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刊·回顾】谷婉茹《初识中国文脉》(2023年版,第15期)

15公管_谷婉茹 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 2024-06-27
❤【海上·渝音】第16期︱诚邀校友参与


作者:15公管_谷婉茹  

------------------------------------------------------------

本文刊登于 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 会刊

《海上·渝音》第15期(2023年出刊)

所在栏目 ■■■【校友阅读】■■■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文化,一直是生长在九州大地上的我最自豪和最骄傲的地方。从小听着各种典故,背着朗朗上口的诗词,逐渐地,我爱上了古风,爱上了文学。不过,我印象里的文学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四处分散而无法串联成线,对于文学的认识仿若浮在溪流上的树叶,始终无法沉入水底。无意之间,我翻开了余老先生的《中国文脉》这本书,寻得了中国文学中最隐秘而又最有生命力的一条潜流,文学的形象也逐渐清晰了起来。

潜流源头稻香扑鼻,一首首经典组成的《诗经》悦耳动听。

经由诸子百家的争鸣,“第一诗人”屈原的孤独吟唱,流光溢彩的汉赋,潜流来到了一座时代的最高峰——《史记》,这部巨作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母本,也是中国文学的母本。



接着曹操书写的宇宙人生,魏晋文士的忧生之嗟,陶渊明的田园自然,在由汉至唐的乱世中延续了文脉潜流。

在审美大爆发的唐代,以唐诗为代表的唐代文化是中国文脉的最高峰,在当时出现的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是时代之幸事,也是中国文化之幸事。

宋代,乱麻蕴藏,但却具有繁荣富庶、高雅精致的文明生态。宋代的文化,更不待说。有着可爱可亲的苏东坡,有着英勇气概的陆游、辛弃疾,有着高雅憔悴的李清照……

随着蒙古铁骑的来临,中国文脉非但没有覆灭,反而在戏剧领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此时的中国文脉,在《窦娥冤》,在《望江亭》,在《西厢记》,在《赵氏孤儿》……

进入明清两代,这股潜流严重衰微。然而,一部《红楼梦》,慰抚了五百年的荒凉。它全方位的探寻人性美的存在状态和幻灭过程,它为天地人生设置了一系列宏大而又残酷的悖论,最后都归于具有哲思的巨大诗情。

在中国文脉这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对于唐诗的认识最为深刻,想起小时候,家里有一本《唐诗三百首》,当时只觉得古香古墨的书本很新奇,总是喜欢翻开这本书来读,小小的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诗句的意思,只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后来,在学校课本里与唐诗重逢,好似见到了多年前的老友,深深地被唐诗的美所吸引。



唐诗中有万千气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诗中有细腻情思,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诗中有家国情怀,有“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另一个我比较喜欢的是陶渊明的田园诗。他以恬淡纯朴的风格、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描述田园生活,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我最喜欢的诗句。那种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那些世外桃源般的美景,无论多少次读到这些诗句,都会产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到了近现代,中国文脉的潜流已几近干涸。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像余老先生所说的那样,首先领略两种伟大——古代的伟大和国际的伟大,然后重建自己的人格,创造未来,为推进中国文脉尽一份力。


--------------------------------------------------------------------

作者姓名:谷婉茹

出生城市:河南省 周口市

在校年份:2015~2019年

院系专业: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就职单位:寰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现任职务:人力资源专员

微信账号:17301781826

作者寄语:忆往昔峥嵘岁月,在母校读书的日子
                  是青春时光中耀眼的存在。

--------------------------------------------------------------------

欢迎广大校友踊跃投稿
请将稿件用电子文件方式

图文分离为word文件和JPG文件

发送到会刊邮箱 cqush_hk@163.com

.

别担心所谓的文采

这可不是文学杂志,而是联谊性期刊

重点是文章具有【校友阅读的可共享性】




❤ 重大人在上海【校友会动态】❤


◆◆ 2021年10月~2022年9月
◆◆ 2022年10~12月
◆◆ 2023年1~3月
◆◆ 2023年4~6月
◆◆ 2023年7~9月

点 击 下 方 题 目 ▼ 可 阅 相 关 文 章

【简介】重庆大学 上海校友会

❤【海上·渝音】第16期︱诚邀校友参与

上海校友创作文集《依旧追还》被收藏 ❤ 
柏凡淋《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卷首语】—
❤ 张斌《有些事 值得浪费生命》
❤ 张斌《依旧追还》
❤ 张斌《疫情下的校友力量》
—【校友足迹】—
王勇《当紫禁城遇见耶路撒冷》
张轮大《没有花开的花儿沟》
吴婷婷《四季流转,一些相逢》
余岚《30岁,选择自由生活思密达》
熊伟《西方世界的建筑解读》
黄虹《带娃进藏,我都准备了什么?》
王德华《重大人在伊朗》
段森《疫情前的欧洲十日游》❤
温馨《ITALY「 向罗马出发 」》❤
艾昕《姓周桥 漂泊的宗社 远去的家乡》❤
许越《追逐世界尽头的落日与极光》❤

—【家有重二代】—
❤ 董翠荣《你是我的宝,我为你骄傲》
❤ 高爱华《有一天啊,淘淘》
❤ 施筱青《我家的人类幼崽》
❤ 刘裕梅《笑笑和瑶瑶,共同成长》
❤ 缪俊《我家有女》
❤ 刘寅斌《重庆 是上海小朋友的暑假天堂》
❤ 吴华《青春是流浪的河》

—【那些回忆】—
刘永峰《为西藏建设献青春》
段森《2班叻些娃》❤
李阳《雨中缙湖》
薄宏涛《山城记忆》❤
张峰辉《忆青春》❤
洪东涛《我和重庆二十年的故事》❤
高爱华《平凡生活里闪亮的热心 采访王柔嘉校友》
高爱华《拨动百年记忆的琴弦》❤
李汪洋《重大你好,难说再见》❤
雷杨《我的青春“三块五”》❤
童渊媛《曾在“建大之声”》❤
霍精民《由抢占座位所引起的……》❤
何佳佳《重大92岁了,我想夸夸她》❤
潘杰《虎溪图书馆十一楼的故事》❤
董翠荣《师恩如海》❤
黄健《大学生活记忆》❤
祝家麟《“建院”的名称》❤
李歆然《跨越十年的回忆》❤
王荣《我在重大的四年》❤

—【再续渝缘】—
❤ 张斌《同学相逢是首歌》
❤ 安旭东《念奴娇·十年》
❤ 牟晓榆《七月山城的相聚》
❤ 鲍蕾《再见,重庆》
❤ 牟晓榆《我和九三景园的 30 年》

—【我与校友会】—
孙翠华《花 草 石 泉 焰》❤
王丹《沪上校友情》❤
施筱青《人在魔都》❤
《2021新人 看重大上海校友会》
《2022新人 看重大上海校友会》
《2023新人 看重大上海校友会》❤

—【校友职场】
❤ 陈春兰《跳槽那些事儿》
❤ 周闯《假如上天注定你有一个亿》
❤ 陈钢《职场9年感悟》
❤ 马龙《做最好的自己,把工作当一场修行》
❤ 刘念《人到中年,想想财富四象限》
❤ 董翠荣《那些人、那些事、那段法考的日子》

—【校友艺文】—
吴华《花花画笔下的校友们 I》❤
刘飞芳《记忆中的小山村》❤
刘飞芳《二月二 龙灯古会》❤
陈倩《映城志 ——电影中的重庆》❤
集体观影《我本少年》很重大的电影 ❤

—【校友杂论】—
❤ 丁松《我的新农村》
❤ 谭奔《炒的这么火的“智慧城市”究竟是什么?》
❤ 焦鑫《我命由我不由天,自由意志存在吗?》
❤ 岳川元《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 郭文森《一个足球“老炮”的感想》
❤ 雷杨《芳香华樟——写给爷爷》

—【疫情共渡】—
赵鹏《疫情中,我在小区做志愿者》❤
吴华《我是团长》❤
王嘉春《花园的春夏》❤
蔡鑫《任病毒变千遍,我们亿心一疫》❤
董翠荣《精气神儿》❤
苏杰《疫情所感》❤
黄虹《2020,母子在线为抗疫出力》❤
马新文《重归武汉》❤
曹双《我在疫情的这三年》❤
王涛《春天里》❤
马新文《等天黑了再说》❤

—【鸣谢赞助】—
❤【翁金荣|龙策设计】做有灵魂的设计
❤【王建国|快装王】写字楼快装,装配式交付
❤【许家芳|昊阳实业】提供钢铁供应链解决方案
❤【肖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聂勇钢|启聘人才】招管培,找猎头,上启聘
❤【柴怡谊|视界】用高品质影像服务创造价值

—【校友健康】—
潘天逸《如何“草堂春睡足” 》❤
黄虹《从一直不动,到一直动》❤

—【校友阅读】—
❤ 陶石《60 30 2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