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须遵守的十个教育原则

2016-12-13 杨德发 校长传媒

【杨德发专栏】

怎样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1)

——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须遵守的十个教育原则

文|杨德发(《学本式教师培训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微信:cq-ydf,电邮:529334038@qq.com,欢迎各大纸媒、公众号向杨德发约稿)


要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须遵守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研究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修,循序渐进耳。”循序渐进的反义词是:一步登天。这条教育规律看起来很简单,但我们的家长、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辅书编写者、校长等在工作的过程中违反的现象却很普遍。循序渐进具体化,为下文所列十个教育原则。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自觉遵守这十个教育原则,就能做到循序渐进,进而促成学生深度学习。


一、由浅入深:深挖学习法


由浅入深是指从浅到深。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在学习上指由浅显的到深奥的。比如,学习高中物理,一定要先研究静止的物体,学会求解平衡问题,后研究运动的物体,学会求解运动的问题。学运动,一定是先研究匀速直线,后研究非匀速直线运动;先研究直线运动,后研究曲线运动;先研究重力场中的运动,后研究电场中的运动;先研究电场中的运动,后研究磁场中的运动、复合场中的运动。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者浅显,后者深奥。


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均须遵守由浅入深的原则。


看见一棵梁平柚子树硕果累累,您想到了什么?您可以向前联想深挖:果、花、枝、叶、干、根。您知道它的根深与树冠高的比例吗?您还可向后联想深挖:梁平柚子有什么营养价值?有什么药用价值?梁平柚子的肉、皮、籽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地挖掘吗?有道家常菜叫粉蒸肉。只有梁平人做的粉蒸肉最好吃,因为梁平人在做粉蒸肉时要在碗底垫一层梁平柚子树的叶,在蒸煮过程中柚子叶的芳香油溢出渗入粉蒸肉中,有提神醒脑之功效。


给您一支签字笔(或一双筷子),您看着这支签字笔,能否写出20万字来?如果能说明您掌握了深挖学习法。如果不能说明您对深挖学习法还掌握得不够好。


学习知识,要重视对概念本身的深挖,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概念之间的联系——规律。什么是工作?什么是教学?什么是学习?这些概念深挖下去,都可写出长篇大论。杨德发写的《什么是培训》有15000字。


掌握深挖学习法,作文可以写出长篇大论。


二、由易到难:积累经验法


由易懂的到难懂的。每个知识点或问题的客观难度是不等值的。先学习客观难度小的,后学习客观难度大的,就能把学习前面知识点积累的经验、教训用于理解后面的知识点。


中小学教材最大的问题是:由浅入浅,由易到易。每一节的编排没有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育原则。学生学习中小学教材只能浅尝辄止。中小学教辅书最大的问题是:深一脚浅一脚的,一会儿易,一会儿难。比如一节12道题,没有严格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学生可能被排在第3位置的难题整懵而放弃学习后面所有的题,且在心灵上产生阴影——X学科好难啊!教师的作用:在深度加工、深入理教材和教辅的基础上编成由易到难的学本教材——每一个学生均能学懂的学本教材。值得公布的内幕是:所有中小学教材编者几乎都是不会教书的外行,他们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分配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专业”编教材。他们从不亲自用自己编写的教材去中小学试教,然后经过试教发现问题再修订教材。首都师大邢红军博导的物理高端备课,通过深度工作,备出了一节节看似高端的备课,也没有去教室实践,当这些高端备课一与学生接触时就原形毕露了。受雇于教辅书出版公司的“专业”教辅书编者,一般是教了一段时间书的人,他们略懂教学,但不是每道题均亲自做过,编写的教辅书往往是深一脚浅一脚的。任何高中生做完且完全弄懂教辅书“五三”“王后雄”上的题均能考上北大清华。可是,没有几人能做完,更没有多少人能完全弄懂。因为它太厚了,且习题的编排没有遵守由易到难的原则,一般的学生做几道题或十多道题就做不下去了,不得不放弃。那些勉强做完的学生,脑细胞被撑伤一大片,不少成了脑残。


教师的作用在于整合教材和教辅书,重新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学习内容和练习题,让每个学生均能在做对前一题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做对下一道题。以高中物理重点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为例,杨德发是这么做的:


第1题:已知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沿水平面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求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这道题太简单了,全班50个人,没有人不会做。就是班上最后一名也会做。虽然简单,但它蕴含的道理、方法不简单,后面所有复杂的题均是用同一方法做出来的。

 
(杨德发给青年教师作高中物理学科PCK培训)

 
(杨德发手稿:由易到难地学会牛顿第二定律1)

 
(杨德发手稿:由易到难地学会牛顿第二定律2)


第2题:将上题中的光滑水平面变成粗糙的水平面,且动摩因数已知(如µ=0.3),其他条件不变,依然求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只要第1题能做对,这道题也几乎能做对。只要学生能分析出物体多受了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即可。


第3题:拉力变成推力。

第4题:拉力变成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

第5题:推力变成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

第6题:在第1题的物体后面加一个物体,变成连结体问题。

第7题:将连结体问题变成拉一根均匀的棒。

第8题:在第6题的基础上变成在粗糙的水平面拉连结体的问题。

第9题:在第8题的基础上变成在斜面上拉连结体的问题。

第10题:变成在水平面上推两个紧靠在一起的物体的问题。

第11题:将连结体变成重叠体问题。

…… ……

(为节省篇幅,请仔细观察照片)

  先学会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水平方向上的动力学问题;再学会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竖直方向上的动力学问题;再学会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倾斜方向上的动力学问题;再学会用牛顿第二律求解传送带上的动力学问题;再学会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追碰类动力学问题;最后学会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含相对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最难)。


以一道最简单的题,由易到难地演绎出十几道难度逐渐增加的题,直到能求解高考时的最难题。


到了最难题阶段,少数智力不够的学生做不全对,也能得部分分。


为什么国家要大力提倡各小学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现在应该改名叫学材)?就是因为一线教师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教学经验丰富,编出的校本教材更切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我们只要严格遵守“由易到难”的原则来编写学本教材,学生几乎可以无师自通地学会中小学各学科,现行的教材、教辅均可交给收废纸的。


重庆三中英才学校将学生分成提高、培优、拔尖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编写一套针对性极强的由易到难的校本教材(学材)。这就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杨德发正在编写基于学习逻辑的初、高中物理校本教材(学材)——《DIY物理》(初中版)、《DIY物理》(高中版),欢迎有识之士赞助。


中小学各学科教师,要响应国家号召,大胆编写校本教材(学材),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智慧。


三、由低到高:减小梯度法


学习犹如登山。我们登一步均须付出力气,均要消耗能量。如果登山的步道梯坎过高,学生的脚迈不上去,就只能爬,这是非常吃力的事。就是汽车上山,也要走盘山公路——用S形或螺旋形降低坡度缓缓而上。所以教学任务的分解要给学生搭好梯坎,梯坎的台阶高度要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最近发展区,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一点也不费劲,但步伐频且浪费材料)。


 (S形盘山公路)

 

 多年的实践证明,降低台阶的高度,减缓上升的坡度,使学生的进步不是那么吃力,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是不会掉队的。反之,台阶太高,坡度太大,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及意志薄弱的学生就会纷纷掉队。


减少梯度法,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惯用方法。


四、由简到繁:演绎法


由简单到复杂,不要由复杂到简单。用简单的“公式”驾驭复杂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复杂的局面,学生的头脑就会发麻,“头就大了!”哪还有心思去深入思考问题?


高中物理,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t出发,可以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及推论公式30个。如果要求学生短时间内全部记住这30个公式,学生就会头大,望而生畏。反之,教会学生演绎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均可在短时间内导出这些公式,这样就大大地降低学生的记忆量,让学生觉得物理不是那么难学。由“平抛运动”四个字出发,可以演绎出平抛运动的33个细节。(微信搜文章:《平抛运动》专题复习)


演绎法是促成学生深度学习的经典方法。


五、由形到抽:作图法


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1+1=2,这个等式大家不要小看,它已经是对千千万万具体情况的抽象。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从抽到抽象,也不能由具体到具体,不能从抽象到具体,要坚持由“具体到抽象”。


中小学各学科,所有知识的理解可以用作图法,让思维可视化;所有知识的记忆可以用作图法,让记忆图式化(心理学实验证明:图式记忆效果更好);所有知识的应用可以用作图法,让方程从图上得出;所有分析可以用作图法,把分析的结果用图示表示出来;所有综合可以用作图法,让学生见到“全牛”;所有评价可以用作图示法,让学生画出自己的评语;所有创新可以用作图法,让学生用发散思维图找出创意。杨德发将这种作图法叫做万能解题法。(微信搜文章:《高中物理万能解题法》)用作图来突破难点,效果特别好。这是因为抽象的东西我们看不见,只能凭大脑的想象,总觉得有点虚,作出图来,就生动形象了,便于大脑把握。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提问、声音(口语)、文字、符号、公式、图表、手势、表情、眼神等的综合运用,促成学生动脑学习、听觉学习、视觉学习、触觉学习、动口学习、直觉学习等多通道学习,这样才能引发深度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


汉字是象形文字,中国人从小学汉语,形象思维能力强。英语是符号文字,英国人、美国人从小学英语,抽象思维能力强。而且英国人、美国人从小学习《形式逻辑》这个推理的深入思考的利器。要加强对中国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各学科教师要加强对形式逻辑的自学,并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形式逻辑这个思维的利器。形式逻辑的培训,在中国还几乎是个空白市场,哪个培训机构在中国开展形式逻辑的培训,一定会金玉满钵。


六、由表及里:解剖法


表:表面,里:本质。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只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牵牛牵哪儿?很多城市学生乱答。农村学生就知道小牛的鼻子要穿个孔,然后用绳子穿过去,孔的另一边有一个绳节。牵牛的人轻轻抖拉一下绳,牛的鼻子就非常地痛,牛就乖乖听话。所以牵牛要牵牛鼻子。毛泽东讲的“解剖麻雀”就是用解剖学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剖学的方法可以迁移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来,通过解剖X让学生看到内部情况、深层情况,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七、由来已久:历史法


由来已久:发生此事,已有很久的原因。每个知识(概念、规律、实验)都有来源,都有历史。史外无学。能讲清其来源、讲清其历史特别是历史故事,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您知道《微信发展简史》吗?如果您知道,讲给学生,学生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如果您要教学生学习微信,先讲《微信发展简史》,再讲微信的具体玩法,学生学起来就劲头十足,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万事万物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从科学的角度追问问题发生的原因,从源头治理,才能根除。学生不爱学习,学生懒惰,学生作业马虎,学生考试作弊,这些都是现象,它们的本质各是什么?不从本质上去治理这些问题,采用强制堵的办法,堵得一时堵不了一世。要引导学生爱上学习,就要把各个不爱学习的学生的心态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去引导,才能成功。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定要读深一点的书,尤其是哲学书。中国人不学哲学,学哲学也只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实哲学的流派很多,每一派都有其合理的观点。多看几家,通过比较、对比,自然知道谁是谁非?真理愈辩愈明,真正的真理是不怕别人质疑的。伪真理才怕质疑。商务印书馆的汉语世界学术名著特别好。


八、由此及彼:迁移法


此:这个,彼:那个。由这一现象联系到那一现象。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着通晓之人,就虚心请问,由此及彼,铢积寸累,自然日有进益。”有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其实是有联系的。经济学家由红口的销量可以推测出经济发展的状况。蝴蝶效应更是非常有名。战国时期有个惠斯,提出“合同异”——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是相同,世界上什么东西又都是不相同。通过比较、对比、类比两个东西,可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事物。我将张宪魁先生总结的物理科学方法迁移于研究汉语、英语,提出科学汉语、科学英语。这种跨界创新比积累创新更容易出成果。《科学汉语丛书》基本完成。《科学英语丛书》正在编写之中。(欢迎有识之士资助出版、发行)


九、由近及远:拓展法


由近及远:从近处到远处。比喻事物的影响逐渐推广,思想认识不断深入。对小孩子的培养,可以先从家里开始。把家里所有事物认识得比较清楚,会得到许多知识。您的家就是一个博物馆、图书馆、实验室、大学,只不过您平时没有怎么注意罢了。烧火煮饭,里面涉及到好多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营养学)、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汉语知识、英语知识、美术知识、通用技术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政治知识,只要您用前文提到的“深挖法”去深挖,挖出来的知识用于教育幼儿,是再好不过的材料。把家中的东西认识得差不多了,再引导孩子认识所住小区的知识。小区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动物、植物、邻居、建筑……不一而足,可以挖出百万字的学习材料。然后认识本街道(本村)、幼儿园、学校、医院、本区(县)、本省、本国(含香港、澳门、台湾)。然后再认识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日本、俄罗斯、蒙古……。最后认识世界上其他国家。学生的学习、生活圈逐渐扩大。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己的关系!古希腊阿波罗神诣:“认识你自己!”先认识自己的头、眼、耳、鼻、口、手、脚、腰。认识自己的穿着。再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内脏。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心态、思想、志向、毅力……这些比较抽象的东西。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对自己全面、深刻地认识。让孩子学会在反思、反省中使内心强大。自己要自强不息,终生学习。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人的关系(认识人与社会)。任何时候均不得妨碍别人。讲规矩、讲道德。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学会识别骗子的伎俩。要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微信搜文章:做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生存资源,又要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像中国现在水基本污染、空气基本污染、土壤基本污染的状态就是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放水养鱼,不能竭泽而鱼。(微信搜文章:不仅要拥抱新技术,更要重视科学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信仰的关系。做人要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做的事,神都在看。《左传》曰:“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一个人只要他一辈子聪明且正直,他就可以成为神。耶酥、释迦牟尼、穆罕默德、苏格拉底、孔子、老子他们都是一辈子聪明且正直的人。我们身边的聪明且正直的人,也是值得我们像神一样敬的人。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善于识别伪君子。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工具的关系。只有人能发明工具。伟大的人正是发明了伟大的工具的人。这个工具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微信就是交流的好工具,其发明人张小龙可以列为伟人。我们学习所有知识的目的只有一个:发明创造。用新工具让我们与自己、他人、自然、信仰相处得更为和谐。创造是人才的唯一核心素养。(微信搜文章:坦诚己见:中国又取得两个世界第一你的智慧中装有什么


要搞好我的学习,请尽量使用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学者,请发明一种先进的工具。(国家专利网搜:一种练字的模板,发明人杨德发,解决写好字的问题)


要搞好我们的工作,请尽量使用各种各样的工作工具。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工作者,请发明一种先进的工具。


要搞好我们的研究,请尽量使用各种各样的研究工具。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研究者,请发明一种先进的工具。


在互联网时代,人脑+电脑=什么?


人脑+电脑=学习好;工作好;研究好。人脑的深度思考加上电脑惊人的记忆及搜索功能,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研究效率成倍的增长。所以要把电脑学得非常好。古代的岳飞十八般武艺皆精。作为信息时代的您,是否精通十款软件?


十、由博反约:归纳法


由博反约:指做学问从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孟子《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反”通“返”)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培养学生归纳提炼的能力,就能促成学生深度学习。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您能否把本学科所有知识用一张A4纸装下来?或者用一棵学科知识树把它画下来?(魏书生有语文知识树)或者用一张思维导图把它画出来?您能否引导学生也在一张A4纸上做出自己的简约版总结?然后再请每个学生复印50份发给其他同学展示交流。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时,必然要深思熟虑,这样就能引发深度学习。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将一个学科浓缩到一张A4纸上,学生可以带在身上,反复玩味,直到烂熟。


循序渐进,让每一个学生每一步均是轻松的、成功的,由浅入深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引发深度思考,就能促成深度学习。

(未完待续,请关注系列文章的连载)

书于2016年12月12日星期一8:30

(本文为杨德发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为什么要促成学习者深度学习?

什么是深度学习?

平凡的工作如何做到精彩?

高考必备:杨德发-高中物理动量讲座

十年课改真的失败了吗?

“不备课”教(jiāo)学法

分数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吗?

你的智囊中装有什么?

高中物理万能解题法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

我最喜欢的一个英语单词
杨德发-论学本式教师培训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