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琳: 能把病治好的人,说的话才是对的 | 宁静访谈录
你为什么写作 • 系列访谈,邀请医/药圈里有影响力的写作者,聊聊“为什么写作”这件事,聊聊他们写作的初衷,对写作的坚持与执着,与写作有关的喜怒哀乐。
本文是马宝琳所著《中医治心脏病》自序,以他对中西医的了解与实践,用时三个月,写就一本中西医治疗心脏病的科普书。
世界那么大,内心那么深,跟着宁静去问问——你为什么写作?每一个写作者背后,都可能深藏着与众不同的答案。
【第12期受邀作者】马宝琳,世代中医,西医硕士,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弟子,曾在北京朝阳医院和同仁医院心脏中心做医生;现为北京行善堂心脏专科中医诊所创始人,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慢病防控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委会 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健康与公共传播分会副会长。
接到领导的任务,要写一本关于心脏病的中医科普书。
一开始我很高兴,受到领导的重用,对我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难免要高兴,但高兴地认真思考了几天之后,我明确感到这是个艰难的任务。
为什么呢?
中医和西医看待疾病的方法截然不同。比如西医认为扁桃体发炎是细菌感染,用几天抗生素就治好了(某位大明星在澳洲高烧39℃,拼死飞回祖国治疗,咱也不知道为什么)。
而中医认为扁桃体发炎是膀胱经有火,少商穴放血或者大椎穴放血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几乎是几秒钟之内见效。
就算不用针灸,改用中药,也很快,明清时期有个名医叫陈世铎(约生于明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活了80岁),他有个方子 叫“破隘汤”,我经常用,基本上是喝完15分钟就见效,就感到嗓子眼里“咕噔儿”一下病就没了。
但是西医的感染大家都能理解,中医的膀胱经人们看不到,不好理解。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中医和西医老是互相攻击!
有些西医说中医是骗子(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确实不少),有些中医说西医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瞎搞。
我自幼学习中医,还算有两把刷子。我还比较刻苦地学习了西医,有幸成为了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的学生。在很多年前,就在北京的大医院,天天做支架、做射频、做起搏器……
可以说,我对中医和西医都有些粗浅的认识,但是治病首先要分析病。怎么分析要有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必然要引起争论。中西医两边都是熟人,实在不好下手。像“脉诊验孕”那样的事情,我实在是不想凑热闹。
此为第一难。
西医在中国快速(注意用词)发展了100多年了(咱就从协和医院的建立开始算吧,实际上协和不是第一家,但名气大), 教育了四五代人。尤其是现在的50岁以下的人,几乎就是学着英语、仰望着美国、接受着一点一滴的西医教育长大的。我这还是指不是学医的人。
现在人们熟悉的病名都是西医病名,我如果不提西医病名,各位看官连我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虽然是写中医,肯定连西医一块写。
此为第二难。
中医里的“心”和西医里的“心”不一样。西医的心就是你看到的心脏,中医的心除了你看到的心脏以外,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比如情志、精气神;另外,中医里的心肝脾肺肾关系非常紧密,都是连着的,“心”有病,可能同时要治肾。
这就像你写一篇《论中国崛起之道》的论文,除了我们自己的经济文化军事以外,你必须要谈中国和俄罗斯、东南亚、日本这些邻居的关系。稍微不留神,就写成《永乐大典》或《四库全书》了。
此为第三难。
左思右想,我确定三个原则:
第一是向理不向人。中医西医都是为了治病,略有争论对大家都有好处,理不辨不明嘛。如果理上实在不清楚,就写事实,牛顿发现不发现万有引力是牛顿的事,苹果一直都是往地上掉的。
第二是西医中医一起写,要不然读者看不明白。
第三是对读者要有用。
要么能做个聪明患者,求医的时候自己多些思考(多写点道理和事实),要么学点小招数,少去医院(药方少些,因为中医需要辨证,自己乱吃别吃坏了,但经络穴位食疗等等可以有)。
由于我只有两把刷子,离手中无刷心中有刷的绝世高手还差若干年功力,所以难免漏掉个一招半式。
同时,由于这是科普书, 我力求用小说的写法,并不力求数据的100%精确。珠穆朗玛峰 到底是8848.43米还是8848.68米,对天下第一高的荣誉和人们攀登的难度一点关系都没有。
是为序。
宁静对话马宝琳:
宁静访谈录的发布平台:腾讯微信、腾讯微博、腾讯新闻、搜狐健康、健康界、医界、今日头条、微头条、网易、一点资讯、企鹅媒体平台等;本文版权归宁静访谈录所有,转载请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