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认知心理学家:如何通过设计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LAF编辑部 景观设计学前沿 2022-12-08

导读

景观设计是一门为人类福祉服务的学科,了解人的需求与行为规律则是设计师的必修课。在本文中,知名认知科学家、类比思维专家斯黛拉·克里斯蒂教授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认知科学”这一深入了解“人”的有力工具,以及如何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儿童空间设计的优劣,并由衷地呼吁景观设计师与城市规划决策者对此类跨学科的理论支撑予以更多重视。

由于篇幅有限,本次推送无法将文章中的案例分析一一呈现,更丰富的内容有待大家阅读全文进行发掘!作者们希望景观设计师们能由此对认知科学产生兴趣,并通过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来探究它的魅力与价值。



城市儿童空间设计中的认知科学

The Cognitive Science of Urban Space Design for Children



 

斯黛拉·克里斯蒂

Stella CHRISTIE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儿童认知研究中心主任


 

吕金云

LYU Jinyun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儿童认知研究中心管理员


 

方艺瑾

FANG Yijin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


 

韩西丽

HAN Xili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LAF

注:本文为删减版,不可直接引用,原文中英文全文刊发于《景观设计学》2020年第2期“儿童与城市环境”专刊,参考引用格式见文末。下载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01

游戏会“影响”学习吗?


传统的“学习”(learning)一般发生在学校的教室里,但是认知科学告诉我们,学习不仅限于学校教育。儿童在上学之前就开始学习语言[1][2],人类大脑最为深刻的变化也发生于学龄前时期[3]学校并没有明确教给孩子“朋友”“敌人”或其他复杂社会角色的概念,也没有明确教导他们如何在生活中发挥创造力以及培养适应能力。有确切证据表明,儿童是在游戏中学习到这一切的[4]~[6]


但是,游戏——尤其是对儿童有益的游戏——不会自然而然发生,其发生受到周围环境及可供进行游戏的机会的“催化”。城市设计能够塑造可激发游戏行为的城市环境,进而帮助最大化地提升儿童在城市环境中的学习机会。




02

城市户外空间中的常见游戏


机能游戏

儿童进行的有目的/无目的的重复性肌肉运动,如奔跑、攀爬、追逐等。这是儿童设施设计所能激发的最常见的游戏类型:这些设施为某种特定功能而设计,例如滑梯可供孩子滑行、秋千可供儿童摆荡。


搭建游戏

利用材料建造事物的游戏,例如用沙子或水建造“城堡”。儿童往往会用他们能够获得的可操作道具——包括他们可以收集、整理、排列的材料——进行搭建游戏。这些松散的材料即是搭建游戏的催化剂。

孩子们在沙池中进行形式多样的游戏。© Stella Christie


扮演游戏

儿童运用想象力进行的假想类游戏。例如,孩子假装自己是超人、公主或医生等角色,并代入他们所扮演角色的个性特征。研究发现,在封闭空间环境中(如游戏屋)扮演游戏更易发生[7]


规则游戏

在预设的规则下进行的游戏,例如追逐游戏、捉迷藏或打篮球等。体育运动类游戏需要特定的配套设施和设计(如球场和球网)。此外,自然和绿地也可催生出规则游戏,例如,相较于毫无特色的人造区域,儿童更易于在树林里玩捉迷藏游戏[8]




03

游戏能带来哪些学习裨益?


健康的身体和应变能力

机能游戏(如攀爬墙壁、滑滑梯、荡秋千)和规则游戏(追球、抛接球)等游戏类型为儿童提供了多种活动身体和锻炼运动技能的机会。相较于教授情况下的体育锻炼(如体育课),儿童在通过游戏进行体育锻炼时,更可能积极地进行这些重复性身体运动,从而获得潜在的健康裨益。


另一方面,儿童也可能会觉得又高又陡的滑梯极具挑战性,或者发觉自己在投掷游戏中总是接球失败。这样的体验可以促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机能极限和优势,而这种认知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元学习技能,使他们能够自信地应对今后的其他挑战。

改变滑梯的形式能给儿童创造更多的既能锻炼机会。© Stella Christie

设计提示

1

多多思考并比较不同游戏设施所能提供的“挑战性”的大小,例如:绳梯是否比简单的滑梯更具挑战性?

2

使同一个设施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程度的挑战性,例如在同一个绳梯装置内设置间距不同的绳网,使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都能进行挑战性的攀爬游戏。


探索欲和创造力

当人身处一个新的环境中,其必然会采用创造性的方式展开探索[9][10],并在遇到新问题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一点也体现在儿童的日常游戏中,例如,一岁大的孩子通过按按钮改变屏幕显示内容的方式来探索妈妈的手机,这种积极的探索会促成诱导式学习[11],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知道按下哪个按钮便能够拍照。


在扮演游戏中,孩子们则能够学会如何“无中生有”。例如,他们在假扮医生时需要创造性地将家用物品当作听诊器。同样,在搭建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利用有限的可用材料进行创造性建造。既有研究表明,更多参与扮演游戏或搭建游戏的孩子往往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别出心裁、另辟蹊径[12]~[14]

设计提示

认知科学证据表明,儿童在模糊陌生的环境下会进行更多的探索[15][16]设计师可通过在设计中加入模糊或出人意料的元素(如石头、木块等松散的材料,或一眼无法识别其功能的玩具),来促进儿童开展积极探索。



在对北京市中心某儿童活动中心的户外空间进行重新设计时,考虑到儿童的知识水平,韩西丽教授提出用木羊装置来激发儿童的探索性行为:由于木羊既好像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又像是在相互追逐,这种模糊性使孩子们可以骑在羊身上(玩扮演游戏),也可以在羊群间追逐嬉戏,还可供他们以木羊为道具进行规则游戏(如跳绵羊比赛)。

© 韩西丽


灵活的社交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游戏正是儿童学习社交技能的最好途径。根据心智理论(TOM)[17]~[19],参与游戏的儿童往往更易于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想法、目标和欲望。如果一个人无法对他人的想法和行为进行共情和预判,那么就连简单的日常交流都会变得十分困难——这正是自闭症儿童所面临的困境[20]


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自由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与他人交往。例如,当孩子假扮成一位母亲时,她会尝试站在母亲的角度想象母亲的想法和感受。在多次参与扮演游戏之后,孩子会更加擅长换位思考,学着透过他人的视角来看待世界[21]


此外,与不同的伙伴进行游戏有助于儿童练习社交方法,调整社交策略:例如与陌生的小伙伴进行搭建游戏会锻炼孩子们的沟通和协商能力;在与比自己年幼的伙伴玩耍时,孩子们可能不得不做出妥协。

设计提示

1

考虑能够促进儿童亲密接触的功能设置及空间距离,例如可供三五人一起摇晃的摇摆桥可能比并排设置的秋千更容易激发儿童之间的协作;

2

将社交性设计与挑战性设计相结合,如具有多重挑战性的游戏设施可以引发不同儿童群体之间的互助。


在儿童活动中心的场地设计中,韩教授亦提出通过“火山”游戏设施来增加儿童的社交机会。“火山”具有不同的攀爬难度。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爬到“火山”中部,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快速地冲到“火山”顶部。当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擅长攀爬的孩子可能会伸出援手,这就锻炼了儿童帮助他人和传达善意的能力。

© 韩西丽


高效的自主学习

作为知识丰富的成年人,父母、祖父母或老师也可以成为儿童重要的游戏伙伴:他们可以通过激励、询问、暗示或指导等方式,帮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积极探索和发现,以实现自主学习(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该学些什么),这被称为引导性游戏[22][23]


凯莉·R·费舍尔等人[24]的研究结果表明,2~3岁儿童在引导性游戏下比说教性教学条件下的同龄人学习几何图形的效果更好。另一项研究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儿童,参加引导性游戏的儿童展现出了更高的运动和物体控制技能(如奔跑、跳跃、原地拍球等)[25]

设计提示

然而,引导性游戏通常是最难以通过设计激发的游戏类型:父母要么只是简单地给予指示,要么根本不参与游戏。可激发亲子互动的设计方法有:

1

运用模糊性元素和设计。这一方法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能帮助成年人克服“儿童游戏都很幼稚”的传统观念。

2

通过加强儿童活动区与家长休息区的空间邻近性来促进父母和儿童心理上的亲近:


由Jen Lewin艺术设计工作室设计、位于美国帕洛阿尔托市魔法大桥游乐场的“魔法竖琴“(Magical Harps)”是一个促进亲子互动的成功案例(播放视频可查看详情)。视频: © Jen Lewin Studio




04

结语


综上所述,有助于激发儿童游戏热情的城市空间设计能够为孩子创造宝贵的学习机会,使其更健康、更具创造力,并更好地融入社会。如果一座城市缺乏游戏机会,那么它也剥夺了儿童通过游戏进行学习的机会。通过综述认知科学领域的儿童游戏相关研究,本文希望进一步加强所有利益相关方(政策制定者、设计师、认知学者、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之间的合作,打造有助于儿童进行充分学习的城市设计。



致谢

第一作者感谢巴特洛梅耶 · 杰科对文本提供的有益的思路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1] Bloom, P. (2002). How children learn the meanings of words. Cambridge: MIT press.

[2] Pinker, S. (2003). The language instinct: 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 London: Penguin UK.

[3] Kuhl, P. K. (2000). Language, mind, and brain: Experience alters perception. The New Cognitive Neurosciences, (2), 99-115.

[4] Hirsh-Pasek, K., Golinkoff, R. M., & Eyer, D. (2004). Einstein never used flash cards: How our children really learn — and why they need to play more and memorize less. New York: Rodale Books.

[5] Piaget, J. (1962).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G. Gattegno & F. M. Hodgson, Trans.). New York: Norton.

[6] Vygotsky, L. S. (1967). Play and its role i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Soviet Psychology, 5(3), 6-18.

[7] Maxwell, L. E., Mitchell, M. R., & Evans, G. W. (2008). Effects of play equipment and loose parts on preschool children’s outdoor play behavior: An observational study and design intervention. Children Youth and Environments, 18(2), 36-63. 

[8] Zamani, Z. (2016). ‘The woods is a more free space for children to be creative; their imagination kind of sparks out there’: Exploring young children’s cognitive play opportunities in natural, manufactured and mixed outdoor preschool zones. Journal of Adventure Education and Outdoor Learning, 16(2), 172-189.

[9] Cook, C., Goodman, N. D., & Schulz, L. E. (2011). Where science starts: Spontaneous experiments in preschoolers’ exploratory play. Cognition, 120(3), 341-349.

[10] Van Schijndel, T. J., Visser, I., Van Bers, B. M., & Raijmakers, M. E. (2015). Preschoolers perform more informative experiments after observing theory-violating evide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31), 104-119.

[11] Gopnik, A., Glymour, C., Sobel, D., Schulz, L., Kushnir, T., & Danks, D. (2004). A theory of causal learning in children: Causal maps and Bayes nets. Psychological Review, 111(1), 1-31.

[12] Wallace, C. E., & Russ, S. W. (2015). Pretend play, divergent thinking, and math achievement in girls: A longitudinal study.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9(3), 296-305.

[13] Hoffmann, J., & Russ, S. (2012). Pretend play, creativity, and emotion regulation in children.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6(2), 175-184.

[14] Hoffmann, J. D., & Russ, S. W. (2016). Fostering pretend play skills and creativity in elementary school girls: A group play intervention.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10(1), 114-125

[15] Schulz, L. E., & Bonawitz, E. B. (2007). Serious fun: preschoolers engage in more exploratory play when evidence is confound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3(4), 1045-1050.

[16] Bonawitz, E. B., Van Schijndel, T. J., Friel, D., & Schulz, L. (2012). Children balance theories and evidence in exploration, explanation, and learning. Cognitive Psychology, 64(4), 215-234.

[17] Goldstein, T. R., & Winner, E. (2011). Engagement in role play, pretense, and acting classes predict advanced theory of mind skill in middle childhood.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30(3), 249-258.

[18] Qu, L., Shen, P., Chee, Y. Y., & Chen, L. (2015). Teachers’ Theory-of-mind Coaching and Children’s Executive Function Predict the Training Effect of Sociodramatic Play on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 Social Development, 24(4), 716-733.

[19] Weisberg, D. S. (2015). Pretend play.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Cognitive Science, 6(3), 249-261.

[20] Tager-Flusberg, H. (1992). Autistic children’s talk about psychological states: Deficits in the early acquisition of a theory of mind. Child Development, 63(1), 161-172.

[21] Kostelnik, M. J., Soderman, A. K., Stein, L. C., & Whiren, A. P. (1993). Guiding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New York: Delmar Publishers Inc.

[22] Weisberg, D. S., Hirsh-Pasek, K., Golinkoff, R. M., Kittredge, A. K., & Klahr, D. (2016). Guided pla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3), 177-182.

[23] Hirsh-Pasek, K., Adamson, L. B., Bakeman, R., Owen, M. T., Golinkoff, R. M., Pace, A., ... Suma, K. (2015). The contribution of early communication quality to low-income children’s language succ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7), 1071-1083.

[24] Fisher, K. R., Hirsh-Pasek, K., Newcombe, N., & Golinkoff, R. M. (2013). Taking shape: Supporting preschoolers’ acquisition of geometric knowledge through guided play. Child Development, 84(6), 1872-1878.

[25] Palma, M. S., Pereira, B. O., & Valentini, N. C. (2014). Guided play and free play in an enriched environment: Impact on motor development. Motriz: Revista de Educação Física, 20(2), 177-185.


题图:© summa@Pixabay


 END


参考引用 / Source:

Christie, S., Lyu, J., Fang, Y., & Han X. (2020). The Cognitive Science of Urban Space Design for Childr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8(2), 84-99.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30014 


原文编辑 | 田乐   

原文翻译 | 张健、肖杰、田乐

微信制作 | 王胤瑜



点击此处了解最新出炉的

“儿童与城市环境”专刊


 ▽ 点击原文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订购 





相关阅读

儿童需要城市提供怎样的基础设施?


城市儿童空间设计:光阴的故事


一个作家眼中的社交性慢城市体验是怎样的?



 ▽ 识别下图LAF店铺二维码参与年中大促活动


 ▽ 点击下图查看2020下半年选题及投稿方式 


▽ 点击关键词浏览订购《景观设计学》过往期刊

*灰色为售罄期刊


边界伦理灾难土壤服务

海洋评论跨国丨韧性丨教育流域

大数据人类世高密度全球化考古学 | 经济学

生态修复传统智慧地理设计智能工具 | 儿童

使用后评价生物多样性 | 慢城市 | 国土

观察与表达丨可持续城镇化丨多中心治理

感知传达时间市场能效人类学丨公共健康

生态安全丨新型城镇化丨水系统丨基础设施海绵城市

共享经济人工智能 | 水系统协同


▽ 推荐关注

▽ 景观之路边走边听

▽ 土人学社工作坊

▽ LA先锋奖

▽ 景观中国网

▽ 水务发展论坛

▽ 望山阅读季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简称LAF)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支持,俞孔坚教授担任主编。LAF为双月刊,刊号为CN10-1467/TU,ISSN号2096-336X,邮发代号80-985。全彩页印刷,每期主题集中阐述,中英双语呈现。


2014年,LAF成为中国国家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2015年,成为CSCD核心库期刊来源刊;同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交流类荣誉奖。2016年,入选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中国“最美期刊”;2016年和2018年,连续两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现已被ESCI新兴引文源期刊数据库收录。


如果你喜欢本期推送,

请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