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三味 | 不思不进,不行不至:《产出导向法理论应用的行动研究》读书小记(文/陈晓锐)

陈晓锐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3-06-25


栏目引言


“三味”者,何谓也?或曰“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品类不同,却各有滋味;或曰“三余”之别称,“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一世光阴短,读书难忘;或曰“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平淡生活,书添余香。本公众号现推出读者专栏“读书三味”,亦有此意,于繁杂中找真趣,于阅读中增智慧,于书写中得深味。祝大家都能体会到读书三味!


本文系iResearch“我来读文献”80天学术阅读挑战活动中优秀读者撰写的读书报告,见证了他们的认真、坚持、深入思考和对学术的热情,特此精选发布。



不思不进,不行不至:《产出导向法理论应用的行动研究》读书小记

陈晓锐  滨州医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产出导向法理论应用的行动研究》是“产出导向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中的一部,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张文娟副教授。对于了解POA理论,也试图践行该理论,却于迷茫中探索的我来说,这本书如同我的指路人。


(点击图片,了解图书详情)


作者提到自己在初识POA理论时,也是困惑的。经过“求真”“求实”“求善”三个行动阶段,她不仅能够在教学中熟练、理性地使用POA理论,还对POA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未来的践行者起到了先锋示范作用。


新理论的应用始于问题。相信很多老师都曾面临过或正在面临着作者当初遭遇的教学困境:难以摆脱精读教学法;项目任务抛给学生,但完成质量不高;走出困境的心情极为迫切。面对这些问题,作者通过阅读文献咨询专家对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二语教学中的三对核心概念(输入与输出、形式与意义、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理清了“学”“用”之间的关系。输入与输出都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两者必须对接,通过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联结促进语言学习;教师作为课堂引领者角色的作用不容小觑。作者通过自我反思,发现“重学轻用”“学用分离”是她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POA的雏形)即是她解决问题的钥匙!自此,作者开启了她的主动型行动研究之旅,通过多轮“计划—行动—评价—反思”,解决教学问题、完善理论建构。


实践探索 Stage 1

作者首先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应用到听说课堂上,以解决学生产出动力不足、产出质量不高的问题。事实上,上述问题是大多数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如此宽泛,让人无从下手。“细化”是作者实践探索的关键。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POA教学目标具有特殊性,除了服务课程目标外,单元目标还要以产出活动为依据来设定。”(本书第31页)因此,作者先设计了产出任务,然后根据产出任务的复杂度,将目标按照意识、知识和应用的认知层级分解为三个层次的子目标(鉴别文化差异、解释本土文化、为本土文化辩护),逐一促成。同时,考虑到要对接课程总目标,除上述的交际目标,还将语言目标细化为词汇、语法与策略。其次,针对目标促成,设计多个关联活动,形成“活动链”,循序渐进地促成产出。尽管教学设计细致、缜密,但作者认为促成环节依然不够充分,有待改进。此外,任务难度与复杂度需重新预估,评价“为学”的作用需进一步发挥。这些不足成为新一轮行动研究的出发点。


实践探索 Stage 2

作者将POA理论应用到读写课堂上,以解决驱动场景不真实、促成不到位与评价促学不显著的问题。首先,选择“死刑是否应该废除”作为单元任务,并设置两个具有交际价值的产出场景。其次,促成设计精细化,对接学生缺口逐一促成。同时,适当降低任务难度与复杂度,延长教学时间使促成更充分。最后,利用师生合作评价,进一步促成。“精细化”是作者本阶段实践探索的特点。本阶段作者根据学生的产出质量与自我感知困难找出缺口,确定了三大促成目标:观点促成、语言促成与结构促成。促成活动设计融合双向视角,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促成,又解构预期产出文本,设计系列活动促成。此外,“精细化”也体现在评价环节。作者设计了“自评表”,并选用典型样本与优秀样本供学生对比评价,评价后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产出任务。


除质性方法外,该行动研究还采用了量化的方法,三角印证使行动研究的效果呈现更具有说服力。这一点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研究过程“精细化”的表现。然而,有理有据的针对性教学似乎出现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问题。精细化的促成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缺乏挑战性,“教什么写什么,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个问题成为第三轮行动研究重点解决的难题。


实践探索 Stage 3

作者将POA理论应用到学术英语课堂上,探索如何通过递进任务,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迈向更高目标,以解决产出任务“封闭”、不能满足高水平学生需求的问题。本阶段教学行动是第二阶段教学行动的延伸,进一步针对递进任务设置产出目标。其目标除常规的交际目标与语言目标外,增加了学术技能目标。为达成目标,作者利用“活动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意识层面、知识层面、应用层面共同促成学生学用结合。本轮行动的特点是延展了教学的学用空间。与前两轮教学行动相比,本轮既包括课堂学用活动,又增加了线上专题讲解与课外跟踪辅导,既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满足了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求。分析表明,学生的产出质量有提升:写作思路更清晰、引文论证更严密、“学者”意识更凸显。


三轮教学行动研究表明:POA理论对产出成果、学习条件、学习者内在因素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各环节的落地充满挑战,需要对策予以优化。具体来说,驱动应遵循“动机流”原则,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促成遵循“补缺”原则,大目标、小步走,通过“活动链”、借助“学习区”内的支架,向总目标迈进。评价包括促成中的“即时评价”与产出成果的“延时评价”。“即时评价”遵循“教、学、评一体”原则,诊断缺口、以评促教;“延时评价”为补救性教学提供依据。最后,作者总结出的“以应用新理论为中介的教师发展模型”不仅可用于规范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稳定的工作程序,其显化的教师发展过程使实践中的教师更清楚自己在探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进而平衡心态、避免急躁、精工细作、不断反思、提升教学,并不断成长。


读者感悟

1. 本书结构非常清晰。三个教学阶段以行动研究的四个环节呈现;“教学行动”环节以POA的三个教学环节呈现。逻辑上,三个教学阶段环环推进,同时也方便读者在三个行动案例之间横向对比,加深理解。对于急切了解行动研究,并迫切深入理解POA理论的我来说,这一本书解决我两个问题,真是太赞了!


2. “主体间性”这个概念对我来说非常受用。生活在乌托邦中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于某些学生的“掉链子”,教师应持理解、宽容的态度,不应过分苛责。今后的教学中要考虑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才能使教学更人性化,更有效!


3.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者的理论知识扎实,除得益于导师的有效指导外,一定是阅读了大量文献,且理解透彻,才能撰写出这样一本深入浅出的佳作!感谢张文娟老师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添砖加瓦,使我们这些followers更进一步!


“读书三味”栏目征稿说明

欢迎广大外语教师、硕博研究生读者撰文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广大外语读书人分享交流!


征稿范围:针对外研社近年来出版的外语学科类(语言学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翻译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跨文化研究等)国内作者原创学术专著的读书心得。

语言:中文

字数:2000—4000字

投稿邮箱:research@fltrp.com


欢迎各位读者踊跃投稿,被选用后即在本公众号“读书三味”栏目发布,同时作者可获赠“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图书两部、便笺一册。


“读书三味”栏目文章

读书三味 | 《英语教材研究:内容、使用与出版》读书小记(文/冯钰涵)

读书三味 | “一花一世界”:《外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读书心得(文/黄婷)

读书三味 | 永无止境的改写——读《改写》有感(文/曾光)

读书三味 | 探索文学研究新范式——读陈丽教授《空间》有感(文/季丹阳)

读书三味 | 语言的背后:民族、文学和语言(文/汪静静)

读书三味 | 《中文小说英译研究》读书心得(文/张雅雯)

读书三味 | 绿色心声,不止于田园——读《田园诗》有感(文/慎丹丹)

读书三味 | 重新“认识你自己”——《身体》读后感(文/屈亚媛)

读书三味 | 一词一世界,一书多视野——《英汉词汇对比研究》读书心得(文/樊永仙)

读书三味 | 《文化唯物主义》读书小记(文/蒲钰萨)

读书三味 | 《英汉语节奏类型对比研究》读后(文/徐盛桓)

读书三味 | 《译学方法论研究》读书小记(文/张雅雯)

读书三味 | 兼收并蓄 · 不断进取——《英汉语音对比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徐常翠)

读书三味 | 《翻译测试与评估研究》读书小记(文/宋蓝蓝)

读书三味 | 性别研究的“大”与“小”(文/段颖杰)

读书三味 | 《男性气质》读书小记(文/杨李)

读书三味 |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研究》读书小记(文/蒲钰萨)

读书三味 | 旧命题、新范式:身体研究的来与往——《身体》读书小记(文/孙晨晨)


相关阅读

新书速递 | 《产出导向法中师生合作评价》孙曙光 著

新书速递 | 《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 文秋芳 著

新书速递 | 《产出导向法促成活动设计》邱琳 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