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借助游戏了解你家孩子是“何方神圣”?

DN.A计划 腾云 2022-06-30


“孩子成长就像是《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


好游戏就像是天兵天将,利用好就如同神助;家长则是师傅,带领徒弟一路克服难关;孩子就相当于徒弟,听着师傅的教诲,怀着赤诚之心一路向西。


不过这几个徒弟性格迥异,为人处世也大不相同。同理,孩子的性格不同,对待游戏的态度、方式和管理能力也不同,那您家的孩子更像仨徒弟中的哪一个?”


在新一集《新游记》中,著名心理学人叶壮将分享几个了解孩子的小技巧,帮助大家因材施教。


建议您点击上方视频观看完整课程,以下为文字精选版。




《新游记》是腾讯DN.A计划联合多方推出的课程,旨在阐述一个道理——如果能够合理指导孩子玩游戏,游戏便能对孩子成长带来良性促进。


主讲人 | 叶壮



悟空型——游戏是他反抗权威的竞技场。


第一类孩子,像孙悟空,普遍成熟、聪明。


但是家长和老师却经常说,“这孩子真聪明,但就是不把聪明用在正地儿上!”游戏对于悟空型孩子来说,更像是一种不愿意让老师和家长插手的自留地,是他自己经营的“主场”。



盛产小悟空的家庭通常都具有父母高知、家境殷实、资源充沛的特点。因为这些父母本身就优秀,他们对孩子的指导意见非常明确,管理意愿也极为强烈。时间一长,小悟空觉得自己的生活全由家长支配,所以就会以玩游戏的形式来实践“大闹天宫”。

 

而结果往往是:从上往下打得越凶,从下往上闹得就越狠。最终只会导致家长对孩子失望、孩子跟家长怄气。



其实,悟空型孩子需要的只是信任以及足够的自主空间。


叶壮老师非常建议家长们要更多地在玩游戏这件事上信任孩子,信任孩子能做好自我管理,就算做不好自我管理,也能从错误与失败中总结教训,以后更加努力。



当家长们发现悟空型孩子有一些沉迷游戏的苗头,就有告知的义务,因为按照经验和观察,游戏玩太久,可能就会完不成作业、睡眠不足以至于第二天上课没精神。

 

但家长们并不应该无限制地说教,或者镇压他们的行为。因为对悟空来说,现实才是他最好的老师。



如果孩子玩游戏,被家长们痛斥一顿停下了,然后带着情绪去睡觉,第二天不管他状态好不好,都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如果因为玩游戏,导致睡眠不足,引发第二天状态不好,这个时候才出言相劝,也还来得及。


所以,由始至终的信任,加上设身处地的感受,伴随着善意的提醒,才是悟空型孩子更加需要的。




八戒型——游戏是他体会愉悦的游乐园。 八戒很可爱,但就是喜欢玩。这就是孩子的天性。他惹家长生气两个主要原因也无非是自己太爱玩和自控能力差。
这类孩子一般阳光而和善,谈起游戏来眉飞色舞,可真说玩游戏的水平,却未必有多么高超。在资源充沛但管理散漫,尤其是有大人溺爱孩子的家庭里,很容易出现八戒型的小朋友。同悟空一样,八戒最大的问题不是游戏。

对他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应对自己的冲动,不会和诱惑打交道。八戒型孩子往往并不能说出一个内心坚定的长期目标。 所以,在和八戒型孩子沟通游戏管理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谈游戏,家长可以在沟通中帮助他找到自己在未来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思考怎样做才能成为他心目中的那“谁”。

成长的方向、理想的职业、未来的专业,这比“能不能别玩游戏!”的说教更重要。
我们发现这类孩子中的绝大多数都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只要有意思,他们就愿意花点时间研究研究。比如体育、表演、辩论、工程、户外探险,不胜枚举。

当然,孩子在游戏中积累的一些技能与经验,也能平移到这些项目中来。也许游戏就是家长事先完全想不到的方式,成为改变“八戒”的契机。
真想让八戒型孩子把什么都戒掉,往往不现实,因为全都戒了,那他也就不再是自己了。反观那些看似要戒的东西,其背后所代表的热情、好奇心与主动尝试,才真正可能成就八戒型孩子的未来。


沙僧型——游戏是他逃避挑战的安全屋 沙僧在《西游记》中的存在感比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存在。

沙僧也是无助的,每当出了什么事,不仅仅没人帮助他,感觉也没什么人需要他的帮助。例如,这个角色单一却经典的台词:“大师兄,师父让妖怪抓走了!” 随着对教育的深入研究,叶壮老师发现,沙僧其实代表了很大一批人:他们没发出过声音,所以外界老以为他们不存在。这也是沙僧型孩子最大的问题。

来跟叶壮老师聊游戏的孩子中,悟空型的孩子爱谈他想要什么,八戒型的孩子爱谈他爱玩什么。
但还有一类孩子,跟他聊天,他顶多回一句“嗯。”“哦。”“啊。”每当这时,叶壮老师就知道,自己又碰上了一个不善言辞的小“沙僧”。
 对于小“沙僧”来说,他们的家庭往往不是一个适合自我表达的安全环境,学校甚至也不是,所以游戏成为了最后的避风港。

这类孩子的家庭往往过度严格,父母双方中有一个处于家庭中的绝对地位,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化表达。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可能提出过对未来发展的想法,讲过自己的兴趣爱好,聊过关于自我的奇思妙想。可能那时他还小,稚嫩的观点让家长不能接受。遭遇了质疑或者否定,他就选择破罐子破摔,在父母的高压管理与唠唠叨叨中,选择了不说话。

我不说话,您也别说。这就是他们内心的想法。
但是游戏世界足够包容,也能够让他们安心试错,还提供了真人交互的可能性。沙僧型小朋友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对当下不乐观,对未来没动力。

很多这样的孩子都有些“宅”,会拒绝做任何新的或不同的尝试,并有一个狭窄的舒适区。 家长朋友不妨从一个问题开始:“孩子,你究竟想要什么?”注意,要心平气和,而不是带点质疑的那种反问句。这个问题,有很多孩子,其实从没问过自己,甚至很多父母也没问过。

对没激情,不乐观的孩子来说,他们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特殊才能与生活目的。作为家长,给不出答案,但是可以帮他提这些问题。 其次,要帮孩子关注他们擅长的事情,恰恰是因为自己不知道在真实世界中更擅长什么,导致这些孩子只能选择逃避在电子游戏里。除了游戏,有的喜欢读小说、独奏乐器,而非参与那些更加积极、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往往也不愿意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社交场合之中。 当然,这也有挑战。因为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的短板,很有可能只是进一步证明了之前的悲观预期,在游戏中也会越陷越深。跳出恶性循环很难,一瞬间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也不太可能,家长能做的,并不是高压管控,而应该是自纠自查。

因为在这件事上,唯独从我们先迈出一小步开始,才能助推孩子迈出一大步。
对于孩子的类型,相信各位家长已经有更准确的认识了。今天的问题就是,您认为自家孩子更接近哪一种呢?孩子本人又是怎么想的呢?作为家长,您的计划是什么呢?
行动起来,先分析、后沟通,整理方法、改变态度,再行动、再沟通...亲子关系会在您一次次的努力下向好的方向不断进步。


点击下方标题,回顾《新游记》往期课程
第9集:和孩子一起游戏:家长是“老师”还是“队友”?第8集:如何帮孩子选择一款好游戏?
第7集:一份写给家长的“游戏说明书”第6集:为什么“寓教”一定要“于乐”?第5集: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的“技能”,生活中用的上吗?第4集: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情绪管理?第3集:如何合理看待孩子在游戏中的自我表达?第2集:好好说话很重要!第1集:游戏真的是成长的敌人吗?预告:为父母和孩子带来另一种“游戏观”




往期回顾 


喜欢本文?快点“在看”支持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