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乡村建设开启“大扶贫格局”丨凤凰网评论

2017-10-30 胡印斌 風聲評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农民要脱贫,农村要发展,整个社会要进入小康,并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这更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以及宏大的格局。



文丨特约评论员 胡印斌

当下,扶贫进入到攻坚阶段。十九大报告指出,“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017年10月10日,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论坛在京举行

发展的道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民众的权利,也是执政党的庄严承诺。循此目标,还有将近3年时间,可谓时间紧、任务急,箭在弦上,不得不夙兴夜寐,以强烈的责任心与担当,勠力奋进,给全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时间越是紧迫,则越是有必要思虑周祥,谋定而后动。任何以时间为借口、以政绩为鹄的、以数据为装点的做法,都是对历史、对人民、对时代的不负责任。


中国农村、农民的贫困由来已久,乃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多年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解决农民吃饱肚子、穿暖身子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应该说,当下的中国农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


特别是过去五年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中国的减贫也为国际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视为“中国奇迹”。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扶贫不仅仅是诸项工作中的一项,也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数字,而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避免阶段性突击、急功近利的做法,还要切实防范返贫现象的发生,要把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真正带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农村、农民为什么贫困?具体的原因可能十分复杂,自然资源禀赋不好、劳动者个体存在差异,以及突如其来的外力冲撞等等,均可能导致贫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当下绝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村普遍处于萧条、衰落的境地,这些破败、封闭的农村,已经不足以支撑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从乡村建设的层面整体设计农村的振兴,重构乡土社会的生态系统,激发广大农民的内生动力,并实现与城市、与现代工商业乃至与现代化的良性互动,使农村不再是死水一潭,而是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蓄水池与动力之源。


乡村建设首要在人才,不仅要有外边的人进入农村去扶贫,尤其要培养农村自己的人才,而人才培养的视野、路径等也要更开放、更接地气、更能从社会的永续发展来考量。这就要求,当下的教育要改变以往的“汲取”与“淘汰”模式,农家子弟不仅要走得出去,还要回得来;不仅要主动拥抱外部世界,也要重新打量身后的那片土地。


惟有形成一个良性的来去循环,则乡村建设才会有所依凭,而非只是单向的逃离村庄。现在看,很多贫困农村,基本上已经没有4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样的村庄,无论投入多少资金、设备,恐怕也很难形成一个有活力的自我建设、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小环境。


其次,还要接通乡村与外部世界的细密管道,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层面解决农村面临的问题。乡村不应该是孤立于这个世界之外的存在,而应该与城市通盘考量。


仅仅就乡村解决乡村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效果也不可能持久。在世界越来越一体化的情势下,必须考虑重构城乡关系,坚执于以往城乡的“差等”,不仅不可能解决农村贫困,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城市化。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晏阳初、梁漱溟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已经注意到乡村建设的问题,并身体力行,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均有过卓有成效的实践。他们的理论与现实努力,对于今天的扶贫攻坚,同样有着借鉴意义。


比如,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中也谈到,经济建设要“从农业引发工业,更从工业推进农业;农业工业垒为推进,农业乃日进无疆。”这一思想,与当代的“工业反哺农业”异曲同工。此外,梁漱溟也特别强调民众教育的重要,他说,“此刻的中国,天然的要着重民众教育,或说社会教育。”这个社会好些了吗?一个重要的指标在于,乡村教育是不是搞好了。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也曾长期瞩目乡村建设,其刊行于1948年的《乡土重建》,寄托了他对中国农村深广的思索,曾引发广泛关注。他当初讨论的诸如“回不了家的乡村子弟”、“自治单位完整性的破坏”、“乡村靠不上都会”、“传统有机配合的脱栓”、“怎么会穷得没有资本的?”、“资本从哪里来”、“提高农民生活程度的道路”、“乡土还是我们复兴的基地”……等话题,至今也毫不褪色。


而这些先贤殷殷着力的逻辑起点与归宿,就是把乡村作为一个活体,与城市、与时代整体考虑,使之成为“复兴的基地”。应该说,这与当下中国正在全力推进的扶贫攻坚并不矛盾,从根本上讲,当下的扶贫应该立足中国农村发展的大历史,构建新时代扶贫的大格局,实现城乡的统筹、均衡发展。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农民要脱贫,农村要发展,整个社会要进入小康,并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这更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以及宏大的格局。


点击以下关键词,

即可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凤凰解读

▎ 高考 Ⅰ ·  ·  高校行政化 Ⅰ ·  | 丁璇女德 Ⅰ ·  | 人民的名义 Ⅰ ·  ·  | 辱母杀人案 Ⅰ ·  | 二胎 Ⅰ ·  ·  | 同性恋平权 Ⅰ ·  ·  | 魏则西 Ⅰ ·   | 罗尔 Ⅰ · Ⅱ 难忘汶川 | 卖给大山的女人 | 被嫖娼 | 农村腐败 | 机关大院 | 诺贝尔 | 老虎凶猛 | 丑陋的中国人 | 国民党为何惨败 | 南海问题 | 乐天 萨德 | 中国老人 


地理坐标

▎ 印度 Ⅰ ·  ·  | 以色列 | 古巴 | 巴西 | 日本 | 哈萨克 | 台湾茶叶蛋 | 英国与香港 | 谁在抹黑香港 | 天津爆炸 ▎


名人百相

▎ 毛泽东 Ⅰ ·  曼德拉 Ⅰ ·  ·  | 邓小平 杨振宁 | 李光耀 | 昂山素季 | 朴槿惠 | 普京 | 马英九 | 柴静 Ⅰ ·  · Ⅲ | 白岩松 Ⅰ ·  | 咪蒙 Ⅰ ·  | 赵本山 | 毕福剑 | 郎咸平 | 邓亚萍 | 王宝强 | 陈光标 | 芮成钢 | 李嘉诚 | 郭德纲 | 扎克伯格 | 崔永元 | Papi酱 | 释永信 | 宁泽涛 | 马伊琍 | 大师王林 


名家高见

资中筠|郑永年|马少华|徐贲|林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