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环境产业十大新闻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
新常态下的新时代,环境产业的格局也在重塑。这一年,环境产业市场空间加速释放,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国资在产业的引领作用日趋强劲,国资主导投资、民企专注技术与运营的格局正在形成。新闻是历史的一部分,回顾一年来发生的新闻,可以勾勒出环境产业2020年的发展趋势和脉络图景。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徐冰冰
相关阅读
2019环境产业十大新闻
2018年环境产业十大新闻
2017环保行业年度盘点——五大趋势和十大新闻
岁末的日子里,人们总是习惯回首。
2020年,很不平凡。
新冠疫情爆发,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
新常态下的新时代,环境产业的格局也在重塑。
这一年,环境产业市场空间加速释放,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国资在产业的引领作用日趋强劲,国资主导投资、民企专注技术与运营的格局正在形成。
不确定性似乎成为一种常态,但越是面临短期的不确定性,越需要思考长期的确定性。
新闻是历史的一部分,回顾一年来发生的新闻,可以勾勒出环境产业2020年的发展趋势和脉络图景。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双循环、智慧环保
事件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发展的节奏。这其中,不仅有奋战在一线的伟大的医护人员,也有千千万万环保人的身影,他们也是这场全人类战役中的最美逆行者。
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共克时艰。火神山、雷神山的落地,也让我们见证了中国速度。
但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废水具有感染性和损伤性,如果处置和防护不当,极易成为疫情扩散和环境安全的高风险因素,危及群众生命安全。因此,它们的及时安全处置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
疫情来袭后,第一时间,众多环保企业就积极投入到抗“疫”中来。加大力度死守住疫情地区的污水及废物处理,把好疫情防控后端的消杀及处理工作,筑起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火墙”。新冠疫情也给承担污水垃圾处理工作的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污水垃圾应急处理政策,E20环境平台也曾邀请王洪臣、王凯军、王建国等业内权威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广大环保企业不仅积极参与到战“疫”一线,还主动驰援武汉参与疫情防控,捐款捐物,贡献出自身的力量。中国水网第一时间组织系列报道,对环保企业战“疫”行动进行了报道,记录了最美逆行者的足迹。
同时,疫情来势汹汹,短期内对市场环境影响不可避免。环境产业也同样被波及,如由于疫情导致节后企业复工复产延迟,一些在建项目和拟开工项目延期复工和开工,工作人员不能到岗、物流不畅.....
但在“大疫”面前,环保企业始终保持了高度的自信和坚定的意志。期间,E20环境平台特别组织采访了几十位环保标杆企业的掌门人,听取他们克服困境的道路,找经验、谈应对、观未来。在采访中,多位企业家表示,疫情对产业的影响是有限的,相信我们会战胜疫情,也有足够的信心让产业发展的更好。
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政府短期内相继出台了有关污染防治监管、税收减免、资金支持、复工复产等方面的政策,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创造了疫情后产业恢复发展的有利条件。
比如《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关于加强污染防治资金管理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关于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通知》......许多企业都在国家的纾困政策和鼓励下疫后重振,整装待发。
中国是最先取得战“疫”阶段性胜利的国家,这也给环保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水网梳理发现,自2020年2月10日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复工返岗后,市场新签订单数量逐步增加,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揽获超百亿环保项目,发展后劲陆续释放。
提示产业关注
疫情过后,环境产业迎来了新的契机。疫情增加了医疗废水处理、城镇污水提标、污泥处置处理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技术性环保企业非常有利,能够快速研发推出符合需求产品的公司,将能快速地抓住市场机会。
疫情倒逼公共环境卫生升级,未来将更注重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疾病预防等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方面的防控,特别是医疗垃圾的应急处理设备和设施将会有新的市场机会。
无人值守、远程操控等先进的智慧化科技手段会加速成为趋势,大数据管理、区块链技术、智慧云平台将会在行业内得到更多关注和应用。
疫情过后,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将成企业发展王牌。企业需要修炼内功,强化在技术、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储备,积极拓展轻资产环保业务,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提升行业竞争力。
在应对疫情常态化挑战,以及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同时,我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好激发内需潜力,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给后疫情时代的环境产业带来了新机遇,环境产业也在走向内循环,这将给技术以及商业模式带来很多创新点,需要企业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做增量、调结构、提效率成为环保企业的新选择,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成为环保产业升级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
相关新闻:
关键词:IPO、科创板、注册制、创业板
事件
2020年,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围绕“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这一顶层设计,全面启动深化改革的一年,包括新三板精选层开闸、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新三板转板规则出炉、科创板迎来开板一周年等等。
2020年可谓是中国的IPO大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5日,A股共有386家公司登陆A股,通过IPO合计募资4614亿元,创下自2011年以来IPO募资金额的10年新高。2020年科创板募资金额高达2179亿元,位居四大市场首位。
“大江大河,有大鱼。”在2020年整体相对宽松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对于融资难又缺钱的环保企业可谓是雪中送炭。据不完全统计,近30家环保企业在2020年核准过会或已经挂牌上市。
2020年1月6日,新年“上市第一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A股市场正式迎来“中国环卫第一股”侨银环保 ;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最前线连续奋斗20余年的三峰环境成功登陆中国A股市场;2020年双11,金达莱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
其中,在2020年过会上市的企业中,科创板和创业板占了绝大多数。
万德斯环保、金科环境、复洁环保、路德环境、京源环保、恒誉环保、通源环境、金达莱、罗克佳华、德林海等环保企业相继登陆科创板。
创业板上市的环保企业有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圣元环保、玉禾田等企业,过会的有上海建工环境修复、海纳水务、中兰环保、武汉天源环保、华新绿源环保、河南百川畅银环保、冠中生态等企业。
提示产业关注
“科创板+注册制”,给环保企业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相较于创业板或者主板,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更具包容性,审核周期高效快速,不再以营利为核心指标,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同时结合科创企业的特点做出了差异化的信披安排,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的制度创新让更多国内高精尖、高成长的、具有科创属性的企业有机会拥抱资本市场。毫无疑问,科创板将带给环保企业更多机遇,尤其是民营环保企业。
E20研究院首席产融研究员王新平博士指出,科创板、创业板中环境企业的权重相当接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环境产业正受到新兴资本市场——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的应有重视。
通过科创板一年来的运行态势来看,E20投资孵化板块负责人、上善易和投资公司总经理郝小军指出,具备“硬核科技”和能在“未来的赛道上奔跑”特征的环保企业会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中小环保企业有时会受限于规模、收入、人才等因素,更多要从实践中考虑和出发,但是勇于挑战、敢于面向未来赛道的选手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推开科创板的大门。(相关阅读:开市一周年:从环境产业视角get科创板的“爽”点)
资本市场也在健全退市机制,严格的监管和退市规则,这将对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发展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需合规合法经营,聚焦核心价值和技术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市不是终点,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这么多企业冲击IPO看上去很美,它长期的成功还需监管层、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理性投资者的共同努力。
相关阅读:
看上去很美:2020年28家环保公司IPO成功
关键词:国资入股民企、收并购、跨界
事件
环保头部民营企业陆续引入国资,收并购迭起,一波新的跨界者竞相来袭......2020年环境产业加速整合,产业格局不断重塑。
在这波国资入股民企潮中,绝大多数为“逆向混改”,即民企纳入地方国资“麾下”。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发现,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共有26家民企引入国资战投。
2020年,中国城乡正式成为碧水源控股股东,富春环保实控人变更为南昌市国资委,中国节能收购铁汉生态股权案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成雪浪环境实控人,中持股份拟引入三峡长江环保集团为战略投资者......还有一些公司正在寻找合适的国资,比如博天环境、巴安水务。
2020年大大小小的收并购接连不断。粗略统计,一年中至少有30起收并购案例。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全球两大环保巨头威立雅和苏伊士之间的并购案,这两家公司合并后将毫无疑义地成为“法国超级冠军”。此外,创业环保拟以7.8亿收购康博公司100%股权及永辉公司100%股权,碧桂园服务拟收购福建东飞60%股权,中国化学并购邢台危废龙头邢台嘉泰公司,城发环境拟3938万元收购获嘉水务89.5%股权......
2020年,环境产业又来了一波新的跨界者。其中有一批央企成立环保产业平台:中铁建发展集团、中铁水务有限公司、中化学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据相关机构统计,截止目前在国务院公布的97家“央企名录”中,已有38家央企下设专门的生态环保公司,占比39.18%。
此外,还有一些诸如碧桂园、中新集团这些物管房企、广汽集团、影视企业、广告行业及人力资源公司等跨界布局者加入到环境产业的队伍中来分一杯羹。比如,房企中新公用拟收购兆润控股持有的和顺环保94.26%股权,广告公司大地国际集团附属拟收购山西晋新科源环保科技60%股权,碧桂园服务拟收购福建东飞60%股权......
提示产业关注
当前产业政策、治理业态、参与主体和治理理念等都发生重大变化,对行业的系统性、整体性提出更高要求。环境产业处在快速成长期,集中度不断在提高。
随着区域化、流域化、系统化环境综合治理的趋势增强,未来将会形成国资主导投资、民企专注细分市场技术的市场新格局。
行业大势之下,国企与民资牵手是双方共同选择的结果。民企的技术优势、项目经营优势加上国资的政府资源背景、资金优势,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而协同与否决定成败,牵手之后,国有与民营在管理体制机制、文化融合统一方面将是很大的挑战。
在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看来,国资接盘只是第一步,对民企而言,解决了生存问题,意识到发展速度和资源配置须协调;对国资而言,特许经营类重资产型的并购相对风险可控,但长期来看,能否适应市场竞争,做好战略定位、组织管理、激励机制,以及风险控制和创新之间的平衡,真正占领甚至拓展市场还有待考察。能否做好这一点,也正是国企探索混合所有制面临的挑战之一。(相关阅读:上海证券报访赵笠钧薛涛谈环保企业易主国资大潮)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冠病毒疫情后是中国环保企业收购“抄底”的好机会。北控水务行政总裁周敏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指出,过去几年环保行业的兼并重组,未来几年都将延续,但可能会需要较漫长的过程,最终会形成几家大的龙头企业和一些小企业并存的状态,小企业主要是从事专业化的环节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型公司、技术型公司,大企业可能会成长为平台性型公司,掌握或者运营大量资产。
在企业收并购中,延伸产业链、扩大自身规模是一大目的。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固废市场的火热,引得众多企业前来抢滩,很多企业通过收并购的形式切入或者进一步深化危废、环卫、垃圾处理等固废业务板块的布局。
E20研究院分析,通过跨界并购、股权增资等方式介入市场,实现跑马圈地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大量新进入者,正在使得行业新格局在新一轮并购潮中加快形成。
相关阅读:
国祯环保:实控人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证券简称拟变更为“节能国祯”!
又一例 | 富春环保:国资入主已通过批复 南昌国资委成实控人
碧水源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中国城乡正式成为控股股东
20家民营环保上市公司拟引入国有资本 2020年逆向混改趋势愈加明显
关键词:地方环保平台、国家平台融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事件
近年来,地方环保平台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形成地方环保投资的一股新势力。2020年,这一现象愈加明显。
2020年,哈尔滨工投环保集团、江苏省环保集团、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湖南省湘水集团、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湖州市环保集团、宁波市生态环保产业集团、黑龙江省水利投资集团、福建省水务发展集团、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杭州市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淄博市水务集团、东莞市水务集团供水有限公司、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张家港市长江生态保护发展有限公司等十几个地方环保平台相继成立。
2020年地方环保平台在市场的身影逐渐增多。E20研究院数据中心曾对2020年前三季度水务市场进行盘点发现,2020年前三季度共计释放水务投资运营类项目389个,总投资额超2450亿元,其中,前三季度平台型国企中标项目数量最多,且所占市场份额最大。
提示产业关注
这些地方环保平台所公开的业务范畴大多为“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业务综合性强。注册资本动辄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具有浓厚的地方政府背景,大都以打造百亿甚至千亿元综合性环保产业集团为目标。
中国水网曾经从这些环保平台成立之始的发起部门、股东结构、股东性质、到如今的业务布局、再到执掌环保集团大局的掌门人履历进行了深扒。
从本质上讲,这是政府投融资行为的又一次调整,国家平台融资再一次升温的表现。绝大多数省级环保类集团由省环保厅和省水利厅发起,他们将作为省级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节能环保决策,承担起推进省域环保产业和环境治理的艰巨任务,来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
造成这种现象的背景是,市县级投融资平台多年来由于地方债务问题被财政和人行压制的原因。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跨地级市的环境治理问题,或者公益性强的项目类型,需要这样的兼具协调和融资能力的平台来承担使命。从部分省级平台公司的控股股东划归财政厅也可以体现解决投融资瓶颈的这个思路。
总体而言,结合各主管部门的事权范围,水利部门(省水务局或水利局)发起的省平台公司初始业务领域在水利、原水业务,也会涉及村镇及农村供水,并由此延伸到村镇污水治理等。而环保部门(省环保厅)发起的省平台公司则倾向于在土壤修复、工业三废和工业园区、环境监测和村镇、农村环境整治和污水领域有所布局。住建部门(省建设厅)发起平台公司较少,这是因为其主管范畴更明显地落在市县给排水事权范围。
相关阅读:
原航发集团、碧水集团、环投集团改革重组为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
回头草?还是意已决?注册资本60亿的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挂牌成立
数据观察 | 前三季度水务投资额超2450亿,平台型国企成绩亮眼
关键词:长江大保护、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三峡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
事件
2020年,长江大保护在全国的布局全面铺开,力度更深、范围更广。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写入法律。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该法将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作为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骨干力量,三峡集团从2018年选定芜湖、九江、岳阳和宜昌四个试点城市先行先试开始,到16个沿江城市的拓展合作,如今已与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全面合作,累计签订合作协议100多份。截至2020年9月18日,三峡集团共抓长江大保护累计落地投资突破1000亿元。
治理模式上,三峡集团不断探索从“厂网一体”城镇污水治理模式,到“厂网河(湖)一体”城市水环境治理模式,发展至“厂网河湖岸一体”水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模式。
合作模式上,三峡集团以“资本+”模式与各方深化合作,主要联手全国性业务平台、区域性地方平台、专业技术型企业等三类企业。2020年入股增持了包括北控水务、上海环境、兴蓉环境、纳川股份、世浦泰、金陵环境等在内的多家企业,迅速建立起庞大的生态环境企业群。
同样,作为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落实主体平台责任,在长江沿江和11个省份的若干地市进行有效衔接,目前已部署180多个项目,已落实的投资额接近500亿元。
2020年8月,中国节能与日本大和企业投资株式会社、湖北国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节能湖北基金公司在武汉注册成立,以进一步支持长江经济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发展。据介绍,中国节能下一步将聚焦固废处理,努力在长江干流区域“落地”大型固废集中处理中心,在其他局部地区推广“两园一链”模式的固废处理布局。
不仅仅有三峡和中国节能,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上,很多其他企业也都参与进来,也有很多企业和三峡集团合作,进行长江沿线布局,拿下了不少项目。
比如,首创股份联合中标的超30亿宿迁市中心城市西南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长江生态环保、北控水务联合体中标的20.67亿南京市六合区农村污水PPP项目,碧水源参与的长江新城谌家矶再生水厂项目,中广核环保中标的南昌高新区进贤产业园综合污水处理厂项目,金科环境中标的成都天府空港新城再生水厂项目......
2019年,三峡集团牵头生态环保行业上下游相关企业(机构)成立长江大保护共建平台——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正式成立。2020年,联盟成员单位不断壮大,超过100家。
其中,E20环境平台作为行业生态服务平台入选咨询专业委员会。凭借行业研究、活动策划、媒体宣传等多方面的优势,E20环境平台获得“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优秀成员单位”称号。
提示产业关注
长江大保护是全国一盘棋。不是一家央企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以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公众共同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2020年,长江大保护这盘棋容纳进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他们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执行总裁李力曾在2020水业战略论坛上表示,环境产业市场可能会形成五种新主体:即新物种、新骨干、新势力、新龙头、新平台,我们可以把他们形象地称为大象、老虎、猴子、狮群、森林。三峡集团和行业内众多企业的合作,就是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之间合作的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他表示,头部企业和政府,以及同行之间的合作,应该像狮群与草原和谐发展一样,形成一个“共创共建”的局面,一起开疆扩土、一起守土有责。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之间要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形成由“项目联合体”到“发展共同体”的新范式。行业龙头企业在与产业市场的项目合作时,应将流域、区域优势与企业力量结合,放大自身杠杆,建立市场新打法。
因此,长江大保护之下,这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形成需要环保企业定位好自身的角色,找到自身的位置。
相关新闻:
北控水务获三峡资本控股(香港)增持250万股 持股比例升至5.00%
中国节能宋鑫:当好“领头雁”扛起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责任
关键词:环卫、城市大管家、跨界、企业更名
事件
近年来,环卫市场如火如荼。除政府采购服务政策、PPP之外,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也刺激和推动了环卫市场大发展。
据E20研究院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在短短数年间,伴随市场化进程的加速,环卫从业企业数量增长速度惊人,环卫从业单位从寥寥数家增长到1万多家,出现了“千军万马赴环卫”的壮观景象。
在城市管理理念转变的作用下,2020年出现了一批“城市大管家”项目,比如深圳市新安、福永和福海街道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城市管家服务项目、深圳市坪山区城市管理运营管家服务项目等。这些项目大多金额大,服务年限长,项目运营内容包括传统市政环卫、公共服务(城管执法)等市政公共服务各个方面。
为了顺应“城市大管家”的发展趋势,一些环卫企业闻风而动,率先转型。2020年12月22日,侨银股份正式更名侨银股份并发布“城市大管家”战略。更名的除了有侨银股份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出于战略布局、发展规划,更好地体现业务范围,相继进行了更名。比如,光大国际正式更名为光大环境,河南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锦江生态更名深能环保发展集团,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桑德新环卫更名为启迪城市环境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除了传统的环卫企业之外,由于业务内容一定程度上的重合,城市环境服务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大型地产类物业企业的身影,比如雅居乐、碧桂园、万科、保利,他们大多从买买买开始。碧桂园服务控股有限公司2020年10月连续购买了福建东飞和满国康洁两家环卫公司。
提示产业关注
这两年来,环卫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环卫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城市对精细化管理的探索,环卫开始从“小环卫”向“大环卫”转变。很多地方开始引进“城市管家”概念,变“城市卫士”为“城市管家”。从环卫到市政服务,项目的城市综合服务属性逐渐增强,城市环境服务边界正在扩展。
E20研究院分析,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大市政”综合管养类环卫项目逐渐增多,这类项目往往涵盖环卫、道路养护、城市路灯、河道管理、园林绿化、公园管护等多项服务,E20研究院将其归结为环卫市场化的横向一体化项目。很多企业更名的背后也代表着环卫企业横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环卫进入门槛比较低,虽然看似有一大批企业在进入。但是E20研究院数据中心观察到,纯物业出现的环卫公司,占比是在下降的。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2020固废战略论坛上指出,“新涌入者”大型地产类物业企业进环卫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型物业公司在2020年1-10月份中标的项目中,年服务金额占0.31%。他们属于自带流量,舆论上很热闹,关注度很高,但实际上对环卫市场格局的影响并不大。多年来,环卫行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商业逻辑和产业链条,跨界企业拿下的项目占比较低。与传统环卫企业项目,跨界企业资本的力量更强,通过购买整建制公司进入这一领域。(详情请点击:薛涛:“十四五”固废行业规划与产业趋势前瞻)
相关新闻:
关键词:提质增效、补短板、强弱项、“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
事件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发展中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2020年,国家层面印发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要求,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弱项,补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推动信息系统建设。
到 2023 年,县级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城市市政雨污管网混错接改造更新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和资源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大力提升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合理规划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因地制宜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到 2023 年,具备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建制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逐步健全。
2021年开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发布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地方层面,河北、河南、重庆等省市也加快了提质增效的步伐,相继出台了补短板、强弱项、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是近期国家对污水处理行业的阶段性目标,E20环境平台努力激活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的市场新需求。2020年上半年,在E20环境平台董事长傅涛博士带领下,E20研究团队走访调研了北京、上海、天津、珠海、福州等城市的排水公司和污水处理厂,并与行业内知名专家进行了深入座谈沟通。
在走访中发现,新时代之下,随着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环境治理提出新的要求,污水处理也从追求点上效果升级为更注重系统化和环境质量,追求人民对水环境改善的感知。
2020年7月,E20环境平台与16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筹备发起“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2020年9月,联盟在2020(第十二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正式成立。
自筹备之日起,围绕“双百跨越”主题,联盟举办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系列沙龙,聚焦污泥、管网、提标扩容等行业焦点问题,形成了8套污泥系统解决方案,接下来还会探讨更多污水处理细分赛道的热点话题。
E20环境平台投资孵化负责人、上善易和总经理郝小军表示,E20环境平台希望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这一新的赛道和场景下打造一个增量市场,E20期望能够起到赋能陪跑作用,他建议中小环境企业要学会做减法、聚焦核心业务,只有聚焦才能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提示产业关注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主要体现厂、网、污泥三大块。虽然部分污水处理厂处理率号称达到90%以上,但实际上污水收集处理率很低。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目前,污泥处理主要采用干化填埋方式,但填埋场不足。采用焚烧方式,费用较为昂贵。此外,污水收集管网缺失,以及老旧破损和混接错接广泛存在,没能将污水真正送入污水处理厂,也没有实现污水与河水、雨水分流。(相关阅读:给城市一个强健的“肾”——城市污水处理补短板的观察与思考)
管网是补短板的重中之重,加快补齐管网的“毛细血管”,并大力推进清污分流、管网更新修复和混错接改造。“发挥分流制管网的作用,就需要加大对海绵城市的投资建设力度”。
“收集系统需要提质增效,处理系统也需要提质增效。污水处理行业要在分析清楚低质低效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精准提质增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生导师、环境学院副院长、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在2020水业战略论坛上指出,城镇污水处理低质低效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污染物收集处理率低,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黑臭;第二,污水处理过程资源消耗大,导致成本高,且产泥量大。只有充分认识产生这两大问题的本质原因,才能找到提质增效的最佳路径,实现精准提质增效。(相关阅读:王洪臣:城镇污水处理要回归问题本质,精准提质增效)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指出,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新冠病毒的挑战,世界经济格局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对于环境产业而言,2020年将是一个转折年,产业发展将进入精细化时代,技术服务型环境企业将逐渐兴起,污水处理系统迫切需要系统化升级,我们不只是要建好、运营好一个污水处理厂,还涉及管网、污泥,再往后延伸到河道、泵站,这是大趋势,污水处理未来的市场在于精细化管控。
“环境产业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时代,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潮流。这个潮流是对高质量、纵深化、过程化、精细化、系统化的追求,将迎来环境服务业的回归。”傅涛表示,环境产业真正要做到提质增效,首先不能再是成本中心,要做价值中心。不能再是代工厂,要主动对接绿色转型。不能再是雇佣军,要做生态环境的主力军。不能只把达标作为服务目的,而是要实现高质量的增长。(相关阅读:傅涛:环境产业如何应对“提质增效”?)
环境产业提质增效体现了我国环境管理思路的进步,但具体的执行情况及效果,仍需要各方的有效配合以及监管机制的建立。污水垃圾处理行业要健康发展,也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需要找出平衡企业盈利与公共服务属性的解决方案。
相关新闻:
污水系统的双百跨越——提质增效是迈向未来第一步
E20携手宜兴环保企业家共话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机遇与挑战
王洪臣:城镇污水处理要回归问题本质,精准提质增效
引领行业升级方向,“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成立
傅涛:环境产业如何应对“提质增效”?
关键词:进水超标免责、排污许可、固废法修订、生物质发电国补退坡
事件
2020年,环境管理更加明晰。针对环境管理上的一些疑点、痛点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进一步明晰。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对地方政府、纳管企业和运营单位的法定职责进行了明晰,得到业内广泛关注。
针对该文件,中国水网特别组织联合E20研究院、环境商会、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中国环境报》、《南方周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教授做深度解读。文件对于进水超标是否免责问题进一步明晰,纳管企业要“自证清白”,要用数据和客观信息回应运营单位的合理怀疑。要求运营单位一要做好调查,二要做好“自证清白”。在运营之初要搞清楚水质状况,预测各种可能。运营单位“自证清白”需要运营单位拿出一套科学严谨且有深度的运营报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明确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程度等,对排污单位实行分类管理,规范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批程序,要求排污单位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公开排放信息,强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采取按日连续处罚和停产整治、停业、关闭等措施从严处理,提高违法成本。
2020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史上最严”固废法。新修订的固废法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的固体废物管理、生活垃圾分类、过度包装、塑料污染治理、建筑垃圾等内容作了规定。
近年来,关于垃圾焚烧发电补贴政策改革的消息也不断发出。
2020年1月20日,财政部连发两文,分别为《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以及《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办法》(财建(2020)5号),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改革已上路。
2020年3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审核有关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0】6号),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相关工作继续开展。
之后,国家发改委公示了《关于有序推进新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针对垃圾焚烧领域的具体办法,对“以收定支”原则在垃圾焚烧领域中的实施指出了方向。
202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以收定补、新老划段、有序建设、平稳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2020年1月20日以后并网发电的项目申报进入国补目录的工作。
同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三部门发布关于《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
提示产业关注
以上这些环境管理政策的出台,对环境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明晰了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环境产业的一大进步。这也反映出国家对环境的监管力度逐步增强,因此对环保企业精细化管理、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教授解读中提到,总起来看,《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表达了三个意思:一是明晰责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地方人民政府、纳管企业、运营单位的法定责任;二是主动作为,生态环境部门要推动各方履职尽责;三是科学合理,监管要科学、追责要合理。(相关阅读:王洪臣解读环境部最新文件: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是否免责?)
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浙江省律协环资委主任陈国强认为,从《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中可以看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能力提升的几个方向:污水处理厂要管理好政府、管理好纳管企业、管理好自身。在提标改造、废水零直排、强制自动监测等等政策的推动下,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已经关乎到运营企业的生死存亡。(相关阅读:从生态环境部新规看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能力提升)
排污许可证管理是有效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排污许可条例的发布将对于强化环境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新固废法对法律责任专章进行了扩充完善,加大对固废管理不合法的处罚力度,增加了企业的违法成本。新固废法下,固废处置行业将由粗放向集约式发展。
国补退坡落地将进一步加速行业洗牌,“如何走出舒适区”成为整个行业正在思考的问题。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薛涛在“2020年固废战略论坛”上谈到,在国补退坡上,目前地区的风险承受力与财政的能力是不匹配的一种状态,这是提醒每个企业所需要关注的。企业要做到开源和节流。开源方面,企业需拓展服务范围,开拓新市场或升级新模式;节流方面,企业需研究各种技术提高发电效率。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指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取消补贴是大势所趋,从政策角度来说,它体现了社会公平。新增的垃圾焚烧项目的投标,企业要慎重,要充分考虑只从服务费上获得收益的可行性有多大。或者说,就是按照现在的价格发电,不按照补贴价格,按照正常火力发电价格发电能不能实现盈利。(相关阅读:【视频】傅涛:如果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取消补贴……)
相关阅读:
深度解读丨生物质发电新增项目15亿补贴方案出台(附政策原文)
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立法、厨余垃圾
事件
2019年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继魔都后,帝都又一次掀起了垃圾分类的一波高潮。
毫无疑问,2020年,垃圾分类迎来了阶段性大考。
2020年12月,住建部、中共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等12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出,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本全覆盖,分类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分类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其他地级城市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机制。
2020年12月4日,住建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住建部介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7700多万家庭,居民小区覆盖率86.6%,其他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全面启动。
目前,46个重点城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已从2019年的3.47万吨/天,提升到6.28万吨/天,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平均为30.4%。有15个城市达到或超过35%。
近年来,许多地方开始对垃圾分类进行立法,推动人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在46个重点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等25个城市已经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2020年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刚柔并济是北京市垃圾分类新规的一个重要特色。”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刘建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处罚力度上可以看出北京市在推行新规的强硬态度和坚定决心,这是“刚”的一面。然而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北京市新规在分类标准和方法上仍留有一定余地,并未绝对化,而是以相对人性化的“柔”政策促使垃圾分类循序渐进。
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对46个重点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进行了统计分析,40个城市明确提出将易腐垃圾(或餐厨/厨余垃圾)作为分类垃圾之一,占比高达87%,其中25个明确立法(出台管理条例或管理方案)的城市100%将易腐垃圾单独进行划分,对居民而言,厨余垃圾的分类成为了“违法必究”的义务,而餐厨垃圾的分类收运、合规处理已更早一步成为餐饮企业、单位食堂等地的规定动作。
提示产业关注
垃圾分类成为我国主要城市固废管理体系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抓手。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分析,此番垃圾分类的全面推广,将过去区域性、运动式的“试点型”垃圾分类得以升级,成为了影响整个有机固废行业,尤其是城镇地区有机固废(餐饮、厨余垃圾)全产业链发展的重大机遇。(相关阅读:复盘2020:伴随疫情开局的垃圾分类“上半场”)
随着垃圾分类要求的进一步扩展,实施范围从46个重点城市向全国所有地级市甚至县域下沉,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将面临着固废治理结构的调整和转型需求。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曾表示,近期的“无废城市”、以及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博弈,同时也带来了把“红”和“蓝”搅混的机会,是企业家们继续发掘的机会。在挖掘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由“先驱”变为“先烈”,实际上依赖于在“红”与“蓝”的临界时刻率先实现技术和商业模式突破,并谨慎而勇敢的实践。(相关阅读:垃圾分类之辩—四大博弈 红蓝交织)
相关阅读: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碳足迹、循环经济
事件
2020年9月22日,习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2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任务强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为落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密集发声,相继出台路线图和行动方案,作出重要部署,多省也将碳达峰纳入地方“十四五”规划当中。
2021年1月13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提出,各地要结合实际提出积极明确的达峰目标,制定达峰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要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推进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
据相关报道,目前,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海南、重庆等地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碳排放达峰目标。国家已开展了三批共计87个低碳省市试点,共有82个试点省市研究提出达峰目标,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达峰的各有18个和42个。
提示产业关注
实现碳达峰是“十四五”的关键,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将倒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给环境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交易中心高级经理颜磊在“2020(第十四届)固废战略论坛”上提到,这也是继巴黎协定之后,我国迄今为止做出的最具雄心与最大的定量目标,我国能源的利用方式、利用效率与经济结构的低碳化转型都已箭在弦上。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非易事,涉及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碳交易是其中一项重要政策工具。
目前,全球已启动或计划启动碳市场的国家和区域已达到38个,包括中国八省市碳交易试点,美国加州和东部九个州(RGGI,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加拿大魁北克,日本东京都和埼玉县,以及欧盟、瑞士、新西兰、韩国和哈萨克斯坦,共有19个相对独立的市场。此外,墨西哥、巴西、智利、乌克兰、土耳其、泰国、美国华盛顿等国家和区域政府曾公开表示考虑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
基于CCER的碳抵消(Carbon Offset)机制,是碳市场一项非常创新的设计,是指控排主体在履约过程中,从碳市场购买一定数量的碳减排信用(CCER)来抵消自身碳排放的整个过程。这样就为CCER项目(自愿减排项目)业主创造了“刚需”,而这些项目通常来自风电、光伏和林业碳汇等项目,但又不仅限于这些种类型,污水处理、垃圾焚烧、户用沼气这种看似不相干的领域一样可以提供CCER,这种传统的环保项目可以通过碳市场获得“额外”的收益。(相关阅读:颜磊:碳市场如何为环保行业带来“额外”收益)
首创股份副总经理江瀚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早在3年前,首创股份就开展了有关污水处理厂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研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将进一步升华全社会的环保价值观,重新认知治污、生产、生活的环境影响,也会重新审视行业现行的污水提标、生物质焚烧补贴等政策的合理性,包括磷回收、水源热能提取的发展性。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首先要做实的是碳核算,在此基础上才能认知各个活动的碳效率,之后必然会有积极的碳交易市场。这些对很多环保企业来说,对应着的是业务效率和战略重点的变化,以及新商业模式构建。”江翰表示。
“绿色低碳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环保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循环经济、资源化发展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竞争赛道。
相关阅读:
温馨提示
由于微信链接条件限制,文中未带链接的新闻,请登录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了解相关报道。
面向双百,跨越“三关”——城市排水管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王栋民:无机固废的材料属性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瓶颈与突破
【解读】推进污水资源化,干什么?怎么干?
专访中节能国祯董事长王堤:“十四五”将在四大领域重点发力
谁的业绩增长最快?79家环保及公用事业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戴晓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月热文,欢迎点击阅读
今日华骐环保正式登陆A股市场(8403)
城发环境:筹划吸收合并启迪环境事项(8238)
农水项目吃力不讨好?13亿国家级示范PPP项目缘何暂停?(8054)
违法!环境部通报陕西环保集团“COD去除剂”投加案(7437)
5.2万亿土壤修复空间落地难,刚起步就逢建筑央企纷纷抢道(6336)
壮志凌云踏新征 康恒完成股权调整再迎实力新国资!(6277)
污水资源化重磅文件发布!千亿市场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6192)
王天义:勇敢地走出舒适区 环境产业的未来是星辰大海(5305)
备注:括号内为点击量,统计时间截至2月5日10:30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郭女士微信:xianglian-1988。
编辑 |郭香莲、陈伟浩
统筹 | 李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