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雨30多年,还是上虞老曹娥的味道

2017-12-03 虞味-小鹿 新媒微上虞

馄饨

食色上虞

清晨的小店

渐渐热闹起来

食客们

一边轻松地唠着家常

一边细细地品味着

碗中的馄饨

享受片刻清闲



很早以前,曹娥人都喜欢去观花桥(又名桂花桥)的集市,像个小的农贸市场,谈不上种类丰富,但却满足了日常需求。有一家穿街的铁丝上挂了一个馄饨店的牌子,没有店名。



“来一碗馄饨,再要一份拌面。”

“好,馄饨一会儿就上。”

“再加一碗馄饨。”

......


在简陋的馄饨小店里,这一幕每天都要上映无数遍。但对于附近的吃货们来说,似乎只有吃完这碗馄饨,一天才算真正圆满了。



时过境迁,物转星移。曹娥老街拆与不拆一直纠缠至今,终于还是面临拆迁开发,馄饨店也从原址搬迁了。


“来一碗馄饨,再要一份拌面。”从曹娥老街转到了民丰社区边。



出于搬迁的缘故,老曹娥馄饨店坐落在新址不过4个月,食客却是络绎不绝。每天清晨4点多,对于辛勤劳作的沈宁娥而言,一天的忙碌生活又要开始。一碗美味的馄饨,便是从味蕾直达身体、给予食客最好的能量。


馄饨传到沈宁娥正好是第三代,有着三、四十年的历史,以皮薄,鲜味足,在顾客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如今,店面由她一人经营,母亲时常过来打理。她的手艺便是从母亲那传承下来的。


馄饨是汉族传统面食,源于中国北方,用薄面皮包馅儿,通常为煮熟后带汤食用。馄饨是她和母亲一起包的,她家馄饨最大特色就是它的面皮,面皮看上去是透明的,吃起来滑溜溜的。



换了新址,但仍是从前的价格,从前的味道。“每天早晨6,7点时,会有顾客光临,那时特别忙。下午过了3点半,也忙”。



没过半晌,一阵人声鼎沸。“来一碗馄饨,再要一份拌面!”,顾客说,店面搬了,她们便从桂花桥跟着过来吃馄饨。



馄饨下锅,漏勺一划盖上锅盖,青白大碗内放一匙猪油、撒几丝葱花。馄饨已熟,掀开锅盖漏勺一抓一抖将馄饨放入碗中。手脚麻利的一连串动作过后,馄饨放在你的眼前了。



从面皮到馅,还有猪油,都是沈宁娥和母亲亲力亲为。出锅的一只只馄饨轻薄透亮,吃上一口嫩滑爽口、汤清味鲜,疲惫严寒全部散尽。



用调羹舀起一只,吹几口热气便连汤带馄饨地吞下。待滚烫的馄饨滑过喉咙口,满满的鲜香味从舌尖渗透出来。



再点一份烤饺,浇上醋,配着馄饨食用,美味心满意足。烤饺味道鲜美,大概是沈宁娥之前有过炸鸡排的经验,煎的得心应手



在弥漫着肉汤香气的小店里,人们默契地等着,只为了吃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小馄饨。一天能卖多少馄饨?大概5,6斤吧。


转场来到曹娥老街,我想见一见沈宁娥的母亲。下了桥一转头就找到了店面,没有显赫的招牌,没有华丽的装潢,泛旧的墙和墙上歪歪斜斜的字诉说着岁月沧桑。



没见到沈松珊,等了等,60多岁的她骑着三轮车从河埠头正好洗完扇叶回来。她说天冷了,好洗干净收拾了。老人没歇停,一到家又开始忙活别的家务。



曹娥老街面临着拆迁,老店马上便要拆了。老店能留多久,沈松珊就打算在这坚持多久,等到老店拆了,再搬去民丰社区边的馄饨店和女儿一起卖馄饨。


店内简简单单,安安静静地摆放着4张方桌和几把椅子,桌上放着醋和辣油。曾经忙起来,有不少人排队。如今生意冷清了很多,只要有人来想尝一碗馄饨,她便起身做一碗。



馄饨下锅,漏勺一划盖上锅盖,青白大碗内放一匙猪油、撒几丝葱花。馄饨已熟,掀开锅盖漏勺一抓一抖将馄饨放入碗中。



你瞧一眨眼的工夫,馄饨上桌。三、四十年的风雨,三、四十年的传承。天渐冷了,清晨去不去吃一碗热腾腾的老曹娥的馄饨,品一品几十年如一日的美味?



●地址:中华孝德园对面,民丰社区公交站边


浙江微上虞

文字:小鹿

摄影:小鹿

浙江微上虞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阅读】戳👇


最新热文:曹娥江马拉松|道路停车收费

上虞大动作|上虞新地标

食色上虞:22年煎包老店开发区粢饭上虞老字号

谢塘豆腐干德鑫麺馆步行街凉面

老手艺:修表匠老式理发店箍桶匠

菜籽油修鞋丰惠老照相馆修车匠

学校系列:春晖中学实验中学上虞中学 华维中学 

微上虞热文:理工大开学上虞全国出名上虞大动作

乡镇原创系列:长塘东关丰惠小越下管崧厦

汤浦章镇梁湖道墟谢塘上浦丁宅岭南陈溪


目前5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