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许知远与马东的尬聊,看公知没落与网红崛起丨凤凰评论

2017-09-01 寇步金 風聲評論


许知远专业不专业,马东是不是融入了新青年,公知是不是死而不僵,不过都是言论史中的一二种风尘。



文丨寇步金


许知远与马东的那场视频对谈,近日在朋友圈里频繁转发,在它随着传播周期快速泯灭的时候,这个话题暴露的许多问题依旧没有被妥善解决,比如沉渣泛起的公知速朽论、对年轻人的习惯性歌颂、以及谈论者的姿态是否合适等,都莫衷一是。话题沉没,心意依旧难平。




在理解这件事上,大致分成对立与调和两种立场。对立立场是,将两人设定为新老世代的言论代表,许知远代表老派知识分子,马东代表新青年一辈。由此得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阳春白雪式微,下里巴人走强。调和的说法则认为两人合演了一场推销节目的戏,求仁得仁。


朋友圈中对许知远与马东的赞弹,取决于朋友的立场,实际上就是站队。比较起来,贬抑马东的比嘲笑许知远的要少得多。许知远被标签为公知,舆论一下子引导到公知在观点市场的不堪命运来——当然,更多的继起驳论在反对这个判断,话语呈现出激烈的竞争。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今日的观点市场中、乃至于更大范围的言论领域,许知远及其同辈中人所熟悉的那个话语领地已经严重萎缩,甚至于,马东及奇葩说所指代的话语也只是一枝新秀。成行成市的流行势力不在他们这里,而由周小平、咪蒙他们所掀动。


争论许知远与马东的输赢,一较长短,就像是在争论两只保温杯的容量多少,其实并无新意。尤其是为许知远抱不平的,也不会否认公知话语早已在当前的言论工具中没有阔绰的容身之地,更别说掀起大众的风浪。马东的悲凉与许知远的愤怒,其实都不合时宜。



我们知道,舆论有民间发动与官方设定两种类别,而在舆论场中载浮载沉的话语变迁,在最近五年产生了非常大的转换。启蒙话语凝结在公知上的观点市场,逐渐让位于由网红流布的大众话语。而这个历史性的转场之所以可能,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观点市场的工具迭代。


观点市场中作为基础设施的工具转换,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PC端的网络初步兴起,然后向都市类报纸转换,这个阶段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中后期到本世纪头五年,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网络写手成为报纸专栏作者,统治了言论市场逾十年。


第二个阶段是都市报衰微,原有的言论作者逐草而居,转战于移动客户端,将启蒙话语再一次地散布到微博等手机讯息平台上。到了2013年,这个转换基本抵达了高峰,在不可描述的时代背景下,启蒙话语跌落低谷,行将迎接另一类更加艰苦的工具挑战。


这就是第三阶段,以微信、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头部内容的推送方式,在无法从启蒙话语中继续培育内容写手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地扶植了大众话语写手的崛起。这部分阅听人至少包括如下:厌倦启蒙话语的读者、爱国小粉红、以及并不抗拒民族主义话语的一般消费者。



说的理论化一点,在上述三个阶段的递进与转换中,产生了两种话语范式,它们有并行的阶段,一强一弱,最终在观点市场中发展出主流与边缘的区位悬殊。许知远是启蒙话语的写作者,也被历史的进程推送到边缘。他当然可以存在,只是辉煌不再,偶像近黄昏。


所以,我们在争论许知远和马东谁更能代表时代的时候,眼光可以放得更开阔些,不要无视在舆论场中早已大有势力、横冲直撞、虽然猥琐但生机勃勃的“大象群落”——它们大多数时间占据着舆论场的主场优势,它们争取到了最多的读者,它们风头正健。


说的直白点,许知远不是舆论领袖已经很久了,现在的舆论领袖是言说屡有硬伤的周小平、是以号称不媚俗却媚众的咪蒙、是动机可疑却屹立不倒的理想记等等。所以,当以批判公知的套路来判定许马会的输赢时,其老旧的依据比它的结论更让人难以忍受。


当然,在启蒙话语的流行时期,也出现过对它的抗拒话语,比如在公知话语之外也有殷切进击的司马南等人——吊诡的是,随着启蒙话语从观点市场中退却,它的对手也被裹挟着退场。这种阵势,就像周小平咪蒙入场后,他们的反对者也随之进场一样。


在十年前,都市报把持下的观点市场有过一个争论:言论版究竟该是某种话语阵地还是各种话语的平台?当时言论的主持人也想做成平台,但除了启蒙话语,别的话语在品质上达不到登报的起码要求。就像是周小平和做公号的咪蒙,他们在十年前肯定不够报纸发表的资格。



但是在现在,工具转换带来话语范式的转换,被甩下去的反倒是许知远们,原因耐人寻味。启蒙话语下那种价值输出,已经淹没在内容消费的汪洋大海。原先在精英写作中被压制、沉默的用户,成为面向大众的商业化写作的基础,支撑起后者的、被许知远认为是“粗鄙化”的言说市场。


反观之,在启蒙话语的支持者喊出“内容为王”的口号后,启蒙作者并没有做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大号。哪怕是许知远在希望用视频这个流行样式冲锋思想市场的时候,他与马东这场对谈所引发的动静,恐怕已是他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之努力的影响力上限了。


工具当然是中性的,可工具的功利一面早由它的用户所定义、所呈现。哪怕是在同个工具环境下,启蒙话语与网红话语的命运也截然不同。哪怕许知远抱着疑惑与不甘使用被认为是流行的视频产品,一切从用户出发,可也没什么读者了。读者转化为用户的比例极低,工具不应期降临到他们头上。


在这个令人沮丧的现象背后,观点市场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启蒙时代是由作者掌握主动,读者占据下游,处于被动接受,仰望之间产生偶像;可在新媒体时代,用户被“解放”了,占据上游,他们的喜好决定了言论市场的产值与资源配置、变现能力,启蒙者掌控的言论市场一去不返。


怎么看待这种颠覆?你也可以说会有共存,启蒙话语的衰落不妨碍网红话语的崛起,知识精英与网络红人可以各干各的,但市场配置资源总是很残酷的——启蒙话语享受了十多年的好光景,网络话语刚刚沐浴在好时光下,风水轮流转,这就是工具理性的历史图景。


在这个前提下,再来看许马会的争论,不管是惋惜还是不忿,都只是归入言论市场这个大势中很小的细部。许知远专业不专业,马东是不是融入了新青年,公知是不是死而不僵,不过都是言论史中的一二种风尘。科技革命不全是好消息,工具史上的适者生存,只有等待它的下一次转换。




点击以下关键词,

即可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凤凰解读

▎ 高考 Ⅰ ·  ·  高校行政化 Ⅰ ·  | 丁璇女德 Ⅰ ·  | 人民的名义 Ⅰ ·  ·  | 辱母杀人案 Ⅰ ·  | 二胎 Ⅰ ·  ·  | 同性恋平权 Ⅰ ·  ·  | 魏则西 Ⅰ ·   | 罗尔 Ⅰ · Ⅱ 难忘汶川 | 卖给大山的女人 | 被嫖娼 | 农村腐败 | 机关大院 | 诺贝尔 | 老虎凶猛 | 丑陋的中国人 | 国民党为何惨败 | 南海问题 | 乐天 萨德 | 中国老人 


地理坐标

▎ 印度 Ⅰ ·  ·  | 以色列 | 古巴 | 巴西 | 日本 | 哈萨克 | 台湾茶叶蛋 | 英国与香港 | 谁在抹黑香港 | 天津爆炸 ▎


名人百相

▎ 毛泽东 Ⅰ ·  曼德拉 Ⅰ ·  ·  | 邓小平 杨振宁 | 李光耀 | 昂山素季 | 朴槿惠 | 普京 | 马英九 | 柴静 Ⅰ ·  · Ⅲ | 白岩松 Ⅰ ·  | 咪蒙 Ⅰ ·  | 赵本山 | 毕福剑 | 郎咸平 | 邓亚萍 | 王宝强 | 陈光标 | 芮成钢 | 李嘉诚 | 郭德纲 | 扎克伯格 | 崔永元 | Papi酱 | 释永信 | 宁泽涛 | 马伊琍 | 大师王林 


名家高见

资中筠|郑永年|马少华|徐贲|林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