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一——语言不通的痛与乐

邵斌,一位长在江南的青年语言文化学者,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访学期间,且行且思,且思且吟,积稿而成一部二十余万字的文化随笔集,全书图文并茂,取名《比利时光》,于2015年3月在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里推出的《比利时光》系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比利时光:城市和大学”,这一部分向大家介绍访学的申请过程、寻找住宿的经历,鲁汶城、鲁汶大学以及作者所在的研究所的人、物、事。第二部分是“比利时光:语言与文化”,包括比利时的语言、各种由异国语言生发的趣事以及中比两国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第三部分是“比利时光欧陆风”,这一部分作者行走在欧陆大地,边走边看,写下对欧洲其他城市,如巴黎、柏林、布达佩斯等城市的观感与体悟。
万千欧陆风景、风情以及风雅都被作者一一捕捉,异国的岁月在《比利时光》中被浓缩成一颗巧克力、一杯啤酒,供大家欣赏和品咂。

十一、语言不通的痛与乐《礼记》里说,“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那时身在海外,找不到寄象狄译,而鲁汶几乎所有的地方,无论是在景区、街道,还是超市,只有荷兰语,我们就只能如瞎子摸象一般,不停地猜。在比期间,可以说是饱尝了语言不通的痛与乐。
记得刚来的第三天,要去艾晗堡找房子。看来了一辆7路车,我没多想就上车了。我问司机是不是去艾晗堡,对方支支吾吾,可能听不懂我说啥。我到后面找了个座位坐下来,看着窗外一个站一个站地过去,窗外的一树树樱花怒放。后来,所到之处越来越荒凉,甚至还有火车呼啸而过,感觉不太对了,鲁汶城里好像没看到过火车道。在一个小站,我跑到前面拿着地图问司机,是不是自己坐错方向了。司机看看地图,严肃地点点头,然后让我下车,到对面车站去,往回坐。他似乎还回过头跟满车的人都说了一句什么,我在满车同情的眼光中下了车,然后在荒郊野外等。那个站点我是记住了,叫 Spaanse Kroonlaan,但应该不会再去了,因为出了城都快十站了。
到超市里买东西也会有很多尴尬。记得第一次去买肥皂,怎么也找不到肥皂在哪。问了一下店员,哪里有soap。貌似比国人都用洗衣机,这个词在他们的字典里根本就没出现过,她随意着指着一整排的洗衣液说,这里都是啊,很自豪的样子。原来这里还真有一种牌子叫做Super的洗衣液!还有一次,要去超市买蜂蜜来兑原味酸奶喝。可是超市里哪一个区块能找到蜂蜜呢?这个好像又不太好意思问,因为honey的引申义“宝贝”大概比它的原义还常用。我一排一排的找啊,字不认识,只有看图辨认。欧洲人用的酱品种繁多,在超市里转了三圈,最后我终于发现了一个放在货架最底下的瓶子,上面画着一群昆虫,垒起来一个窝,我转身拿起来就走。现在才明白小孩子看图识字的艰难了。
语言不通,在超市里买东西真是痛苦。因为这里的鸡蛋分成十多种,有些1欧12个,但有些3欧只能买4个。名字都不一样,我们也无从辨认。更糟糕的是有打折的时候,有一次在超市,看到花生米在打折,我看它写着两个数字2.55和0.5。还有很多字啊,都看不懂。是“降到”还是“降了”?我琢磨着,总不能降到0.5欧吧。等我最后付账的时候,真是0.5欧!

有次去家乐福又遇上问题了,看到有个降价柜台上摆放着很多巧克力,写着1.25,我就拿了一包想尝尝。结果付账的时候,是3.99欧。我忍不住了,对服务员说,“大姐,让俺拿着小票进去核对一下啊?”服务员说:“可以啊,去吧,小伙子,不过俺的机器还会错啊,它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跑到巧克力打折柜台一看,傻了眼了,降价柜台上打折的东西是啥啊?但肯定不是巧克力啊,巧克力的价钱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柜台的背后,刺眼的“3.99”。我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是在语言上一天到晚被人欺负,实在是让我这个学语言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有一次列日之行也因语言不通而横生波折。列日是比国瓦隆地区一大都市,盛名在外。在火车站坐车去列日,一波三折。一是买的票是去Liege,但是一看站点只有去往一个叫Luik的地方,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前者为法语,后者为荷兰语,但同为列日。二是买了票,大屏幕一看,火车晚点20分钟。比国火车晚点是家常便饭,此地人民亦是见怪不怪,但居然晚点20分钟,不由得“友邦惊诧”!三是在4站台等了半小时后,突然见6站台一比国妇人对我们挥手狂舞,示意过去,懵懂之余,起身再去看屏幕显示,老天,原来该趟火车已经转移至6站台,其实广播已经播报过,但我们不通荷语,故茫然不知。遂下通道,再上到6站台。一分钟后,火车抵站。

也曾去访过比国第二大城市安特卫普。安特有一城堡,荷兰语为 Het Steen。斯腾城堡修建于1200年至1225年间,是安特卫普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城堡历史上曾用作监狱,后做博物馆,如今则是小孩子的游乐场所。堡内入口有一诗,为安特当代诗人Bernard Dewulf所写,诗名为Aan het water(在水一方)。荷兰语如下:

    Nu ik nooit van hier zal zijn
    en dagelijks afkomstiger ben van elders,

    nu ik hier dan toch in een bocht
    aan het water een straat heb gelegd,

    een vindplaats ingericht voor een kind,
    een berk en wat rozen,

    nu het kind over de latere voetpaden
    met de jaren steeds meer afkomstig zal zijn

    uit die straat aan het snelle water
    tussen de oude berk en de rozen,

    zal ik nooit meer van hier zijn dan nu.

不懂荷兰语,借助于谷歌翻译和一个英译本,其中有几句大体是说:“我如今站立的地方,将来还有更多的人走过,而那时我将永不在。”又想起《鲁拜集》里的诗了:“明月多情伴客身,人来人去月无闻。从今几度黄昏月,遍照园林少一人”。再联想到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或许它们所感叹的,是一种类似的情绪吧。而由于不懂荷语,眼前的这首诗又平添了一种神秘。2012年6月,居然有人把这首诗做成短短两分钟的微电影,应该是对时光流逝,逝者如斯的感叹。或者不仅如此,诗里谈的是新生命的孕育,城市的成长,岁月的变迁,人间的沧桑。一个关于“起源”的故事,一个“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故事?
语言不通,的确是带来不便。不过由此也带来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给我的比利时光增添了诸多生机和乐趣。宛如平淡无奇的饭菜中放入了佐料,于是一桌饭菜顿时精彩起来!
往期回顾
第一部分——比利时光:城市和大学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一——结缘鲁汶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二——住在艾晗堡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三——市镇与学袍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四——大学小史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五——老鲁汶 VS. 新鲁汶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六——图书馆的涅槃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七——图腾和钟乐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八——读书郎与怀仁厅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九——鲁汶的头脑风暴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ICAME, I saw, I experienced
【声明】感谢邵斌老师和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授权iResearch刊载此文。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联系原文作者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