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教育部发布会聚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 教育这十年“1+1”第十二场·发布会

教育部新闻办 微言教育 2022-09-22

教育这十年

发布会

9月15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发布会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分会场设在广东省。本场发布会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快跟教育小微一起去看看吧——

(教育部主会场)


(广东分会场)


发布会上,王辉司长介绍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进展及成效,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综合素质评价应考尽考为国选才选课走班教考衔接高职分类招考高考综合改革强基计划规范高考加分考试招生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再次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部署。


教育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教育系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陆续出台了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实施强基计划、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艺术体育考试招生等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配套政策,分五批指导29个省(区、市)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各地结合实际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区域城乡入学机会更加公平


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从全国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安排部分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22年的13.1万人,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第三方评估显示,专项计划得到多方认可,高校满意度为80%、学生为90%、地方为100%。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累计已有168万余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了高考。


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不断强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进一步强化高考的育人功能与积极导向作用。加强教考衔接,提高命题质量,注重夯实基础,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目前已达到27个。


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实现“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目标


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促进公平、规范管理、科学精准”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少数民族加分更加精准。


启动实施强基计划,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决策部署,2020年,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强基计划。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目前由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哲学、历史、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推进“破五唯”教育评价改革,积极探索在招生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导师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三年来,强基计划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有关高校普遍反映,通过强基计划确实选拔了一批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大力推进高职分类招考,形成了适合技术技能型人才选拔的考试评价模式


推动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本科相对分开,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各地一般在每年春季安排举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在各地的大力推进下,分类考试已成为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主渠道。全国每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已超过300万,占高职招生总量的60%以上。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创造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组织大规模考试的中国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地克服重重困难挑战,共为1亿多人次的考生平稳组织了高考。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部门及时调整考试组织工作方案,不断完善考试防疫措施,在考生健康监测、考场消杀、备用隔离考点设置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措施,实现了“应考尽考”,创造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组织大规模考试的中国经验。疫情之下的大国之考,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决策力、执行力、动员力、凝聚力以及社会的协同力,充分展现了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效能水平。


严格招生规范管理,推动高校考试招生工作更加风清气正


按照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全面从严治考,全面从严治招。加强制度建设,制订出台《高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提出并实施“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招生禁令。持续强化信息公开,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建立部、省、高校和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配合公安部等部门严厉打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进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试点先行梯次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指导各地按照“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的原则,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边推进,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截至目前,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其中,前三批14个省份(第一批为上海、浙江;第二批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批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第四批7省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有关地方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高考综合改革进行了跟踪评估。各方面普遍对新高考改革措施给予积极评价,特别是学生对自主选课选考等改革举措认同度较高。中学和高校普遍认为这一轮改革在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文理交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因材施教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总体看,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着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教育公平公正,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提供了有力保障。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考试招生领域仍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仍有一些问题亟待破解。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考试招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发布会上,孙海波院长介绍了近年来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进展及成效,一起来看——

高考内容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载体,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直接影响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质量。


十年来,高考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铸魂育人的有效途径和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风向标;从能力立意走向素养导向、从单一评价走向多维评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范式;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同向同行,实现了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十年来,高考命题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理论和实践体系,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凸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研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十年来,高考命题不断完善考试内容,创新考查形式,丰富评价手段,强化保障措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落实立德树人,实现高考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


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考系统性地加强考试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逐步由注重智育评价的人才选拔,向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载体转变,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是聚焦铸魂育人,夯实信仰之基。高考不断强化考试的育人功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考试内容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将显性考查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用精品试题让学生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

  

二是紧扣时代脉搏,培养时代新人。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时代主题,精心选材和设计试题,采用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呈现方式,在考试内容中巧妙融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彰显五育并举,引导全面发展。高考命题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康和劳动素养等方面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以德引领、以智为基、体美劳强力呼应的内容改革之路。教师反映:从试题中深刻感受到高考加强对体美劳教育的考查和引导,各学科均充分发挥育人优势,挖掘育人素材,探索育人规律,形成了高考育人合力。


科学服务选才,实现高考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为国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高考命题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方法,服务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

  

一是提升选才效度,考查关键能力。高考注重考查支撑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能力,有效鉴别学生发展潜质。通过优化考查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等途径,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让善于独立思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

  

二是注重学用结合,创设真实情境。高考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创设情境,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把课本知识与“具体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三是突出思维品质,强调开放灵活。高考持续优化试卷结构,创设新的题型,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开放性,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备考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如新高考英语推出读后续写题型,将“阅读”与“写作”深度结合,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媒体评论:高考开放性灵活试题的增加,体现了鲜明的综合素养考查导向。中学反映:高考命题反套路、反对背素材,材料来源于生活,接地气,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难以发挥作用。


有效引导教学,实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高考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与高中教育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逐步形成“招-考-教-学”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一体化育人格局,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主渠道。

  

一是遵循课程标准,引导中学依标教学。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内容限定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和重点内容的考查;考查要求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深度不超过其规定的层次,引导中学做到应教尽教,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二是注重以考促教,服务教学提质增效。高考命题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悟,引导教学把精力放在讲透课程重点内容上。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平和中有新意,灵活中见潜力,实践中出真知,引导中学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果和作业效率。教师普遍认为:考试与教学的衔接越紧密、越一致,教师、学生的负担就越轻;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考教衔接,就是对“双减”的最好呼应和落实。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助推育人方式改革。近年来,高考内容改革、高考综合改革、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并行推进,面临新老高考衔接、新旧课标交叠。通过开展学情调研,分析考试数据,制订科学的命题策略,在考试内容覆盖上保持平衡,在命题素材选择上保持平实,在试题设问上保持平和,在试卷结构设计上保持平稳,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有利于教学有序开展,为各项改革平稳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教师普遍认为:高考命题结构科学合理,稳中有新,增强了中学把握课标理念、用好新编教材、构建有效课堂的信心。

  

高考内容改革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性工程。十年来,在推动改革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完善命题工作体制机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高考内容改革提供全方位保障。


一是加强质量标准建设。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历经3年时间深入研究,于2019年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国家和高校的选才需求与素质教育育人目标联通,建立起科学合理、导向明确的考试评价体系,为高考内容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二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教育部出台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和命题工作学科秘书队伍建设的文件,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加强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命题队伍培训,不断强化教育考试机构命题能力建设,推动新时代高考命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国家题库建设。国家教育考试题库建成了具有征集试题、研磨审校和统计分析等多功能、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统,为高考命题提供高水平现代化技术支撑。

  

十年来,教师和学生都深切感受到高考考试内容和呈现方式发生的变化,认为高考内容改革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公平等方面收效显著。中国高考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我们也深切认识到,我国高考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是超大规模、极高利害性的考试,高考内容改革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高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从“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出发,坚持“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提升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水平,奏出人才辈出的交响乐,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发布会上,李晓勇副司长介绍了新课程、新教材及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展及成效,一起来看——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教育部围绕强化条件保障、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教考招有效衔接等改革重点任务,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着力促进普通高中和高校人才培养衔接。


加快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


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增强了课程选择性,促进了教考有效衔接。到2022年秋季学期,全国各省(区、市)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29个省份均实现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2018年以来,教育部面向全国连续举办了18期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班,采取线下线上培训相结合,累计培训校长和教师达47万人次,同时部署各地组织开展了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校长课程实施领导力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2020年,在全国遴选建立了33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99所示范校,各示范区校面向全国开展了150多次网络公开教研活动,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对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积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育人质量。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各地普遍制订出台了选课走班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有序实施的原则,指导普通高中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了规范有序、科学有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各地指导普通高中学校普遍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并通过学科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方式,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在选科选考、报考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自主选择能力。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要求全面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并将评价档案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目前,29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均已建成省级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有力保障了评价实施的规范性和便捷性。规范学业水平考试,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统一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选择性考试时间普遍安排在统一高考之后进行,防止出现考试次数过多、时间安排不合理、加重学生负担等问题。


强化普通高中基础条件保障


国家连续实施了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入711.86亿元,带动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建设投入,显著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选课走班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十年来,普通高中校舍资源快速增加,2021年全国普通高中校舍建筑面积达6.4亿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2.2亿平方米,增长52.38%。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全国普通高中56人及以上大班额比例由2012年的47.8%下降到2021年的4.81%,下降了43个百分点。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全面建立,2019年,国家首次制定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1000元的拨款标准,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均已达到1000元以上的要求,有效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转。教师补充力度持续加大,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数大幅增加,由159.5万人增加到202.83万人,增长27.17%,生师比由2012年15.47:1优化到目前的12.84:1,有效缓解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选课走班面临的师资紧张问题。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深化高考综合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大力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深化办学质量评价改革,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整体提升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为到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经验做法

推动重大决策部署

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

广东省教育厅


作为国家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之一,广东省统筹推进高中教育教学、高校考试招生和公平保障机制的综合改革,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部署要求,全面系统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先后印发《广东省推进普通高中全面提升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改革平稳落地提供必要的配套政策措施。全面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实施“强师工程”,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改革投入保障。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在全省普通高中和初中学校推广应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大力促进内涵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全面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设置合格考和选择考科目,实行“一年两考、一考两用”。实行“3+1+2”考试科目组合,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建设并启用了保密命题基地,建立了省级高考命题教师专家库。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是始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2016年合并二本A、B两个批次,2017年合并专科A、B两个批次,2018年合并一本、二本两个批次,为高考综合改革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起实行新高考,按照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两年来各科类本科一次投档志愿满足率均在99%以上。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春季高考已成为高职院校录取主渠道。在个别高校探索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即631模式),积极探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


四是始终坚定公平公正,全面深化高校招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2015年起,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取消体育特长生和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等。于2013年、2014年、2016年分三步解决随迁子女在广东高考问题,2021年有5万多随迁子女在广东参加高考。统筹安排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规模,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与全省农村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机会基本持平。深入实施阳光招生,分类精准施策科学有效防控疫情等。

专家点评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十年成效评价

钟秉林


2014年以来,我和北师大研究团队承担了教育部和地方多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关的重大课题研究,持续对多个省份高考综合改革进行跟踪与评估,累计分析了不同高考利益相关群体的调查问卷50多万份,梳理了80多场座谈会近800人次的访谈资料,见证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学生成长、为国选才、社会公平”三个目标,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改革,推动教育领域产生了格局意义上的变化。

  

第一,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这一轮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我们看到教、评、考、招有效衔接,统筹推进,有力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发展。考试有了“新模式”,新高考方案的考试科目由“固定组合”向“多元选择”转变,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评价有了“新机制”,各省普遍建立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有了“新常态”,高中全面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由“齐步走”向“个性化”转变;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更好地选课选考、成长成才。招录有了“新方式”,学生报考由侧重“学校”向“学校+专业”转变,考生志愿与录取更加精准地匹配,更多学生“录其所愿”。在调研中,各利益群体普遍认同增加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导向,学生群体对选科选考的满意度较高。

  

第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选拔各级各类人才。这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着力于科学选拔人才。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考察的考试内容体系基本建成。高考命题由单纯的学科知识考试评价逐渐转变为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价值观,着力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初步建立。强基计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探索初见成效。受访的高校教师认为,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学生专业认同度高,学习潜力大,“强基计划”招生也在探索和完善之中。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初步构建了促进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第三,更好地保障了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这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持续实施相关的专项计划,为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考生、农村学生、随迁子女等创造更为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严格规范特殊的招生政策,大幅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严格规范艺术体育类招生,着力堵塞制度漏洞。强化考试招生规范管理,不断健全部门协作机制,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出“应考尽考”的人性化考试理念,探索了中国经验。持续强化招生信息公开,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考试招生更加公平公正。

  

考试招生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继续深化和落地过程中,要继续坚定改革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强化综合施策,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改革更加符合人才成长发展规律、更加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期盼。


“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

第一场:关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启动!首场发布会聚焦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江苏:让孩子们“有园上、就近上、入好园” 
· 数据说:“数”读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这十年
· 专家谈:学前教育十年发展之路是怎样的?专家这样说


第二场: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教育部“云发布”聚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 看地方:“云”访陕西:立足西部,推动高等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 数据说:大数据带你看高等教育这十年


第三场: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纵深推进!教育部发布会聚焦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 看地方:“云”访广东:推动“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大有作为”
· 数据说:一图读懂!职业教育十年改革发展之路
· 专家谈:现代职教体系成型、多样化模式形成……专家解读职教十年发展路

第四场:关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培养创新人才方阵!教育部发布会聚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湖北:研究生教育这样支撑中部崛起
· 数据说:一图回顾!研究生教育十年发展历程
· 专家谈:十年来研究生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专家这样说

第五场:关注义务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部发布会聚焦义务教育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山东:努力提升义务教育人民满意度
· 数据说:图解义务教育这十年
· 专家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专家解读义务教育十年发展历程

第六场:关注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

· 发布会:强语助力强国!教育部发布会聚焦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广西:壮乡这样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 数据说:图说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十年足迹
· 专家谈:国家语言文字事业走过了怎样的十年?专家来解读

第七场:关注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


· 发布会:整体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教育部发布会聚焦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上海: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


· 数据说:图解普通高中教育十年改革发展历程‍


第八场:关注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


· 发布会:跃上新台阶!教育部发布会聚焦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


· 看地方:“云”访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 数据说:大数据带你看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这十年


第九场:关注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

· 发布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看教育部直属高校十年帮扶路


· 看地方:“云”访云南:强大帮扶合力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 数据说:“数”读直属高校定点帮扶这十年


第十场:关注学生资助事业改革发展

· 发布会:十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


· 看地方:“云”访河南:学生资助筑牢学子梦想之桥


· 数据说:2万亿元、13亿人次……“数”说学生资助十年历程


· 专家谈:十年来,学生资助经历了哪些“变”与“不变”?


第十一场: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

· 发布会: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发布


· 发布会:专任教师总数达1844.4万!十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十大进展


· 据说打造“大国良师”!图解教师队伍建设十年历程


· 看地方:“云”访浙江,来看“浙”十年如何打造新时代卓越教师队伍

更多教育信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下载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