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实证研究中常用计量方法小集子
107个内容
凡是搞计量经济的,都关注这个号了
稿件:econometrics666@126.com
所有计量经济圈方法论丛的code程序, 宏微观数据库和各种软件都放在社群里.欢迎到计量经济圈社群交流访问.
关于DID双重差分法,我们引荐了1.DID运用经典文献,强制性许可:来自对敌贸易法的证据,2.连续DID经典文献, 土豆成就了旧世界的文明,3.截面数据DID讲述, 截面做双重差分政策评估的范式,4.RDD经典文献, RDD模型有效性稳健性检验,5.事件研究法用于DID的经典文献"环境规制"论文数据和程序,6.广义DID方法运用得非常经典的JHE文献,7.DID的经典文献"强制许可"论文数据和do程序,8.传销活动对经济发展影响, AER上截面数据分析经典文,9.多期DID的经典文献big bad banks数据和do文件,10.因果推断IV方法经典文献,究竟是制度还是人力资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1.AER上因果关系确立, 敏感性检验, 异质性分析和跨数据使用经典文章,12.第二篇因果推断经典,工作中断对工人随后生产效率的影响?13.密度经济学:来自柏林墙的自然实验, 最佳Econometrica论文,14.AER上以DID, DDD为识别策略的劳动和健康经济学,15.一个使用截面数据的政策评估方法, 也可以发AER,16.多期DID模型的经典文献,big bad banks讲解",",17.多期DID的经典文献big bad banks数据和do文件,18.非线性DID, 双重变换模型CIC, 分位数DID,
19.模糊(Fuzzy)DID是什么?如何用数据实现呢?20.多期DID的big bad banks中文翻译版本及各细节讲解,21.DID中行业/区域与时间趋势的交互项, 共同趋势检验, 动态政策效应检验等,22.截面数据DID操作程序指南, 一步一步教你做,23.DID的研究动态和政策评估中应用的文献综述,24.连续DID经典文献, 土豆成就了旧世界的文明,25.DID双重差分方法, 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26.连续DID, DDD和比例DID, 不可观测选择偏差,27.加权DID, IPW-DID实证程序百科全书式的宝典,28.DID和DDD, 一个简明介绍, 双重和三重差分模型,29.DID过程中总结的地图展示技巧,30.DID的平行趋势假定检验程序和coefplot的其他用法,31.截面DID, 各种固定效应, 安慰剂检验, 置换检验, 其他外部冲击的处理,32.实践中双重差分法DID暗含的假设,33.过去三十年, RCT, DID, RDD, LE, ML, DSGE等方法的“高光时刻”路线图,34.计量院士首次用DID方法分析, 中国封城对新冠病毒扩散的影响!35.截面DID, 各种固定效应, 安慰剂检验, 置换检验, 其他外部冲击的处理,36.诺奖夫妇的中国学生, “DID小公主”的成名之作, 茶叶价格与中国失踪女性之谜!等等。
关于下方文字内容,作者:赵丛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通信邮箱:cyzhao1998@163.com外资企业真的有工资溢价吗?来自匹配的雇主-雇员数据,原文PDF附在文后Is there really a foreign ownership wage premium? Evidence from matched employer–employee data, Journal of Internatinal Economics
大量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研究显示,外资企业的整体平均工资高于本土企业。然而,这并不意味工人的工资随着企业所有权的改变(由瑞典所有到外资所有)而增加。本文利用瑞典整个私营部门详细匹配的雇主-雇员数据,控制了个人和公司的异质性以及外商收购中可能存在的选择偏差,检验了外国所有权对个人工资的影响。我们区分新成立的外资企业(foreign greenfields)与收购本土公司的外资企业(takeovers),并将外资企业与国内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外资企业的工资溢价比之前在企业层面研究得出的溢价低很多。此外,外商收购的瑞典公司几乎没有工资溢价甚至对工资产生负面影响。1. 背景介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外商投资份额急剧增加,使得东道国和母国(瑞典)都受益良多。东道国通过新技术流入与进入外国市场受益。母国通过得到更多的工资福利而受益。人们普遍认为外国所有权的公司会比本国所有权公司支付更高的工资。工资溢价部分是由于外资企业分布在高工资行业和地区,但是在控制了企业层面异质性和劳动力的平均教育年限之后,溢价仍存在与不同行业与地区中。有几个关于为什么外商企业会支付更高工资的说法:例如外商企业试图通过支付工资溢价防止技术溢出(Fosfuri等,2001);工资溢价可能是由外国公司之间的租金分摊导致的(Budd等,2005);抑或是补偿国外工厂对劳动力需求的较大波动(Fabri等,2003);或者更高的外商企业关闭率(Bernard和Sjóholm,2003)。虽然外国所有的公司中工资相对较高,但是针对同一个工人,外商企业是否会提供更高的工资仍然是不确定的。不同雇员有着不一样的年级、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工作经验,而这些差异都会对工资有影响。所以外资企业的工资溢价可能是由员工异质性导致的而并非企业所有权性质。要审查外资企业是否对同一质量的员工支付较高的工资,需要把最低观察单位由企业层面降低到个体层面。此外,为了控制人力资本的差异,还需要收集员工的特征信息。国际贸易和工资主题的研究也展示了这样的分析的重要性(见Gaston和Trefler,1994;Goldberg和Pavcnik,2005;Kaplan和Verhoogen,2006),但很少有研究使用匹配的雇主-雇员数据来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的影响。除了马丁斯(2004)的一项研究发现外商收购葡萄牙的制造业公司后,员工工资并未受到影响。本文结合了1990-2000年期间瑞典所有公司的数据,和1996-2000年期间200多万瑞典雇员的大样本。我们的研究有以下几方面贡献:首先,在匹配了雇主-雇员数据和控制了企业、个人异质性后,我们能够分析外资所有权对员工工资的影响。为了控制不可观察的企业层面和个体层面的特征,以及外商收购存在的选择偏差,我们将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相结合。其次,外资企业可能通过直接投资或者收购原有的瑞典企业两种方式来进入市场,且这两种进入方式对支付员工工资可能有影响。所以我们比较了以上两种进入方式。第三,为了控制跨国公司的影响,我们将外商所有权的公司瑞典的跨国公司以及瑞典的本土公司进行了比较。以前在企业层面回归的文献显示外商所有权的公司高于国内所有的公司。这种工资溢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商所有权的企业与当地企业的差异造成的,这也说明了公司是跨国公司还是非跨国是很重要的。对比直接成立的外资企业与兼并企业可以得到直接成立的外资企业倾向于支付更高工资。随着估计从企业层面细化到个体层面,外资企业的工资溢价大大降低。个人工资方程中估计出的外商所有权系数接近于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方法的结果显示,相比于没有兼并的企业,受到外商兼并后企业中员工个人工资只得到2%-6%的提升,但是工资增长率反而下降。固定效应估计进一步证实了此结果,这表明外商收购的瑞典公司对个人工资有轻微的负面影响。论文的结构:第二部分描述数据并提供描述性统计信息,第三部分实证,第四部分展示结果,第五部分总结。2. 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分析是基于瑞典统计局三个档案记录中的数据集。首先,财务统计数据(FS)包含1996-2000年所有瑞典公司的详细信息。我们拥有1990年至1995年期间内至少雇有20位员工的制造业公司以及至少雇有50位员工的非制造业公司的数据。调查因素包括公司增值、资本存量、雇员人数、总工资、所有类型权、利润、销售以及行业隶属关系。附录表中A1-A3是变量详细说明。其次,区域劳动力市场统计(RAMS)包括1990-2000年间所有工厂的数据。RAMS根据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年龄变量增加了工厂中有关劳动力的信息。最后,个人工资统计数据库(LS)是个人层面的数据,包含了官方统计的具有代表性的员工详细信息。个人工资统计数据基于瑞典年度工资调查统计数据,此外还有一系列官方统计信息作补充。S涵盖1996-2000年期间每年约200万条信息,约占瑞典劳动力的50%。调查因素包括全职同等工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市场经验、性别和工作类型。通过唯一的标识码对数据集进行匹配。以上数据集的统计时间的信息可以看出公司层面的估计基于1990-2000年的数据,而个人层面的分析则基于1996-2000年期间匹配的至少包含20名员工公司的雇主-雇员数据集。在1990年至2000年期间的公司层面小组中,我们将大多数估计中的样本局限于观察了至少5年的公司。此外,对于在(t)年被外国所有者收购的瑞典公司,我们只考虑在(t-1)期间为瑞典所有,在(t+1)至(t+3)年期间为外国所有的公司。对1996-2000个人层面数据,只考虑连续四年被观察到的公司。基于这些限制,我们研究1997年或1998年被收购的公司。对控制组即未被收购的瑞典公司也制定了同样的标准。将个人样本限制为观察期内是同一家公司的雇员。这种限制使我们能够同时控制个人和企业的异质性条件下在分析外资所有权对工资的影响时,同时也不必担心内生转业者的问题,因为员工可能晋升后转业,从而工资变动。样本中企业有三类:外商投资的跨国公司、本土跨国公司和本土非跨国公司。如果据统计信息超50%的股权是外资的,那么公司就是外资跨国公司。本地拥有的跨国公司定义为有积极的出口倾向的公司,没有此类出口的公司被归类为当地拥有的非跨国公司。1990年代上半年,瑞典经济中国外所有权大幅增加,私营部门中外商所有权公司雇员比例从1990年的9%增加到1996年的13%、1999年的18%(ITPS,2005年)。外商比例增加有以下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资本和外汇市场放松管制,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瑞典。另两个重要因素包括1995年瑞典加入欧盟和1992年的大规模货币危机。货币危机降低了资产的成本和在瑞典进行生产的成本。表1显示了瑞典所有权企业与外商所有权企业对比情况,外商所有权企业的工资比瑞典国内公司高20%。在1990年的所有行业和2000年除电子和运输设备行业中,外商所有权的公司都拥有较高工资。外资企业的高工资可能是由企业特征引起的。例如,技术人员的工资相对较高,大公司的工资往往高于小公司。表1对比了外商所有和国内所有公司中的上述因素。高水平技能是指至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所占的份额,企业规模指雇员人数。外商所有权的公司有相对较高水平技能的劳动力,1990年,外商所有权公司中高水平技能劳动力比重是国内公司的约两倍,但是2000年下降到比国内公司高70%。除此之外,外商所有权的公司规模大于瑞典所有权公司,并随着时间变化规模差异增大。
3. 建立实证研究
是企业j在时间t的平均工资。是外商所有权的虚拟变量,如果50%及以上股权为外国所有,则定义为1。并分析外商所有权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以及外商兼并的企业。是企业层面变量的向量,例如企业规模(对数)、员工福利、资本强度、出口强度、员工教育水平、女性员工比例、劳动生产率和行业隶属关系。最后,和分别是固定时间效应和固定效应,是误差项。
是时间t公司j中工人i的全职等效月工资;是外商所有权的虚拟变量;是个人特征向量,包括性别、教育、劳动力市场经验和工作类型;是企业层面变量的向量。分别是固定的个体效应、企业效应和时间效应,是误差项。研究外资收购对工资的因果效应中存在被收购公司具有内生性的问题,被收购的公司不可能是随机的,其可能表现出与非被收购公司不同的特征。因此,与文献中非随机问题类似,成为外商所有的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与非收购公司发展存在不同,所以如果不考虑非随机性,对对工资的估计结果就会存在偏差。控制选择偏差的一种常用方法是使用工具变量法(IV)。然而,因为影响外国收购的大多数变量也会影响工资(Girma和górg,2007,Sjóholm和Lipsey,2006),所以在有关外国直接投资和工资的研究中不易找出合适的工具变量。因此,我们使用另一种更可取的得分倾向匹配(PSM)和双重差分法(d-i-d)。匹配是为了寻找一组与被收购企业具有相同特征的非收购企业。
为了确定处理效果,还必须满足倾向得分匹配的平衡性。A⊥X|p(X),其中p(X)是倾向得分。这意味着结果中有相同倾向得分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分布,并独立于处理状态。本文匹配过程使用Becker和Ichino(2002)以及Leuven和Sianesi(2003)提供的算法:Nearest-Neighbor without replacement。首先使用可观测特征计算公司被外商收购的概率。每个处理(收购)公司与一个“相同”但未被处理(非收购)公司匹配。倾向得分匹配的平衡性质在所有估计中都得到了检验和满足。我们使用各种协变量估计了很多倾向性得分,但只考虑平衡性质的得分,选择标准是高R方。表A4显示了外商收购的logit模型,条件是协变量对解释收购很重要。由于文献中没有确切的外商收购决定因素,因此协变量选择很灵活。第一步运用logit模型测度被外商收购的可能性。
由于我们具有随时间变化的企业和个人数据,企业的匹配是通过使用滞后协变量逐年匹配(year-by-year)实现的。在获得企业的控制组数据后,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方法相结合来估计外资收购对个人工资的影响,所以可以研究收购对工资的动态影响。双重差分比较了处理组中被收购公司与控制组中未被收购公司的工资变化。这相当于估计,其中是未知的d-i-d参数。
是一个虚拟变量,如果公司被收购,那么收购后为1,否则为0。是一个固定收购(组)效应,如果公司属于处理组,则等于1,否则为零,此虚拟变量反映被收购公司收购前和非收购公司之间的工资水平差异。时间效应捕捉了两组之间常见的聚合周期效应。工资收购的d-i-d效应估计值由β给出。回归估计结果与方程(2)中是同一组个体、企业和行业的控制效应。4. 结果
与之前研究思路类似,首先是分析企业层面平均工资。估计1表明控制企业和时间效应后外资企业的工资比国内企业高出20%。所有评估中都包括14个与瑞典劳动力市场不同领域的14个行业虚拟变量,当使用更细分的50个行业变量时,外资企业工资溢价出现小幅下降,这表明部分溢价是由外资和本地公司不同行业分布造成的。估计2包括可能影响工资的劳动力异质性:雇员的平均技能水平和女性占比。当包含这些异质性是R方显著上升且外资企业工资溢价下降至11%。此外,女性占比对平均工资产生负向影响,高技能工人占比对平均工资产生积极影响。估计3包括一系列其他的公司特征,规模较大的公司支付相对较高的工资,资本密集型公司也是如此。员工福利系数为正,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工资的影响较小。在估计4中,人力资本和企业特征都包括在内。外商所有权估计系数为0.105,与第2栏中的系数接近。估计数5和6将外资企业与国内跨国公司和本地企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外资和国内跨国公司之间的差异要比外资和本地公司之间的差异小得多。因此,外商所有企业和本国所有企业的工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司的跨国性质造成的。
模型7还包括一些可能影响工资的其他因素:公司的出口导向、市场竞争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出口和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经济意义不大。模型7含有所有控制变量,外资企业的工资溢价从10.5%降至9.4%左右,这与以往发达国家企业层面数据的模型基本一致。估计8专门研究1996-2000年间的数据,为了与仅在此期间可用的个体层面数据估计结果进行比较。虽然时间周期改变,但结果依然稳健。在估计外资所有权对工资的影响时,不能对所有公司进行平均加权,因为瑞典本地的公司和和外国公司规模类别不同,而不同规模的公司往往支付工资存在差异。大公司支付相对较高的工资,跨国公司的工资水平也较大。因此可以依据企业规模来进行加权,从而降低小型本地(低工资)企业的影响。模型9加权结果显示外资所有制工资溢价从模型4的11%降低到模型9.16的7%但是对企业强加的条件(见数据来源与说明部分)可能会使结果产生偏差。所以模型10中加入所有企业,样本数也约增加50%,但是结果仅有轻微变化(可以对比模型4和10)此外,在表A2和A3中,我们展示了各种限制如何影响样本均值。总体来说强加的限制对样本均值的影响很小。
外国企业进入瑞典可以通过直接投资或者收购当地公司两种方式,外资收购会提高已经在该公司工作的员工的工资,而直接投资方式要吸引新员工,吸引工人的一个方法是提供高工资。此外,由于缺乏对当地劳动力市场的了解,新投资的公司可能会支付工资溢价。在表3中,我们给出了工资回归,其中外资所有权分为直接投资和外资收购瑞典公司。通过区分可以控制非观测效应,如果外资企业的高工资是未观测到的企业层面原因而非所有权原因,那么预计外资收购不会对工资造成显著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溢价与外商所有的企业对工资的总体影响相似,而外商收购溢价远低于直接投资的工资溢价。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工资比瑞典所有权的企业高11%,比瑞典跨国公司高5%,比瑞典本土企业高12%。三类企业相应的收购成分分别为7%、2%和8%。因此,外资收购的工资效应大约是外商直接投资效应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在控制了企业固定效应之后,外资收购系数进一步降低到1-2%。外资收购与瑞典跨国公司对工资的影响并不显著(见模型6)。这再次强调了将国内跨国公司和国内本土公司分开的重要性。研究所有权对工资的影响更应该从个人层面而不是企业层面进行分析,个体层面的分析可以控制个体层面异质性。并且可以避免劳动力构成变化所带来的工资效应,比如外资公司用生产率更高的(高薪)工人取代生产率较低的(低薪)工人。表4给出了个人工资估算的结果。当估计从公司层面细分到个体层面时,外资企业工资溢价显著降低。模型1显示工资溢价约为4%,但包含个体特征后溢价降至2.6%,包含个体和公司特征后降至2.5%。此外,外资公司和国内跨国公司工资没有差别。因此,跨国公司对于工资的影响远大于企业的所有权性质。模型6放松了对公司收购和经营时段的限制(见数据分析部分),样本观测值增加了300%以上:从160万个观测值增加到近500万个观测值。结果显示工资溢价变化较小,仅仅从2.5%降至2.0%。模型7使用公司层面数据,并控制所有变量(与表2中模型4因素一样),在此可以分析不同的样本(匹配的数据和只有公司数据)如何影响结果。改变样本使得外商所有权的公司工资溢价从10.5%降低到7.4%,这仍然高于2.5%的个体层面估计结果。同时,强加的限制排除了大多数小公司,这解释了为什么表4模型7中的企业层级估计结果的工资溢价低于表2模型4中的企业层级估计结果。上述结果表明,当考虑到个体异质性时,外商所有权的企业的工资溢价几乎消失。表4中的其他系数表明,女性工资比男性工资低约14%,蓝领工资比白领低约11%。此外,工资和经验遵循经典的倒U型模式。从企业特征来看,资本密集度和工人的平均技能水平对工资有显著影响。此外,员工的规模和福利显著,不过影响较小。4.2分析了外资所有的企业和瑞典所有的企业的差异,如果外资所有权对工资有提升,那么本节中外资收购就可以体现出来,如果是雇员个体层面异质性导致的,那么外资收购将不会对工资产生任何影响。此外,外资收购可能是非随机的。高工资公司可能比低工资公司更频繁地被收购。所哟我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
表5中模型1和模型2的结果表明,企业所有权性质(firm characteristic)对工资溢价影响较小,模型4-6是匹配的样本公司结果,外商所有性质对工资影响几乎消失,意味着对雇员而言,工资溢价不存在。然而,工资溢价也可能受到不可观察因素的影响。在模型3和模型6中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由于我们将样本仅限于处在同一家公司的工人,所以可以同时控制时间不变的个体效应和企业效应。包含固定效应对外商所有企业的工资溢价有很大影响,模型2到3溢价从2%降低到-4%,模型6是匹配样本中控制时间效应,结果显示外资收购企业的工资溢价为-2%。进一步,为了研究是所有权还是跨国与否影响工资,我们还研究了之前是外商所有,但转变成瑞典所有的企业,匹配样本第2列结果显示变成工资溢价稍稍为负,但影响极小,说明外商所有与本国所有的公司所有权性质对工资影响不大。为了更好展示收购后工资的变化,以下是收购和非收购公司的工资轨迹。
从被收购公司和非被收购公司的工资轨迹中可以看出,外商想要收购的工资原本就是薪酬较高的公司,所有权变更后工资实际上还减少了。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被收购和非被收购企业中员工工资动态,匹配目的是考虑外资收购的内生性和选择偏差。
表6对比了目标公司(被收购公司)收购后两年的工资水平与被收购前一年的情况。结果证实了图1:被收购企业的工资水平高于匹配的非被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的工资增长低于非外资所有的企业。变量Foreign反映了外商接管公司和本土公司中员工工资差距。系数表明,被收购公司工资比企业工资高出约2%-6%。但是从foreign takeover这个变量系数来看,外资公司的工资增长率降低了。通过对比t+1和t+2年,外商接管后公司工资水平增长较慢,且在收购后两年更为明显(对比模型3和模型6),可能是因为公司的重组和新合同的谈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5.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公司所有权对工资的影响,通过使用了大量匹配的雇主-雇员数据集来研究外资所有权的企业是否比瑞典所有权的企业支付更高的工资,且外资所有权的企业是否比瑞典所有权的企业对同一位雇员支付更高的工资?毫无疑问,第一个问题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然而,没有证据表明外商所有权的为相同的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相反,外资企业的高工资是由企业和员工层面的异质性造成的。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与非跨国公司间存在工资差异,而非外商所有权的公司与瑞典所有权的公司间存在工资差异。外商所有权的公司通常比瑞典所有权的公司支付更高的工资,但是并非相对于瑞典国内的跨国公司。研究还发现企业层面和个体层面样本数据会导致较大结果差异,企业层面的结果往往高估了外资企业的工资溢价。部分高估是由于外资和国内企业在规模类别上分布不同所致。将观察单位改为个体层面后,外商所有制的工资溢价几乎消失。外商所有权的公司工资溢价仅有2%,外商所有的跨国公司和瑞典所有的跨国公司工资差异为零。为了处理非观测因素以及个体异质性,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外商想要收购的公司原本就是薪酬较高的公司,且股权变动后公司的工资增长率降低,因此对于雇员而言,公司被外商收购后意味着工资增长放慢。研究结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往企业层面的研究可能夸大了工资溢价。其次,主要的区别企业所有权方面而在于是否是跨国公司。第三,在使用企业层面的数据时,可能需要对公司规模进行加权。最后,外资并购中的员工异质性和选择偏好是合理确定外资企业工资溢价规模应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不控制这些因素,那么会存在国内外企业员工之间的系统性工资差异。
有些学术神器,推荐给各位:①找合适的英文期刊发表的神器! 亲测太好用了!②神器! SSCI分区及影响因子查询, 还有国人发表比例,③学术神器Endnote的最详尽使用方法,④一数学神器诞生! 手写公式和符号, 竟免费转成LaTex,⑤让LaTeX排版流行起来, 让效率助你奔跑助你飞。
拓展性阅读:①"实证研究13篇"功夫秘笈, 中青年学者研究必备锦囊!①关于各种因果识别方法的120份经典实证文献汇总”,②哈佛大学新修订完成的因果推断经典大作免费下载!附数据和code,③因果推断的统计方法总结, 177份文献,④政策评估的计量方法综述, 包括最新因果推断方法,⑤在教育领域使用IV, RDD, DID, PSM多吗? 使用具体文献,⑥看完顶级期刊文章后, 整理了内生性处理小册子,⑤工具变量精辟解释, 保证你一辈子都忘不了,⑦DID, 合成控制, 匹配, RDD四种方法比较, 适用范围和特征,⑧关于双重差分法DID的32篇精选Articles专辑!⑨关于(模糊)断点回归设计的100篇精选Articles专辑!⑩匹配方法(matching)操作指南, 值得收藏的16篇文章等,⑪MIT广为流传的政策"处理效应"读本,⑫DID的研究动态和政策评估中应用的文献综述,⑬最新政策效应评估的四种方法,⑭政策效应评估的基本问题。
下面这些短链接文章属于合集,可以收藏起来阅读,不然以后都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