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满诸愿守护众生的准提菩萨
准提,是梵语Caṇḍi的音译,意为清净,赞叹心地清净。东密以准提菩萨为六观音之一,摄于莲华部,为诸佛之母,故又称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俱胝,意为“千万”,准提菩萨福德智慧无量,功德广大,感应至深,成满诸愿,摧破一切众生惑业,无微不至地守护众生。准提菩萨是显密共尊的一位菩萨,禅宗以准提菩萨为天人丈夫观世音盘算,台密以《七俱胝佛母准提经》之经名,准提菩萨入于佛母中以为佛部之尊。
准提菩萨清净身,俱胝佛母无量德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节选)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思惟观察愍念未来诸众生故,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等佛母准提陀罗尼。乃至我今同说,即说大明曰:
娜么飒哆南 三藐三勃陀 俱胝南 怛侄他 唵 折隶主隶 准提莎嚩诃
若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受持读诵此陀罗尼满九十万遍,无量劫来五无间等一切诸罪,悉灭无余,所在生处,皆得值遇诸佛菩萨,所有资具随意充足,无量百生常得出家。
若是在家菩萨,修持戒行坚固不退,速得成就无上菩提,恒生天上,常为诸天之所爱敬,亦常守护;若下生人间,当为帝王家子,或贵族家生,其家无有灾横、病苦之所恼害;不堕三恶道趣,诸有所作无不谐偶,所出言教人皆信受。
诵此陀罗尼满十万遍者,得见声闻缘觉菩萨诸佛,若有重罪不得见者。
更诵满十万遍,即境界中吐出黑饭,或见升于宫殿,或登白山及上树,或见大池旋水,或腾空自在,或见天女与妙言辞,或见大集会中听说妙法,或见拔发自身剃头,或吃酪饭饮白甘露,或渡大海,或浮大河,或升师子座,或见菩提树,或上船,或见沙门,或着白衣黄衣以衣笼覆头,或见日月,或见童男女,或见自身上有乳树,或升花果树,或见黑丈夫口中吐出火焰怖走而去,或见恶马水牛状似相鬪退失而走,或见自食乳粥,或见有香气白花。若见如上相者,即知罪灭。若有五逆罪业重,不得见如上相者,应当更诵满七十万遍,决定得见如前相貌。
复次我今说此陀罗尼功德所作之事。若于佛像前,或于塔前若清净处,以瞿摩夷涂地,而作四肘方曼茶罗,复以花香、幡盖、饮食、灯明、烛火,随力所办依法供养。若欲求愿,先须念诵,加持香水,散于八方上下结界。既结界已,于曼茶罗四角及其中央,皆各置一香水之瓶。行者于西面向东方,胡跪念诵一千八十遍,其香水瓶即便自转,随意东西任以高下。
或以净瓦钵烧香熏之,内外涂香,盛满香水并好香花置曼茶罗中,依前瓶法而作念诵,其钵则转与瓶无异。
若欲得知一切成就不成就事,即烧香发愿启白圣者。愿决疑心,若右转即知成就,左即不成就。
又取好花念诵一百八遍,遣一童子洗浴清净,着新净衣,以香末涂手,捧花掩面,复以自手更取别花,念诵一遍,一掷童子身上。童子即闷,善恶皆说,随意舞笑,起坐来去。
或于净洁镜面,以好花念诵一百八遍,散置镜上,使者即现镜中。
复以前法更取好花,散镜面上,即有善恶相自现镜中。或以朱砂,或以香油,涂大母指甲(其香油以稣摩那花浸胡麻油中是),念诵一百八遍,即现天神及僧菩萨佛等形像。若心有所疑三世中事,一一请问,皆知善不善,即大母指上皆自现。
若人卒得恶病,以石榴枝、白茅香草等念诵,鞭拂之即愈。
或以茅草置酥中,念诵七遍掷着火中,烧之令烟熏病人,即除愈。
或取童女所槎之线,念诵一遍作一结,如是满二十一结,与病人小男女等,项上系着,恶魔鬼魅等病皆得除瘥。
或以白芥子置酥中,取芥子少许,念诵一遍一掷火中,如是二十一度病即除愈。
又以瞿摩夷涂地作曼茶罗,以炭画地作彼形,石榴等杖鞭之,彼鬼啼泣,求自走去,不敢更来。或以铜宾铁木等作金刚杵,置病人边念诵,以杖打亦即奔走。
复有一法,若有人被鬼所著,复身在远处不能自来,或行者不能自去,应取杨枝念诵一百八遍,遣人将去。彼云:汝住汝去,某乙遣将此杖鞭汝。汝若不去,损汝无疑。若不去,鞭之即去。
复有一法,若在路夜行念诵不阙,无有贼盗,及虎狼恶魅鬼等怖畏难处,持心念诵并作护身,彼等诸难即皆自灭,或发菩提心或生怖畏,或有言说心求免离若被执缚即自解脱。
若欲渡江河大海,水中所有龙鼋等畏,念诵亦如前法即得不怖。
或被蛇咬,即遣彼人围绕念诵人数匝,即愈。
或患丁疮痈节癣漏,取熏陆香净土水相和,念诵二十一遍,涂上即愈。
或复国土水旱不调,牛马畜等疫毒流行,应以油麻大麦粳米粟豆酥蜜奶酪白乳木诸杂香等,皆置一边烧香发愿,为一切众生除去灾难,即作手契护身想念,取前诸物念诵加持,掷着火中烧之。如是七日日别三时作法,时别一千八十遍即得满愿,一切安乐一切三宝悉皆护助,亦能成就一切大愿。
若欲降伏诸大鬼神见即心伏,取舍利骨七粒,于白琉璃椀中盛着,取醍醐半升亦盛着椀中,于白月十五日夜,香台前及窣堵波塔前,泥一二肘方曼茶罗,置椀于中,取好花供养,西面着一香炉烧安悉香,馺馺念诵。其椀中舍利当放光,或生出舍利。时行者持香炉发愿礼拜,即出取舍利尽饮取醍醐。其舍利盛一琉璃瓶中,以五色彩囊盛之头戴。即无量俱胝佛常逐行者,诸鬼神等自然降伏。作法时一日一夜不食。
……
准提菩萨宝像常作十八臂三目。据《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描述:
“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着白衣,衣上有花,又身着轻罗绰袖天衣,以绶带系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为钏,其臂上钏七宝庄严,一一手上着指环。都十八臂面有三目。上二手作说法相,右第二手施无畏,第三手把剑,第四手把数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罗迦果(汉言子满果此间无西国有),第六手把越斧,第七手把钩,第八手把跋折罗,第九手把宝鬘;左第二手把如意宝幢,第三手把莲花,第四手把澡灌,第五手把索,第六手把轮,第七手把螺,第八手把贤瓶,第九手把般若波罗蜜经夹。
“菩萨下作水池,池中安莲花,难陀、拔难陀二龙王共扶莲花茎,于莲花上安准提菩萨。其像周圆安明光焰,其像作怜愍眼看行者在下坐手执香炉,面向上看菩萨。于菩萨上画二净居天,像法如是。”
准提菩萨身心清净,庄严无边,而以造像为依托,呈现相好。经中更介绍了菩萨无量广大、成满众生所愿的功德,众生至心持诵“七俱胝准提如来等佛母准提陀罗尼(准提咒)”,便会圆满所愿,乃至成就圣道。
善无畏尊者所译《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开篇介绍了释迦牟尼佛为大众说准提咒及其持诵功德:
“若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受持读诵此陀罗尼满九十万遍,无量劫来五无间等一切诸罪,悉灭无余,所在生处,皆得值遇诸佛菩萨,所有资具随意充足,无量百生常得出家。
若是在家菩萨,修持戒行坚固不退,速得成就无上菩提,恒生天上,常为诸天之所爱敬,亦常守护;若下生人间,当为帝王家子,或贵族家生,其家无有灾横、病苦之所恼害;不堕三恶道趣,诸有所作无不谐偶,所出言教人皆信受。诵此陀罗尼满十万遍者,得见声闻缘觉菩萨诸佛,若有重罪不得见者。
更诵满十万遍,即境界中吐出黑饭,或见升于宫殿,或登白山及上树,或见大池旋水,或腾空自在,或见天女与妙言辞,或见大集会中听说妙法,或见拔发自身剃头,或吃酪饭饮白甘露,或渡大海,或浮大河,或升师子座,或见菩提树,或上船,或见沙门,或着白衣黄衣以衣笼覆头,或见日月,或见童男女,或见自身上有乳树,或升花果树,或见黑丈夫口中吐出火焰怖走而去,或见恶马水牛状似相鬪退失而走,或见自食乳粥,或见有香气白花。若见如上相者,即知罪灭。若有五逆罪业重,不得见如上相者,应当更诵满七十万遍,决定得见如前相貌。”
本经再说持准提咒满足众生所愿的种种功德。众生依经所言,如法持咒,可以得知一切成就不成就事,可以疗救恶疾,摆脱魔业鬼怪,消除伤病痛苦,获得无畏勇气;令水土调顺,家国富饶,求子者得子,不乐者得乐……乃至“若有薄福众生无有少善根者、无有根器之者、无有菩提分者,是人若得闻此准提大明陀罗尼,若读一遍即得菩提分根器芽生,何况诵持常不懈废?由此善根速成佛种,无量功德皆悉成就,无量众生远离尘垢,决定成就阿耨菩提”。
颛愚法师有准提大士像赞二首云:
一身能现种种身,数臂原来只一臂。
就里本未有形相,示现特为众生类。
众生所求愿不一,大士手臂不可计,
岂止十六与十四?
无形而形,形无定形。
无相而相,相无定相。
大士许多手臂,与我本来一样。
如识自家面目,何止千名万状。
终日礼敬皈依,不可分别真妄。
开元三士译经来,准提法门入汉土
准提菩萨以及准提修持法门历来与汉地众生因缘甚深,最初受恩于唐密“开元三大士”的传译。
佛陀时代,释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以神通力观察因缘,为了悲悯未来薄福恶业众生而宣说准提咒。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思惟观察愍念未来诸众生故,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等佛母准提陀罗尼。乃至我今同说,即说大明曰:娜么飒哆南,三藐三勃陀。俱胝南,怛侄他。唵!折隶主隶,准提莎嚩诃。”
到了公元200年左右,龙树菩萨于持明藏中略出《佛说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介绍了准提咒的持诵方法,并以偈赞曰:尊那功德聚,寂静心常持,一切诸大难,无能侵是人。天上及世间,受福如佛等,从兹如意宝,定获无等等。这部经典虽然直到宋代才由法贤论师译成汉文,但在印度,准提法门直接由显密教法的共同祖师龙树菩萨传承下来。
在汉地,最早翻译出准提咒的是阇那崛多尊者,他翻译了《种杂咒经》。此后,玄奘大师也翻译过准提咒。而集中介绍准提法们佛经的翻译,公元613~687年由地婆诃罗开启首译,他翻译了《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此后,唐密“开元三大士”陆续翻译了相关经典。善无畏尊者首先翻译了《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由此译作奠定镜坛法、总摄印独部别行、总摄二十五部曼荼罗、不简净秽的修持理论基础。
金刚智尊者翻译了《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说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罗尼念诵法》等经典,并翻译出佛部仪轨的准提修持法,内容包括:念诵供养法、道场法、十八道印契、准提求愿观想法、布字法、字母种子义、息增怀诛法、画像法。
不空三藏译《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亦翻出佛部仪轨的准提修持法,内容略同于金刚智法师译本。
这几部唐密经典的翻译标志着准提菩萨修行法门正式被介绍到汉地,成为唐密重要修行法门。这些经典进一步由空海大师传入日本,准提菩萨成为空海大师所创东密的“六观音”之一——准提观音菩萨。
准提神咒人共知,显密融通广修持
此后,准提法门广为流传,即便是唐密不再兴盛时,依然流行。尤其到了明清时代,上至皇室,下至黎民,僧俗中供奉准提菩萨、修持准提法门、持诵准提咒者极多,有不少道场专以“准提”命名,或提倡专修准提法门。同时,出家人及文人整理、撰写准提法门相关著述的也层出不穷。
明代,栖霞山云谷禅师提倡传授准提法,其中影响了袁了凡居士,由其《了凡四训》而广为后人知晓。无异元来禅师提倡禅人持准提咒,其《广录》中收录了持准提咒的方法。天启年间,古虔青莲居士谢于教编辑了《准提净业》,结合准提咒修行西方净土法门。明末项氏三代仕宦于朝,是虔持准提咒的世家,子项谦曾编印《佛母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一书。明末清初,尧挺著《准提心要》。清代夏道人集《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天溪景惇法师著《准提三昧行法》,是为天台忏法系统之准提法。弘赞法师著《持诵准提真言法要》《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会释》,会释不空三藏所译《准提经》。
此外,明清时期还有《显密要言》《准提忏愿仪梵本》《准提集说》《准提缘》《准提掌果》《准提持法》《简易持诵法》《准提经三译兼行》等诸种准提法门相关著述已经佚失。
在丛林里,准提咒还被收入到日课的诵咒里。比如《禅门日诵》早课的十小咒中就要诵准提咒,二时临斋仪里,食后结斋偈时要诵持准提咒:萨多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南,怛至他。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其后方念结斋偈颂:所谓布施者,必获其义利,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记载三月初六丛林要恭迎准提菩萨圣诞,在菩萨名与诸咒的称诵后,维那师应白大众:
“恭闻准提佛母,为二十五部之总领,所说神咒是诸佛菩萨之种智。不拣染净,持念无妨,不拘具缺,虔诚必应,三根均益,万类咸宜。今于本月初六恭逢佛母降诞之辰,云集僧众,敬献微供。伏愿十度普摄,定慧现前,五蕴皆空,苦厄尽度。总持妙湛,神咒加持,与诸众生。同归秘藏。
“(维那白毕,举准提赞云)大哉佛母!洪号准提,演说三密陀罗尼,妙应在诚祈,功德希奇,谛信永无疑。南无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萨!”
在瑜伽焰口、水陆法会诸真言的持诵中,要念诵准提咒。往往先念皈依赞偈“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我今称赞大准提,惟愿慈悲垂加护”,然后诵咒。西方净土法门的修持中,常在回向文中后,加入准提咒的持诵。
民间行善止杀,常持诵准提咒。如路途遇人钩鱼,持准提咒廿一遍,渔者终日无所获。这是信众口传的密诀,每每应验。
可以说,准提咒乃至准提法门的修行方法,早已突破早期唐密的范畴,而成为汉传佛教显密共通的修持法门,准提菩萨亦成为显密共奉、大众尊仰的大士。
明末四师同提倡,持咒即持诸佛心
明末供奉准提菩萨、持咒结印修行准提法门的热潮中,“明末四大师”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与准提菩萨因缘甚深,都是此法门的大力提倡与亲自垂范者。
莲池大师不仅是禅净双修的实践者,也是准提法门的修行与传授者。《佛母准提焚修悉地懺悔玄文》载:“时从云栖大师,授记散持,已阅三载,始解二合弹舌之义,归而勒梵书于石,存三塔大乘堂中,受持六载。”
紫柏尊者曾写有准提菩萨的赞文:“一心不生,万用皆备。手臂错执,超然无累。众生热恼,用处弗齐。以咒铸习,莲敷欲泥。”
憨山大师提倡修持准提咒,著有《准提菩萨赞》《示颜仲先持准提咒》。憨山大师在《示颜仲先持准提咒》中劝在家居士修持准提法门云: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如沸汤滚滚,安得一念清凉,纵发心修行,难下手做工夫。有聪明看教,不过学些知见资谈柄,绝无实用念佛,又把作寻常看,不肯下死心。纵肯亦不得力,以但在浮想上念,其实藏识中习气潜流,全不看见。故念佛从来不见一念下落,若念佛得力,岂可别求玄妙耶?今有一等好高慕异,闻参禅顿悟,就以上根自负,不要修行,恐落渐次。在古德机缘上,记几则合头语,称口乱谈,只图快便为机锋,此等最可怜愍者。
“看来若是真实发心、怕生死的,不若持咒入门,以先用一片肯切心,故易得耳。颜生福持,问在家修行之要,故示之以此,观者切莫作没道理会。以道理误人太多,故此法门,尤胜参栢树子干屎橛也。”
大师还总结准提咒的持诵与参话头的修行,言“俱胝准提,是以咒为话头参究”。清初顺治年间,福征道一居士在《佛母准提焚修悉地仪文宝忏序》中回顾记载了憨山大师劝修并至为详尽地指导准提法门之旧事,云:
“适是冬憨山国师,东游至径山,茶毗紫柏尊者,入塔于寂照庵后。余亟走皈依,得示梁生偈语,因更字焉。闻子将,严印持,颜生生。诸道友闻余持明得力,万死一生,偕设大供,于武林净慈宗镜堂,延请憨师,说受持准提法。
“憨师上堂,痛切授记。复入室,示以根本身契,与刻传手印,坚固逈别。更示以九圣梵字观门,令摄入㘕之一字,又示以唵字梵音,作吼声,如饥虎吞物,动摇山岳。气尽乃已,㘕之一字,闭口弹舌,作鼻音,如壮士怒咄,葢去声,非平声也。
“又云:‘但办一片肯切心,不净处即得净,不得间断一日,即千日难补。十斋日,即准提斋日,亦不得间断一日,非千日可补。在家居士,五欲浓厚,惟此一门。最易得力。’
“此憨师亲口授记。今肉身,现在曹溪,进香者,咸称七祖也。当日受持士庶,合四十余人,到底历今四十余年,不间一日如法受持者,独埽道人一人。”
福征道一居士更以自他亲身经历赞说准提神咒之不可思议,确有赫验:
“曾于里中宣公桥,俗名油坛最深者,昏夜宴归,船傍堕水,许久,濡衣而出。于大江燕子矶,俗名野鸡头最险者,失风触石,船破几沉,竟得沮袽而免。又于德州北御河驶流中,盗拥入舟,拔刀相向,连退数武,复拥出舟,推堕河心。忽到彼岸,水仅濡足,盗去还舟,急湍百尺,有童永隽,汩没无影。尔时惟知持咒,不知其他,陷险如夷,不遑殚述。即如乙酉兵燹,东塔西有药山园,奉供准提栴檀像,于龙树檀,一时山房焚劫靡遗,独像之一出一还,若有神焉司之。今尚供研山知津阁也。
“又如丁元公净伊禅师,为居士时,曾为余依不空译,写准提像于药山园中。开光之日,忽有骨董家以准提真言梵书旧红牙轴,梵书古甆垆、铜香盒,来助装演供养者,并感召中不思议事。是日中秋,雪峤大师,开堂东塔,过观,叹云:‘好一片梵咒法界!’遂成二律,和者累百。元公精禅理,兼工图篆,工楷法,因久寓此园,为余备集准提法门。种种颠末,手书成帙,积且寸许。题云:正入不思议法门品。又跋云:‘若能证此秘密法门时,便于日用一切境界中,悉以不思议应,不戒自戒,不施自施,如是乃至不智慧自智慧,不万行自万行,不三心自三心。故为成就不思议法门,不历劫位,现身成佛也。’……以净而灵,以信而入,佛法皆然,不独准提。若夫令人横出三界,疾趋菩提,自利利他,确有赫验,则无如准提者。真所谓异方便也。”
蕅益大师亦提倡修持准提咒,并著有《准提持法》一卷,《持准提咒愿文》一篇。其中《准提持法》已佚,但从《灵峰宗论》所录《答准提持法三问(原问附)》之短简来看,《准提持法》的内容除了修持方法的介绍外,或许还有显密修行关系的叙述,以及对前人传承准提法门的总结评述。
如答“显密二诠,其体同邪异邪?又佛何以显说,复密说邪?”之问,蕅益大师云:“千经万论,若显若密,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除此心外,更无所诠,犹云六经我心脚注也。显密说者,有因显说得四益,有因密说得四益。佛智鉴机,能随施化,良医因病,药不爽宜也。”
答“称体起愿,名发菩提,上求下化,不相舍离。今持法中所明发菩提心,皆儒宗世教,与佛法同否?”之问,蕅益大师云:“上古儒宗,皆佛菩萨示现,为师为导,接引迷流。所立世教,无非佛法。后儒拘虚,不能引伸触长,遂有门庭之隔。克实思之,圣人先得我心同然,宁非三无差别之旨。乐尧舜之道,若己推而纳诸沟中,宁非上求下化之怀,但犬牛人性皆同,告子自不敢承当耳。孟子又谓人禽几希,岂非习虽远性仍近之证邪?”
关于前代流传甚广的准提法门修持《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不持斋戒,不忌荤酒,往往获应”的记述,蕅益大师辨此书邪僻,非金刚正印,并指出当时人修持准提法门不得应验的原因,曰:“大凡持咒,各有攸宗。五部既别,三类亦殊。圆通一书,附会夹杂,非金刚正印也。依持灵应,由人笃信力行所感。设以此而如法奉持,灵应岂止功名男女已哉?况近时持者多而获应者少,不惟信弗笃行弗力,亦由法未善故也。然今依经所立结坛,持八关斋等法,不过为久积方便,克期取效者设耳,非谓平日持咒,皆须如此也。”
蕅益大师在《持准提咒愿文》中表达了以正信正知正行修持准提法门,不为自己出生死证菩提,而为法界众生“超二种生死苦,圆四智菩提果”的菩提大愿,云:
“智旭向以十二愿,然香十二炷,散持准提咒一百二十万。今束为三愿,然香三炷,结坛持三十万,一愿毗尼实义,昭揭中天,教观禅那,尽除流弊,灵山共睹俨然,净土同期托质;二愿修治大藏,昭佛祖之慧命,救赎众生,普法界之慈缘;三愿学无边法门,穷正觉心源,竟法海涯底,折举一废余之魔见,导万有不齐之群机。赞戒赞闻,无人不秉真说。宏禅宏净,无处不转正轮。如此三愿,不为自图名利安乐,出生死,证菩提,普为法界众生,同具如来十号,证涅槃四德,至究竟安隐处,超二种生死苦,圆四智菩提果,居上上寂光土。仰唯法界三宝,大准提王,速如所愿,尽未来际,行普贤妙行,披地藏誓铠,众生不度尽,不取般涅槃。”
蕅益大师所言“行普贤妙行,披地藏誓铠,众生不度尽,不取般涅槃”的大悲誓愿,正契准提菩萨之悲心及其修行法门的深密之处。持准提咒修行而获证菩提之妙用,同于《准提经》中所说准提菩萨以无量无边福德智慧功德满众生愿、守护众生的不可思议的感应,以憨山大师《准提菩萨赞》所云,即是:
我闻诸佛出生处,本从微妙秘密印。
密印即是诸佛心,散入众生妄想梦。
梦想若破诸佛现,犹如寒空见日光。
若破众生烦恼云,现仗如来密咒力。
持咒即持诸佛心,我心原是秘密咒。
三缘会合本不二,是故一念悉具足。
但能日用常现前,如子得母不舍离。
佛心既入持咒心,不用求佛自解脱。
【相关阅读】
长按二维码 以支持禅林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