宜的生态智慧,探寻丝路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以启发当下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考。

@研究思路

@部分作业成果


课程心得

黑静好: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更多建筑可视化制作的逻辑和细节,通过不同的建筑可视化方式展现建筑的各个特征元素。给力的组员给力的肝!丁一:这次课题聚焦于丝路上的民居建筑与气候因素,角度十分新颖有趣,作为一个没有环境设计背景的学生,通过这次的studio学习到了很多建筑和气候方面的专业知识,受益匪浅!魏紫东来:这次studio的主题将气候与建筑相结合,在做项目的过程能够探索、积累两个领域的知识。非常幸运拥有专业负责的组长和创意十足的队友!



  Group 02  


小组成员

陈柄畅,李佳诺,王瑞贞,徐伟健(场外支持)


作品介绍

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大理石运动场举办以来,奥运会走过了一百三十余年。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每届奥运会所建造的奥运场馆与建筑的关注点都有所不同,或关注过去的文脉,或关注当下的局势,或关注未来的发展。虽然这些奥运建筑的设计重点和建造方式都有所不同,但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届奥运会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独特理解,都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本作品从时间维度剖析奥运建筑所关注的设计重点(过去,当下和未来),选择了五届具有代表性的奥运会,分别为1896雅典,1948伦敦,1992巴塞罗那,2008北京和2024巴黎。将奥运建筑与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数据相结合,展现奥运建筑与所处时代和城市的相辅相成。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些各具特色的奥运会,展现其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独特见解以及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也启发未来对于奥运建筑的新的设计灵感。

@作品思路

@部分作业成果


课程心得

studio2收获颇丰,陶老师和石老师上课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讲座,使我们对数据可视化、建筑和环境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同时,老师们针对课程项目的答疑非常专业且细心~感恩~我们小组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在团队合作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增加了大家与不同专业同学合作的经验。



@结题合影



海报丨黑静好

供稿丨黑静好,丁一,魏紫东来,陈炳畅,李佳诺

王瑞贞,石洋,陶思旻,陈晴




阅读更多:

同济出品,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视觉形象发布!

设计无界 相融共生丨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定档9月15日-18日

点赞!同济校友张帆领衔的设计团队斩获中国外观设计金奖

第六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设计学专场诚邀全球青年英才

Aldo Cibic:这里的每一件家具作品都有着一个快乐的灵魂

课程成果丨2020级工业设计:技术驱动,健康未来

D&I实验室系列丨机械臂实验室 RoboticArm Lab

《She Ji》学报第廿八期导览

祝贺!我院可持续设计小组获“2022全球学生环境挑战大赛”智慧环境赛道冠军

同济设创,首支获得全球生物设计挑战赛大奖中国代表队

课程成果丨Studio2策展 · 设计史「循·常 Back to LOOP Days」在线展览

选择高贵的态度面对人生!娄永琪寄语2022届毕业生【全文】

跨越山海 相约未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举行

榜样的力量 | 2022届D&I本科优秀毕业生风采展

祝贺!我院学生获2022年iF设计新秀奖

《人民日报》专访娄永琪:让“设计+”赋能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同济设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三专业获评A+!

祝贺!我院校友孙大旺再获美国传达艺术奖卓越奖

我院师生在《Neural Networks》期刊发表论文

祝贺!同济校友刘硙担任《The Design Journal》联合主编

我院iDVX实验室发布叙事可视化图表库 Narrative Chart(纳图)!

喜讯!我院教授设计作品获国际一流美术馆永久收藏 

聆听可见的未来——《声音设计》课教学随笔

通知丨2022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活动

通知丨2022年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活动

王小慧艺术馆×D&I 丨“10000个笑脸”万人共创艺术行动

祝贺!同济与东伦敦大学联合赛队成功入选奥兰治县可持续发展十项全能竞赛(OCSD23

娄永琪:教育可能是最需要注入设计思维的,因为它关乎未来!

大奖花落谁家?“中国元未来低碳民宿设计大赛”获奖结果出炉!

2022QS排名升至12,D&I连续五年领跑亚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