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庐山莲社发愿文》题目详解及作者介绍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2022-11-28


我们这次讨论《庐山莲社发愿文》。这是东林寺肇建以来,组建白莲社的第一篇重要的文献,乃是震旦国在发愿这方面的最早的文献。那距离一千六百年了,我们看这些文句会感觉到非常的艰涩,想必有很多同学看了如看天书了。一则是文句的表述方式跟我们有很大的距离;更重要的,这个《发愿文》所包含的那个时代的高贤们的精神境界、心路历程以及感应的神妙,都不是现代人的常识、经验范围的事情。所以,看这篇文稿,要反复去读,要有比较多的背景知识,才有可能读出一点意思。


这篇文稿我们分两大部分来说。第一就是题目的意思,第二就是正文的意思。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题目:《庐山莲社发愿文》。“庐山”,为什么要标出庐山?庐山是自古以来我们震旦国具有隐逸文化特征的一座山,从它的得名来看,它就包含着这个意思。它早先是叫匡庐,“匡”是一个修道人,叫匡裕,他是周威王时代的人,他就在虎溪不远的地方结庐,修道。据说老子就是他的老师。匡裕修道很有成就,竟然周威王都知道了他的大名,就要派使者来迎请他到天子所在的地方去供养。但匡裕也知道有这回事,就在那个使者到达的前一天羽化升天了,就剩下了他修道的房舍,就是“庐”。所以,匡庐这座山的得名都跟修道有直接的关联。


自古以来儒道释三家的隐士都很钟情于这座山,所以庐山寄托着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一种终极的精神关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庐山是一个宗教的山。在传统社会,庐山的寺院之多,那是一天逛一个寺院,一年下来是逛不完的。慧远大师为什么会对庐山这么眷恋,留下来?他从襄阳过来,本身是要去广东罗浮山的,结果一到庐山,他就被庐山的青山秀水所吸引,觉得这个地方足以栖神,就留下来了。所以,这是这座山的隐逸文化的品格吸引了慧远大师。也就是这个隐逸文化的特点使净土法门——念佛求生净土的非常超越的这个法门在震旦国的落地,就在庐山落地了。这不是偶然的,这里是有它的必然性的。



再看“莲社”。“莲”是具有着净土宗特有的象征符号——莲华。极乐世界又称为莲邦,处处都有莲华,尤其是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有青、白、赤、黄的无量的莲华。极乐世界为莲邦,念佛行人为莲友。于是这些念佛行人聚在一起的社团,组织,就叫莲社。莲社是中国佛教最早的一个结社念佛的团体,以后就影响到唐宋明清,莲社念佛的团体如雨后春笋了。


再看“发愿文”三个字。这个“发”就是激活的意思、激动的意思、启发出来的意思。净土的这种原型是每个众生内心本具的,但一定要藉一个缘给它激活出来。慧远大师启建莲社,就为这些有超越意向的行人提供了一个发起净业种子的增上缘。这个“愿”,愿就是希求的意思,谈这个愿,就包含着信,如果他没有信,怎么会发愿?有这个愿,就一定会有他念佛的行持。所以,谈信愿行三要素,只一个愿字就可以含摄。也许会有信有行,他不会有愿——这种人大概有;但是有愿的人一定会有信,会有行。所以发愿为核心。在净土法门,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净土。这个“文”就是能诠的章句、文句。一般如通别来说,“庐山莲社发愿”为别,“文”为通。



再来看,这篇文稿是谁写的呢?这是刘遗民居士写的,又叫刘程之。对这位大居士,大家要了解。在中国的佛教修行上,是缁白二众的,四众弟子。在历来的居士传记里面,有三位大德居士是代表宗门教下的:一个是庞居士,唐代的庞居士代表禅宗;李通玄居士代表华严,教下;刘遗民居士代表净土宗。如果居士可以评祖师的话,他就是居士的祖师,第一代祖师。


刘遗民的德业了不起。他的名字叫刘程之, 这个“遗民”是当时做太尉的刘裕给他起的,刘裕以后建立刘宋王朝,做皇帝了。因为刘裕常常劝刘程之出来做官,他总是不出来,就把他表彰为“遗民”,就是晋朝——东晋时候遗下的有德业的人,叫遗民。他是汉代楚元王的后裔,从小就很有孝心,以纯孝著称,很有学问,曾经做过柴桑县的县令的。以后他感觉到战乱的无常,他就弃官不做了,正好有一个机会就丁母忧。丁母忧,传统社会,官员父母去世都要回家丁忧三年的。他利用这个机会丁忧三年,就再也不去做官了,就来到东林寺依慧远大师来修行。


他修行很有感应。这篇文稿处处谈感应,这些感应不是文字概念,这些人真是有宗教体验的。刘遗民在这里修行半年就见到佛光,呈金黄色;修行十五年见到阿弥陀佛,他动念头希望阿弥陀佛以手摩他的顶,以袈裟覆他的身体,阿弥陀佛就以手摩他的顶——头顶,以袈裟覆盖他的身体。刘遗民做梦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七宝池看到那个水——叫八功德水,非常的清澈,就很想喝,但又不敢造次。旁边有个菩萨,胸前都有卍字吉祥符号,看到他想喝,就说:“你可以喝啊。”他得到许可,就真的喝了八功德水,非常的甘甜。以后他从梦中醒过来,毛孔当中放出的香气能够维持半个月。



他是在五十九岁那一年往生的,往生是预知时至的。就由于他有这些宗教体验,他就肯定自己净土的缘成熟了。就请东林寺的比丘给他诵《法华经》数百遍。临往生之前,三支香供养:一支香供养释迦牟尼佛,感恩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了净土法门;第二支香供养阿弥陀佛,马上要去见阿弥陀佛了;第三支香是供养《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这部经跟净土法门也是很有关联的。他是比慧远大师提前六年往生的,以后等到慧远大师往生的时候,刘遗民就随同阿弥陀佛和净土的菩萨圣众来迎接。甚至在阿弥陀佛后面,他都对慧远大师说:“法师你比我们早发心,怎么还比我们来得晚哪?”叫作“师早发心,何来之晚”。


大家听这些,不要以为是神话。魏晋南北朝那么一个乱世,在这块土地上却有一个极为宁静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们直接地跟西方极乐世界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感通、不可思议的妙用。所以《周易》说,“圣人以神道设教”,净土法门是最具有神道设教的这种特点,神就是神妙莫测、不可思议。要相信有这个不可思议。你说这批莲社十八高贤以及一百二十三人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很有学问的人,不可能他们是迷信吧?如果没有真东西,他们不可能这么全生命地去求生净土的。



这个文章虽然是刘遗民执笔的,但是他是奉慧远大师的敕令来作的。也就是说,他是把慧远大师的净土思想、发愿的内涵如实地表达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发愿文》也就是如同慧远大师所作,也没有两样。


——节录自《庐山莲社发愿文》讲记



《地藏经》的六种证信
忉利天宫法会 | 《地藏经》的宣讲之处超出常伦 圆满佛果
坦然面对死亡
求生净土 | 坚固信愿,破除怀疑
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临终接引的重要性
求慧 | 由般若智慧生起慈悲和善心
乃至十念


责任编辑 @ 东林寺文宣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