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记者“胡哥”一头扎进荆州的ICU采访20多天,“求国家分配对象”的小护士就这样进入他的镜头
全文共2806字
阅读大约需20分钟
胡元勇,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采访室副主任。武警退役,始终保持军人作风。面对急难险重采访任务,最习惯说的一句话:我去。去过三次地震报道(汶川、雅安、玉树),去过很多次台风、山体滑坡采访,就爱冲在一线。
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荆楚大地暴发,随即席卷全国。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的那一刻起,全国医护人员集聚奔赴湖北,每天与病毒抢时间、抢生命。
大年初一,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时,我就向领导提出了跟队采访的请求,因为名额有限,没能去成。后来,作为16个省份对口支援地区之一,确定了浙江对口支援荆门。2月23日,浙江省疾控的一批专家出征荆门,组织终于同意让我去跟队采访,贴身记录医护人员搏击病毒、救护生命的日日夜夜。
重症病房的“外星人”
1
用镜头诠释生死时速
作为浙报集团浙视频的一名摄影记者,此行任务主要是记录和报道浙江医护人员在荆门抗击疫情的情况,用视频与图片记录浙江医生在重症病房与死神抢人的情景,同时协助浙江指挥部留下重要的历史资料。我与后方的部门领导商量后,在浙视频开辟了专栏“援荆·重症室日记”,以图片、视频日记的方式发回“疫”线报道。
在荆门医院采访拍摄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进入隔离区病房。为了不多占用珍贵的防护设备,我尽量减少进隔离病房的次数,所以异常珍惜每次进入隔离区的拍摄机会。为了保证专业相机的正常使用,我大部分时间使用病房的值班手机包着保鲜膜进行拍摄,有时还要请求医生的协助。
此次抗击新冠疫情采访,不同于以往的地震、抗台报道。我出发之前以及到达荆门后,都接受了非常严格的培训,做好个人防护,学习穿戴医用隔离装备。特别是脱隔离服,因为进入隔离区后,衣服外层已被污染,脱时要遵守一整套严格的程序,绝对不能触碰皮肤。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那些略显沧桑、富有历史感的建筑,现在因为有了浙江医护人员的驰援,充满着爱与希望。经过浙江两支医疗队(浙大邵逸夫医院、台州医疗队)建立起两个ICU重症病区后,这家医院成为当地危重患者的集中救治点。为了与死神抢生命,45张病床全部高频率运转,每位医护人员每时每刻都步履匆匆,诠释着生死时速。
我拍摄的新闻短视频《浙江医疗队在荆门建起ICU病房 全力救治当地危重症病人》,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微博、浙视频微博、秒拍等平台发布后,点击量超过150万。
在重症病房,我用镜头记录下重症患者的顽强抗争,记录下了白衣战士的无畏前行,记录下了天使与死神抢人的震撼场景。
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2
“你活过来了!”
重症病房的医生看起来就像外星人,隔离衣服背上还有一根粗管子。那是一根正压过滤管。为什么要背这个?因为重症患者气管切开,病房病毒全部飘在空中,气溶胶浓度特别高,传染性极强,有了这根正压过滤管,让病房空气经过过滤后送入医护人员面罩,污染空气不会被吸入,面罩也不会起雾。医生们长时间穿着四层防护服,身上经常会发痒但又不能去挠;长时间戴口罩脸上会有压痕,容易过敏;他们穿着多层防护服,身上全是汗……这一切,唯有默默承受。但治愈病人带给他们的快乐也超乎寻常。
3月7日,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建仓就经历了一次“快乐巅峰”: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13楼新冠ICU病房,当他和同事将ECMO(人工肺)管道从患者小伟(化名)的身体上撤除后,小伟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周建仓大喊了三声:“你活过来了!”小伟用力地点了点头。
小伟是荆门当地的一名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在浙江医疗队来到之前,他已经昏迷了14天,多次被下达病危通知书,家人一度放弃了希望。病中的他全身肌肉也开始萎缩,所以医护人员每天要帮他活动肢体,但小伟体重达108公斤,经常要4到5名护士来帮忙完成。
在来荆门的一个多月里,周建仓医生时刻关注着监测仪器上有节奏的滴滴声,仔细甄别一个个波段所投射的信号。每一次警报声,都令他神经高度紧张。但看到每一位患者向他们竖起大拇指点赞和每一句谢谢,周建仓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57岁的任老师转出病区时,读起感谢信来中气十足,完全看不出他在患上新冠肺炎之前还有脑梗史基础疾病。任老师初入“台州ICU”时随身带了一大堆药物,坚持只吃自己带的药,不吃病区开出的药。医疗队了解后,专门安排护士核对其自带药物是否对症,并在备药方式中改自备药为自服药,护士只负责提醒监督按时按量服药。捋顺了脾气后,任老师高度配合治疗,还时常与医护互动致谢。因为信任浙江医护人员的医术和服务,即使达到转出标准,任老师也一度不想出院回家,让医护人员哭笑不得。
有一名36岁的患者,成为荆门当地首位治愈出院的危重症患者。在浙江医疗队到来之前,这名患者病情很严重,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患者当时都已做好了捐赠遗体的准备,但在浙江医疗队半个多月争分夺秒的精心救治下,他一天天好了起来,最后奇迹般地康复出院。“谢谢浙江医疗队,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要给浙江医生点赞……”
我拍摄的视频《走进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双手紧握患者为其加油打气》,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微博、抖音等发布后,点击量达250万。
3
“求国家分配对象”
在医院采访时,遇到台州医疗队一名1997年出生的年轻护士,她每天忙忙碌碌,但总是蹦蹦跳跳,性格特别开朗可爱。当问她在疫情结束后最想干什么时,她说想去听周杰伦演唱会,并半开玩笑地在隔离服上写下“求国家分配对象”。我采访报道后,许多网友在浙视频微博和我个人“记者胡哥”微博上留言,多家票务网站联系我,要送她演唱会门票。不少小伙子还留言自荐当她男朋友,陪她看演唱会。荆门许多小伙子表示要娶这位小护士。浙江网民说,不要太过分哦!俺们台州的医护人员是借给你们的,想要护士小姐姐那就来浙江当上门女婿!
我从她身上看到了90后的担当与可爱,也被她热情乐观、率真可爱的精气神所打动。我给她做的视频报道,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微博、抖音、秒拍、凤凰网等平台点击量超过了千万。
浙江医护人员给病房患者吃苹果
4
期待春暖花开 疫情消退
从2月12日浙江医疗队进驻时有110名重症患者,到2月18日己减少到78名重症患者,再到3月11日减少到24人,由于浙江医疗队的支援,荆门地区的重症病人数量直线下降。浙江医疗队科学救治和管理各项工作平稳有序,使病患的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浙江省政府要求浙江医疗队打赢疫情阻击战,医护人员零感染,平安而归。现在离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步步地近了。
我当记者14年来,家人都已经习惯了我常跑一线采访的状态。女儿今年上初三了,几乎每天晚上和我通电话,她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为什么单位要派我到荆门。我告诉她,在这非常时期,爸爸是党报记者,当然要冲在最前面!
采访20多天来,我以图片、视频日记的方式记录下医护人员和病人携手与死神战斗的瞬间,已在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天目新闻客户端发布了60多组视频与图片报道。
每天的救治在持续,每天的报道也在持续。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我和浙江医疗队的每位医护人员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早日战胜病魔,期待春暖花开。
来源:传媒评论
热文回顾
速度+温度+力度+亮度+态度,新媒体战“疫”报道,把好五个“度”
“战疫”中彰显责任和担当,浙报集团发稿4.7万、总点击量4.76亿
入职3年就成为深晚新媒体产品总监,这位美女小编说,没有“三头六臂”,就要练出“独门绝技”
她的报道,成了高考试卷的试题!她说,去现场,用心感受,新闻才会发光发热!
深喉线人-穷追真相-不懈监督,这位记者13年的“阳光行动”令人钦佩
从东海之滨的宁波到千里之外的贵州省黔西南州,长篇通讯《一片叶子的追寻》背后的故事
舆情引导、典型挖掘、救灾进展、灾民安抚,灾难报道的每个环节你都应当全力以赴
痛点思维+问题思维+法治思维:破解舆论监督困局,提升民生报道质量
多走细走稳走,新时代的这组乡村调查系列报道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爆款新闻人物作品《卖火柴的“老男人”》为何火了?请听浙报3位主创人员的真情道白
记者还可以成为创意工作者!他3年的努力,换来受杭州人热捧的硅谷小报+未来生活节
传媒评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聚焦传媒大行业的创新变革
研究全媒体、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
打造媒体人交流经验、探讨新知的平台
订阅《传媒评论》杂志其实很方便哦~
您可以在邮局订阅
邮局代号:32-229
全年定价96元
每册定价8元
您也可以通过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方法:发送“我要订阅”至公号后台
或电话 85310377 85310379
欢迎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