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入职3年就成为深晚新媒体产品总监,这位美女小编说,没有“三头六臂”,就要练出“独门绝技”

潘韵琪 传媒评论 2023-03-14


全文共4350

阅读大约需25分钟


从业3年,从一名新媒体客户端的内容编辑成长为新媒体产品总监,工作范围涵盖主播、记者、创意策划,一专多能。她负责报社多个品牌栏目、项目,策划推出的作品先后获深圳市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报业十九大融合传播十佳优秀作品、第十三届深圳网络文化奖年度传播创新二等奖等。2018年末,她被评为报社年度卓越奖,颁奖辞为“深晚成长速度最快的灿烂小花”。她以实际行动在新闻岗位上书写着“90后”的精彩。

 

2016年我刚刚毕业进入报社时,融媒体改革的浪潮刚刚迎来第一波小高潮,直播和H5在当时是最新潮的形式。3年过去了,万万没想到,工作岗位上新事物不断、挑战不断,比直播、H5更新的探索层出不穷,新媒体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所有人想象。曾经暗暗敦促自己要做到的“尽快熟悉新的事物和挑战”竟也成了工作的一种常态。面对这样“日日新”的快节奏工作模式,既然我没有“三头六臂”的神通广大,就只好勤学苦练,争取早日练出一身“独门绝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记者编辑要加强“四力”。我就试着来谈一下新媒体编辑如何在工作中通过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练就“独门绝技”。


1

脚下离现场有多近,

作品就能增加多少分量




现场,涵盖了最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永远是受众最渴望看到的,现场的一个画面有时胜过千言万语。脚力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是最基本的要求,“到新闻现场去”不仅仅是记者应该时刻敦促自己做到的职责,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编辑更应该注重这一条。一个好的新媒体策划或产品,从诞生之初就应该到现场去,去见证由脚力带来的厚重感。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迭代让现场离受众更近、更快了,即使身处温暖的床榻,打开手机,一个“狂风骤雨”的台风天和一个任凭风吹雨打的记者就能一秒出现在眼前。2018年夏天,台风“山竹”袭击广东,我们策划的《深晚直播|超强台风“山竹”来了!》系列直播报道,观看人次近50万,与网易华南地区联动直播表现亮眼。台风登陆当天早晨,前线主播发回了一段直播视频花絮。画面中,身穿雨衣的她被风吹到差点站不稳,头发、雨水在脸上交织。当时统筹台风直播的我,立刻意识到这个画面具有冲击力,虽然它既没有危险事故瞬间,也没有美女主播靓丽的形象,但在台风即将登陆、全市“四停”的早晨,这个画面与受众在家中安逸地躺在被窝里的场景形成强烈反差,这正是受众想要看到的现场。于是我立即在抖音平台上给这条视频剪辑、配音,并在简短的文字介绍中打上台风山竹的标签后发布。播放量当天就突破了4400万,并在随后几天中一路直冲,最终收获6008万点击量及数百万点赞,涨粉11万。


而那天,仅是深圳晚报抖音号开通运营的第三天。




2

  找准融媒体“风向标”,

眼力是取胜关键


眼力即是观察力、发现力,而好眼力的背后还意味着好的判断力及辨别力。普利策曾说过假如国家是一条船,新闻记者就如同船上的瞭望者。面对社会发展的万千气象,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洞察本质,从众说纷纭的争议中明辨是非,从快速变化的事态中把握规律。


无论是做内容运营还是策划报道,新媒体编辑不仅应该以锐利的眼力从每天大量的、繁杂的信息中为受众筛选出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更应该借助新媒体手段的帮助,深挖新闻事件背后所蕴含的内涵。


201611月,深圳颁布新的人才引进政策,这类政策宣传虽然内容干货多却往往比较生硬,很难“接地气”,阅读率通常也不会高。在前辈的指点下,我抓住人才引进政策中对人才补贴、住房优惠等细则作为切入口,在头脑风暴后的一系列主题中最后选定了“居大不易”这个由来已久的典故,策划“白居易穿越来到深圳”的一个虚拟概念,将白居易的故事和深圳人才政策介绍融在一起制成了H5产品。尽管2016H5技术还显得很粗糙,但这一产品胜在创意的新颖角度。“人才政策”的背后,比的是谁对政策的理解更透彻,谁对政策的吸引点更明晰。产品中结合的主题和故事虽然看似相差甚远,但切入了“居大不易”这个古今相通的感叹,让这个策划有了一个圆满的主题线,把对政策的介绍完整地代入进来。该产品最后也获得了2016年度深圳新闻奖一等奖。


新媒体产品想要获得一定流量,意味着新闻从业者还要具备能预判事件、预判趋势的眼力。


2018年,我统筹了一档脱口秀视频栏目《潘哥话事》,同时担纲出镜主持。当时几期较大流量的节目都与选题的预判性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其中,流量最高的一期《高空抛物有多猛?11层坠物实拍还原“暴力高空”》就是抓住了当时高空抛物热点话题做的深度视频内容。


201839日下午4时,东莞一名3个月大的女婴被楼上抛下的苹果砸中后当场昏迷。据目击者称,苹果砸中孩子后碎成了渣,声音很大,像爆炸一样“砰”的一声。因为是临深地区,且女婴转至深圳儿童医院救治,因此也牵动着很多深圳人的心,当时讨论热度非常大,呼吁加强对高空抛物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我们在新闻发生后就迅速关注到高空抛物这个主题,在悲剧事故、新闻现场之外,预见到了受众对高空抛物的危害和管理办法的思考,于是将目光锁定在呈现高空抛物的危害,并借由危害的直观体现来推动对高空抛物的严管,让这样的深度反思具备传播的长尾效应。新闻现场虽然不可再现,但通过精准的角度切入和多种形式的呈现,往往也能获得比现场还要震撼的效果。为了这期节目,我们走进消防队,在11层高的训练塔上模拟高空抛物实验;又走访哈工大物理教授、骨科医院创伤科医生及律师,从多个维度专业地看待“高空抛物”这一现象背后蕴藏的危害及杀机。


这期节目全平台的点击播放量超过200万,引发网友广泛热议,尤其是模拟实验弥补了人们对高空抛物危害的认知空白。从新闻突发事件预见到事件背后的后续讨论,再通过缜密的策划、采访,深入挖掘新闻最具备社会价值的内核,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者提升眼力的工作技巧,还应该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3 

脑洞大开,

主流宣传也需焕发新生机


主流媒体要守土有责,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传统纸媒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很大程度上承担并决定了政务宣传报道工作的品质。在融媒体改革前,深圳晚报的版面宣传、创意头版是政务宣传的主要得分项。随着融媒体改革逐渐向深水区进发,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媒体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万物皆可“互联网+”。同样的主题、同样的宣传需求,在融媒体时代,政务宣传怎样在传统媒体老树开新花、提升传播率,在新媒体端花开万千枝、覆盖更广泛,这恐怕是所有乙方最害怕面对的“甲方需求”。


政务宣传报道很多时候自带这股“令人胆寒”的属性,以致于每次面对政务宣传,我都感觉自己想创意“想到头秃”。但正是因为政务宣传的这一属性,想要在融媒体时代做好报道,没有非同一般的脑洞恐怕还真的不行。


2017年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报社创意团队头脑风暴打造的H5“盖楼”小游戏《今天深圳人都在玩这款游戏》刷屏朋友圈,获得百万点击量,上亿曝光量,同步联动报纸头版、网络实现了全民互动,这也是深圳晚报政务新媒体报道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开花。自此以后,又加上深晚创意头版的加持,创意大开的脑洞成了深圳晚报的“标签”,创意型媒体初见雏形,我们在政务宣传上的玩法也层出不穷,脑洞越开越大。


2017年底,我为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办策划的平湖工作日历,H5运用视频交互技术打造了最接地气、互动性强的宣传产品,一改以往枯燥、沉闷的汇报成绩式的总结,成为深圳政府单位年末工作总结诸多宣传产品中最出彩的一枝独秀,受到多方好评。


此次合作更为我们的原创漫画栏目“十八楼西不加班”与政府单位、企业的后续合作打开了局面,其中尤以与平湖街道办共同开创的“守珍街93号”漫画栏目的表现最为亮眼,在业内、政府单位间广受赞誉,“充满脑洞”的创意使原本严肃甚至枯燥的宣传摇身一变成为广受市民好评、干货满满的趣味内容。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视角下,深圳晚报为政务+新媒体的内容运营引进融合新思路,打造政务宣传的新范本,让充满“政能量”的政务宣传真正落地走进千家万户、贴近群众生活。2019121314日,我和产品策划团队为龙岗区委宣传部、龙岗区平湖街道办打造的原创漫画作品《手绘漫画说深圳最严交规》《漫画详解深圳垃圾分类》等作品接连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深晚漫画栏目继收获流量与口碑之后,还获得了主流政务平台的青睐,在政务宣传创意上再度写下亮眼的一笔。



4 

笔力强健,

立于融媒体改革浪潮的不败之地


在象牙塔的几年,我读的都是新闻专业,毕业后义无反顾投身新闻行业,每当结识新朋友,总不免被人问一句:“那你应该很会写”,可见笔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招牌。脚力、眼力、脑力,最后都要通过笔力体现,可以说练就笔力是练成“独门绝技”的最重要的一环。


稿件报道需要“妙笔生花”,新媒体产品更应该文案当先,有时甚至比创意本身更能打动人。对于新媒体编辑来说,好的创意灵感一次难求,但好的文案才是我们应当把握的要素,并以此为基础追求产品品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产品团队策划了一系列国庆主题新媒体产品,这当中最叫人拿捏不准、反复打磨的正是策划的文案部分。在各项融媒体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同题比较文案优胜者才能脱颖而出。《70年前,这趟“专列”启程!检票上车》于国庆前一天发布,以列车串起了新中国70年的发展画卷,通过视差技术展现互动效果,并在一段段精炼、优美的文字中重温70年光辉岁月,唤醒不同年代人们的集体回忆。


对文案的精益求精,在视频产品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当下视频类产品正值风口,抖音式的魔性视频固然搏眼球,但真正能让人记住的视频还是那些从采访到脚本撰写都无懈可击的有内涵、有深度的视频内容。2018年末,我们与二更深圳共同打造的高流量视频作品《影像深圳家谱》人文微纪录片,正是一次对笔力的磨炼。从“生命摆渡人”到女铁骑,从地铁工程师到灯光秀工程师……每一个小人物的故事都值得大书特书,值得被更精确、更优雅地记录进这个时代;每一句旁白都不是随口一说;每一句受访者讲的话,都不是随性地剪辑。笔力,帮我们把连续两个月在熬夜、日晒雨淋中的外采、拍摄串联成了一条完整的脉络,让每一分钟的付出都借由笔下的力量结出了果实。


每当我看到令人惊叹的新媒体作品,总忍不住“跪拜”。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融媒体改革大环境下,脱颖而出的背后都是令人心生敬畏的付出。小编们从来都没有三头六臂,创意脑洞也不是信手拈来,流量爆款更不能想有就有。并不神通广大的我们要面对KPI考核、“996”“007”的痛苦,但新时代也赋予了我们瞭望者新的使命和目标,我们正扮演着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角色,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新鲜事物,可以让信息触达更多人群,可以让更多人的故事以更生动的样貌呈现给世界……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愿我们都练就一身本事,在我们的岗位上做一个无名但重要的英雄。



来源:传媒评论



热文回顾

厉害了!一则900多字的消息摘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来看看它背后的性价比!

90后小编的三年升级打怪史!她说,不会打造IP的段子手不是好编辑

小编的硬核本领:让稿件、版面、推文会“说话”

她的报道,成了高考试卷的试题!她说,去现场,用心感受,新闻才会发光发热!

深喉线人-穷追真相-不懈监督,这位记者13年的“阳光行动”令人钦佩

时隔16年的“跟踪报道”为什么能够获得浙江新闻一等奖

从东海之滨的宁波到千里之外的贵州省黔西南州,长篇通讯《一片叶子的追寻》背后的故事

舆情引导、典型挖掘、救灾进展、灾民安抚,灾难报道的每个环节你都应当全力以赴

痛点思维+问题思维+法治思维:破解舆论监督困局,提升民生报道质量

多走细走稳走,新时代的这组乡村调查系列报道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爆款新闻人物作品《卖火柴的“老男人”》为何火了?请听浙报3位主创人员的真情道白

记者还可以成为创意工作者!他3年的努力,换来受杭州人热捧的硅谷小报+未来生活节

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短视频“爆款”,这家地级市党报抖音号粉丝缘何突破166万,总点赞数6617万

80人的评论“特战队”由总编辑挂帅,这家省级党报出手不凡!

从媒介融合视角看《纽约时报》的新媒体策略

换个地方下铲,多走多问多看,你就有机会独占“新闻富矿”




传媒评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聚焦传媒大行业的创新变革

研究全媒体、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

打造媒体人交流经验、探讨新知的平台




订阅《传媒评论》杂志其实很方便哦~


您可以在邮局订阅

邮局代号:32-229

全年定价96元

每册定价8元


您也可以通过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方法:发送“我要订阅”至公号后台

或电话 85310377 85310379


欢迎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