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ICAME, I saw, I experienced

邵斌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2-04-24
邵斌,一位长在江南的青年语言文化学者,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访学期间,且行且思,且思且吟,积稿而成一部二十余万字的文化随笔集,全书图文并茂,取名《比利时光》,于2015年3月在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里推出的《比利时光》系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比利时光:城市和大学”,这一部分向大家介绍访学的申请过程、寻找住宿的经历,鲁汶城、鲁汶大学以及作者所在的研究所的人、物、事。第二部分是“比利时光:语言与文化”,包括比利时的语言、各种由异国语言生发的趣事以及中比两国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第三部分是“比利时光欧陆风”,这一部分作者行走在欧陆大地,边走边看,写下对欧洲其他城市,如巴黎、柏林、布达佩斯等城市的观感与体悟。
万千欧陆风景、风情以及风雅都被作者一一捕捉,异国的岁月在《比利时光》中被浓缩成一颗巧克力、一杯啤酒,供大家欣赏和品咂。

十. ICAME, I saw, I experienced

在赴欧之前,我就在linguistlist网站上(http://linguistlist.org/)搜索了欧洲的语言学会议,想着趁访学期间,顺便参加一两个国际会议。居然发现ICAME第33届年会就在鲁汶大学召开,获知这一消息,可谓大喜。

ICAME为International Computer Archive of Modern and Medieval English这一协会名的缩写,其字面意思是“国际现代及中古英语计算机档案中心”。该协会成立之时,语料库(corpus)并不通行,故该名称中并未含有语料库一词,但其实质正是欧洲语料库语言学学会,故国内通常将其译为“国际语料库语言学协会”。它成立于1977年,发起人有Nelson Francis、Geoffrey Leech、Stig Johansson等著名学者,目前已成为语料库语言学的国际性权威学术组织。自1979年起,该协会每年轮流在世界各大学召开年会交流研究成果,并办有协会期刊 ICAME Journal,在协会网站http://icame.uib.no上,大部分论文可免费下载。


由其网站的后缀.no可知,ICAME网站服务器坐落在挪威。北欧的英语语言学研究是有其悠久传统的。ICAME的渊源可上溯至英国UCL的Randolph Quirk教授所主持的“英语用法调查”(Survey of English Usage)。基于该调查,UCL的四大巨头编写了《英语语法大全》,这四大巨头即Randolph Quirk、Sidney Greenbaum、Geoffrey Leech和Jan Svartvik,其中Svartvik为瑞典人,其后任教于隆德大学。之后Geoffrey Leech想继续建设语料库,由于语料版权等问题,几乎难以为继,多亏了Svartvik的学生Johansson的支持,最后才得以建成。因此,ICAME协会就是在英国和北欧学者的共同支持之下建立起来的。北欧人对于英语研究的贡献可谓是居功至伟,看看Otto Jespersen对英语语言的研究以及赫尔辛基大学对英语的历时研究,足以让英美人汗颜。




第33届ICAME年会的主题是“英语语言学核心与交叉研究中的语料库运用”(Corpora at the center and crossroads of English linguistics)。大会论文分以下6大议题:(1)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言诸层面研究;(2)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及翻译研究;(3)英语变体的语料库研究;(4)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语料库运用;(5)语料库与英语教学;(6)语料库的建设、软件和统计方法。我回国后,还就这次会议写了一个详细的介绍,题为《英语语料库语言学的最新发展——2012年国际语料库语言学年会ICAME33综述》,发表在《当代外语研究》的2012年第11期。此处不赘。


听着世界各地的学者汇报他们的最新成果,是一件愉快的事。会议期间有两场报告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因为它们体现了语言研究中的“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


一位芬兰坦佩雷大学的教授做了“必须”类情态动词在英语变体中的差异分析。由他的数据来看,新加坡、印度、菲律宾英语中的must表示“必须”含义的频率很高,如“you must do this,and he must do that”。而反观英美的语料库,作为“必须”义的must频率已经大大减少。他的结论是,亚洲社会还是强调等级制度,所以表示责任和义务的must就容易被人接受,而追求平等的西方社会,则尽量避免使用must。结论一出,很多听众都把目光投向会场上难得的几个亚洲人,不禁让人啼笑皆非。
另一位是来自瑞典林奈大学,这位老兄专门从语料库里提取了英美人怎么表达“上厕所”的种种用法。而他研究的初衷就是英国人总是贬低瑞典人在该问题上态度非常“直接”,毫无绅士之感。他有感而发,就研究研究英美人如厕的文明程度。他从口语语料库提取到美国人上厕所的语料111例,英国英语55例。发现英美人表达上厕所有6种方式。一是去某地,比如“I'm going to the toilet now”;二是做某事,比如“I'm gonna go pee”;三是问地点,比如“Where's the little boys' roomat?” 四是求允许,如“Please may I go to the toilet?” 五是说“我很快就回来”;六是用隐喻手法,比如“I've got to wash my face”。具体说来,在问地点中,美国人都用bathroom和restroom,而英国人用toilet和loo。说做某事,美国人用pee和potty,英国人用poo和wee。说“去去就来”,以及隐喻的用法,都是美国人在用,英国人则很少。美国人的隐喻用法有deliver something(“寄点什么”),water the plant(“给植物浇水”),tummy ache(“肚子疼”)。相形之下,好像英国人也不怎么文雅。这位仁兄说了半天,也算是通过上厕所这事,将了英国人一军,替瑞典人挣了点面子了(一两年后,看他这篇论文已经发在Journal of Pragmatics上了)。做语言学,有时候也会带点“傲慢与偏见”,或是“理智与情感”,这使得语言研究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西方人的学术会议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就是平等的观念。譬如,它们没有主席台的概念,而国内的会议主办方为了主席台排座次的事,每每殚精竭虑。此地只需主持人介绍,之后就开讲,再出色的学者也和我们一样在底下认真倾听或提问,绝无权威之感。我在会议休息期间曾和一位学者立着交谈片刻,当他说出名字Michael Stubbs的时候,我的咖啡差点儿没洒出来。他在语料库语言学界可谓是一位大腕级人物,20多年前就曾任英国应用语言学会(BAAL)主席。可是周围并没有众星捧月,大家见到了也只是点头招呼而已。他还很热情地谈起80年代初曾访问中国的事,对待我们这样的入门学者并无半点倨傲。
会议的闭幕式至今还历历在目,令人回味。当时已是下午1点半,大家又饿又冷。然而与会代表没有半点不耐烦,没有一人提前离开,真是令人称奇。整个闭幕式就是主持大会的小伙在致谢,有意思的是他把英语和荷语中的致谢用语做了对照,又进行了一番语言学的小研究,笑声此起彼伏。他的PPT最后部分则是所有的会务人员的照片,多达10几人。每人都有一页介绍,上面有其照片、姓名、身份以及为大会所做的服务。无非是会议前的联系,发email或打电话,布置会场,帮大会整理摘要和PPT,搬电脑的,旅行向导,发放会议袋,帮大家倒水的,帮大家指路的。一一致以谢意。每页PPT结束,组织会议的教授就拿着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作为礼物送给会务人员,和她拥抱,贴面三次,场面感人。每次人群中都爆发经久不息的掌声。主持人是不停地介绍,组织者是不停穿梭于讲台与会务人员座位之间。就这样,大家鼓了十几次掌,组织者像蝴蝶一样飞去飞回了十几次(她完全可以一次做完,因为所有会务人员都坐在第一排,但她偏不)。由此可见,平等民主的概念在这里是深入人心的,对人的尊重在他们是习以为常的,而与会者的职业精神也让人赞叹不已。

事实上,在这次会议期间,我还见到了一开始被他们婉拒的来自美国的D教授和S教授,跟他们做了一些交谈。此外还认识了很多朋友,了解了世界各地学者所做的语料库语言学工作,可谓是大开眼界。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语言研究中的“傲慢与偏见”以及会议内容外的“平等和民主”。


最后再来说说ICAME这个词吧,显然这是一个双关词,既指协会,又表示“来过”之义,借用凯撒大帝的“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I came, I saw, I conquered)的名句,而不留痕迹,可谓是语言游戏中的佳例。后来Leech和Johansson还专门写过一篇论文,“The coming of ICAME”,追溯其由来。这样的词语、这样的题名当然难以译成汉语。我经历了ICAME 33,也收获颇多,于是有了同样不可译的本文标题:ICAME, I saw, I experienced。

往期回顾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一——结缘鲁汶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二——住在艾晗堡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三——市镇与学袍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四——大学小史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五——老鲁汶 VS. 新鲁汶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六——图书馆的涅槃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七——图腾和钟乐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八——读书郎与怀仁厅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九——鲁汶的头脑风暴


【声明】感谢邵斌老师和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授权iResearch刊载此文。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联系原文作者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