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变世界的房子——乡土,被拆掉的时间 | 房叔说No.394

一叶 杭州房叔 2022-07-19



共 4 盘预售公示、登记,列表见文末↓

感谢粉丝Signal对系列的喜爱,本期特别提供语音支持!
| PART 1 |


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米缸,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上海1943》

 

除了家和公司、办事单位,你有没有一些常去却什么都不做,只是坐会儿的地点?


不焦虑地让风淌过鬓发,追忆流年。

 

我想,大部分老杭州会有西湖、龙坞、九溪之类的答案,而笔者相信绝大多数人脑海里,这类地点不会是钱塘江两岸的现代高大楼宇,而需要一种“慢与熟悉”的味道。

 

这类地点,就是今天该系列的主角,关于“中国乡土”,关于“留住时间的房子”



| PART 2 |


引出今天的主题,须从中西房子典型的差异说起,开卷有益。

 

下图一组西方的房子,从古希腊到现代的经典都有;

 


再看一组中国的房子,从园林、寺庙、宫殿到城镇都有;

 


明显的,很不一样,比如功能、平面排布、景观量、屋顶等等,但引起这些差异的最本质的因素在于“材料”西方用石头盖房,中国或者说东亚用木头建造

 

PS:混凝土诞生之初也是一种“仿石”,最早的混凝土应用建造,不是一体浇筑成型的,是先浇成砌块,再用砌块像砖垒一样盖房子。 

▲赖特-帝国饭店-早期混凝土作砌块砖垒的代表作

叠加千年的历史,于是我们要说,这是由石和木诞生出的两种建造文明

| PART 3 |
先说西方。 

▲古希腊城邦分布图
古希腊众多城邦是沿海地区,尽管日照丰富,木头是长不粗和正的,用来建造要考虑抗腐蚀的问题,所以那时候石头和陶就成了建造城邦公建的主材,普通民居就多用土和植物纤维夯土;

 

一旦用石头建造,就有两个典型特征:


▲古希腊堆柱子的石墩


1、一有跨度承重就得用拱形,且石造拱形屋顶特别难做,因为石头的重和屋顶要求的轻是矛盾的;

 

▲拱形解构和人类石拱跨度之最43.7m,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


2、建造过程费时、费工,旷日持久,动辄上百年。

 

▲圣彼得大教堂,仅建筑单体设计到落成历时119年


这两点带来两个结果

 

首先,因为难做,一旦成了,古欧洲人可着劲儿去表现屋顶和墙,必是画满天顶画或是做满装饰, 让房子看上去轻一点,也让庶民多和神交流来世,少抱怨人间的事,比如最富盛名的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

 

▲西斯汀天顶-米开朗基罗


再来,盖一楼用一百多年,肯定希望永垂不朽,得想方设法让这房子和永恒挂钩,除了工程上的大力维护,就必须引入一些宗教、哲学、艺术的命题,恨不得你一进屋就让你忘了人间,沐浴在圣光的庇荫下。

 

▲圣裹尸布教堂穹顶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欧洲人逐渐迎来了工业革命和与生产力匹配的现代建筑革命,生铁、混凝土、玻璃开始被大批量生产,以法古斯工厂和水晶宫为标志,现代建筑登上历史舞台。

 

▲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工厂-法古斯工厂


现代建筑,脱胎于工厂和桥梁,从设计到盖完几万平米只用几个月,看似方便快捷,但大规模应用时,欧洲人就开始犯难。


民居还则罢了,教堂、修道院、博物馆、市政厅这类地点,像厂房一样的建筑怎么表现庄重、永恒、纪念性?


何况,容易带来放肆,放肆即不虔诚,建造时间从百年缩短到几个月,民众觉得上帝都不会降临,实在是打断自己文明的传统,这种矛盾诞生了许多轶事,感兴趣的可以搜“莫泊桑和埃菲尔铁塔的故事”来读;

 

直到后来,随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系列的探索和东西方的交流,欧洲人发现了从古代到近代再到当代,房子里有两样东西是不变的——空间和光

 

▲金贝尔美术馆-光与空间


即哪怕在现代的房子里,依然可以营造一个古典的空间原型,用天光或者从幽暗迸发出的墙光表达永恒。


如下图就是集大成者,路易斯·康的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笔者有幸伫立其中, 那份永恒感和教堂给的别无二致,依然震撼人心。


▲上-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下-光之教堂


近100年过去了,现代和古典建筑样子天差地别,但其内核得到了传承,建筑师这个职业,凡是做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都忍不住想做三件事,“强调空间,用光表现,塑造永恒。”



| PART 4 |


再说中国。

 

首先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民族长时间融合,无论哪个领域都得分清讲的主体是谁。

 

比如盖房子这事,蒙古包、碉楼、毡房、窑洞等等少数民族或少数地区常见的房子形式,当然算中国古代民居和建筑,但通常说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是官式和大式建筑,因为有规范有记载数量也多;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个同其他三大文明发源最不同的地方,就是长江、黄河是东西向流,一条大河成天堑,意味着古代南北向阻隔更多,东西向交通容易,所谓“轻舟已过万重山”

 

东西向沟通方便有个好处,纬度差不多,植物、作物、动物的种类就差不多,黄河流域吃面吃肉多,长江流域吃米吃鱼多;

 

▲北,秦砖-南,楠木


盖房子也是一个道理,秦砖汉瓦,黄河流域砖房子多,长江流域木房子多,秦统一之后,度量衡、货币、语言规定后,两者一结合,这种外围用砖瓦,内里用木头的常见形式就出现了;

 

砖瓦由土烧结而成,防水防风,木头减重,好雕好搭,二者相得益彰,所以中国人说盖房子都用“大兴土木”,这成语背后也体现着华夏两河流域代表的基材。

 

而一旦木头和砖为主材,会带来和西方石造迥然不同的结果:

 

其一,取材容易,维修容易。

 

中国人盖房向来不慢,哪怕是苏州园林十年也就成了,装饰直接刻木头再上漆和彩画就好;

 

▲故宫金龙彩画,上漆修复前后


每块木头都有编号,小问题时修时新,大修的时候落架换木头再装回去,和搭积木一样,甚至能换址,世博会中国馆就是取自“斗拱”形象,是中国古建基本木构单元;

 

▲斗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其二,不盖高楼。


高大乔木能取多高,中国房子的极限就多高,因为木柱子就这么高,哪怕太和殿不过净高26.92米;

 

▲太和殿


于是,豪宅只能平面发散,向建筑和院落群发展,每个房子都有各自的功能,祖庙、书房、客房、堂屋、厢房等等不一而足;

 

其三,因为向平面发散,开间多(两根木柱之间为一间),院落大、进数多,木雕有文化,园林雅致才是中国豪宅的标准。

 

▲大户起配三进院


一个房子单体在一座宅子里的分量没有那么大,反而是自然乾坤更重要,也就会有“三分水、两分竹、一分屋”这样的说法。

 

▲堂屋-中国古建核心-尊主敬神


所以,可以在中国画里看到, 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是和自然、和祖先道法、和乡邻生活在一起,而中国人的根就埋在这份乡土里。



| PART 5 |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之后40年的高速发展,而在那之前是刚结束特殊的8年,人们总是忽略。

 

闭口不谈不代表没有影响,恰恰这8年让相当中国人抛弃了对乡土与本土文化的坚守,使得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而后的发展中,多少带着“传统一无可取”的思维选择走上一条将西方现代化奉为圭臬的道路


像下图一样的画面,中国人已经习惯了。


▲江浙典型拆迁,双层双坡顶江南小院民居


城里人拆光了高质量的江南城镇,住进身后30多层的楼宇,对高楼的症结全然无知,节假日再跑去乌镇、周庄,看规格还降了一档的高质量的江南城镇,感叹一句江南好。


▲周庄-单层双坡顶江南典型民居


不是不可以拆,而是拆太多了,拆光了,时间和传统生活再找不回来。


如此的城市化走到今天,出现了一个荒诞的事实,在任何一个4线以上的中国城市,人都会恍惚,竟然读不到“中国性”和地域差异,成都、武汉、南京或是杭州的楼都长一样,这些楼都不是源自本土

 

能够识别身份的传统像碎片一样,剩一条街,几个旅游景点,或者躺在博物馆里,从真实的日常里被抹去,中国城市成了global cities

 

这种从中国传统强硬转到西式现代最大的改变,在于“剥离时间”。


前文提到“现代建筑和城市关注空间,用光表现,塑造永恒”,这些要素都是反时间的,翻译一下,就是最好只剩光和空间,拍一张定格,显得特别永恒

 

举例:比如这张照片是著名建筑师西扎的作品空间,有光,有几何的边界,你能感觉到光在表现这种几何的空间,纯粹,美,有永恒感

 


这时候大可以做个思想实验,放进走来走去的人,老人、伢儿、狗什么的,瞬间你就关注不到空间了,也不会在意是不是纯粹几何;

 


再想着放进家具,墙上挂两幅画,再装个吊灯,放两口子进去生活,这时候啥空间的美都没了,而且会觉得家具摆哪都别扭;

 


再进一步,如果你想知道这是在哪国,得看这两口子买什么家具、挂什么画、穿什么衣服、几号过节,空间没法体现地域文化和人的生活,而这些存在都是时间的累积

 

现代建筑,只体现工业时代的技术特征,强调空间和形体,就像教堂的天光顶被拿来欣赏,可远观的美都难以进入。

 

而中国人不同,几千年都和自然、邻里、市井、祖先生活在一起。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举例子,画中国城市的清明上河图,你得走着看,因为是散点透视,没有固定焦点,在哪里看某个局部都没问题,可以读到小贩叫卖,过桥两拨人的吵嚷,府衙里小吏的耳鬓厮磨,水塘边拂柳的风,都是动态的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中国人习惯了和天地自然相处的每个瞬间,西湖边可以每天都去,从花骨朵看到残荷,南山路梧桐簌簌和叶落不扫都很美,中国人不妄图改变自然,超越时间,接近永恒,那是始皇帝都没做到的事,早就经历过。

 

自然比人工重要,诞生这种意识的乡土,才会给岁月以文明,生生不息。



| PART 6 |


2012年2月2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被授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王澍也成为获得该奖项迄今为止唯一中国籍建筑师。

 

▲宁波博物馆-传统瓦爿墙工艺

他的代表作品就在浙江人的身边,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南宋御街、富春山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用商品房的标准,都是些被吐槽问题挺多的房子,墙太厚、窗户乱开、容易迷路、不装空调等等;

 

▲象山校园


笔者倒觉得问题不大,大概漏水、热水器爆炸、混凝土酥掉的楼盘新闻见识多了,有空就常去走走发呆,也不是有多喜爱,大抵是看多了冷漠的现代建筑,“乡土情节”忍不住作祟,城市套路深,常想回农村。

 

▲象山校园


在现代的城市里,还能看到建筑上有被各地拆掉的废砖旧瓦,空间形制上有院子堂屋,每次去都能发现一点过去中国人生活的痕迹,心生怀旧也很高兴;

 

▲西湖清趣图局部


高兴于有少数人走别的路,至少证明城市化不止一个方向,我们需要上海、深圳这样的摩天楼大都会,但不需要一样的20多个,在本该差异化的世界,中国也不会因西化学得好而受到尊重。


尊重乡土,城市明明可以有留住时间的选择,正如《时代》杂志对象山校园的评价——“中国建筑的未来没有抛弃它的过去。”


| 今日公示楼盘 |



| 今日登记楼盘 | 




 -END-

 

/一叶  编辑/一叶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相关内容不排除因政府相关规划、规定及开发商未能控制的原因发生变化。以政府部门最终批准文件图则、(商品房买卖合同)及附件等协议为准。开发商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敬请留意最新资料。本文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
2022杭州地铁楼盘图(2月版)

赢取条件:留言,且被移入精选、点赞数超过5,请加房叔个人微信hangzhoufangshu9获取。活动截止时间:2022年2月12日9:00

房叔说

GDP透露出长三角城市格局

亚运基建兑现带来些什么

身处荒诞后现代

杭州的品质灯塔有哪些?

你的城市还有多久的上升期?

红盘还有多少获利空间?

当我们说起风格

极简之道,少即是多

房叔选房

湖沁宸园 山澜桂语 印月

万泰华章 君铂府 天曜城 富源里

房叔瞰杭
老余杭
之江
崇贤
北部新城
闲林
临平山北
良渚
三墩北
未来科技城
瓶窑
点个在看,让房叔更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