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镇西:郭继红——大气而优雅

李镇西 童喜喜 校长传媒 2019-08-31

▲春游途中的郭继红  (李镇西摄)

【李镇西专栏】

郭继红——大气而优雅

原创作者|李镇西

本文为李镇西校长原创,首发李镇西校长个人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ID:zhenxichaguan”,校长传媒获得授权发布


一篇《我该如何给学生讲于欢》在网上激起了我意想不到的反响。谢谢大家!观点不一定正确,欢迎批评!对于于欢案件,我要说的已经说完,不再评论。不过,对某些所谓“专业人士”居高临下的讽刺挖苦,企图以“法律尊严”之名行“司法专横”之实的做派,我明确表示鄙视。


什么“请看看聊城法院的一审判决书,事实清楚”云云,我觉得可笑!如果所有一审判决都是“事实清楚”,何来经常看到的上级法院以“事实不清”为由“驳回重审”?什么“在没有看过全部证据材料的情况下,对一个案件的定性与定量是否正确做出评价,都是耍流氓”?说这话的人就是十足的流氓嘴脸!许多德高望重的法律专家已经对这个案件的判决提出异议,看来他们都是在“耍流氓”了。什么“不懂法律的人最好别说审判的事”?请别忘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看看,这里并没有“法官除外”的说明呀!


好了,对于欢案我要说的已经没话可说。今天,还是让我回到我的教育,回到我的学校,我的老师中。请继续听我讲我可爱的同事的故事。今天上场的主人公是——郭继红:大气而优雅!

▲(人面桃花郭继红    李镇西摄) 


和潘玉婷老师一样,郭继红也是我校的名师,她是我校语文教研组组长,也是“全国百佳语文教师”之一。全国各地她都去上过课。有一次钱梦龙老师来我校,听了她的课,予以很高的评价。


郭继红老师的语文课,大气而从容不迫,优雅而循循善诱。


最让我赞赏的是,郭老师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前不久,我听了她一堂课,执教《记承天寺夜游夜游》。整个一堂课,结构流畅,行云流水,郭老师不动声色地引导着孩子们,从字词基础到内容感悟,再到分析赏评……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向深入。这堂课,其实郭老师就做了一件事:引导或者说诱导学生们去领悟去感受,并把这些领悟和感受说出来。


郭老师语言不多但往往四两拨千斤。比如,当有学生说文中的水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郭老师轻轻一问:“文中有水吗?”就把学生的思考激发了起来:没有水,可为什么要写水?哦,是像水;“像水”是想象,想象中的水,想象中的水草……


课后,不少听课的老师都赞不绝口:“不愧是语文教研组长,不愧是学科带头人,不愧是全国百佳语文优秀教师!”


但这些老师可能不知道,去年有一段时间,向来乐观的大气语文教研组长郭继红老师那是相当的郁闷。因为有几位外校的老师慕名来听她的课,却摇着头离开了:“郭继红这么会讲的老师,一节课竟然没说几句话,全是学生在讲!这样的课有什么意思?既然让学生讲,还要老师干什么?”于是,素来对上课很自信的郭老师突然感到不会教书了。


郭老师重新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读到了这样一段话:“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于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的危险。”


郭老师开始了真诚的反思:看来,无论我讲得多么精彩,都不能成为衡量一节课成功的标准。为了学生的进步,就要把一堂课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学,让他们不但要识记、背诵和保持,更要勤于思考、比较、发表议论。郭老师说进而往深处思考: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呢?那就是既要保证学生实践的环节和时间,更要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


于是,郭继红试着用四个标准来打造她的民主课堂:学生的高度参与教师的适时指导是否结合;过程的科学预设与问题的合理生成是否结合;共同目标的完成与个体差异的关注是否结合;课程的长远目标与课堂近期目标是否结合。从这个理念出发,郭老师尝试着在课堂上实践如何立足于学生的学,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或者说,把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端午的鸭蛋》、《陈涉世家》、《杨修之死》、《记承天寺夜游夜游》……一系列带有浓郁“郭继红味儿”的语文课诞生了。


 郭老师去深圳献课,受到著名特级教师韩军的高度评价:“回去对李镇西说,让他好好向你学习怎么上语文课!”


郭继红的课,不但处处散发着教学艺术的芬芳,而且时时闪烁着教育智慧的火花。一次,一个叫小伟的男孩在课堂上和同桌吵架了,语言粗俗,一口一个“老子”。如果换一个老师,肯定恼怒,少不了一顿严厉批评。可郭老师怎么处理的呢?


她笑眯眯地走到小伟面前:“小伟,我听到你刚才说‘老子’,郭老师不明白,你是想做古代的老子呢还是现代的老子?”


小伟一愣,嗫嚅着问:“什么是古代的老子?”


“古代的老子姓李名耳,传说长相奇异,长耳过肩,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主张清静无为,认为人们只有内心宁静,才能无所不为,快乐生活。你能做到安静听课,不打扰别人,就离古代的老子不远了!”


同学们都笑了。旁边的一个男生笑着扯扯小伟的耳朵打趣道:“耳朵这么短小,一点也不像老子哟!”


小伟的脸微微有些泛红,他尴尬地嘟囔着:“那,那,那我就做现代的老子……”


郭老师继续耐心地说:“现代的老子,就是通常说的爸爸,可是,男孩要等到结婚成家,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而要教育子女,首先要有知识要有文化,那样将来才能在儿女的心中成为有威信的‘老子’。”


“哈哈哈……”同学们又开心地笑了。还有同学说:“小伟,婚都没结就想当老子!”小伟摸摸鼻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郭老师最后说:“所以,不管你想当怎样的老子,都得好好学习,是不是?”


一场危机,化险为夷。课堂教学在笑声中继续愉快地进行着……


课后,郭老师把小伟请到一边:“小伟,你还想当老子吗?”


“不想了,我保证。”他斩钉截铁地说,“都是因为平常在家听惯了我爸说‘老子’,不知不觉也说顺口了。”


“现在当好儿子,长大才能当好老子,那样才能成为不光在嘴巴上逞能的老子,而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郭老师告诉他。小伟郑重点头。


郭继红为人特别善良正直而大气。随时看到她都是从容不迫的样子。她淡于名利,从不争任何与名利有关的东西。对了,我们语文组还有一位特别优秀的老师,就是我前天讲到的潘玉婷。在我看来,无论品行还是业务,郭继红和潘玉婷不分伯仲。一个是语文教研组长,一个是成都市优秀班主任;一个是全国百佳语文教师,一个是特级教师……如果在一个风气不好的学校,再如果两人都人心胸狭隘,那她俩很难和谐相处的,完全可能勾心斗角。但郭继红和潘玉婷关系特别好,宛如姐妹一般;每遇荣誉之类,总是互相谦让。从这种纯净坦荡的友情中,我同时看到了两个人的人品。


有人纳闷:难道郭老师就没遇到什么麻烦和困难吗?她怎么随时都那么从容淡定呢?其实,关键是郭老师的心态很好。


在一篇随笔中,郭老师这样写道:“要做好十分耕耘也未必会有一份收获的准备,要长期持续地震动孩子们的心灵,要放低不切实际的要求,以更大的耐心、爱心和智慧来促使他们进步。心态发生了变化,看问题的思路也发生了变化,班上仍时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坦然地告诉自己: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教育,总有新问题不断出现,总有矛盾需要化解,总有方法去解决。无论我们以前的经验有多么成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都需要诚实面对,认真思考,努力付出,不断改进。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应该是教育的常态。”

 

这段文字,让我共鸣强烈。我想到了几年前我为拙著《做最好老师》所写序言的结尾——


“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毫不夸张地说,郭继红老师正是这样的大写的“人”。

 

▲给同事推荐好书。(李镇西摄)

▲和同事一起赏花 (李镇西摄)

 2011年5月9日

22个“放牛班”的春天——童喜喜笔下的邹显慧老师

原创作者|童喜喜


好班总是相似的,“放牛班”却各有各的不同.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九年级某班,是一个全校闻名的班级:两年换了4位班主任,考试……


好班总是相似的,“放牛班”却各有各的不同。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九年级某班,是一个全校闻名的班级:两年换了4位班主任,考试成绩全校倒数第一,全班学生共35名,有“四大天王”等好几个“团伙”……


单说被称为“四大天王”的这四个学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喜欢打老师。他们公开宣称:“一般情况下,我们一天可以把老师打几次。如果心情好,我们就一周打一次。要想不挨我们的打,除非别让我们看见。”


该班的第四任班主任是一位三十刚出头、血气方刚的男老师,因被“四大天王”殴打,只当了一个多月的班主任,就愤然离去。


这个班上还有几个同学,喜欢独来独往,不属于任何“团伙”,但他们张狂、尖锐、冰冷,其破坏力、杀伤力远大于“四大天王”……


对这样的一个班,所有了解情况的老师评价完全一致:“土匪班!”“行为习惯差,学习极差!”“没救了!已经彻底坏透了!”


该班的数学老师龚林昀说起这个班,悲哀至极:“我教了十几年书,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差的班!”


2010年9月1日,大名鼎鼎的“土匪班”迎来了第五位班主任邹显惠老师。


十天之后,也就是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邹显惠喝到了一碗特殊的汤:班上有三个男生,在教师节这天早晨六点钟就起床熬鱼汤,为的是想在教师节这天一早就能把鱼汤送到邹显惠手中。


一年之后的中考,这个曾经几乎被所有老师都判了死刑的“土匪班”,有5名学生因成绩优异,取得直升重点高中的资格;4名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其余孩子,全部考上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35颗已被尘埃遮蔽得昏睡的心灵,苏醒了。


而无论接手这个班,还是送走这个班,邹显惠的心情都平静而喜悦,一如往常。因为,从1988年开始担任班主任,到2011年,这23年中,邹显惠接手过23个班,其中22个都是初三年级的“双差”“放牛班”,但最后都取得了类似的成绩。


邹显惠何许人也?


她非常普通。动乱年代剥夺了她求学的机会,导致她没有漂亮的学历。1975年,她开始担任簇桥中学的代课老师,从此踏上教学岗位,一辈子就在一所学校里教书(簇桥中学是武侯实验中学的前身),直到她临近退休,还因为发表论文的数量与级次不符合要求,没有评上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


她非常神奇。她的故事许多报刊都进行了报道,教育专家李镇西也被她折服,对她赞叹不已。李校长不仅长期关注她的教育教学,为她撰写了多篇文章,还四处呼吁,最终帮她解决了职称问题。


邹显惠的从教经历,是一段值得书写的传奇。这段传奇,是平凡中蕴藏的神圣,是日常中创造的神奇,是所有师生可以汲取的养分。


因为,邹显惠的成功,在于她掌握了教育的规律——问题的表象五花八门,教育的本质规律却是共通的。


所谓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也正是事半功倍的捷径。


尊重比爱重要


邹显惠对自己有个要求:对学生绝不生气。


“发火是一种无能。眼神是最厉害的武器。”这是邹显惠的秘诀。


她总结的是:调皮的学生会故意气老师,只要一生气,老师就输了。


不生气,是尊重的前提。邹显惠用这种平静与坚定的尊重,准确地向学生传达出真诚与智慧的爱。


一般来说,成绩越差的学生越坐不住。邹显惠的绝招是:尊重他们好动不好静的习惯,从抓体育入手,先训练跑步、跳沙坑等具体项目,再抓素质操、体育课等行为习惯养成,借体育纪律训练潜移默化地改善课堂纪律。


有一年,邹显惠带了一个学习基础特别差的班,全班学生,一篇文章中错别字要占一半多。用从前让孩子们写周记来与班主任交流沟通的办法,显然行不通。如何突破?邹显惠一直苦苦思索。


在一次物理课上,邹显惠发现有个学生没有听课,在画画。课后邹显惠找他谈话,他说另一个同学欺负了他,他无力还击,就画漫画去嘲笑他。邹显惠立即想到全班学生普遍喜欢看卡通片、画漫画,顿时计上心来。


于是,邹显惠在班上办起了漫画展。发动学生人人动手,全部参加。邹显惠从大家的漫画作品中选出较好的作品,分门别类编排,再让作者写出自己的构思意图。展会前指定几名解说员,熟读解说词,在展会上解说。同时请美术老师到场,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奖励。就这样,一个漫画展,变成了围绕主题讨论、培养写作能力、锻炼口才、展示特长、陶冶情操的综合活动。


第一次漫画展的主题,是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请同学们抨击身边的歪风陋习。接下去,根据不同需要,围绕感恩、班级新变化、重大节日等不同主题,举办了各种漫画展。在一次又一次的漫画展中,孩子们进行着自我教育和群体教育,班上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各项工作也水涨船高。


比如“早恋”问题。这是中学许多班主任都会碰到的问题。在“放牛”班,这个问题会特别突出。在邹显惠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曾分别采用“堵”和“疏”两种不同的办法来处理“早恋”的问题,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当时,班上有一对“早恋”的学生,邹显惠采用“堵”的方法:个别谈话时严厉批评,通知父母到校三方谈心。谈心时,老师与父母结成统一战线,与学生谈了两个多小时,结果是学生碍于面子当场没说什么,回家后就与父母大吵大闹。谈心后,这一对学生开始对邹显惠进行无声的对抗,经常用愤恨的眼神表达对老师的不满,师生关系从亲近变为疏远。


另一对“早恋”学生,邹显惠采用“疏”的办法。当看见女生在周记里流露出苦闷情绪时,邹显惠找她谈话,得知她喜欢上了一个班上的班干部。邹显惠对她表示理解,说:“这说明你已经开始长大了,逐步进入成年人行列。老师一点也不奇怪。”同时又提醒,“你正处于学习知识阶段,不是谈恋爱的时候。当前,你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处理类似问题条件和能力你还不具备。”女生很赞同,却又难以自控。邹显惠就继续耐心地陪她谈心,帮她出主意:如何转移注意力,如何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就这样,女生三天两头来找她说悄悄话,这样无话不谈的谈心持续了两个多月,女生终于顺利告别了自己的情感问题,进入了正常的学习状态,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有了这样两类不同经验后,邹显惠总结出一个有用的办法:泰然处之,双管齐下。


就算发现学生似乎在“早恋”,邹显惠也绝对不说“早恋”两个字,而把他们认定为走得比较近的好朋友,公开要求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甚至编在同一排座位上,把他们可能私下进行的接触公开化,避免同学之间的议论,让当事人减少压力。


与此同时,召开主题班会,公开讨论“早恋”等问题,让孩子们辨明利弊得失,自己说服自己,期待明天、规划未来。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把感情问题转化到如何互相学习、如何建设班集体等方面来。


正如邹显惠说的那样:“真切的关心是装不出来的。”尊重为爱的表达打下了平等的基础。是在这样的尊重下,爱才不再是一种控制、一种侵犯,而是一种春风化雨的熏陶与润泽。


邹显惠甚至把这种尊重上升到了原则高度。她规定自己必须做到:任何情况下不辱骂学生父母,不因个别人的错误惩罚全班。而且,邹显惠还想出一些巧妙的办法,引导学生主动营造平等、尊重、真诚的氛围,进行自我教育。每一次接新班后,她不忙着提高学习成绩,而是从整肃班风、记好班级日记入手,尽快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人格。她要求学生们从最简单的行为规范做起,对着装、坐姿、站姿,甚至对打扫卫生、削铅笔、摆放书本等杂务,都有具体的要求。


这样的细节约束,难免让很多学生感觉不适应。她就和大家商议达成一项协议:师生之间互相纠错。要求学生们遵守的行为规范,她本人若触犯了,学生们也可以立即指出。


为了让学生们感觉到指出老师错误的“平等”,邹显惠会偷偷有意犯错,比如讲课时讲错许多人知道的知识点,摆放书本时违规等等。每一次,她的违规都会有学生眼疾手快地指出,而她也乐呵呵地马上接受。学生开心,她也开心,就这样,她让学生在纠正老师的错误中,潜移默化地纠正了学生自身的错误,认可并支持老师的工作。


当然,邹显惠也有真正犯错的时候。有一次,她没调查清楚一件事,就批评了当事人。那个学生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很快,邹显惠发现的确是自己的错误,她马上找到那个学生,向他道歉。那个学生态度很好,说:“没关系,人人都会犯错。”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邹显惠深受感动。因为,“人人都会犯错”正是她努力希望学生们接纳的观点。她盼望这些传统眼光下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孩子能够意识到只要改正错误,一切都来得及。


因此,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邹显惠都会及时地发现、不遗余力地赞扬。她从不对学生父母公布学生考试的排名,却强调学生得了多少表扬;她还在办公室准备了一抽屉糖果,哪一个学生有细微的进步,她都会及时予以奖励。这看似幼稚的奖赏,传达的却是甜蜜的认可。师生都在这样点滴进步中获得成长的动力,不断向前。


信念锻造奇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放牛班”的出现也非一日、一人之过。而一个学生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容易,摘下这个标签却非常难。


邹显惠之所以能够创造差班奇迹,最重要的就在于相信学生、相信自己。


这两个相信,说易行难。


“相信学生”这一点,最难。


比如小伟。他是全校闻名的“大人物”。长相帅气,人很聪明,但在学习上,除了语文,其他学科都不及格,有的科目甚至还经常考零分。


老师对他久教无效,头痛不已,只希望他能够安分守己,不要捣乱。可小伟根本不买账,就喜欢把教室搞得天翻地覆。有一天,正在上数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讲着,全班同学都安静地听着。突然,一个女生发出了一声歇斯底里的尖叫,随之就是语无伦次地狂喊:“蛇!蛇!蛇!”


只见一条一米左右的青蛇,正在教室中央游走。全班大乱。


数学老师在讲台上震惊万分,一时间呆住了。所有同学都慌忙逃离座位。混乱之中,罪魁祸首小伟却纹丝不动,喜滋滋地坐在座位上看着大家……


比如小根。抽烟、赌博、喝酒、旷课等事情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而且他总是提不起精神,课堂上哈欠一个接一个,打起来没完,鼻涕口水直流。学习成绩长期倒数第一名。


难道是平时休息不好没睡够?难道是家里发生了什么矛盾?都不是。有抽烟习惯的小根,长期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有人把白粉放在卷烟中递给他抽,他就这样染上了毒瘾……


这样的孩子,是邹显惠班上的常客。


有的学生是“破罐子破摔型”。他们认为一切为时已晚,成天只讲吃、喝、穿、玩,追星,通宵沉在网吧里,上学只为完成父母之命、混个初中毕业。有的学生是“小霸王型”。动不动就向父母挥拳头,甚至扬言要杀父母,搅得父母都不敢在家睡觉,更不敢管他的学习了。有的学生是“心灵创伤型”。这些孩子父母长期不和或早已离异,他们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于是,常常外出不归、滋事打架。这样的孩子要么性格外向但偏执,喜好暴力;要么极端孤僻、冷漠,不爱学习、不求上进……


相信学生,意味着对所有学生都不绝望,不抛弃,不放弃。


越是表现不佳的学生,邹显惠越是沉得住气。无数次家访,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沟通、交流、疏导……永远为这些学生敞开心门,已经成为了邹显惠的行动准则。


正是这样的信念,让邹显惠看见了一朵又一朵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在她的眼前悄然绽放。


小伟最后一次离家出走时,是准备去参加一群不法分子组织的一次行动,幸好被邹显惠及时发现,让其父母将他带回了家。几个小时后,他的伙伴们犯法被抓获,判了6年徒刑。


得知这个消息,小伟惊呆了。这以后,他第一次向邹显惠敞开心扉,给邹显惠写了封情真意切的信:“老师,我也想做一个好学生,也想像班长范义那样,学习好、品德好、行为好,可是我无法做到。每当我下定决心要好好改正时,又禁不住许多好玩的东西诱惑,比如电脑游戏、朋友的召唤……我又何尝不羡慕那些好学生呢……我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以前总是骗老师、骗家长、骗自己,如果这次不是您的帮助,我想我已经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邹老师,我知道您对我很好,我也好想好想立刻就变成一个Good Boy!让大家都喜欢我。”


后来,小伟顺利通过中考,被旅游职业高中录取。


至于小根,邹显惠通过调查和家访,发现他的“病根”在家庭。小根父母离异多年,他和父亲一起生活,与继母关系总是格格不入,一不高兴就往生母家里跑。生母离婚后未再嫁,自己经营着一家茶铺,小根就是在这茶铺里学会了吸烟,又在不设防中吸到毒贩子卷入了“白粉”的香烟,不知不觉地受了害。对此,小根父亲也是无可奈何,说他们已经为了小根吵闹过很多次。


这样复杂的局面,邹显惠不仅没有放弃,而且加倍地努力。她找小根生母谈话,要求不要再给小根零花钱;找小根继母沟通,请继母每天接送小根;和小根更是反复交流,让他懂得父亲、继母、生母对他的爱。一个多月后,小根在校内不再抽烟了。尽管他后来因花钱受到控制又开始打牌赌钱,甚至在外偷钱、旷课流浪……但邹显惠仍然和小根的家人紧密配合。最终,小根戒除了所有恶习,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不仅最终完成学业,还于2001年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进入部队后,他多次写来长信感谢学校和老师。在信中,他写道:“若没有您当初耐心的教育,我现在就不可能穿上这一身橄榄绿的军装。”“您的学生已长大了,成熟了,请您放心。”2002年教师节,小根还特意来信祝全校老师节日快乐,并请求邹显惠把他的信读给学弟学妹们听,希望他们能以他为鉴,更好地成长。


这样的请求,邹显惠当然立刻满足。在这封信中,小根讲述了自己曾经做的错事、走的弯路,真诚、感人。在信的结尾,他还深情地说:“学弟学妹们,要珍惜读书的好机会,不要像我那样错过读书的好时光,弄得现在进入社会连写份申请、体会、总结、书信都感到吃力。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邹显惠的声音、小根的心声在教室里回响,教师里一片寂静,学生们个个神情严肃,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邹显惠,若有所思。就连那几个特别调皮的学生,也都停止了小动作,埋着头,苦思冥想……因为,这个班级也是当年全校最差的班级。这封来自昔日“差生”的信,似乎比任何名人名言、真理警句都更有效,它重重地拨动了学生们的心弦,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了一次最真实也最震撼的教育。


—石激起千层浪。读过小根的来信后,全班的班风学风大有好转,学习的热情与日俱增。邹显惠敏感地发现了这种变化,她趁热打铁,不断进行启发、引导。渐渐地,同学们由过去的老师、父母苦苦劝学,转变为自发自觉主动要求学习。到了期末,考试成绩大幅度提高,成绩合格率由原来的18%,提高到72%,后进生变成优等生,“放牛班”变成全校、全区的优秀班。


这种奇迹般的转变,由何而来?


最基础、最本质的一点,在于邹显惠无限相信学生。


邹显惠坚定地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好孩子,之所以会变为后进生,只是他们的优点因为种种原因被埋没、被遮蔽甚至被扼杀。她相信善与美的种子一直埋藏于学生的心灵深处,特别需要理解信任的浇灌。只有精神上的爱护和信任、行为和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才能帮助这些学生真正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最终从灰暗的角落中走出来。


邹显惠也无限相信自己。她不急不躁,宽容地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觉认识,慢慢觉悟。她坚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每个孩子都能取得自己的进步,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或许因为以前的欠缺,导致所学的知识短时间内并不能全部补习好,但是一旦有了做人的根基与方向,在漫长的岁月中,更多的知识可以边做边学。


有了信念,才会坚持。邹显惠在班级管理中,坚持着几件事。


第一是自己坚持写日记。每次班级里发生了重大的事件,她就会立刻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比如2007年9月18日,邹显惠的日记中记下了这件事——


下午第四节课去学校开会,到17:10;接着校长又留下了几位老师单独开会,直到18:45。当时各班都已经放学了,邹显惠想,自己班上的学生一直在上自习,肯定也就早已散去。但是,当她习惯性地走回教室时,万万没想到,全班都安静地继续上着自习,一直在等着她。


邹显惠感动极了,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自觉性》一文,感慨地说:“‘放牛班’的学生自觉性还是很好,经过两周接触了解,大部分学生不甘落后、愿意学习,也希望老师、学校感受他们的心情,重视他们,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有动力、有能力赶上学习进度。自觉上自习,等着我放学,你们感动了我,我的孩子们!漫长的自习课从16:40到18:45都坚持下来了,一堂课40分钟还坐不下来吗?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做好!努力,加油!”


邹显惠不断记录着,用日记鼓舞自己,借日记深入反思,把握一个个关键点,及时把教育推向深处。


第二是倡导学生写周记。邹显惠深知,对学生倾注“爱心”和“亲情”,并不是物质上的施舍,大量的是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一旦赢得学生们的认可后,她就要求每个学生写周记,与自己深入交流。


有一个叫文静的女孩,她的爸爸意外去世。她通过周记告诉了邹显惠这件事,说到自己常常半夜做梦哭醒的感受。为了尽快唤回她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邹显惠召集班委们为文静举办了一次生日party。在文静生日的前一天,大家用班费买了生日礼物、蛋糕,生日当天的晚自习时,教室挂满五颜六色的气球,被遮住的大黑板揭开,上面写着“祝谭文静同学生日快乐”的彩色大字,全班同学唱起生日歌,送上生日礼物,文静激动得哭了。这一幕也被谭文静记到了周记里,她的母亲也到学校再三表示感谢。从那以后,文静从失去父亲的阴影中站起来了。邹老师又请她担任班长,这让文静越发地自信,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这样的周记写作,一是锤炼了学生们的书写能力;二是能把握思想动态。对学生在周记里提到的困惑,邹显惠总会及时加上批注,还会约他们谈心,答疑解惑,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思想难题,尽快振作起来。


第三是“行为习惯考评表”。管理一个班级和管理一所学校没有本质区别,大事小事十分繁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邹显惠索性设计了一张表格,每个月一张,上面记录着所有学生每天的情况。


在这张表上,一般的学生分为表扬、违纪、其他三栏,而班上最难管理的几个学生,分类就要详细得多,有关他们的任何情况,邹显惠都会及时在考评表里记录下来。


这样每天记录,形成了一个学生的“在校表现图”,一旦发生明显变化,邹显惠就会立刻有所行动。要么谈心,要么家访,要么向周围人询问,了解情况,因势利导。


有了这样的记录,其他工作也有了依据。有一次邹显惠找一个调皮男生交流,拿出《行为习惯考评表》指出:“你有12次没有完成作业……”


男生耍赖,无辜地睁大眼睛:“老师,我做了呢!每次都交给科代表了,不信检查吧!”邹显惠没有去检查,而是当晚在日记里记下了这段对话,说:“他是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高个子男孩。”


第四是坚持开展主题特色班会。邹显惠的习惯是,班上发生问题,随时召开班会,大家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周的班会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教缝补衣服的班会,让学生学会为母亲分忧;教学生手工的班会,让学生们找到动手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还有学生与父母同时参加的班会,对父母们都以正面引导为主;即使反映学生问题,也要关心、建议、积极疏导。


也是在这样的信念引领下,邹显惠相信孩子,相信自己,最终让教育迸发出最大的力量。这些年来,无数学生父母给邹显惠写来了信件,表达自己感激之情。“我感谢您对我孩子的关心和支持。现在她回家心情好多了,能看到脸上的笑容,有时和妈妈谈心时都很高兴。”“提笔时想对您说的第一句是感谢,第二句也是感谢。这是我作为周裴的妈妈发自内心的一句话。真心!诚心!”


帮助问题孩子成长,必须要引导孩子的父母一起成长,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让邹显惠自己也没想到的,她为此还促成了好几对离婚的学生父母复合。


这一切源自于一种简单的、纯粹的、真诚的也是坚定的对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这,其实也就是对教育的信念。正因如此,邹显惠才能从容地、平静地面对任何学生,才能成功地帮助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完成生命的转向。


发掘知识魅力


“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知识”,这是邹显惠的口头禅。这一句“再教学生知识”,也是邹显惠的法宝。


除了班主任这一角色外,邹显惠还是一位优秀的物理老师。她知道,只有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他们才会对学习有兴趣;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成功挑战自我,他们才会有成就感,才会真正爱上学习。


所以,作为物理老师,邹显惠总是尽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富有吸引力。在课堂上,她想方设法开展所有能进行的实验,让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变得灵动起来。在课外,她欢迎一切来访的学生随时探究物理问题。在考试后,邹显惠也千方百计呵护学生的兴趣,把简单的试卷讲评变成“一百分的分析”。学生看到试卷后,能够分析出自己哪些地方有收获、哪些地方有不足;只要说对了,她都把分数加上去,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热情。


这些年来,尽管一直带的是“放牛班”,但邹显惠所教班级的物理学科成绩屡获全区第一、学校第一,她指导的几十位学生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均获省市一、二等奖。


当然,作为班主任,她除了自己的本学科工作外,还特别注意发现学生们其他学科的爱好与特长,并积极与任课老师联络,让热爱学习的学生成为带动班级的正能量。


考试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考分一出,总会几家欢乐几家愁,低分往往会挫伤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邹显惠特别注意,并研究出了一系列的办法,努力发掘知识的魅力,淡化考核的挫伤。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强抓习惯养成,只将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努力的参考因素。她强调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制定,坚决不由老师设立脱离实际的拔高的学习目标。比如有的学生数学考了31分,如果之前自定的目标是30分,那么也完成了目标,会得到表扬;一旦进步在年级三十名内,就会发奖状告知其父母……邹显惠采取一系列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此一步步地坚持到毕业,就自然能取得实现计划目标的好效果。


于是,有一个被人称为“差生”的孩子,写下了《我们正在进步》的周记。文中写道:“刚进初中的时候,懵懂的我们是如此的不懂事;我们无视学校纪律,只知道调皮捣蛋,随心所欲。学习成绩我们是全年级倒数第一,流动红旗从来与我班无缘,我们是‘在批评中成长的班级’。我们自傲又自卑,茫然中缺乏自信,是我们的班主任邹显惠老师温暖了我们,她从教我们怎样削铅笔做起,教会我们怎样做事,怎么做人。一学期下来,我们脱胎换骨:学习成绩居同类班级前茅,流动红旗在我班留而不走。我们成了学校的先进班级,被评为‘校文明班级’‘武侯区先进班集体’。我们以实际行动和成绩证明我们正在进步。而今,在邹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初三(15)班是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在这个大家庭里,同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我为能成为班级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人们眼里的“放牛班”变好了。大家嘴里的“死班”带活了。在赢得众人赞誉的时候,邹显惠却没有任何骄傲。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平静工作,那满脸的喜悦,既献给了学生,也留给了同事。很多年轻同事都感慨她的谦和,甚至不解她的付出:为什么要一直带“放牛班”?


其实,邹显惠又何尝不想当正常班级的班主任呢?她一直记得1994年接的一个班级。那是从初二开始接手的一个普通班,她担任了班主任。一年之后,这个班的物理成绩平均达到97分以上,在全区名列第一,还代表学校参加区运动会比赛,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就这样的一个班级,到了初三一切风调雨顺,正是可以考出好成绩的时候。可是,一到初三,邹显惠又接到通知,她又被分到了另一个“放牛班”。当时,那个班的学生父母嚷嚷着要去校长家门口下跪,把她留下来。她连忙劝阻了学生父母。


邹显惠说:“当‘放牛班’的班主任,曾让我有幸福感,也有无可奈何的不快。付出十倍的辛劳,未必有一分成效,反复性很大,工作特别辛苦。可是,有没有理解我的人呢?有。领导、学生、家长都能理解。他们的一声问候、一声祝福、一个渴望和信任的眼神,都会让我所有的烦恼与不快烟消云散。我知道,正是这样的后进生才越发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去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需要宽容和赏识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需要我。”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邹显惠也习惯了教最顽皮的学生,带最难带的班,取得最艰难也是最动人的成绩。即便如此,没有好学历,却有好“学力”的她,仍然在专业上孜孜不倦地前行。2006年9月,武侯实验中学加入新教育实验,邹显惠就向校长递交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连续17年奋战在初三年级,也就连续17年接任初三‘放牛班’(或初职班)的班主任工作……‘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激发了我参与和研究新教育改革的热情,……现在决心参加到新教育实验中,但希望不要嫌我年龄大了。”


写这封信的时候,邹显惠51岁。51岁,在她的字典里并不等于还有4年就将退休,而是还有4个“放牛班”,等着她用更多的智慧哺育。


就这样,教书一辈子,带了22个‘放牛班’,邹显惠给每个班级带去了春天的希望,为每个孩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对于那些让许多老师避之唯恐不及的孩子,她由衷地感慨道:“我深感他们是一群有灵性、有个性、有独立思维的人,他们更想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关爱。几十年教育教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心灵真美,童心可塑。我无怨无悔。”


这是一位老师最朴素的表白,也是学生心目中最动听的声音。青春期的孩子桀骜不驯,有许多感动的话语常常会以另类的方式倾诉。但是,关于邹显惠,学生们有一句话在以各种方式呈现——“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班主任!”

(本文为李镇西校长推荐,原载《教师博览》)

延伸阅读:

李镇西: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李镇西:父母应该给孩子选择怎样的学校?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要孩子读书的人却不读书,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李镇西:学校明明就是读书的地方嘛,为什么还要“营造书香校园”?

李镇西:如此诽谤整个教师群体,说轻些叫“无耻”,说重些叫“无耻之尤”!

李镇西:当这位10岁女孩在擦拭车厢地板时,周围的成人为何那么麻木?

李镇西:我患有“饭局恐惧症”

李镇西:请别老想着“请教”别人,能够帮你的只有你自己

李镇西:孩子,你为什么要骂老师?

李镇西:作为校长,我为什么要做班主任?

李镇西:一个小女孩忘记戴红领巾,影响学校什么“声誉”了?

李镇西:养成三个好习惯,孩子幸福一辈子

李镇西: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李镇西:如果老师把家长的事都做了,要你家长干什么?

李镇西:孩子的自信心是如何找回来的?

李镇西:孩子,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

李镇西:孩子,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李镇西:教育呼唤“人”的回归

李镇西:学生考差了,她对孩子们说——“不怪你们,是我没教好。”

李镇西:跳楼自尽的刘老师,你真不该这样啊!

巴中一中学教师坠亡:被分数杀死的,除了学生,还有教师

李镇西:我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条建议

李镇西:别拿“一线教师”作标签掩饰自己的苟且与卑下,这是对真正一线教师的玷污

李镇西:我是这样转化“后进生”的

李镇西:把教育当饭碗不可耻

李镇西:家长“红包挖坑”之后,错的不是张老师,而是教育局!

家长挖坑,教师点收红包后被处分,对教师的道德绑架何时休!

李镇西:“请像我一样做教师!”

谁给谁“抹了黑”?——请教屯留县纪委

因为有了你 ——谈教师的尊严

谁来维护教师的权利和尊严

当教育连一只蚊子都不如的时候

杨东平:我们的学校教育最令人痛心的是, 对孩子太狠、太敢下手

独家对话 | 杨东平:“疯狂补习”真的是一道无解的教育难题吗

杨东平:我们的孩子是怎样被撕裂和掏空的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