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梅:共创共享 各美其美
新法 新政 新展望—— 首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
4月20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和海亮集团主办的首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围绕"民促法:新法 新政 新展望"主题展开讨论,开启了一场高规格的思想盛宴!
在本次论坛上,梅林书院院长、北京家佳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熊梅受邀参会并在下午进行的主题为“民办教育的机制创新与挑战”的分论坛中发表演讲《共创共享 各美其美——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小学内涵发展之路》。
熊梅
梅林书院院长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北京家佳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特别感谢组委会的盛情邀请,参加本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高端论坛”。古人有言“五十而知天命”,在我进入天命之年,到了50岁时,我选择走向了民办教育,从祖国的东北来到了祖国的西南腹地,在贵阳,我们创办了一所新型民办小学——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小学。
既然我们选择了从公办体制内走出来,走向了民办教育,那么民办教育该如何起步?怎样起步?从哪里开始进行突破?都是时下热议的话题,今天,我以“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小学内涵发展之路”作为一个案例,谈一谈我们初步的实践探索,和大家共同分享。
“各美其美”是我们乐小的校训,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孩子们的自然天性,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懂得包容地欣赏他人创造的美。
“共创共享”这一理念更多强调了教师、学生、学校这三个主体是如何相互协同形成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共同来引领学校发展的。
“内涵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主题是提升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核心是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在2015年9月创办了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小学,在建校之初就确定了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我们制定了“2030乐小内涵发展规划”,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学校力争用15年的时间,在2030年基本完成学校课程建设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2015年-2020年,我们称之为“破冰之旅”,作为一个新型学校,乐小教师的平均年龄是34岁,和东北师大附小具有70年历史的师资队伍是无法相比的,虽然我们从东北引进了一些骨干教师,但学校更多的是一些青年教师,他们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教师自身转变、成长的过程,所以学校“自下而上”的破冰之旅要用5年时间。第二个五年计划是2021年-2025年,在这五年里,是学校发展的蓬勃期,学校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第三个五年计划是2026年-2030年,是一个成果显现的时期,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完善。
这是我职业生涯做第二轮课程规划时曾经设想过,“要用15年的时间扎根在一所小学,看一看到底会发生一种什么样的变化。”
在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多元文化汇聚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初创时期,我们根据这一发展实际,确立了“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发展路径:“以单元课程开发为核心,以教师发展为重点,以课题带动为载体”。我们学校率先选出了24名优秀教师,作为首批“名师工程”教师,把他们作为引领、推动改革的团队,“名师工程”团队占学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学校开展单元研发过程中,一个“协同创新团队”是由3-5个教师组成,每个团队中至少有1—2名“名师工程”教师参与,由他们带领普通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研发,从而并肩成长、协同创新,这是我们教师进步的发展路径。
学校成立了课程发展中心——梅林书院,是一个教研部门,把大学的专家以及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和乐小团队一同承担课程研发工作。
学校课程开发,可以分成四个层面,自上而下分别是“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学年的课程规划”“学科的课程规划”和底端的“单元课程”。对于老师而言,能够研发一个课程单元,完成一个项目课程开发,再统一到学科和学年的整体规划,进而再上升到学校的整体规划,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历练,是老师自身不断得到提升和提高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转变,这也是我在东北师大附小做15年校长的切身感受和体会。
乐小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分 “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三年破冰行动计划(2015—2018),这个阶段要求24位“名师工程”教师每个学期能够自主研发一个单元课程,前三年集中力量开展培训、研究和指导,所有人携手共同行动。第二步:两年自主研发计划(2019—2020),今明两年,学校每一个“名师工程”教师都要自主合作完成一个单元课程的开发。
单元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标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素养”就是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生成机制”强调了情境性、活动性、主体性、深度性、对话性。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预期目标中关注知识技能,思考、判断、表达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在整个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体性学习、对话性学习、深度性学习过程中达成素养,最后达成这个目标。“预设目标”是学生能够学到什么,在过程当中最后所形成的结果是什么,这三个目标在过程当中整合发展。
单元课程开发,参照PDCA的模型,老师会制定单元研发方案或者项目方案,然后去实施,再去评价,最后进行改进。以语文老师为例,在这个过程当中,特别专注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口语交际教学的规律,在这几个领域当中,现在教材过于强调综合性了,在低年龄段尚可,但是到了中、高年龄段可以采取适度领域地划分。数学学科,学校同样要求在几个领域中做研究性突破和探索。
以课题带动为载体。学校确定一个大的研究课题《发展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行动研究》,每个参与研发的老师所承担的研发单元就是一个子课题。2016年,学校的这个课题被确认为贵阳市重点课题,去年5月份已经结题并取得了优秀成果,2018年4月份被评为贵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此课题还在贵州师范大学立项。我们乐小把大的课题转变成数个小的子课题,让老师们参与到每个单元的研究之中,从中受益。今年该课题申报了国家全国规划办的重点课题。
以行动研究为路径。强调老师依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行动研究路径,通过“思中行、行中思”改进单元学习方案,提高学习质量。
学校创办四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可谓是“各美其美,共同成长”。教师、学生、学校都得到了发展,他们协同创新成果各美其美。首先,是老师们主动研究学生的意识增强了,明晰了整体课程单元建构是如何落实发展学生学习的目标问题;其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了,研究探索的信心增强了。原东北师大附小引进的一些老师们具备了很强的研究意识,但是贵州本地的老师文化和意识相对薄弱,这样的整合,相互帮助、提升,不断地促使教师队伍的共同成长。
建校之初,学校的中、高学段每个年级招两个班,例如:六年级两个班,一班、二班的两位语文老师形成一个研究团队,单元开发的行动研究同时在两个班实施,两位老师同为试验者、观察者,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推进学科的整体发展。第一轮试验课是“名师工程”教师引领,第二轮则由青年教师主讲。课前老师分析学生的学情,课中观察学生学习,课后和学生做访谈,了解学习的情况,及时沟通交流。
学生的成长体现在能够自主的学习和思考。起初,我们2-6年级后转过来的学生是不会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新入学,老师们要培养他们如何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对话沟通,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们对话交流,现在,他们不但可以自主学习,在思考以后,能够将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主动和小组同伴们进行深度的对话和沟通。能够大胆自信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中途转学过来学生们最大的不足,缺乏自信,愈是这样的学生,我们学校的老师们越会给予他们这种表达锻炼的机会。
经过建校后四年的努力,学校基本上实现了从“艰难起步”到“稳中求进”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我们乐小自2015年创办到今天已经4年了,通过“创业、创新、创品牌”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了“艰难起步、稳中求进”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面对贵阳应试教育占主导的大环境,面对贵阳民办教育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后发赶超的乐小人,坚定不移地走以改革创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逐步认同,进一步提升、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从乐小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来看:2015年,一年级招了两个班,其他2-6年级招了一个插班,一年级每个班平均29.5人占班级学生总数的81%;2016年,一年级四个班,每个班平均33.7人,占班级学生总数的93%;2017年招了6个班,每个班平均29.8人,占班级学生总数的82%;2018年招8个班,每个班34.7人,占班级学生总数的96%,2018年原先预设新招一年级6个班,但是由于去年学校报名人数火爆,不得已扩招两个班。
回顾过去,学校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自下而上”的单元课程开发,培育了乐小教师改革创新的坚定信念、探索精神和行动研究的能力,初步实现了破冰之履的目标。
展望未来,第二个“五年计划”,将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路径,全面规划和实施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乐小课程,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乐小课程规划方案,这也是乐小未来面临的研究课题。
谢谢大家!
扫码回顾论坛盛况
精彩回顾
麻省理工学院校董约翰·奇泽姆:研究发现创新可以后天培养,真正终身受益的是学习力,应该贯穿我们的一生
吴华:未来教育发展的目标模式:需要更多的民办学校和较少的公办学校
关注教育 | 就是关注中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