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镇西: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李镇西 校长传媒 2019-08-31



【李镇西专栏】

“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刻在历届学生的记忆里!”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原创作者|李镇西

本文为李镇西校长原创,首发李镇西校长个人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ID:zhenxichaguan”,校长传媒获得授权发布


常常听年轻老师给我诉说刚参加工作便“热情冷却”“理想碰壁”,问我如何才能“坚守教育信念”如何才能“成为优秀教师”。


我总是这样回答:“坚守教育信念是对的,但目的不是为了什么优秀,而是自己的快乐。别在意优秀不优秀,要在乎你自己每天是否幸福。因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您现在是著名教育专家,名也有了,利也有了,却叫我们‘别在意优秀不优秀’,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想到我的80年代,那时候我是一个刚大学毕业走上讲台的年轻人,除了激情一无所有。那时候,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没学会走就直接跑,当然也有无知导致的无畏,于是语文教改有声有色,于是班主任工作有滋有味,于是也引发无数争议,但我不管,每天都乐呵呵的,用比较文艺的说法,叫“意气风发”;我每个星期天每个寒暑假都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在小溪里捉鱼,在岷江边戏水,让风筝在海洋般的蓝天上优雅而自信地写诗,让歌声在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原始森林中激荡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而这一切,几乎都受到非议,但我不管,开心就行!有时候领导批评我,我也不觉得委屈,因为这一切都是我“自找”的。什么“中高”什么“特级”,不给我评没关系!没有什么比拥有一颗自由而幸福的心更重要的了。一直到2003年评上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之前,我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荣誉。但我真的很坦然——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里的“优秀”特指有些“荣誉称号”。


身被名缚,哪来自由?心为形役,何言幸福?何况现在评优选先有很多水分很多人情因素,托关系,走后门,搞勾兑,拉选票……很累的。就算“优秀”了,幸福却失去了。


如果要以失去心灵自由为代价去获取各种“荣誉”,那我宁可还是保持心灵的自由。


当然,年轻时的我也不是不追求优秀,但我更追求自己认可的优秀。这里的“优秀”就是我自己给自己拟定的“好老师标准”——课上得好,班带得好,分考得好。只要做到了这三好,家长信任我,学生依恋我,我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我就“万事不求人”。我因此也就拥有了行动的潇洒和心灵的自由,除了忠实于自己的良知,我不用看任何人脸色行事,更不会患得患失,斤斤计较。


一次和我校一位年轻老师谈心,我说:“作为普通教师,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世俗的名利——‘优秀’呀,‘先进’呀,‘学科带头人’呀,‘特级教师’呀,我们理应感到自豪,因为这是我们价值的标志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可能这些‘优秀’你都没有,也不要紧:我不‘优秀’,但我很幸福啊!这也就够了。”


我现在越来越坚定地认为,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是否“卓越”更无关紧要,最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


注意,我从来没有说过优秀不重要,我只是说“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单说“优秀”,至少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我们做得比别人相对出色一些的工作;二是指我们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如果我们做得好,又获得了各种荣誉,当然是很自豪的,所以“优秀”并非不重要,但是如果二者不可得兼,那我坚定不移地认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如果是在第一个层面说“优秀”,那么我们总要和别人比较,因为“优秀”总是相对而言;因为比较(攀比),我们求胜心切,我们精益求精,我们永不满足,我们“欲壑难填”……当然,从积极意义上看,这正是我们上进心的表现,“永争第一”嘛!但同时,在这比较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失去了从容自如的心态,失去了“慢教育”的智慧,也失去了教育的优雅与情趣,甚至我们潜在的或者说沉睡的功利心渐渐苏醒,让我们备受折磨,于是,教育的幸福也不知不觉远离我们而去。


如果是在第二个层面说“优秀”,那么我们免不了要关注教育以外的人和事,因为“优秀”不能自己说了算,总得要人家来评比和选举。也许你的工作的确比别人做得好,去年高考你也“培养”(其实,哪是你一个人培养的啊)了一个县“状元”,于是你自认为优秀,可这次学校却只有一个“优秀”的名额,而还有比你更优秀的——和你同一教研组的一个同事今年还“培养”(?)了一个市“状元”呢!于是,这“优秀”的桂冠便落到了他的头上。你想“优秀”也不能。何况,如果你所在的学校风气不那么正,即使你的工作和成果的确出类拔萃,可是你不善于搞庸俗的人际关系,更不善于和领导拉关系,那无论是群众投票,还是领导推荐,人家就是不让你“优秀”!


想“优秀”而不得,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那就别管什么“优秀”不“优秀”啦,还是追求纯粹的教育幸福吧!因为——


 “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


幸福,源于心态;不幸福,也源于心态。我曾给年轻的老师们评论过网上流传的一些段子,比如:“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维持人。三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的快。六等教师班主任,累死讲台无人问。”我说,这些段子初一看觉得很解气很痛快,“终于有人为我们鸣不平了”。但实际上这些段子大多似是而非,夸大其词,不但不能减轻自己的郁闷,反而会增加自己的痛苦。而且段子中的“教师”也完全可以置换成“医生”“警察”等。不要老觉得自己最不幸,不要老觉得自己遇到的最不公平。放眼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更多的人比我们更苦更累。我经常对老师们说:“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职业心态!”


我不是主张面对不公不平逆来顺受,不,如果我的权益与尊严受到了侵犯,我们完全可以也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与尊严。问题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时候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也不是所有的“不公平”都达到了“法律的高度”,而且种种不公也不可能在一个早晨彻底消失。那怎么办呢?还是得调节心态,从容应对。何况,很多时候缠绕我们的不过是一些琐碎的烦恼,完全可以一拂了之。李白有一句诗:“空长灭征鸟,水阔无还舟。”不是天空没有飞鸟,而是晴空万里,辽阔无边,一两只鸟简直微不足道;不是水面没有船只,而是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一两只船也就微乎其微了。这是胸襟,也是心态。某种意义上说,拥有了好心态,便拥有了幸福。


我所在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有很多这样幸福的老师。比如邹显慧老师(点击参看《22个“放牛班”的春天》,几十年来就是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物理课,认认真真地带好每一个班集体,直到快退休才评上高级职称,可是她很幸福,因为面对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都不甚理想的学生,她却取得了让人敬佩的教育成果;更重要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爱她。有一年教师节,邹老师班的三个男生天没亮就起来,为他们敬爱的邹老师熬鱼汤,上学的时候三个男孩子小心翼翼将热腾腾的鱼汤送到学校,放到邹老师的办公桌上。邹老师非常感动。中午,她把鱼汤热了之后又端到教室里去,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这份鲜美,分享这份情感!邹老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荣誉称号和“优秀”证书,但是她从不为此烦恼,反而随时都乐呵呵的,因为她幸福。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的郭文红老师也是一位幸福而不“优秀”的老师——如果“优秀”仅仅体现在各种荣誉证书上的话。郭老师长期担任小学高段的教学,也就是说,她带班往往就一年或最多两年。可是,哪怕是只教学生一年,孩子们都能对郭老师产生依依不舍的情感。有一年,又一届孩子要毕业了,郭老师带着他们最后一次春游。在路上,孩子们想到不久就要离开郭老师了,他们决定给郭老师亲手做一件礼物。说干就干,他们用随身带的糖果、果冻、巧克力等小零食在草地上摆弄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件特殊的“礼物”做成了。孩子们把郭老师请到礼物前,郭老师睁开眼睛便热泪盈眶,原来草地上摆了了四个大字:“精忠报郭”。孩子们用这种方式向郭老师表达着他们的爱。一个曾经让郭老师操碎心的“后进生“,毕业时来给郭老师告别,说:“郭老师,我们走了以后,你千万千万不要教下一个年级的三班啊!”郭老师问:“为什么呀?”这男孩认真地说:“因为那个班的学生呀,个个比我还坏!”一位男孩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毕业!”妈妈问他为什么,男孩回答:“我不想离开郭老师!”一位女孩对在省教育厅工作的爸爸说:“爸爸,你把郭老师调到中学工作吧!那样郭老师就可以继续教我了!”……孩子们的想法很天真,说法很幼稚,但感情很纯洁。拥有这样纯洁的感情,郭老师因此幸福。


应该说,在一个风清气正环境里,教师的优秀和幸福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和谐统一的。领导正直,同事善良,评价科学,程序公正,幸福的老师怎么可能不优秀呢?于是,因为自己突出的业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这时,我们也不用刻意推辞,完全可以坦然而无愧地接受。因为这是教育给我们的馈赠。只是我们把这份馈赠仅当做意外的收获,因为我们从来就不是冲着这些荣誉而工作的。没有这些荣誉也无所谓,我们也不会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教育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幸福。至少从教36年来,我一直是这样提醒自己的,而且我基本上做到了。


“优秀”教师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和机遇甚至人际关系有关;但幸福的教师有千千万万,而且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我在我这“镇西茶馆”推出过的(可以点击名字便可读到他们的故事)汪敏老师蒋长玲老师唐燕老师潘玉婷老师郭继红老师张清珍老师邓万霜老师冉光辉老师王小刚老师……他们都默默无闻,毫不“著名”,但他们毫无疑问,不但幸福,而且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优秀。


不久前我翻检旧物,偶然看到多年前一位学生的父亲给我写的信,上边说:“我的小儿子胡小鸥,有幸成为您的学生。他的一帮玉林中学的同学彭倍(留美博士生)、袁泳(留加硕士)相聚我家,谈到‘镇西大将军’都很佩服得很。这不是官方的大奖状,你征服了学生的心,学生爱你,比什么都珍贵。”


我还想到几年前,2000届的胡夏融和王墨兰来看我。王墨兰的父亲特意写了一幅字裱好请女儿送来。于是,毕业15年后,学生家长给我这样的评价:“桃李满天下!”我认为,这是一个教师至高无上的荣誉。


有一句话不是我的原创,而且我也记不住是在哪里看到的,但我特别欣赏:“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刻在历届学生的记忆里!”


我愿与各位志同道合者共勉。 

2014年4月2日修订充实

延伸阅读:

既要爱孩子,还要懂孩子——点评郭文红老师

原创作者|李镇西


20年前,我在拙著《爱心与教育》中写道:“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的郭文红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有着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教育者。可能是因为她天性善良,也可能是因为她自己有着中度耳聋的残疾,所以她对孩子总是充满一种理解,对身心特殊的孩子总有一种特别的爱。她曾经给我说过一个苦恼:“课堂上孩子发言时,我往往只有走到孩子面前注视他的口型,我才能明白他说什么,可这样一来,我又担心对孩子造成精神压力。”这种细致入微的体谅,得有怎样一颗无比纯真的爱心?每次说起和孩子们之间的爱,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因为她一直和孩子共同创作着爱的故事。所以,孩子们才会在毕业前夕,送郭老师一个特别的礼物——用糖果、饼干、巧克力等甜甜零食在草地上摆成的四个大字“精忠报郭”;所以毕业班一个曾经特别调皮顽劣的男孩子才会依依不舍而又不放心地对郭老师说:“我毕业后,您千万不要去教五(5)班,因为我帮您看过,那个班的男生,个个比我还坏!”所以教师节前郭老师才会收到毕业几年后的孩子给她寄来的网购的《中国好老师证》……现在有一个说法很流行:“做有温度的教育!”我认为,这里的“温度”首先是人性的温度,是人道主义的温度。郭老师的教育真是如此。


但是,有爱的老师不少,可教育仅仅有爱也是不够的。正如郭老师所说:“并不是有爱心就能做好教师工作的。”这是郭文红老师的一个重要理念,正是这个理念,她把自己和许多空谈“爱心”的老师区别开来了。英国《太阳报》曾搞过一个调查:“什么人最快乐?”结果名列前茅的有医生,理由是“医生有帮助别人的专业能力”。注意,医生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专业”,而不是仅仅有爱心——医生的爱心当然不言而喻。我想到苏霍姆林斯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第11页)所以,我经常对老师们说:“我们不但要爱孩子,还要懂孩子!”所谓“懂”,就是“专业”。只有这样,我们的爱,才能够温暖着孩子的心;而这份温暖,才能“孵化”着孩子们的成长。


正是怀着这样的理念,郭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就不仅仅满足于面对整个集体常规管理——她的班级管理当然很出色,班风优秀而且富有缤纷的色彩,但她更注重针对一个个孩子而走进他们的心灵。她对孩子的爱是平等的,一视同仁。但真正的平等就意味着对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孩子“差别化对待”,尤其是善待那些有身心疾病的特殊孩子。我前面说了,也许和郭老师本人身有残疾有关,她特别关注和关心那些特殊儿童。在这里,所谓“关注和关心”并不是多几句问候,多一些陪伴,不,远远不是,而是通过学习掌握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知识甚至相关的医学常识,以专业的眼光审视特殊孩子的日常行为,以专业精神研究特殊孩子每一个细微的异常动作和表情,进而再以专业的方法予以引导和矫正。在这方面,她研究和引导自闭症儿童“小杰”的过程相当精彩而且有说服力。“小杰”的积极转变显然不是靠“推心置腹”的“思想教育”能够起作用的,靠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当然,“小杰”的转变也不是郭老师一个人的功劳,但毫无疑问,郭老师的专业态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过来试想一下,如果面对这样的孩子,郭老师毫不专业地企图以对待一般“差生”的态度去“搞定”,最后能“搞定”吗?据我了解,在郭老师班主任生涯中,“小杰”并不是唯一的特殊儿童,郭老师曾经遇到过多个这样的孩子,她都充满爱心地用专业的方法去引导和转化,并获得成功。


在这里,所谓“专业”也可以理解为“教育的智慧”。而对郭老师来说,她的教育智慧则远不仅仅是体现在如何转化特殊儿童。在许多方面,郭老师都让孩子及其父母佩服乃至敬仰,靠的正是她的智慧,而不仅仅是爱心。郭老师的数学课上得很棒,作为班主任她首先是在学科专业教学中征服了孩子们。比如,讲“派”(这个符号我打不出来),她居然可以用数学课让孩子们过“派节”,孩子们在故事中,在游戏中迷上数学,进而对郭老师膜拜得五体投地。郭老师还特别擅长开展活动,包括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的活动,她会让她的孩子们走进茶场,走进荷塘,让窗外的风扑面而来,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然教育融为一体。在孩子们眼中,郭老师总是那么多的“妙计”,因为她组织的班会课以及班里的各种活动,总是妙趣横生,又意味无穷:家长讲座、创意大赛、全班之最、班级日记、期末颁奖……每一项都成为历届学生嵌入心灵的美妙回忆,和聚会时眉飞色舞的话题。孩子们说“郭老师有才”,不就是说她“专业”而富有“智慧”吗?


这里我想单独说说她的家校合作创举:亲子日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已经没有任何人否认了,但如何落实?特别是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将家校合作变成一种机制而体现于日程行为?郭老师采用了父母写“亲子日记”的做法,就找到了一种家校合作共育在班主任工作这个层面的载体。我说这是郭老师的“创举”并非是说她是第一个采用这种形式的,而是说她根据她班上的情况,以这种形式实现了教育效果最大化。所谓“教育效果”,首先是孩子父母的提升和自我教育——他们在在写日记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反思自己,而反思正是最好的提升和自我教育;而当父母提升之后,他们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就和过去不一样了,看孩子的眼神也不一样了,采用的教育方法也自然会更科学;父母的积极变化,自然而必然地会带来孩子的积极变化……这种互相学习,这种彼此感染,这种共同成长,正是我说的“教育效果最大化”。不,有一点需要补充,这里的“教育效果”,还包括教师本人进一步的专业提升。正是在每天批阅“亲子日记”的过程中,郭老师的教育情感更充沛了,教育理解更深刻了,教育智慧更丰富了。源于“专业”,而又提升了“专业”,这种教育的“良性循环”正是郭老师的教育追求。


郭文红老师以自己平凡而生动的教育实践,再次证明了一个朴素的教育真理——只有怀着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充满爱心地做一个专业的教师,做一个富有智慧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成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人学”,我们的教师才会有职业尊严和幸福,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成长的快乐和伴随终生的温馨记忆。

2017年7月6日晚

延伸阅读:

李镇西:父母应该给孩子选择怎样的学校?

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要孩子读书的人却不读书,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李镇西:学校明明就是读书的地方嘛,为什么还要“营造书香校园”?

李镇西:如此诽谤整个教师群体,说轻些叫“无耻”,说重些叫“无耻之尤”!

李镇西:当这位10岁女孩在擦拭车厢地板时,周围的成人为何那么麻木?

李镇西:我患有“饭局恐惧症”

李镇西:请别老想着“请教”别人,能够帮你的只有你自己

李镇西:孩子,你为什么要骂老师?

李镇西:作为校长,我为什么要做班主任?

李镇西:一个小女孩忘记戴红领巾,影响学校什么“声誉”了?

李镇西:养成三个好习惯,孩子幸福一辈子

李镇西: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李镇西:如果老师把家长的事都做了,要你家长干什么?

李镇西:孩子的自信心是如何找回来的?

李镇西:孩子,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

李镇西:孩子,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李镇西:教育呼唤“人”的回归

李镇西:学生考差了,她对孩子们说——“不怪你们,是我没教好。”

李镇西:跳楼自尽的刘老师,你真不该这样啊!

巴中一中学教师坠亡:被分数杀死的,除了学生,还有教师

李镇西:我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条建议

李镇西:别拿“一线教师”作标签掩饰自己的苟且与卑下,这是对真正一线教师的玷污

李镇西:我是这样转化“后进生”的

李镇西:把教育当饭碗不可耻

李镇西:家长“红包挖坑”之后,错的不是张老师,而是教育局!

家长挖坑,教师点收红包后被处分,对教师的道德绑架何时休!

李镇西:“请像我一样做教师!”

谁给谁“抹了黑”?——请教屯留县纪委

因为有了你 ——谈教师的尊严

谁来维护教师的权利和尊严

当教育连一只蚊子都不如的时候

杨东平:我们的学校教育最令人痛心的是, 对孩子太狠、太敢下手

独家对话 | 杨东平:“疯狂补习”真的是一道无解的教育难题吗

杨东平:我们的孩子是怎样被撕裂和掏空的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