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社论】时代变化,记者更需顺势而为丨凤凰网评论
2017年11月8日,新中国第十八个记者节。
巨变时代,作为记者,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个体的公平正义,理当拥抱这个时代,顺势而为,没有任何理由弃守责任。
文丨凤凰网评论部
太阳照常升起,窗外依旧喧嚣,而媒体格局已然发生了巨变。与以往一样,很多记者仍在仰望星辰,坚守职业理想,但不期然间,已不再拥有往日的轰动与风光了。
世界正在发生巨变。传媒格局因之巨变,不仅传播的介质变化了,连带着,传播者以及社会生活也在变化。
互联互动成为常态,移动阅读也已普及。咫尺寸邻,天涯海角,不管你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网络,你都可以和世界同步阅读、同屏共振。大家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节奏、同一个语境。传统传播中“一对多”“我说你听”的模式,正在被互联网思维下“多对多”“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的自由沟通所替代,乃至颠覆。
此前有传统媒体预警的“狼来了”,不再是戏谑或洞察,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之严峻,还不只是“狼来了”,更在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狼”在哪里。表现在很多记者匆匆忙忙寻找坐标,很多媒体也多有“跟不上”之慨。特别是不少纸媒,面对传播样态与经济模式的双重压力,就像风中的飘絮,忽东忽西,进退失据。要么跟风,奔走在技术为王的窄道;要么拘执,不愿意面对新时代新变化。
也正是在这一变局中,不少媒体面对社会万象、日常五色,丧失了记录的职责。他们非但不能振衣而起,为公共利益鼓与呼,就连最敏锐的触觉也消弭了。更有一些机会主义者,则直接陷入物质主义的泥淖中,热衷于发财享乐、声色犬马了。
2017年,中国网民达7.51亿,移动客户端向老少群体扩散。
世界正在发生巨变。正因其巨变,很多基本的常识反而不能变,更需要秉笔直书的记录者。记者的职业之所以受到公众景仰,媒体的存在之所以受到社会尊重,关键正在于它们是社会的守望者、看门人,为社会预警,给民众希望,并在芜杂繁复的乱象中抽丝剥茧,找出时代的理路,高扬理想的旗帜。同时,也会在寒夜中传递出一缕温情,在酷暑中送去一丝清凉。记者之道,正在于此。
我们也看到,尽管有很多喧嚣,以及唱衰的声音,但毕竟还有记者与媒体在讲常识、致良知、树风气。一个正常的社会,何以如此、应该怎样等等,总该有一些清醒的声音,总该有一些平衡的意见。于发声者而言,是责任,也是使命;于被批评者而言,则不啻为一剂醒脑良药。经由这样的敲打与良性互动,社会才得以进步。
世界正在发生巨变。传媒的社会责任也更加多元,更为丰富,作为传播主体的记者,是巨变中极其重要的一极。当下,从更宽泛的意义看,举凡传递真实声音、揭橥社会真相、记录时代印痕的公民,都配得上记者与媒体的名号。这不是边界的泛化,而是时势使然。那个最早披露静海传销案的自媒体,那些每每引领公共议题的微信公号,那些致力于公平正义的调查者,他们存在的意义并不逊色于任何媒体与记者。
最早报道李文星事件并非传统媒体,而是一家自媒体。
同样,中国已经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加强,为世界做出了应有的“中国贡献”,在这种语境下,媒体的定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是题中之义。事实上,变化已在悄悄发生。一个标志性的现象就是,当下不少主流媒体早已布局落子,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发声,直指社会弊端;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则成了反腐的风向标,每每引领话题,令人期待。而在更广阔的范围,中国各级政府日渐重视信息公开,“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极大满足了公众期待。
巨变时代,作为记者,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个体的公平正义,理当拥抱这个时代,顺势而为,没有任何理由弃守责任。特别是随着中共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长足发展的新时代。而大会强调的政治文明,则为媒体、为记者打开了另一扇窗。
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同时也是媒体与记者体现风骨与担当的时代,是留住社会的温情和敬意的时代,是彰显现代理念、现代价值与现代文明的时代。
点击以下关键词,
即可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凤凰解读:
▎ 导盲犬 丨 家委会 丨 乡村扶贫 丨 马兜铃酸 丨 社会主要矛盾 丨 新时代 丨 知识变现 丨 鹿晗现象 丨 西南联大 丨 教育改革 丨 民间借贷 丨 学术评判标准 丨 东北振兴 丨 贪官腐败 丨 保障房 丨 公知与网红 ▎
环球视野:
▎ 真实非洲 丨 肯尼迪案 丨 安倍修宪 丨 神户制钢造假 丨 索马里恐袭 丨 枪击事件 丨 德国大选 丨 “美国优先” ▎
名家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