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还会涨,但没从前香 | 房叔说No.448
共 10 盘预售公示、登记,列表见文末↓
近期,各地频发的松绑政策力度越来越大,但各地楼市还是病怏怏的不见好;
许多人非常担忧,将之解释成疫情拖累经济,影响信心,笔者认同此观点,但全赖“信心”这种感性因素不是我的风格,碰到具体的疑问就回答得很暧昧;
比如说万年最俗套但最多人关心的问题“这次房价会涨吗?”,我总不能说:“对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还有信心就可以!”
何况,笔者个人有没有信心有什么用,众人拾柴火焰才高;
所以,认认真真理性地回答这个问题——
会涨,只是没从前香。
作为一个从事建筑行业,又将“提前退休”作为人生目标的“表好胚”,笔者平时关注了不少其他国家的建筑发展、市场体系,顺便关注价格; 近期,周边各国的房价着实都涨得挺凶。 因为疫情宅在家,笔者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海外的小友联络,交流房价得到的结论也是如此,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越南、新加坡、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房价都在不同程度上涨,尤其是近两个月,当地的社会新闻和报纸也有不少版面报道了; 以笔者自身看的房举例,去年日本的房价就重回1991年,2021年冬天看到一套京都桂町5500w的一户建,上礼拜以7000w+日元的价格卖掉了,小半年涨了20%多,东京都内情况也差不多,小半年10%-15%的涨幅是妥妥的; 而最猛的当属越南河内和胡志明市,部分新区均价提高了近20%; 原因也简单: 一是漂亮国自疫情爆发以来的“大撒币”近期迎来加息周期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已经放水了21w亿+的美元,这是个匪夷所思的数字;
周边国家订单猛增,低端的人力可替代产业有越南兜底,高端的制造业日韩数据连月飘红,A股跌破3000点,很大的贡献来自外资的暂时撤退,转投它家。 央妈降准了0.25%,和15年那会儿隔一个月降准、隔一个月降息,每次0.5%的节奏完全不同,非常克制; “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房住不炒”如今变成网络上不少年轻人调侃的段子,提到房地产就恨之入骨,笔者也是年轻人,十分理解这种情绪; 但是,作为普通老百姓要理解到当家的难,真的没办法。
落回到房价上,会涨,道理也很简单,钱多了杠杆要加,一定的通胀挡不住。 绿叶菜涨了、油价涨了、水果涨了、工业原材料价格涨了,房子只要是个商品没道理不涨,只是价格整体上涨,落实到地方层面表现为“价值凝聚”; 这也是老生常谈了,三四线跌、一二线涨,老破小跌、好房子涨,县城一套跌1000、省城一套涨2000,大白话说就这么回事。 这是标题前半句的原因——因为全球都在涨,免不了。
| PART 2 |
那为什么没从前香呢?
首先,先理清前提——这一次的救市它实际上和大部分人关系不大。
因为近期的宽松政策是一次明显的短期救市行为,消化外部带来的货币压力,所以这也是一次“短期看金融”的涨价,作为一个经济刺激手段这本没有问题,08、15年都试过,百用不爽;
但7年后的症结在于能参与的价格门槛变高太多了,带来一长串链条——
要买房起码先要首付,2022年全国主要城市20多个,以50万作为一个基准不算高,来看看有多少人够到门槛?
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以招商银行为例,零售客户是1.7亿户,其中50万及以上现金资产的客户比例是2.1%;
算上基金、股票等群体,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去年中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份,A股散户股票账户金额达到50万以上的散户投资者占比不到4%,其中还有和存款用户重叠的;
无论怎么估计,在2022年第一季度能拿出50万以上现金,还会投进房地产的总户数顶天不会超过国民人数的3%,4200w户,这里面还有夫妻、父子等等财富再集中,三户变一户150万的,很明显,有这个财力的也会集中在发达地区;
虽然现金资产并不是全部购买力,但同样发达地区的好房子,哪止50万的首付门槛?
所以,笔者在(救市的悖论 | 房叔说No.436)写过若放水救市,2022的主力是在内外环境加上疫情使经济如此艰困的环境下,还有一定购买力、能再挺起一些杠杆并还想买房的一小撮人,主战场是全国20多个主要城市;
这个人群的两类人,改善受制于卖不掉老房,刚需受制于各地限购政策,是目前最大的难局。
若能解放他们,上贷款买房,困境可解。
这样,三大部门把杠杆率一分,居民部门扛一些,企业部门、政府部门扛一些,疫情赶紧控制好,让订单可以回流,就业和今年的增速目标就保住了,不回来的外资由个人养老金制度这个把握在国家手里的新财源替换。
残酷得说,外界骂声滔天也没有意义,因为骂的人大部分并不是牌桌上的玩家。
有了前提,接着看影响。
能上牌桌去玩的小部分人群的头部,面对一个短期的刺激市场,未必要投资房子。
黄金、卢布、集装箱,甚至牛肉、羊肉、绿叶菜都在涨价,能替代的投资物真不少;
就算买房,隔壁几国也更香,限制少、收益快、幅度高、建造质量也不差,还能利用它们大幅贬值的货币,办法太多了;
这也是现实,这半年海外华人的购房行为多了不少,前著名首富进场越南,中国人爱储蓄、勤劳又爱房子,经济避险的时候在哪儿都一样,盯着美国短炒一次,问题不大。
高净值人群深谙鸡蛋多放几个篮子的道理,也知道现在还囤积房产,日后全是税收的靶子,所以对现阶段投资房产,兴趣缺缺。
而路子不多的普通人,真为改善或者有资格的刚需,手里有钱够得上门槛,就挑好的买倒是没问题,毕竟价值凝聚的趋势是不会变的,城市化尽管喘着跑,但还有段路;
只是需要了解一点:别拿前两年的倒挂代入今天,周围二手楼盘看一圈挂价,自己拿计算器和限价一减,好像自己就赚那么多;
或者换一种说法,达到预期收益的时间会比15年到18年那样的成长慢很久,有多套房的话还有未来税收的抑制风险,最好心态放平,不是城市核心发展的板块,比理财强点就好。
因为这次确实来到临界线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二月中旬给出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较上年下降6.3个百分点至263.8%,实现较大幅度去杠杆(2015才220%+);但今年宏观杠杆率可能升至269%左右,全年上升5个百分点。
▲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及分布,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局、财政部;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
说白了,加回到2020年。269%这个水平已经和发达国家280%左右的水平相当了,从BIS(国际清算银行)2020年末统计的各国图表来看,在中国前面的无一不是人均GDP远高于我们的发达国家,就这样,还有疲软的意大利、希腊、西班牙,GDP停了30年的日本,法国能靠非洲,美国能印钱,中国靠什么?
▲来源:中国金融40人研究院
靠百姓。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
2018年末,宏观杠杆率中的居民部分的负债率超过了德国,与日本相当;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
2021秋,去年恒大暴雷,日本五大媒体的《日经新闻》专题报道了中国房地产,实物图笔者给扒下来了,标题是《中国、不动产泡沫,危机!》,副标题是泡沫超过了1990年泡沫顶峰的日本,中文版有官博,大家都能正常读到,也没什么好避讳;
▲《日经新闻》21.10.19专题报道——中国不动产泡沫
另外,我国国情还有城投债,统计不算在居民负债,而居民中长期贷款部分里的经营性贷款,有多少真是在经营也不需要笔者点破,如下两张图简单求个一阶导数都能知道;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
居民部门的杠杆扛风险能力最差,收入最不稳定,也最需要保护;
在这个部分再压一块砖,对一个人均GDP1w美金出头的社会,5%都很艰难,这是笔者认为今年最大的压力,也是判断松绑无论如何都难现当年辉煌的原因;
不巧的,疫情雪上加霜,信心更差了。
所以,改善或者高预算有资格的刚需要参与,务必珍惜房票,务必买好房子,务必牢记,下一批买你房的接盘侠,没有15年的实力和胆量了,他们也不抱有普涨的美丽幻想。
另外,就杭州而言,手上有老破小、缺陷房的,如果没有强学区、都市更新利好加持,价格差不多能卖出去就出。
踏准节奏出房减压,反而是笔者认为不少人今年最该做的事情。
杭州刚过去第一次土拍,说话功夫第二次就来,加上明年共有产权房的供应,对二手市场去库存又是挑战,没有流动性的价格除了馋人,实际没有意义。
| PART 4 |
掏得多,摇得难,涨得慢,接盘挑;
房价还会涨,只是不那么香了。
2022杭州地铁楼盘图(5月版)
房叔说 | |
房叔选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