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某种意义上,他们代表着最生动的上海味道……

爱上海 一片吃心 2019-10-09

宏玲餐厅开在四川南路靠近金陵东路,那儿虽然地处上海市中心,可四川路不通机动车、金陵路更是日渐萧条,所以周末能摸上门来吃饭的,除了误打误撞的游客,就是这家餐厅的老吃客了。


老板是个爽气实在的上海男人,招呼到我们这一桌就多聊了几句,“我姓甫,甫志高的甫!”,真的是好久没有在日常交流中听人说起《红岩》了(上次与“红岩”相关还是去重庆吃火锅的间隙去参观了一下,转头就上歌乐山吃辣子鸡)。


如今恐怕也是很难在上海市中心找到15块一盆的开胃冷菜了,话梅萝卜和爽口泡菜都是老板自己调的料。


听甫老板讲他的个人从业史就仿佛领略上海餐饮行业的发展缩影:80年代在上海宾馆的中餐厅掌勺,拿一个月300块的死工资不甘心,就跑到黄河路“扒分”,你猜一个月能挣多少?1600块哦!那时候来天华才刚刚起来……

白斩鸡身上隐约压出了保鲜盒的轮廓


啊,来天华,多么遥远的名字,年轻人大概已经不晓得黄河路当年是何等辉煌,年少时就爱吃的我觉得那儿大概是天堂。
90年代是上海餐饮发展的黄金年代,甫老板也顺势开出了自己的餐厅,宏玲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如今黄河路已经风光不再,在这里倒是能吃出风采依然。

陈皮虾


宏玲的出品不是传统意义上师出名门的正统本帮菜,而更像是上海人凭自己的聪明灵活改良的家常菜,有时代的烙印在,更有厨师自己的心向。


红烧肉没有大费周章搞油煸透再加啤酒那一套,就实打实地切了大块五花肉扔到砂锅里炖,保留了本色的肥肉……不知道蛋蛋是何时加入的,酱色上得艰实,形成了咬口扎足的一层蛋皮,是不常见的款,比老吉士的大乱炖有诚意。

我问甫老板:这前刘海似的葱是怎么回事儿?
他自己也笑了:下面的厨师随便发挥的……


那你们的红烧会“炒糖色”吗?问完我就后悔了,这未免太掉书袋。
他并没有回避本帮菜里的技术问题,坦荡地讲:阿拉不讲究炒糖色,就是用生抽、老抽、糖、黄酒来调味,生抽最重要,老抽么上色!

红烧回鱼的勾芡是僵了点,但这红烧的味道也没有过多可以指摘,毕竟宏玲的厨房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驰名腰花


秘制乳排便是讨人喜欢的一道,这里对传统炸猪排做出改良,加了一层南乳,再裹面包糠酥炸,嫩肉里平添一份腐乳的悠长回味,再蘸点辣酱油,没有人能拒绝的


干煸牛蛙也是十分可爱的改良,姑且忽略略厚的裹浆,单说牛蛙配了辣椒和花椒,吃起来微麻微辣喷喷香,便是上海厨房与川菜最默契的情谊。


咖喱粉丝上桌,简直是唤醒旧时光!
最简单的粉丝,用最普通的咖喱粉炒——既不是南洋油咖喱,也不是日式咖喱膏,就是那种用来冲牛肉汤的最最朴实的袋装咖喱粉,完全不想扯矫情的妈妈味道,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对咖喱最初的记忆啊……


这两道菜也让我想起吃心写过的章家菜馆,值得再次被提及。


最后,即使点菜的时候千叮咛万关照:甜品餐后上!你仍然不能阻止一只油煎八宝饭的提早降临,事实上,它的出锅不取决于你的用餐进度而是厨师的下班时间……相比之下,小白桦真是业界标杆!

好吧,表面撒了桂花,豆沙里有玫瑰味道,要是用慢火煎到金黄会更好。


吃宏玲的时候我就在想,吃心应该会写一篇的吧……今天写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尽是我之前写过的本帮小餐厅,提起这些店的名字,我想到的不是招牌菜,而是一个个鲜活又生动的上海老板

小白桦是徐家汇弄堂深处腔调实足的上海爷叔;
蓝帝是隐退江湖又不甘寂寞的本帮大厨;
凯恩酒家是闹市区里身经百战的老夫妻;
牧羊餐厅是笃信基督教的虔诚教徒一家;
金芬食府是拒收现金、固执自己作息时间表的老板娘;
阿根厨房则是乐于结交文人雅士的老板,猪头肉做得也好;


以上各位和他们经营的餐厅远非尽善尽美,但却凭借自己本真的个性和执着的坚守赢得食客的心

宏玲餐厅有一只养了11年的老猫 与老板娘亲如家人


我想这便是上海的可贵之处,足够多元,足够包容,才能容纳这么多独立的餐厅和有趣的灵魂,在城市里生存发光……或许微弱,但却持久。


这个周末我特意放慢节奏生活,在淮海路晃悠,刚巧遇到了上海旅游节的开幕花车大巡游,除了观礼台的VIP,沿街居民也摆出了自家的小板凳,盛装的演员在等候表演时刻,围观的阿姨啧啧赞叹齐刷刷的武警好帅,而26路终点站还有一位大爷在苦苦等候封路前的末班车……


过马路的时候随手揿了一张,说不出什么道理,我爱这样的上海!


更多美食请点击吃心主页的小菜单“找吃哒”;

点击“面痴”,有我写过的上百家面馆;

更多美食,欢迎关注微博“吃心一片儿” !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一片吃心

苹果专用码 赏一份炸猪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