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说时节】大暑时节,何以销烦暑

羽菡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订阅号 2019-08-14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点击收听书说时节电台

本期主播:刘伟      朗诵指导:梁辉

(鸣谢上海浦东海派旗袍文化交流中心提供主播内容)


向上滑动欣赏今天主播的分享

主播的分享

       书友们大家好,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节气,大暑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它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之中最热的日子来临了。大暑一般持续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人们会觉得酷热难耐,犹如置身于火炉中一般。那么,该如何渡过这漫漫大暑之日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羽菡老师的妙招《大暑时节、何以销烦暑》。



 大暑时节,何以销烦暑 

作者 | 羽    菡

每年阳历的7月22日或23日,太阳达到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节气。《说文解字》:暑,热也。从日者声。者即“煮”,造字本义:天热如煮。“暑”是热之极,到达一年中炎热的顶点。


天这么热,实在不宜外出,做些什么好呢。


白居易有首《销夏》。大暑天择一墅而居,闭门谢客。居小院之中,窗下清风徐来,空室更清凉,宁静自在于心。


销   夏

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纱帘,隔出一片静谧,或捧一卷书,或研墨习字。累了,一觉睡到天荒地老,再来点时令小蔬,切盘冰镇西瓜,生活便慢了下来,静享夏日好时光。


● 明 文徵明《水阁幽居》


在《易经》64卦中,大暑的卦象是“遁”。遁是退避、隐居之意。像米芾那样入山消夏避暑,享受“南山之阴”,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米芾《逃暑帖》据曹宝麟先生考证疑为致章惇书札。大意是说米芾因暑热而到山中避暑,感觉整个人都安逸舒适了。


●  宋 米芾《逃暑帖》


在山间小道上漫步好惬意,绿荫深处,凉风轻拂鸟斜飞,人声也淡了下来,清泉泠泠,流经外面的尘世间。


自上周入伏后,长夏开始了,头顶的太阳越来越烈。三伏,宜伏不宜动。清代李渔:“应夏藏,闭门谢客”。“书圣”王羲之自有他的逃暑良方,就是在家挥汗写《热日更甚帖》。每当酷暑至,他写《热日帖》《大热帖》《热甚帖》《毒热帖》,凝神专注写上数百字,写着写着便不热了,心静自然凉嘛。


●  晋 王羲之《热日更甚帖》


此帖草书刻本,自然含蓄,遒美健秀。


《热日更甚帖》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大意是:天热来兮,我和你一样溽热难忍,早起乘着凉意散散步,等待药性散发。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消暑妙方是在水阁上吹风赏笛,风雅得很。


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

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

散作霜天落叶风。




此诗写于宋元祐三年(1088年)在驸马王诜的府邸,其时正当大暑节气,天气酷热。黄庭坚等文人聚于水阁,听侍女昭华吹笛。当吹笛的玉人由广寒月宫携一片清凉款款而来,泠泠音符化作丝丝秋风,洗尽夏日的炎热,那叫一个熨贴!音乐的力量能缓解烦躁情绪,安神、开郁,抚平人的心灵,让人从酷暑一脚跨到秋凉。


●  宋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局部)


七月,正是《诗经》中“七月流火”的时节,大火星西行,天气将要转凉。这样的时节最适合临帖。临逸少《游目帖》,“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巴蜀山水自古雄奇瑰丽,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一片雪峰如海的世界,怎不令人心驰神往。仰望苍穹,俯瞰人生,真让人思绪万千。


●  晋 王羲之《游目帖》


我爱临《奉橘帖》,2行12字,字字皆好,书风疏朗清纯。韦应物有诗云:“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更待满林霜。”用的正是这件书法的典故。在临帖中感受王羲之书法笔致的丰富性,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霜未降”一节,章法出乎天然,“霜”字颇具姿态,“雨”与“木”的衔接实笔连带,“未”字横划入笔凌空侧向如鹰击长空般射入,第二画至中段横截笔锋有奇峰突起之势。“降”字松弛闲逸,右半边微微敧侧仿佛凌风飘举。


●  晋 王羲之《奉橘帖》


关于临帖,《竹堂文丛》作者孟会祥先生说:


所谓目击道存 。二王法帖,一见即为倾倒。当然,其高妙玄秘 ,也是由技术累积而成的 。技又进乎道。 最高超的技术一定与最高超的心性为一体。累年以来,二王法帖常置案头,或为临摹学习,或为休息身心 , 时时披阅,仰高钻深……




看来,大暑当下,耐住寂寞,慢慢地沉淀下来,蕴蓄能量,方如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蛰伏于盛夏,藏华于当春”。



(备注:本文获得作者授权发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部分照片由作者提供,其他均来源网络)

作    者

羽菡(徐海红),期刊编辑。编著《渴望的杯子——中外现代诗品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著有《遇见·你——艺坛名流访谈录》(全二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您的赞赏,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

主    播

刘    伟,朗诵爱好者,愿用声音传递世间真、善、美。大学期间曾担任校广播台播音员。现为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警官。


精彩回顾


1.【书斋随笔】《我不是药神》解药在哪?

2.【书斋随笔】君马黄,我马白

3.【书斋随笔】海派书家名字摭谈

4.【书斋随笔】郑逸梅的癖好

5.【书斋随笔】史上最成功的父亲,既是大学者,也是书法家

6.【书斋随笔】春味·苦笋

7.【书斋随笔】备战幼升小的妈妈们看过来,一个九岁女孩的学书体会

8.【书斋随笔】书者散也

9.【书斋随笔】海上繁华梦

10.【书斋随笔】沈尹默的检查书原来是她写的~

11.【书斋随笔】古书画里的点赞趣闻

12.【书斋随笔】静坐千顷云,想念一个人

13.【书斋随笔】别人笑我太疯癫·遥想唐伯虎

14.【书说时节】荷花的升起是一种欲望或某种禅

15.【书说时节】端午有仪式,烟火有诗意

16.【书说时节】小满时节,榴花照眼明

17.【书说时节】春去不容惜——今日立夏

书斋随笔

       “书斋随笔”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微信平台新推出的原创内容栏目。为了提供更好更优秀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现开通读者投稿信箱,欢迎大家踊跃来稿。

一、来稿基本要求:

1.稿件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且在本微信平台首发(本平台发布需打“原创”标识)。请在稿件中注明作者名称、作者简介、微信号、联系电话;

2.来稿内容以书法为主体的人物故事、诗歌、散文以及可读性超强的书学评论;

3.投稿文章最好图文并茂,稿件请以附件形式发送(文字内容最好为word格式);图片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二、投稿方式和注意事项:

1.投稿邮箱:shuxieweixin@163.com;

2.来稿内容需要经过审核,不能保证所有来稿都能采用,若两周内未见采用,作者可另行处理此稿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