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重奖世界技能选手为技工技能歧视纠偏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刘文明专栏】
让重奖世界技能选手为技工技能歧视纠偏
文|刘文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总结大会暨第三届中国青年技能营开营仪式于2017年11月21日在北京举行。当日会议上,人社部对在世界大赛上获得15金、7银、8铜及优胜奖的选手和技术指导专家团队,分别奖励30万元、18万元、12万元和5万元。(2017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
根据公开报道,在此之前,各有关省市已经抢先一步,大张旗鼓地启动了对获奖选手的表彰和重奖工作。按照以往惯例预见,接下来还将会有各地和学校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层面的大奖在向选手们“招手”。在以上奖励之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在2017年11月21日亲自主持会议,听取人社部部长工作汇报,与获奖选手座谈。由此可以说,国家和社会对世界技能大赛重视程度不低,奖励力度不小。
宣传技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促进青年职业技能水平提升、鼓励青年投身技能事业是世界技能大赛旨。我国政府以此为契机,对大赛和中国获奖选手以高度关注和重奖,借以激发全社会更加尊重技能人才、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吸引更多青年人学技能、钻技能,凸显了大赛的引导功能。由总理出面为获奖选手“打call”,各层面进行重奖,核心要义就在于强力表达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以及技能强国的决心,从而力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观念更新。
事实上,虽然我国民间有“三百六十行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但因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观念过于根深蒂固,绝大多数人在职业抉择时,往往会首选管理类“劳心”职业,而忽略技能动手型 “劳力”职业。大家总误认为学技能、当蓝领,手上“有泥”、“有灰”、“有油”,相对于学管理、坐办公室当白领而言,待遇上没有那么高,面子上没有那么光,感觉没那么好。
这一认识偏差突出体现在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类型抉择取向上。根据调查,90%以上家长和考生本人宁愿首选普通学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73%受访者不认为高职是成才途径。所以无论中职高职,还是技校技师学院,基本上都是被迫“尾选”,不到万不得已才不去读。
退而言之,即使选择职业教育,对于技能型强的专业,考生和家长也是能躲就躲。从高考填报志愿情况看,在多年的高考招生中,几乎全国情况一样,管理类财经类专业第一志愿与录取计划比,数十倍高于机电、建工等技能动手类专业。仅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17年高考理科会计专业在广东计划招生36人,实际投档第一志愿有304人,第一志愿与计划比为8.5:1。而技能动手性强的机电建工类专业仅为0.17:1。
毋庸讳言,全社会的技能歧视、职教偏见明显。由此导致国家技能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紧缺。近两年,粤沪江浙等地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技工荒”问题,上海市出现以70万元高价引入日本技工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向中国智造转变的最大瓶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正是国家重奖竞赛选手的逻辑起点。在现实各种政策壁垒和国人顽固思维定式堡垒面前,虽然这个奖励还难以掀起波澜,但是我们要乐观看待重奖带来的马太效应。相比而言,虽然受奖人不多,奖金也不算太多,但重奖及相关宣传总会像一颗发出的利炮,射向那道职教歧视、技工技能偏见的“城墙”,虽然“炮”小火力弱,城墙固若金汤,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总可“崩”开一个缺口。长此以往,“缺口”多了就成气候,就可造出氛围,为技工技能歧视纠偏,使得歧视的“城墙”慢慢坍塌。同时出台实施具体办法,如进一步提增技术技能人才工资,消除待遇鸿沟,平等享受各类考试、入户等政策,一定可以立竿见影增强职教和技工岗位吸引力,迎来人人尊重技能技工、推崇职教的美好春天。
作者简介:
作者刘文明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负责老师。被学生誉为“学生之友”。校长传媒专栏作者。偶有相关教育心得和观点散见于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青年报及中国教育报等报刊。
(本文为刘文明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