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功能神外| 专访中国科大附一院牛朝诗:理工医交叉融合下的科室和亚专业布置及发展 怎样更好实现基础向临床的转化

神外前沿采编 神外前沿 2022-04-17

功能神外周刊

第13期 

神外前沿讯,6月21日至23日,“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小儿神经外科学术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小儿神经外科论坛、2019世界小儿神经外科继续教育学习班”在广州召开(详见会议纪要| 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小儿神经外科学术大会在广州召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教授出席大会并在会议期间接受《神外前沿》新媒体访谈。


牛朝诗教授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附设有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脑功能与脑疾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是安徽省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外科)临床研究中心,辅助着神经外科发展,实现技术向临床转化;科室亚专业是目前国内最全的大神经外科之一,有8个病区,350张床位,2018年手术量5600台,估计今年达到6000多台。


牛朝诗教授表示,未来三大主要方向,一个是功能神经外科,第二个是神经肿瘤;第三个是脑血管病,这三个无论从科研、临床都是主攻方向。


以下是访谈内容:

医院更名前后的功能神外变化

神外前沿:2017年12月,贵院从省立医院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之后,对神经外科尤其是功能神外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牛朝诗:正如大家所知,我们功能神经外科在全国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我们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在国内起步比较早的,经过几代人努力,现在功能神经外科在神经外科各个亚专科发展中是比较快的;功能神经外科诊治疾病的范围在全国也是最全之一。


神经调控技术是目前功能神经外科主要技术之一,它治疗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还有各种肌张力障碍疾病(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Meige综合征、抽动症等);癫痫、昏迷病人的促醒、难治性疼痛等,无论中枢性神经调控,或者周围性神经调控等。我们医院开展这方面技术都是非常全面的:以深部脑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为代表,DBS靶点定位、微电极记录应用以及术后程控等技术是非常规范的。迷走神经刺激(VNS)治疗癫痫,这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术前癫痫评估规范,手术量在全国占比也比较多的。所以,我院在神经调控方面有非常强的技术、也是我院神经外科的特色之一。


另外,功能神经外科人员梯队也非常全面、合理,比如DBS团队、癫痫团队,所有神经调控技术都是我们自己的医生,有专门做神经电生理的、神经影像的神经外科医生,术后的程控,病人的管理等,团队治疗疾病的规范化、程序化、一体化完成的。


在我院功能神经外科中,其次就是颅神经疾病的微血管减压术,每年大概也有五六百例,颅神经疾病的微血管减压术,包括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临床也取得很好效果,在国内也具有一定影响力。


我院在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之后,神经外科在 “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发展指导下,结合学科发展状况,优化了学科发展方向,更多地理工医交叉融合,促进神经外科发展。


神外前沿:那DBS治疗帕金森病每年约有多少例?在全国,每年DBS量在100例以上算比较大的中心了?

牛朝诗:我们现在每年DBS大概300侧左右,而且等待DBS手术的病人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更强调病人治疗质量和临床效果。在我院手术的病人,已连续三年还没有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我们强调手术规范化,在靶点定位、手术后临床效果、术后程控,使病人获得更大益处。 


我们为国内培养了大批的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专业技术人才,像2018年将近20家医院都是进修半年以上的这种专科医生来我院从事功能神经外科培训,我院对技术推广非常重视,毫无保留推广新技术,使整个功能神经外科在国内能迅速的发展。 


2017年12月23号,我们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直属的附属医院,中科大和我们融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理科工科医学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发展,生命科学和医学交叉融合促进临床学科的发展,更好实现基础向临床的转化。


对于我们学科来讲,就是想利用中科大的这种优势,在功能神经外科技术发展,尤其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神经调控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研究脑和探索脑等方面由独特优势;立体定向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所以我们也逐渐在功能神经外科的基础向临床转化里做一些探索,比如怎么样使脑深部靶点的定位更精确,是不是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我们已经在做这方面工作,也有初步的一些结果,就是想把靶点定位能够人工智能化;在传统定位靶点的基础上,能够探索一些新的靶点,使治疗疾病症状改善更好一些;同时也探索功能神经外科治疗其他一些功能性神经精神疾病,比如像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基础研究,精神分裂症本身是我们国家脑计划中的重大疾病一个方面,精神分裂症能不能用功能神经外科的办法来调控和治疗,所以我们也逐渐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精神类疾病

神外前沿:精神分裂症在历史上国内做调控引起过一段时间的争议吧?

牛朝诗:实际上,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底到八十年代,我们用立体定向毁损手术做了不少精神外科的病例,对一些严格选择适应症的情况下,一部分精神疾病还是得到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这是我们在早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神经调控技术没有创伤,又是可逆的可调控的。我想,这方面应该是功能神经外科一个很重要的应用方面,应该积极开展进行这类疾病研究工作,尤其应用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因为精神分裂症从现在的结构影像学看,脑的结构是相对完整的、正常的(大体磁共振影像学上看),只是脑的功能性紊乱,通过神经调控的技术使它的功能得到改善,“改邪归正”不是不可能,这需要多学科联合研究,最终能广泛治疗这类神经精神疾病是完全可能的。 


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病不一样,我们现在功能调控什么呢?帕金森病仍然在进展,它在一定时段内可能效果很好,疾病进入了某个阶段,神经调控可能就不起作用了,现在还仍然是一种对症性治疗;精神分裂症脑子结构是完整的,实行神经调控技术可能更好。目前来讲,调控的技术或者调控的靶点需要进一步探讨,这肯定是未来很好的发展方向。


神外前沿:精神类疾病患者群体比较大,神经调控应用的多吗?

牛朝诗:现在做的精神类疾病,比如强迫症、抑郁症,国外FDA都批准临床过的,也是能够应用的;我们国内还处于探索的阶段,理想的靶点,就是说我们去做哪个位置哪个脑结构,可能它的临床效果更好,这需要进一步探索靶点。这个靶点现在也相对容易些了,因为现在影像发展非常快,探讨大脑一些纤维的连接,结构与接口之间的功能影像,把这些研究清楚了,就可以选取某一个靶点来调控它。目前总体这类疾病神经调控应用不多,有待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神外前沿:精神类疾病未来是功能神外主导,还是多学科,这是交叉类?

牛朝诗:这一定是功能神经外科主导。因为精神类疾病要用外科手术技术将电极植入某一个脑部位,当然,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也是必须的,如神经解剖、神经影像、精神科、神经电生理、神经认知等多学科联合研究。


神外前沿:与中科大的研究转化方向,除了您说的DBS靶点定位之外,还有什么工作?

牛朝诗:围绕功能神经外科的疾病机制,对帕金森病早期有没有干预的方法,因为现在DBS治疗都是中晚期,现在有人主张早期阶段应用DBS治疗帕金森病,可能对病人改善效果好,但这个疾病仍然还在发展,我们想在机制方面探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所以我们利用与中科大理科、工科、生命科学的优势,合作是开展这方面的一些基础研究,目的就是实现基础研究向临床的转化。


比如,我们和中科大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等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评估帕金森疾病、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或通过神经影像或者脑的电生理信号,或者一些生物分子标志的方法对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综合评估以及精准手术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我们还在开展帕金森疾病的肠道微生物(脑肠轴)研究做早期发现或者干预,因为肠道微生物和神经功能性疾病关系密切,利用中科大生命科学研究的优势,结合自己大量的临床,可能会对功能性神经疾病的机制,治疗的新靶点以及疾病症状学智能性评估等开展一些工作。现在我们对每一个病人各种标本包括血标本都做常规采集和一系列研究,已收集数百例帕金森病的结构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资料,建立PD标本库,当然不会很快见到临床效果,但通过研究,会对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对帕金森疾病、机制的探讨,治疗方式的改变,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均有帮助。


老年痴呆症

神外前沿:还有一个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老年痴呆症,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话题了,很多医院也在做一些尝试,请问老年痴呆症是不是功能神经外科的范畴或方向呢? 

牛朝诗:老年痴呆症是一个老年性的神经疾病,发病率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第一位,也就是AD,PD是第二位,但是从目前来讲,发病机制不太清楚,它主要体现在脑结构的变化,在早期阶段就是说在结构完整的情况下,通过神经调控像DBS来调节可能会改善症状,延缓一部分病人的发展。所以,它的治疗机制有点类似于PD,只能说是在功能上的一个调控,但是不是能阻止它的发展值得探讨。如果能够阻止疾病的发展,早期植入DBS就得到很好的一个治疗。但目前来讲,DBS还是很难的。另外,AD神经调控的靶点,也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总的来讲,我个人认为DBS可能不是真正最终的治疗方案,因为疾病病因不是特别清楚,就像现在治疗帕金森病一样,只是整体治疗过程中的一部分,仍然是对症治疗,它阻止不了病情的发展,最好的治疗方式要阻止病情发展和功能改善。不是否定,DBS在某阶段可能对疾病改善,生活质量等有帮助。


功能神外未来发展

神外前沿:关于功能神外科,现在的热点大家都知道了,您觉得,未来5-10年功能神经外科在哪些方面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发展:是扩展适应症,如精神类疾病,还是找到更准的靶点或者DBS的一些基础研究?

牛朝诗:功能神经外科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现有技术逐渐成熟,比如在设备方面,一方面现在DBS颅内电极是不是最好的?另一方面硬件不断的更新换代,更好地利用,如电池的使用时间更长,充电兼容等问题,也在不断的更新过程。 


在DBS远程程控方面,现在DBS远程程控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尚还不能广泛应用。要国内多中心进行远程程控的研究,如果能根据病人症状如运动功能的各种评分,它的肌张力障碍的情况,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实时反馈到医生,医生又能够给病人一个实时指导性的程控,这是最好的,即实现这种远程成果可能意义就更大。


在探讨新的治疗靶点方面,可能还有更好的、更理想的治疗靶点还没有被发现,怎么样使每一个核团的精准的定位,除了我们现有的一些核团,其他核团有没有?有待探讨。


在治疗疾病谱方面,治疗神经疾病谱肯定会逐渐的扩展,就像我刚才提到的精神疾病一定是功能神经外科的主要方向。


再者,从有创刺激到无创刺激治疗方面,有创的颅内电极刺激变成无创的颅外刺激,无创像戴帽子一样,或者头皮上放某一个电极来刺激某个核团,这样外科手术就没了。现在国外已经在做这种基础的研究,但我想,这个也可能会实现,通过无创的电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现在临床已应用的经颅磁刺激治疗一些神经功能性疾病,临床效果达不到有创电刺激的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发展。


神外前沿:精神类疾病治疗最大的障碍在颅内上会不会遇到障碍?

牛朝诗:现在主要是要进行靶点的探索和颅内电极的研发,以适合临床靶点刺激要求。传统是双侧内囊前肢、扣带回、伏隔核、杏仁核毁损术来治疗精神类疾病,毕竟还带来一定的复返和一些并发症。颅内电刺激副反应小,但是临床效果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探讨更好的靶点,使它的治疗效果更好。现在做DBS的这种脑深部刺激电极就不太适合,这就要研发新的一些颅内电极,要研发适合脑内某一个核团或者纤维束相应的电极,所以我们鼓励国内研发的企业能给临床,和医生结合共同来探索新的这种颅内刺激电极,能适合脑内刺激结构(靶点)、达到刺激的强度,临床效果才能更好。

 

受访者简介

牛朝诗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安徽省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外科)临床研究中心主任,脑功能与脑疾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组副组长,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担任《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及编辑部主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等杂志编委。联合主编《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临床解剖学丛书 头颈分册》专著,参编神经外科专著多部。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

相关报道

[年度回顾]2017我国功能神经外科年度进展 | 牛朝诗


编审团队

杨岸超 副教授,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神经外科(英文版)》审稿人。


联系我们

医生或患者联系我们请请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注册;


功能神外 往期报道

功能神外| 天坛医院杨岸超: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导航辅助致痫病灶切除(下)

功能神外| 天坛医院杨岸超: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导航辅助致痫病灶切除(上)

功能神外| 专访天坛医院张建国:当国内癫痫VNS手术总量超3000例时  我们发现了什么

专访| 天坛医院张建国答功能神外与脑计划等热点话题

功能神外| 专访宣武医院单永治:SEEG微创毁损正在改变颞叶癫痫 下丘脑错构瘤等治疗路径选择
功能神外| 2018年中国功能神外七大前沿进展- 天坛医院张建国点评
功能神外|专访八一脑科何江弘: 医者不该回避与放弃的植物人促醒 神经外科正在做什么 | 张建国点评
功能神外| 专访唐都医院高国栋: 探索DBS治疗成瘾性脑病 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 张建国点评
功能神外| 专访海军总医院王亚明: 立体定向活检如何减少误差  哪些部位病变最适合 |张建国点评
专访]安徽省立医院汪业汉:回首中国功能神外60年 比精准度更重要的是什么 | 功能神外周刊第2期
[专访]天坛医院张建国:新院区扩床扩编 功能神外科研布局三大方向 | 功能神外周刊第1期

[回顾]2017功能神外与脑科学进展 -230篇报道分类汇总 |张国君 张建国 点评


支持机构



功能神外周刊

 

《功能神外周刊》由国内领先的医疗机器人机构Remebot提供支持,由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与神外前沿新媒体共同采写制作,报道本领域最新前沿进展,学术主编张建国教授,欢迎业界专家供稿与支持;转载需注明出处并保障文章的完整性,联系邮箱53880941@qq.com;注册会员,请点击本文左下角 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