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Follow & Favourite
2024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本文原发表于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4年3月4日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进一步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年1月23日,一箭五星,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圆满成功。截至目前,力箭一号运载火箭三战三捷,共将37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100%。值得期待的是,中科宇航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将于2025年首飞。 全球首型,蓝箭航天连续2次成功入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星际荣耀成功开展国内首次液体火箭全尺寸一子级的垂直起降与重复使用飞行试验;星河动力实现了我国民营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这是北京商业航天动力澎湃的新质生产力。为期4天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今年大会有约2400家参展商和1100名演讲者参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中兴、联想、小米、科大讯飞等中国企业参加了此次活动。 图为人们参观华为展台。 新华社记者 高静/摄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国家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分享经济处处长、正高级经济师于凤霞表示,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依托新兴产业的崛起和科技创新的推进。”在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新质生产力是指以创新为核心,以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为主要特征,具有先导性和支柱性的新型生产力。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新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基于科技创新驱动,能够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深层次变革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认为,新质生产力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的改进上,更在于全新的产业链构建、业态模式创新及经济增长点的孵化。 他说,新质生产力可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量子计算、区块链、6G通信、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的基因编辑、生物制药、精准医疗,能源环保的清洁能源技术、能源互联网、碳捕获与利用,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的智能制造系统、石墨烯、纳米材料等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实践探索,更需要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我们期待能有相关政策出台给予具体指导。”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建议,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肥沃的科技创新体系“土壤”,孕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果子”。强化和提升知识价值创造的地位,通过鼓励知识价值创造,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播撒“种子”。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快构建“科研、转化、产业”全生命周期创新链条协同融合体系。加快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充足的血液和养分。精准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瞄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生命科学、可控核聚变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发力。 “我们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培育好、发展好新质生产力需要进行系统化布局。”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计算体系)、中国电子云总工程师朱国平提出,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人才政策是企业最为关注的方面。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时间和周期培育,出台创新扶持政策尤为重要,他建议国家在产业上进行前瞻布局,在政策上实现大力倾斜。 刘典也希望能尽快看到一些新进展:国家层面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布局和建设新质生产力集群;国家对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投入等方面的最新部署;关于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创新等。
山东省滨州市聚焦2024年高质量发展目标,聚力实施工业企业产值倍增专项行动,锚定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园区化、未来产业协同化发展方向,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图为3月1日,在滨州市惠民经济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涂装车间,工人在涂装风电轮毂。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我们在新赛道上不能掉队”“要奋起直追,努力实现并跑甚至领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实现生产力的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进一步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本领。 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于凤霞提出5个方面的路径:举全国之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形成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哪里将率先喷涌新质生产力?刘典认为,国家高新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贸区等政策叠加区域,这些地方往往拥有更为灵活的体制机制和优越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高科技企业和人才集聚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学和科研院所密集的城市和地区,由于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教育资源,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源泉;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比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业集聚区将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具有先进制造业基础和良好产业配套能力的传统工业重镇,通过转型升级也可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承载地。 在王鹏看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很可能会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一线城市及创新型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将成为前沿阵地。杭州、南京、武汉、成都等创新型城市,也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有望在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这些区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拥有较为完善的创新生态和产业体系,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将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桥头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这些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为这些区域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有望在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赵刚认为,北京、上海、粤港澳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及江苏、山东、浙江、四川等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布局的区域将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 企业习惯用脚投票。朱国平认为,更多机会孕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以中国电子云为例,目前,已经在北京和石家庄基于中国电子云打造的产品建设落地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并同当地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实体产业发展,助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以智算为代表的高质量算力是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工智能产业的大力发展。”北电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战略官杨震表示,以“算力+生态”为特色的智算中心(AIDC)能够提供规模化的AI算力,作为新时代的“AI工厂”, 让算力服务“即插即用”,会是突破点之一,因此,北电数智正在聚力布局打造AIDC行业标杆,助力形成本地先进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赋能作用,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董事长齐光鹏举例说,浪潮云洲基于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云网边端软硬一体等核心能力,以数字化转型诊断为抓手,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共性及个性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及敏捷式技改服务,通过在前、中、后端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带动中小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在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为130余万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助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速新质生产力赋能。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陕西榆林是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基地。近年来,榆林以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越来越多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场景贯穿能源研发、生产、运输、应用等诸多环节。图为2月28日,工作人员高巧利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工艺放大平台实验室制备催化剂小试样品。 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摄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高新区不断探索深化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持续做好又高又新两篇文章,成效显著: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武汉东湖光电子、张江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分别占到了全国的17%、50%和35%。支撑建设了3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了1/3的高新技术企业、2/3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国家高新区聚集了近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一半。国家高新区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占全国接近一半;智能机器人、卫星导航等一批引领性原创成果在高新区加速产业化。北京商业航天新质生产力厚积薄发。泰伯智库2024年1月发布的“2023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榜单显示,市值/估值100亿元以上的21家企业中,12家在北京;百强企业中,51家在北京。从独角兽企业分布看,全国10家独角兽企业中,有6家在北京。从数量和质量上看,北京均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目前,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链条涵盖火箭、卫星、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产业链,是国内产业链最全的城市,北京市海淀区、丰台区、大兴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均将商业航天作为重点产业布局方向,“南箭北星”格局已初步形成。成都高新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新质生产力逐渐积厚成势。2023年,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强化,4个研究中心实体运行。新增国家级平台5个,累计达66家;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揭牌投运,聚集国际顶尖PI领衔的实验室8个;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34个中试平台累计服务中试项目756个,助力融资超18亿元;“岷山行动”稳步推进,累计孵化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微电子先进封测技术研究院等项目15个,形成技术突破14项;新增国家级孵化载体2家,在孵企业首次突破2万家。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2023年,常州高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5%,“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贡献度超80%,新能源“发储送用”产业产值增速高达23.7%。今年,该高新区将把巩固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作为赢得区域竞争的关键一招,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新质生产力释放了驱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魏谷表示,向实向新向未来,新产业新业态在国家高新区不断涌现,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提供坚实有力支撑。“国家高新区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晓利表示,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具有“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双重资源,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国家高新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优势。 她认为,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是国家高新区当前面临的重大机遇,是国家高新区迈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序列,也是打造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国家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住未来产业风口,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系统谋划,超前布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产业培育组织模式、政策体系、制度框架。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建议,新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高新区要抢抓数字经济革命机遇和建设世界领先高科技园区的窗口期,必须认真抓好3件事。抓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长远发展,聚焦重大创新领域,前瞻布局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完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体系,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提升我国科技领域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源动力。抓制度改革。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也需要相应的制度变迁。国家高新区要先行先试,通过进一步的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既能够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也能够为新型工业化催生新动能。抓产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构成部分,也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和重点任务。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提升国家科技水平和产业能级,是当前国家高新区的工作重点,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之间良性互动的必要条件。
——END——
政策关键词词库(完善中)
中央重点会议类:
国务院及其它部委会议类:
政策文件类:
政治名词类:
理论与政策关键词类:
数字中国与数字经济类: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研究项目主任《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总编辑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个人专著包括《非常法史》、《法眼看民国》、《政策沟通:国际合作引擎》;参与编著《“一带一路”大百科》《读懂“一带一路”》《破解中国经济十大难题》、《中国改革大趋势》等。
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