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谢谢,您的书稿我们不收

2016-06-05 一一 新京报书评周刊

微信ID:ibookreview

『每个早晨,与578000人一起阅读』


“行行好,告诉办事人员在寄书请人审阅时要多加小心。我是英语读者,而你们却寄给我一本天知道用什么上帝所遗弃的语言写成的书。我换了个封套寄还给你们。”——这是翁贝托•艾柯曾杜撰过一篇关于退稿信的文章。


历史中真实的退稿信,可是要比虚构的退稿信更加丰饶多姿。
不久之前,大英博物馆公开了一批名人信件,其中一封,是1944年T•S艾略特在Faber & Faber出版社做编辑时写给乔治•奥威尔的退稿信,他毫不犹豫地否定了《动物农庄》的价值,“一代人的冷峻良心”奥威尔的写作被认为:无论在想象的逻辑,还是想象的秩序上,都是失败的。几经周折,《动物庄园》在一年之后出版,迅速成为畅销书。


之后,花样迭出的退稿语调,令人着迷。首先自然会有好心劝慰作者再接再厉的(这些太多了,书评君就不选登了),也有老老实实担忧盈利的问题而忍痛割爱的,同样不乏觉得作品的尺度太过超前而没法接受的。最后推荐一款,因为完全无法归类,详情可见埃兹拉·庞德的遭遇。


于是,今天的游戏几乎准备开始了,我们将放上足够多的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但保证大部分凭据真实,有源可查。我们将尽可能阅尽各类奇异的退稿行径,以为将来可能到来的遭遇做好夯实的心理准备。

在最后要开始的时候,希望大家玩得开心,欢迎爆料。


那么,我们就从亲爱的老乔治开始吧?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代表作:《1984》、《动物农庄》



我个人(译注:此处指T.S 艾略特)对这个寓言的不满意之处在于它的效果只是一种简单、单纯的否定。一部作品应当不仅能够激发某种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同情,同时也应该对他所否定的事物产生同情与怜悯。……毕竟书中的猪远远比其他动物聪明,因此(确实)最适合来管理农场。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聪明的猪,动物农场根本不会出现。由此看来,社会需要的(也许有人会反对),不是更多的社会主义,而是这些具有公共精神的猪。


且慢,还有另外一条


……在这则寓言故事中,如果能让别的动物来当动物社会里的老大,而不是猪的话,会比较不伤人。我想,挑选猪来当统治阶级,显然会冒犯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比较容易激动的人


“光从书名就看出它根本卖不出去”型退稿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 - 1989代表作:《等待戈多》、《马龙之死》



More Pricks Than Kicks


……这种烂东西我连碰都不想碰。贝克特可能是个精明的家伙,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模仿乔伊斯,他的姿态像个奴隶一样卑屈,煞费苦心,却又缺乏条理;他使用的语言古怪不已,四处还可以见到被乔伊斯影响的恶心段落而且还“猥亵粗鄙”这本书已经被判了死刑,光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它根本卖不出去
注释:《梦见形形色色的女人》是贝克特受到乔伊斯意识流小说技巧影响而写下的一部半自传式作品。叙事者就叫“贝克特先生”,而主角Belacqua (取自但丁《神曲》中一个在炼狱游荡的角色) 跟作者一样游走于都柏林、德国与巴黎之间。后来贝克特把作品中的故事拆散,改成短篇故事集出版,是为《少踢多刺》(More Pricks Than Kicks)。一般认为,《梦见形形色色的女人》因为是“淫书”而无法出版。这一点从“少踢多刺”的双关中也可以看出端倪:“Prick”除了戳、刺之外,也是“那话儿”的意思。


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1859 - 1930代表作:“福尔摩斯”系列作品


《血字的研究》连载版面


……要把它连载,嫌太短,要把它一次刊出,又嫌太长。

——关于《血字的研究》


注释:柯南•道尔十分景仰“侦探小说之父”爱伦•坡,因此他在行医之余开始写作侦探小说。1887年,他在《比顿圣诞年刊》(Beeton's Christmas Annu- al)上刊出了一篇故事。这篇故事在隔年出版成书,是为《血字的研究》。在这部小说里,福尔摩斯第一次与作者的化身华生医生(Dr. Watson) 见面,两人并且成为室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 - 1804代表作:《纯粹理想批判》、《实践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学》


《实践理性批判》德文版封面


我请苏珊看过这部稿子,她告诉我,既然有了罗兰·巴特,翻译这个康德就没什么意义了。不管怎样,我自己还是看了一遍。一个长短合适、论述道德的书可以非常恰当地编入我们的哲学系列,或许大学还会把它当教材用。但是,德国出版商说,如果要想出这本书,我们不但要包下作者的前一本书——至少有两卷,而且还要买下他正在写的那一本,是有关艺术还是判断力什么的,我并不太清楚。这三本书的书名都大同小异,这样一来,我们必须做成盒装出售(售价可能会高出读者的承受能力);否则,逛书店的人会把书名弄混,心想,“这本我已经看过了。”还记得天主教修会多明我会的《神学大全》 吗?我们虽然已经开始翻译了,还是不得已将权利转给席德和沃德有限公司(Sheed & Ward),因为它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算。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德国代理商告诉我,我们还必须出康德的一些较次要的作品,这一大堆书还包括天文学。前天,我试着直接给住在柯尼斯堡的他打电话,想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只做一本书,但是清洁女工说主人外出了,说我绝不该在五六点之间打电话,因为那是他散步的时间,三四点之间也不能打,因为那是他午睡的时间,等等等等。我建议不要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到头来,他的书会在我们的仓库里堆积如山。

——关于《实践理性批判》


乔治•凯布尔George Cable1844 - 1925代表作:《克里奥人的往昔》


Old Creole Days


……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书稿中那些故事的原创性以及价值。尽管如此,经过充分的考虑以后,我们还是必须把它们退回。这部书稿里面的“时代”实在没有什么搞头,而短篇故事集也似乎一直卖不出去。至于你提到可以给我们一份五百个预购者的名单,虽然是个还蛮诱人的提议,但还不至于诱使我们为你出版这部书稿。

——关于Old Creole Days


注释:“Creole”的原意是殖民地时代在路易斯安那州屯垦的法国人或西班牙人,后来因为他们往往与黑人混血,这词又有了“跨种混血”的意涵。《克里奥人的往昔》收录了八篇短篇故事,大多以南北战争前的路易斯安那州(特别是新奥尔良城)为背景,呈现了许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包括法律禁止不同种族通婚、一般人对于麻风病的惧怕,以及美国南方特有的一些迷信与异国文化现象。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 - 1999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英文封面


……喜欢这本小说的读者会认为,这种像丑角所说的隽语简直就是出自天才之作。他们可能是对的。但是根据你长久待在出版界的经验,应该能体会一个道理:与其拒绝有才华的凡人之作,还不如拒绝天才之作,如此我们会损失小一点。

——关于《第二十二条军规》


注释:与其说《第22条军规》是一部战争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后现代的荒谬喜剧:二战期间,一群美国空军驻扎在意大利某个小岛上,任务是开着B-52轰炸机到欧洲与地中海各地执行轰炸任务。一个已经执行48次任务的上尉Yossarian满心期待的是退役,但没想到上级依规定居然可以不断要求他留下,除非他引用“第22条军规”证明自己有精神病——但是既然能够举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精神病,那就不是真的精神病。因此,Yossarian的退役之路似乎遥不可及……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 - 1941代表作:《尤利西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芬尼根的守灵人》


《一分钱诗歌》英文版封面


……这些作品应该放在《圣经》里面,或者和肖像一起放在家庭相册里面(卖)。

——关于《一分钱诗歌》


接下来詹姆斯·乔伊斯的彩蛋部分更精彩


“你告诉我,你写的这都什么玩意儿”型退稿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 - 1989代表作:《等待戈多》、《马龙之死》


《马龙之死》英文版封面


……这两部书稿我都看不下去。也就是说:我的目光根本就拒绝在任何一页上面逗留,压根儿不想知道里面的文字有何意义;如果没有意义的话,也不想知道里面是不是有啥鬼东西可以被视为“意义”的替代品……这部书稿根本就是胡扯,一点都不好玩……假设我愿意好好把这两部小说读完,我应该可以推断它们真正的错误就是:太乏味了。出版或不出版根本就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那一点意义也没有;美国大众读者的品味虽然跟法国前卫小说家的品味一样都是糟糕透顶,但我想他们还没遭到接受这种小说的地步。

——关于《莫洛伊》、《马龙之死》


注释:《莫洛伊》与《马洛纳之死》是贝克特在1951年一起出版的两部小说,是与1953年出版的《无名的人》呈现相似主题的三部曲:书中主角往往陷入自我独白、自言自语的状态中,这也寓意了人类共同的困境:“意义”往往难以用语言清楚呈现。例如,《莫洛伊》一开头就是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喃喃自语:“我待在我妈的房间里。如今住在这里的是我。我不知道自己怎么来的。载我来的或许是救护车,它当然是某种交通工具。有人帮我。我从未自己来过。有个男人每周都来。或许我能来是因为他。但他又说不是。”通过以上文字,我们可以了解的东西实在很少,因为全篇都只是“我”、“他”“有个男人”等代名词,接下来甚至还可以看到A、C等代号——这就是贝克特的特殊风格:将文字可以表达出的意义压缩到最小程度。


哈特·克莱恩Hart Crane1899 - 1932代表作:《白色建筑》


《白色建筑》英文封面


……任何人都必须住在这个尘俗的世界……所以,恐怕我们不能“住进”你的《白色建筑》里……这真是一种让人最感困扰的诗作。它让人越读越生气,但不是气作者,而是气他自己,气自己不够聪明睿智,因此读不懂这些诗。

——关于《白色建筑》


注释:《白色建筑》是克莱恩的第一本诗集,里面充满了各种抽象与形而上的意象、象征与暗喻,尽管有部分涉及同性恋的暗示,但它的意涵已经超越了情欲的面向。知名的耶鲁大学教授、文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说自己所接触的第一本诗歌作品就是《白色建筑》,克莱恩才华横溢,而且他那神秘的才华是不能用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史学等角度来剖析的。对哈特•克莱恩而言,城市的意象是正面的,因此他才会说:《桥》里面的布鲁克林桥,象征的是一种建设性的未来。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


《沙多里斯》英文版封面


……如果这部书稿还算略有剧情与结构的话,我还可以给你一些删改的建议。但因为你写得太过松散,所以我想再怎样修改也没有用。我拒绝出版这部书稿的主要理由是:你根本没有故事可以写。

——关于《沙多里斯》


注释:约克纳帕塔法郡(Yoknapatawpha County)是福克纳虚构出来的郡名,学界的一般共识是:“约郡”就是福克纳居住的拉斐特郡,因为有一条流过该郡南部的河就叫做“约克纳河”(Yocona River)。《喧嚣与骚动》(1929)、《八月之光》(1932)等作品都以“约郡”作为故事发生地,而《萨托里斯》则是第一本以此为背景的作品。这小说叙述南方望族萨托里斯家族的少主人Bayard,自从参加一战回来后,就无法摆脱双胞胎兄弟John战死的阴影;他企图在玩飞机以及开快车等刺激中寻求解脱,但只是徒然加快自己的毁灭而已——最后他还来不及看到自己的小孩出世就去世了。福克纳将许多密西西比州的传说与故事融入《萨托里斯》里面,甚至在Bayard的祖父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他自己祖父的影子。《萨托里斯》其实就是《坟地里的旗帜》——充满讽刺的书名,意指“南方家族的往日光荣”——的修订版,较完整的《坟地里的旗帜》一直到1973年才有机会问世。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 - 1891代表作:《白鲸》、《水手比利·巴德》


《白鲸》英文封面


……我们必须遗憾地说出我们一致的意见:彻底反对这本小说的出版。因为我们不认为这本小说会适合(英国的)青少年读者来阅读。这是一本冗长、风格陈旧的小说,看起来似乎颇具可读性,但我们认为它并没有那个价值。

——关于《白鲸》


注释:《白鲸》以船员Ishmael的视角写成,写的是一条捕鲸船上的故事,以及船长Ahab跟一条叫做“Moby-Dick”的白鲸之间的“私人恩怨”——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是捕鲸船发现白鲸之后的三天追逐战,船长一心想报断腿之仇,没想到最后赔上自己与全部船员的命,只有Ishmael幸存下来。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 - 1922代表作:《追寻逝去的时光》


《在斯万家那边》法文版封面


……乖乖,我从颈部以上的部分可能都已经死掉了,所以我绞尽脑汁也想不通一个男子汉怎会需要用三十页的篇幅来描写他入睡之前如何在床上辗转反侧。

——关于《在斯万家那边》


注释:普鲁斯特生长在法国巴黎一个上流社会家庭,父亲是医生与流行病学家,母亲出身犹太富家。由于家境富裕,再加上他患有气喘病,他毕生都没有从事固定的工作,因而能专心进行文艺创作,并且参与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追忆似水年华》的特色是对于角色身心状态的详细铺陈,其中夹杂了大量的意识流描写,英国小说家毛姆曾说这是“有史以来最棒的一本小说”。幸好普鲁斯特在父母死后继承了一笔庞大遗产,才有钱自费出版,否则世人就无缘拜读这部经典了。


萧伯纳G. Bernard Shaw1856 - 1950代表作:《华伦夫人的职业》、《英国佬的另一个岛》


《不合理的纠结》英文版封面


……这是那种让人最讨厌的小说……这里面的想法都错了,整体理念也是集奇怪、堕落与粗糙之大成。这本小说的作者想要写些有关人生的东西,但是他一点也不了解人生。

——关于《不合理的纠结》


注释:萧伯纳虽然是极其成功的喜剧作家,却是失败的小说家。《不合理的纠结》是他的第二本小说,他找遍伦敦所有出版社和几家美国出版社也没人愿意出版,最后只好先以连载方式刊登在一本朋友办的杂志上。所谓“不合理的纠结”是指“婚姻”,这书中写到有人因为英国离婚太困难而前往美国离婚。这部小说1880年完成,1885-1887年间在杂志上连载,到1905年才出版成书。


“拜托,请不要这样写”型退稿


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1713 - 1768代表作:《项狄传》


《项狄传》英文版封面


……你的小聪明在这本小说中使用过度,或者说你用那小聪明所玩的游戏,已经太过火。这道理就像跟情妇调情一样,你这个当局者可能是又愉快又舒适,我们这些旁观者可没有什么感觉。

——关于《项狄传》


注释:看过《项狄传》,同时又了解英国小说发展的人,可能都会很佩服那位作者。这本书的内容并不特别,主要就是叙述主角Tristram Shandy在1680-1766年间的遭遇,以及Shandy家族其他成员的故事。但是作者不按照当时小说所惯用的编年史方式去写,而是把时间结构打乱,同时把许多不同的故事放在一起讲,或者故事中又有故事。在文字风格方面,它是戏谑的、讽刺的,非常符合当时伦敦人的文学品味,所以这部9卷本的小说在八九年内被分成5次发行。作者在书中还引用了许多散文、传道讲词以及法律文件,让人看了更有“当代感”。所以,这部18世纪的小说堪称“奇书”,它已经使用了许多现代与后现代小说的技法,甚至有人说它是心理小说或者意识流小说的始祖。


埃里克·安布勒Eric Ambler1909 - 1998代表作:《双面迪米崔》


《杀人高手》英文版封面


……对我们而言,阅读这部书稿是一种享受,特别是那几个变态的主角,更是棒呆!但我们觉得这种题材实在太粗鄙,所以只好割爱了……

——关于《杀人高手》


注释:《杀人高手》是一部非小说类作品,书中描绘了许多英国犯罪史上最变态的连环“杀人高手”,包括活跃于伦敦,专杀妓女的“开膛手杰克”,在苏格兰连手杀了十多人,将尸体卖给医生解剖的“Burke & Hare”等等。这样的题材在半个世纪前确实太过劲爆了。


弗朗索瓦·萨德François Sade1740-1814代表作:《闺房哲学》


《朱斯蒂娜》法文版封面


说实话,这部稿子放在本周我打算看的一大堆东西里,我还没有看完。我随手翻过三次,三个不同的地方,你知道,对于一双训练有素的眼睛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咳,第一次看时,我发现堆满了有关哲学的本质的词汇,连篇累牍,没完没了,有时又偏离正题讨论什么生存之争多么残酷、植物的繁殖和动物界物种循环的问题。第二次:至少有十五页在讨论快乐这个概念,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和想象中的等等。第三次:有二十页论述在各个国家,男女之间谁服从谁的问题……我看够了。我们要的不是哲学著作。今天的读者要的是性、性、更多的性。无论什么形式,一概不限。我们要走的是《骑士弗布拉的爱情艳遇》 那种路线。这种阳春白雪的东西还是留给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去做吧!

——关于《朱斯蒂娜》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


Sanctuary


……我的老天爷!我可不能出版这部小说,否则我们只好相约牢里见了。

——关于Sanctuary


注释:《神殿》因为充满禁忌议题而差点无法出版,1933年派拉蒙将其改编拍摄为电影时,还特意将片名改为“The Story of Temple Drake”,借以掩人耳目。法国作家马尔罗(Andre Malraux)曾说这是“一部带有希腊悲剧精神的侦探小说”。故事叙述Benbow律师为私酒商(当时美国禁酒) Goodwin——他被控犯有一桩谋杀罪——辩护的过程。女主角Temple是这桩谋杀案的关键证人,她知道实际上杀人的是Popeye——他也是强暴她的坏蛋。没想到Temple居然还帮Popeye做伪证,助其摆脱死刑。Temple是美国南方一法官之女,受过大学教育,怎么会做出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或许她正象征着南方在精神上的堕落吧。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 - 1972代表作:《比萨诗章》


《比萨诗章》英文版封面


……第一句有太多“R”了。

——(注:暂时无法查明)


注释:至于《一位女士的形象》的第一句诗到底有多少个“R”?答案是三个。


“少一点买卖,多一点伤害”型退稿


D. H. 劳伦斯D. H. Lawrence1885 - 1930代表作:《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英文版封面


……我是为你好才告诉你:不要出版这本小说。

——关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注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因为内容充满男女主角的情欲写真而遭禁,多亏出版社极力以司法途径争取解禁,世人才有机会阅读这本经典。它讲述的是一个欲求不满的贵族阶级女人与家中聘请的猎场管理人之间的情欲纠葛。想想看,其实我们可以用社会批判的角度来质疑那些主张禁书的英国统治阶级:如果把两人性别对调,男主角是贵族,女主角是工人,还能构成禁书的条件吗?事实上,这本书之所以遭禁,是因为一个工人跨越了自己的阶级界线,侵犯了上层阶级的妻子,而不是因为有太多的情欲告白。在现实生活中,劳伦斯也是个放荡不羁的浪子:他选择与一位大学教授的德国妻子私奔;两人结婚后,在一战期间,又因为妻子的国籍与自己的反战立场而受人非议,以致两人远走欧陆。最后劳伦斯在法国因结核病而过世,享年仅45岁。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代表作:《洛丽塔》、《微暗之火》


《洛丽塔》英文封面


……作者实在应该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他的心理医生(他也可能真的说了),而且这本小说也有可能是那些想法经过扩充后的结果这里面有些段落写得不错,但是会让人吐到爬不起来,即使是比弗洛伊德还开放的家伙也会受不了……这整本小说从头到尾都沉溺在一种堕落的氛围里面……作者常常写着写着就陷入了一种像神经病一样的白日梦,情节也跟着混乱了起来,特别是那些有关逃亡的剧情……最后的结果,主角好像把自己给变成野人一样,好可怕。让我最感到困惑的是:这作者居然还想找人出版这本小说?我建议不如把这本小说用石头埋起来,一千年后再找人出版。

——关于《洛丽塔》


注释:《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经典之作,小说中充满了各种文字游戏,例如作者自己造的字以及双关语等。小说描绘一个在美国大学任教的欧洲人Henbert Henbert与其继女Lolita之间的乱伦情事,故事结局是Henbert因为谋杀情敌而被处死,Lolita也因流产而去世。后来“Lolita”这个名字已经变成一种文化象征,指性征早熟的十几岁的少女,她们对某些中年男子来说充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部小说可称纳博科夫一个巧妙的比喻:似乎从爱情对立面的色欲角度来检验爱情。《洛丽塔》在1962年曾被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拍成同名电影。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 - 1892代表作:《草叶集》


《草叶集》英文版封面


……我们认为,把心力投注在这本诗歌集上面,是很不理智的一件事。

——关于《草叶集》


注释:惠特曼最负盛名的诗集《草叶集》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1855年初版时,《草叶集》里面只有12首诗;后来他在“超越主义”运动著名诗人埃默森来信的鼓舞下,继续印行新版的《草叶集》,经过不断增订之后,到其逝世前出版第九版时,《草叶集》收录的诗歌已经有数百首之多。惠特曼是“自由诗”(free verse)的创始人,他在诗中常常引用口语化的文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另外,他的诗措辞大胆直接,这也是以往传统诗歌较少见的。有趣的是,内战结束后惠特曼曾任内政部的一名书记,后来却被部长炒了鱿鱼——因为部长发现他的手下居然是《草叶集》这本煽情作品的作者。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 - 1817代表作:《傲慢与偏见》


《诺桑觉寺》英文版封面


……如果阁下要我们买下这部书稿的话,我们宁愿用同样的价钱把书稿退回去——只求您打消这个念头。

——关于《诺桑觉寺》


注释:《诺桑觉寺》虽然是作者去世后才和《劝导》一起出版,但实际上成书于1798-1799年间。18世纪英国流行“哥特式小说”,《诺桑觉寺》却是一部讽刺哥特式小说的作品:女主角Catherine爱看哥特式小说,搞得自己成天紧张兮兮,误把诺桑觉寺的主人Tilney将军当成杀妻恶棍——尽管Tilney将军并未杀妻,但也是个可恶的家伙:他竟然误以为Catherine将继承大笔遗产而暗中促成儿子Henry与她的婚事。无论如何,两个年轻人到最后还是结婚了。这是奥斯汀小说中唯一带有哥特式色彩的作品,但出版商竟然不懂欣赏她那充满讽刺与幽默的巧妙安排。如果Tilney将军真是杀妻凶手的话,这本书可能就会被出版了。


詹姆斯·凯恩James M. Cain1892-1977代表作:《邮差只按两遍铃》


《邮差只按两遍铃》英文版封面


……阁下想要靠写书赚钱吗?我想,你是迟早可以办到的,只不过现在的功力还不到火候。

——关于《邮差只按两遍铃》


注释:故事以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加利福尼亚州为背景,一家餐厅的希腊裔老板Nick好心收留Frank,Frank却搞上Nick的妻子Cora,奸夫淫妇甚至设计以车祸害死Nick,借此诈领保险金。后来两人虽然遭到起诉,却侥幸逃过一劫,被无罪释放。为何说这是一本“黑色小说”?这类小说中的罪犯往往无法抵挡命运的摆弄——最后Cora死于一场意外车祸,“无辜”的Frank却因此被逮捕定罪。他在上电椅之前向牧师说出了这个故事。命运女神就像邮差一样,或许你可以逃过第一次门铃,但难保她不会来按第二次。


最后,人人都爱詹姆斯·乔伊斯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 - 1941代表作:《尤利西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芬尼根的守灵人》


《都柏林人》曾遭22家出版社退稿,后来还有一位民众特别用焚书来表达其愤怒。乔伊斯的说法是 :“当它终于出版时,某位善心人士特地把整版的书买下,然后在都柏林市焚烧——简直就像是一场由私人执行的新型宗教审判。”


《尤利西斯》出版经历更是不得了——两国政府都以焚书来“退稿”。1918-1920年间,这本小说有部分内容被放在纽约的《小评论》(Little Review)上连载;完整的内容于1922年在法国出版,出版者是西尔维娅•毕奇(Sylvia Beach)的莎士比亚书店。小说印出来后分别被寄到美国与英国。乔伊斯说:“它们被纽约与福克斯通两地的海关拦截下来,并遭焚毁。”一直到1933年,美国才解除《尤利西斯》的禁令,蓝登书屋(Random House)在隔年将它出版。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英文封面


……这本小说里有许多拖拖拉拉的地方。虽然本出版社的读者可能会觉得那些段落是有趣的,但是一般读者中的平庸之辈,会觉得它们很乏味。如果我们就这样把它出版,读者们可能会把它当成一本写实派的、不讨喜而没有吸引力的书……它太不着边际,缺乏形式,没有限制,而且作者又毫不遮掩地描绘丑陋的事物,使用脏话;有时候它们就这样赤裸裸地被故意摆在读者面前,实在很没必要。大家会一致认为这种观点是“有点下流的”……而且小说的结尾极度凌乱:作者的文字与思想就像潮湿、无用的石头,碎成一片片,散落一地。

——关于《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尤利西斯》英文版封面


……我们读过乔伊斯先生的《尤利西斯》后感到很有兴趣,我们真希望自己有能力出版这本小说。但是就目前而言,小说的篇幅太长是个不可克服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找别人来帮忙,依目前的出版速度而言,一本三百页的书稿要花两年时间才能弄完……我已经吩咐仆人把稿子寄回去给你了。

——关于《尤利西斯》

内容整合包括下列资料

《误读》,翁贝托·艾柯 著,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2015


本文整合来源于'It needs more public-spirited pigs': TS Eliot's rejection of Orwell's Animal Farm - The Guardian、翁贝托·艾柯《误读》、安德烈·伯纳德《退稿信》。编辑:一一、春华;特别致谢:Annie、方格,予以灵感及内容协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京报书评周刊

ibookreview

投稿&合作邮箱:ibookreview@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精彩内容

封闭小区 | 民科 | 2016期待之书 | 2015遗珠之书 | 知更鸟 | 引力波 |《美人鱼》孔飞力 | 2015年度好书 | 奇葩翻译 | 剩女 | 丰子恺 | 偷书 | 在岛屿写作 | 同性恋群像 | 弟子规 | 康夏 | 权力的游戏 | 小王子 | 孤独图书馆 | 黄家驹 | 腋毛禁忌 | 二十四节气 | 伍迪·艾伦 | 夏日翻书 | 禁烟令 | 玛丽莲·梦露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去书评君的小店逛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