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推荐了这本书:

齐欣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9-11-16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9月23日第11版



推荐图书《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像志》


· 点击封面获取更多书讯 ·


主 编:高 扬

执行主编:郑丽君

开本:12

版次:2019 年8 月第1 版

定价:298.00 元



江山为何如此多娇?农业文化遗产没准是一把“KEY”


文 | 齐欣


秋分是丰收的节日。
  

“中国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国摄影出版社推出厚厚一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像志》,2019年“中国100个乡村文化活动”中,有11个分别来自6个省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汇聚热闹的场面和镜头中的美景,梳理着年轻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深为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延续的能工巧做所震撼,深为“人”的努力所感动。发自心底的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是农业、林业、渔业相结合,在独具特色的沼泽洼地中巧妙利用垛形土地的湿地生态农业系统,已有上千年的造田耕作历史。(奚鸣君 摄)


兴化结合乡村旅游和摄影人创作需要开发了千岛菜花景区,每年举办千岛菜花节,其中乘船游也是到这里游玩的游客们的必选项目。(杨秋红 摄)


江山如此多娇!


中国有5.64亿乡村人口,世界上还有更庞大规模的农业伙伴。农业处处充满智慧,智慧又带来丰饶。个中意义已不囿于农民和农村。

世界各地,无论国家抑或族群,唯拥有深厚农业基础,才会对“丰收”抱有彻底而共同的憧憬和无私奉献。中国有悠久的农耕文明,中国人深谙而且践行丰饶无忧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将其中最行之有效的部分分享予世界。这就非常容易理解,为何中国能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的积极实践者并处于带头位置。

  

农业文化遗产,是“丰收”培育的一粒果实。

  

农业文化遗产的诸多目标、规则与实践,都可以视作因对丰收之渴望而聚集的力量。经过十余年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已出现明显的社会化和文化化迹象。在当今工业社会和互联网发展大势下,农业文化遗产再次强化和更新了所有人对“丰收”的理解。围绕着丰收,劳作化为活力、古老勾勒出持续、耕作技法演绎为巧工——凭借简单工具和大自然易于选取的材料,就可繁衍并支持社会进步,这可是富裕后方能达到的回望境界,甚至亦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不是吗?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是以牧民—牲畜—草原—河流相互依存、和谐共生为特色的复合游牧生态系统,核心区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面积4141 平方千米,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狩猎的场所和游牧活动的栖息地。(邹宝良 摄)


敖汉旗的粟和黍是原始的栽培物种,在内蒙古当地的区域分布和种植季节上具有互补性和不可替代性,并且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作物。图为成熟的大红黍。(于海永 摄)

  

由此,农业文化遗产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新的机会。它既是“丰收”的果实,也是可让“丰收”演进为更加时尚的一粒种子。

  

此时的“时尚”远非游乐娱情,其实是安全无忧的深度演化。纵览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就不难发现其最频繁被列入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系统”。这也构成其最鲜明的特点。那些原本默默流传于乡土的生产与生活体系,如今又带火了“景观”。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性与动态性特征,可以借助传播的平台、路径和节点,拉近城乡生活的距离,可以使得生产过程变得灵动,可以将遗产地田头与菜市场与我们的饮食、健康、精神与灵魂有逻辑地关联起来。多么有趣的LIFE!

  

这种关联又可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串连。世界各地的农业遗产地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与生态体验比对,提供了文化与文明互鉴的机会。这些场合,鲜活、直接又令人信服。

  

那下一步则一目了然:既需要全球一体的视野,更急需共生、共创、共享的有效实践。这个挑战,并非来自农者原本熟悉应对的大自然。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是以南方中低山丘陵地区梯田景观为特色的稻作梯田生态系统。自唐宋以来,联合村民使用木犁、锄头等工具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险峻的金鸡山中创造了神奇壮丽的梯田,成为村民几百年来的主要生产生存方式。(包世生 摄)


联合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走入联合梯田,便仿佛走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梯田层层叠叠,犹如流云飞波,线条优美,疏密相间,造型各异,构成一幅幅山水田园诗画。(包世生 摄)


如果,丰收时节的祭祀是在敬仰先人,那当代的“丰收奖”则应奖励发现和远见。在奖给科学进步的同时,也应尊敬对传统的延续——关注和鼓励那些价值的承载者,理念的共享者、实践的坚持者和社会发展的眺望者。他们同样也在努力寻找着挑战的答案。



关于本书


☘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像志》「影像志」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风貌和传统文明发展历程,将极大地提高公众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 本书汇编原农业部发布的第一、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共39 项(其中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5 项);

☘ 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副主席,农业农村部全球/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闵庆文亲自撰写前言;


 按照地域分布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特色、产品特点、气候条件和耕作技术,以及相关民俗文化活动;


☘ 读者得以直观地认识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探索科学的保护和传承办法;


☘  中英文版的方式,将在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影响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以及继续引领国际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国农业文化向世界展示的一扇窗!



点击“阅读原文”

开启一场农业文化遗产影像之旅



| 新书 |



| 征集 |



| 影廊 |



| 对话 |



| 技法 |



| 话题 | 



| 影史 |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电话:010-65220965

编辑:许瀚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