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新理念下的新城新区规划建设”观点摘录

2017-11-23 规划中国

  2017年11月19日下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理念下的新城新区规划建设”学术对话成功举办。本次学术对话,邀请到了包括政府官员、大学教授、规划专家、企业规划机构负责人在内的9位专家参与对话,对话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凯副院长主持。会议聚焦过去三十多年我国新城新区规划建设的得与失,以及新时代新理念下的新城新区规划建设思路和方法,专家们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现特此摘录与会嘉宾们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会议场景-1


会议场景-2

主持人: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王凯副院长介绍了本次学术对话的背景和议题。他指出,过去几十年新城新区的大力建设为国家城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新城新区已经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雄安新区国家战略提出以后,成为规划界关注的重点议题。在此背景下,总结新城新区规划建设的得与失,探讨未来规划建设的理念与思路,内容丰富、意义重大。


邱建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邱建副厅长介绍了天府新区的选址过程和规划过程,并对标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重点阐述了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他指出,天府新区选址的第一原则是要保护良田沃土,因此放弃了在土地和交通条件最好的成都西部、北部选址新区的方案。他还介绍了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中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确定发展规模,对山水体系和环城绿楔进行严格规划控制,以及划定20-30平方公里面积的产城单元,实现职住相对平衡等规划理念和思路。


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朱荣远副总规划师介绍了雄安新区的战略意义、功能定位和规划理念。他指出,雄安新区的规划理念可以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基于这些规划理念,有信心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新范式。


朱总还介绍了雄安新区规划的七项任务,分别是:1)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2)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3)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聚集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功能;4)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5)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6)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7)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朱总还以“设计城市,对未来空间的社会承诺”为题,生动讲述了松山湖的设计过程以及设计城市的理念与内涵。


王新峰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规划二所副所长

王新峰副所长代表中规院课题组对我国新城新区的发展历程、特点、成效与问题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对国家级新区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评估。他从公共政策的全过程角度提出了新区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和环节缺失,包括:1)对于与新城新区相关的部委事权不明晰,存在政出多门的问题;2)新城新区概念和政策内涵不清,空间分布泛化;3)新城新区的设立缺乏标准,选址不够科学;4)新城新区重批准设立轻跟踪管理,缺乏事实评估机制;5)新城新区“摘帽”机制缺乏等。


最后,王所长对新城新区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1)界定概念,理顺各类新城新区的名称、政策目标、政策内容;2)摸清情况,系统收集新城新区现状和规划建设数据,建立动态信息平台;3)系统评估,围绕政策目标,开展规划、建设、实施、管理全过程系统评估;4)发现问题,识别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机制;5)精准施策,加强部门合作,对重点个案和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王兴平 东南大学教授

王兴平教授以“国家级新区内的开发区”为题,阐述了国家级新区与开发区的关系、两者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他建议:强化新区对开发区的统筹力度,理顺管理框架,统筹协调新区不同功能区、各开发区的发展;从新区整体视角,提出新区的发展定位、目标、产业和空间利用引导,将各开发区打造成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和分工有序地产业链;从开发区个体视角,立足整体协调原则,对开发区的发展定位、目标、具体的产业准入和产业引导、产城联系与开发区总体布局等提出引导。


朱若霖 浦东新区城市规划协会会长

朱若霖会长重点阐述了当前新城新区发展和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行政体制复杂、新区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不协调、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其次,他指出新城新区规划建设有三个重点需要把握:一是新区和老区的联动;二是特定功能区和新区的统筹;三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新区规划中的充分体现。


朱会长还重点介绍了浦东新区规划建设的经验,指出中央的政策和全国的支持是浦东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级新区需要充分利用好国家资源;其次,要重视人才结构的问题,改变目前大量依靠流动性强的低端劳动力的局面。


闵希莹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副院长

闵希莹副院长对当今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进行了重点阐述,指出人民群众所期待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和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城新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特别是规划要增加外来人口在新城新区中的归属感。她还提出了当今城镇化发展的三大动力是持续的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动力、无限的科技动力和日益重要的文化动力。其中文化动力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对外提升新城新区特色和魅力、对内形成凝聚力和归属感的重要因素。


叶炜 成都天府空港国际新城管委会副主任

叶炜副主任提出,要规划一个可操作实施的、能够传承创新的、精细而刚性管控的新城,重点要将新城的生态、产业、人口协调起来规划和建设,要将新城发展与老城更新提升统筹起来,要以1-3平方公里的尺度进行开发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他还指出,在未来二、三十年的新城建设中,要将积极探索建设宜居的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色的城市作为核心目标,为中国未来城市发展探索前进道路。


张播 华夏幸福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作为会场唯一一个企业代表,张播院长就华夏在固安、嘉善的产业新城运营经验,从新城在选址、规模、产业、产城关系以及城市运营管理等方面,阐述了企业的市场主观能动性在新城建设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他特别强调了对市场保持敏感度的投资、新兴产业支撑、建设产城融合的宜居新城对于新城获得成功的重要性。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晓江院长将我国新城新区特别是国家级新区的规划建设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总结为“三个三”。


首先,是“三个回归”,即从单一的工业园区向复合功能城市的回归,从追求经济增长向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回归,从单纯的就业地区向丰富社会生活的回归。


其次,是“三个提升”,即经济和产业的提升、生活品质的提升、公共服务的提升。


再次,是“三个空间设计”,即注重细节的空间设计、用设计做规划、用良好的交通系统缝合存量空间。


The End.

相关链接:

•幸福宜居新区建设的基本理念和路径

杨保军:“绿色、智慧、创新、宜居”将成新城新区建设主旋律

从新区跟踪服务看新区增量规划——两江新区规划与评估的工作体会

国家级新区:实践与目标的偏差及政策反思│实践探索

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发展路径的再思考│实践探索

全域绿色空间规划的技术探索——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实践探索

兰州新区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4—2030年)│成果

•来!我们一起数一数《国际城市规划》首期汇智沙龙都“汇”了哪些“智”:)

•吕斌:产城融合新城构建的多尺度空间策略│会议专递

长江经济带和国家新区双轮驱动下的交通思考——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实践探索

•PPT STORE•知识库│新常态下国家新区规划的再审视——基于天府新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及修改

•会议专递│彭晓雷:一张蓝图绘到底——中规院在贵州贵安新区的实践与探索

•会议专递│张兵:国家新区25年:规划的回顾与思考

•实践探索新一轮国家新区规划思考——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

•焦点观察│新区建设与城市生长模式

张忠民:城乡规划需要有“理想”色彩——以郑东新区开发为例


点击浏览相关主题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