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点名,银行的钱是“杠杆收购、债市违约、票据风波”背后推手

2017-02-13 欧阳洁 王 观 贸易金融

诚邀各领域专家学者、从业者及机构投稿或荐稿
与30余万行业精英分享与共同发展
投/荐稿邮箱:tougao@sinotf.com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欧阳洁 王 观  

原标题:银行的钱,岂能“虚投空转”?

整理:票友—票据圈儿那些事(I的:PIAOYOU_Bill)


杠杆收购、债市违约、票据风波……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热点金融事件背后都有银行资金的影子。相比传统的信贷资金,这些钱通过在不同金融市场、不同机构之间穿梭,在金融体系内部 “虚投空转”,一些风险已经显现。这种新的金融风险隐患,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银行的钱,本应更多地流向实体企业,为振兴实体经济添动力,却缘何出现在金融市场里“打转转”?这会对整个经济运行带来什么危害?相应的风险又该如何防范?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银行资金“空转”是咋玩的?


有的进入债券等其他市场,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有的虽进入企业,但企业并未投资于实业;还有些资金通过信托绕道进入房市,房地产企业成了银行贷款的“香饽饽”。


银行资金“空转”,有几条清晰的路径可寻。



辗转进入资本市场是第一条路径。在去年备受关注的万科事件中,银行资金的影子隐现。银行理财资金进入宝能,没有投资于实体产业,而是成为宝能购买万科股票的主要来源。宝能一边用银行理财资金替换了之前券商的资金,一边通过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获得银行的理财资金,继续增持万科股票,银行资金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


进入债券市场是第二条典型路径。特别是在去年底债市违约事件爆发后,其背后大量来自银行的资金成为市场焦点。“银行资金一直是债券市场的主力。在去年的债市上,银行的理财资金‘空转’,钱从银行再转到其他金融机构手中,机构之间环环相套,每过一道手就加一层杠杆,资金最终才投入债市,但这样延长了交易链条,虚抬了整个债券市场。”一位外资投行研究人员对记者说。


第三条路径是,银行资金绕道进入房地产市场。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中,45%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还有更多银行的钱拐了个弯,流入房地产开发项目。


“很多房地产企业通过正常的贷款拿不到资金,就转道信托计划,但资金实际上还是来自银行。”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信托公司为房地产发行一笔信托计划,同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将理财产品的资金通过券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资管计划与信托计划对接。一般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计划获得资金的年利率在15%左右。


河北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总裁告诉记者,当前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困难,银行对外贷款也非常慎重。但房地产企业没受影响,反而成了银行贷款的“香饽饽”。因为有去库存政策的支持,不动产抵押也被银行认为是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去年房市火爆,房地产开发是银行贷款的重点。


由此可见,上述银行资金,有的是进入了债市、股市等其他市场,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有的虽然流向了企业,但企业并未投资于实业;还有的是通过信托等形式,进入了房地产市场。


“2014年以来随着股市上涨而迅速发展的配资业务,就是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以及证券公司利用资管产品进行的一种创新。此外,在股权激励、杠杆收购以及定向增发等证券市场交易中,也大量存在银行理财资金的身影。”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截至2016年底,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已达到100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规模最大,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业务增长最迅速。


“空转”风险到底有多大?


银行的钱在金融机构间“空转”,对整体经济运行带来危害,一旦债务违约,资金链条上的各家金融机构难逃其责,银行也不能幸免。


资金“空转”,不仅会放大金融市场风险,也会因为拉长了资金流转链条,抬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风险首先来自高杠杆。


“资金在不同机构之间流转,每过一道金融机构就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金融机构只有放大杠杆做投资,才能套取收益。一旦市场发生逆转,‘击鼓传花’到某家机构手中时,这家机构没有获利空间,杠杆加不上去,就会发生违约。去年底的国海证券违约事件就是这个原因。”某商业银行资管部门负责人说。


侨兴私募债违约事件是其中一例。企业原有偿债遇到困难后,地方产权交易中心为企业发行私募债来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引入保险机构提供履约保证,原来的贷款银行出具银行保函,为债务兜底,最终产品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销售给普通投资者。由于产品层层担保,企业若出现债务违约,资金链条上的各家金融机构难逃其责,银行也不能幸免。


“这些风险看似由不同的金融机构承担,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分散,反倒是因为资金链条拉长,如果产品开始违约,风险最终会传递到银行体系内。”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坦言,大家对其中的风险心知肚明,但只要每家机构在链条上还能有套利空间,就会无视风险,继续“玩”下去。


银行资金层层转手,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


胡军是福建某科技型企业负责人,最近向银行申请一笔贷款,拿到手的却是一笔“组合贷款”:一半是贷款,一半竟是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汇票的一半额度要作为保证金存回银行。“对企业而言,贷款的便利度就降低了,为此支付的成本也高了,除了贷款利率外,开承兑汇票有一笔手续费,去银行贴现还要交上一笔贴现费。”胡军说,有的银行在贷款前就和企业“商量”好,开了承兑汇票后还要去别家银行贴现,之后再把资金存到自家银行。企业在银行有了存款,银行又能为企业“贷款”了。如此反复,资金在银行之间存来贷去,企业最终拿到手的贷款“缩水”不少,贷款成本升高。


各种金融机构融合加深,还会放大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影响不再局限于某一市场或行业中,而是通过股权控制、资金交易等纽带,将单个行业、单个市场的风险渗透到金融市场各个子市场,包括银行、基金、券商和保险等,风险的外溢性大增,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在上升。”曾刚说。


“虚投空转”该怎么堵?


解决资金空转问题,不是简单地让钱全部流入实体经济,最根本的是要搞好实体经济,让银行能找准适合投资的行业、企业。金融创新必须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防范资金空转、不让资金脱实向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资金全部进入实体经济。”曾刚认为,我国金融业发展到现在,不仅有解决融资问题、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功能,还有风险管理、资金配置及流动性管理等需要,面对的金融服务需求已经非常广。真正存在风险、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是银行资金满足实体经济需要的过少,而在发挥其他功能方面过大,因此,实现资金的合理流向是关键。


过去一段时间,受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影响,不少银行选择大力拓展其他非信贷类业务,甚至一些银行的非信贷资产已超过信贷资产,其中就有很多资金流向股市、债市、房市等。曾刚认为,解决资金空转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搞好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进一步推动去产能、去杠杆,让银行能找准适合投资的行业、企业。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石,应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为银行资金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和机会,流向实体经济的四面八方。”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认为,还应注重引导市场预期,防止出现局部资产泡沫化。


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不同金融领域交叉明显增加,监管层面也要适时调整和优化。“虽然现在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很多机构已实现混业经营,利用产品创新完成资金跨市场流通。”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监管机构需加强协调,对创新产品、新型金融领域统一监管,尤其是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同时,应按照金融的本质要求进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加强监管不是限制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而是要适应相关业务的发展趋势及风险特征,守住不爆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曾刚建议,强化监管协调应完善统计体系,以便及时、全面了解跨市场交易规模和资金流向,同时强化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信息共享,定期沟通,在特殊情况下能进行适时干预。


陈冀认为,随着非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的业务模式和风险日趋复杂化,银行不仅应继续加强对传统信贷业务的风险把控,还要主动适应业务创新发展的进程,注重对各类新型非信贷资产类型的风险管理,使创新不跑偏。


温彬建议,银行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与银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风险偏好方案,确保银行持续稳健经营。


培训报名开启

监管从严形势下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

2017年第一期专题培训


受2016年“去库存 去杠杆 去产能”所引爆的楼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泡沫及大宗商品爆涨潮的影响,国内实体经济长期遭受多重挤压。2017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的后续效应将逐渐发酵,美联储加息,贸易保护主义,不确定性加大。


针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严峻形势,2016年11月底以来,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的措施,严格执行“控流出 扩流入”的政策,以稳定市场、增强信心。在外部监管不断从严的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将如何发展?本外币贸易融资业务有哪些创新产品可以开发利用?新兴贸易融资产品主要包括哪些风险?如何进行风险防控?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应对汇率震荡带来的风险?融资套利有哪些操作技巧?如何充分利用贸易融资工具服务好实体经济?……,所有这些都是新时期的热点、疑点、难点,也是企业和银行等机构必须加以密切关注并协同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讲座将以全新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详细地分析和解读,欢迎踊跃报名参加!


时间:2017年3月4-5日 地点:上海

欢迎咨询:(同微信)18501955840(郭老师)、13581626425(米老师)

报名方式:姓名+手机号+邮箱(将安排老师和您联系)


喜欢这篇文章,就去置顶支持我们! 步骤见下图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结算 : BPO规则研究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管理 |保理融资与银行、小贷、担保相比有何不同? |暗保理盛行,银行小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金融 |

案例 : 远期信用证承兑贴现业务案例 |银行保证金质押优先权案例启示 |保单正本份数引发的纠纷案 |多种类过桥资金业务操作案例 |过桥资金 |

融资 : 保函注销 |保理融资风险判断 |金融租赁的发展之路 |国际贸易融资利率定价办法 |想玩转信用证融资? |

外汇 : NRA账户 |服务贸易项下外汇收支的“合理审查”原则 |人民币国际化最终还要本土市场开放 |大宗商品价格与外汇走势联动 |论内保外贷业务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 |

交易 : 浅析预借提单的风险及防范 |大宗商品场外市场谁唱主角? |重复使用单据进行转口贸易融资案例 |股权质押后的六大实务问题 |自贸区的“保理”命题 |

人物 : 林晓中 |卓冰 |楼文龙 |许丹 |周远祎 |

政策 : 自贸区商业保理业务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前海发布50条深港合作政策 |上海自贸区与世界主要自贸区的政策比较 |银发[2014]324号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实行上限管理 |存款保险制度通俗版十问十答 |

事件 : 简析签订融资租赁合同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波:人民币跨境使用回顾与展望 |2015年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展望 |从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看全球银行业发展变化 |中国城商行19年发展史 |

投票 : |

更多关键词,请到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获取更多干货。

商务合作请添加QQ/微信:67486544(备注合作事由)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中国贸易金融网(sinotf.com)
获取更多、及时、更丰富的干货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