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文明互鉴”智库圆桌论坛:以文化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1日电(见习记者 高鑫 记者 杨月 孙钊 宋莉 赵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担当如何铸就?怎样以“文明互鉴”的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12月19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国家画院、正道智库、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办、《国家智库》《中国智库》编辑部协办的“2017中华优秀文化论坛”在北京召开,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同志向论坛致信祝贺。本次论坛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文化担当”为主题,同天举办“‘一带一路与文明互鉴’智库圆桌论坛”。论坛上,数十位文化学者、专家围绕“一带一路与文明互鉴”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华优秀文化论坛在京举办。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钊 摄
为何重视文化自信
从“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到“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
今天,文化自信为何如此受重视?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谈到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时代意义,专家们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值得国人自豪的是,中华文明体系数千年来从未中断传承,且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吕凤鼎指出,中华文化已成为华夏儿女团结奋进、共同走向繁荣富强的坚固纽带,成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与世界共建美好未来的有力载体。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好文化艺术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此时研究推动构建人类共同体的中国文化担当,很及时、很重要,很有意义。”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河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白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文化建设亦有新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要有所担当。“我们将通过探索志愿服务、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和带动志愿者积极参与境外孔子学院建设等方式,努力传播中华文化。”他说。
“一带一路与文明互鉴”智库圆桌会议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孙钊摄
中国文化魅力何在
“文化自信”有深厚根基。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根基。
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于源远流长、丰富深厚。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玉蟾宫管委会主任陆文荣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体现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魅力,是提振人文情怀的智者洞见,既充满理性精神,又饱含人文情怀。不仅是“和而不同”,中国驻德国原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卢秋田提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同舟共济”“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都非常适用于当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于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中国美协原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詹建俊说,中国文化的博大胸怀和气派,最有魅力。他介绍,油画是一门源于欧洲的艺术,但经过几代艺术家的辛勤传播,其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优秀部分。依托民族文化精神,中国美术作品以饱满的中华韵味,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了光彩。
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宝贵贡献,当然要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要传播现代文化。”他解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世界展示好中国的国家形象——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四个形象侧重点不同,所以一定不能忽视对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播。
提高文化软实力,“一带一路”牵手文明互鉴
好酒也怕巷子深,中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但 41 39046 41 16162 0 0 3371 0 0:00:11 0:00:04 0:00:07 3371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
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他还指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提高文化软实力,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中国驻汤加王国原大使、北京外国语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高善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要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原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副部长、少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学术委员徐光裕也提到,要认真研究世界文明的隔阂、冲突、排它三大问题,找到症结所在,将各国智库的力量利用起来,分门别类地理顺和解决各种矛盾,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提高文化软实力,要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音乐是最好的载体之一。扬琴是起源于中东的外来乐器,今天20多个国家还有这件乐器。所以在我看来,借助扬琴走上世界的音乐舞台,跟同宗不同体系的各种乐器进行深度的交流,就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生动实践。”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刘月宁多年来致力于用音乐沟通中国与世界。“十九大之后,我们计划将扬琴带进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音乐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中国声音传到更多地方。”她说。北京外国语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牛丽则从性别的角度提出,建议给中国女性更多机会,让她们走向国际,展示中国女性的风采。
刘月宁在论坛上发言。中国青年网记者孙钊 摄
提高文化软实力,要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伟大的时代都是开放的、包容的时代,文化文明的先行应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推手,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我们不强推自己所谓的‘模式’,而是要走进其他国家普通老百姓中间去,让对方在真实、普通的生活中自然而然感受到中华文化散发出的魅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说,历史上的长安,曾相当于今天的纽约,那个时候各种文明文化的交流非常频繁,比如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佛教、儒教、道教都并存,各色人等都可以和睦相处,是非常开放包容的时期。今天,“一带一路”国际认同度不断提高,朋友圈不断扩大,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阐明“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当我们真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中说的那样,能够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我们一定能以文化担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上,贡献中国智慧,一定能让中国文化之花,开遍世界!
做好弼马温 学会七十二变
谢谢阅读
推荐阅读
新华社、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中国政府网刊载于今院长在“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观点
招聘 ▍CIRDR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需要什么样的智库人才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报告 ▍(13)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报告 ▍(19)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科学发展观青年及大学生报告 ▍(20)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干部、企业版报告 ▍(26)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百年伟长(纪念钱先生逝世七周年) ▍(27)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城市隐秩序: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城市应用报告 ▍(28)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中国社会组织中政党组织的作用分析报告 ▍(32)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二连浩特中蒙俄智库产业区研究报告 ▍(33)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2002年9月11日,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在北京成立
智库之道,在于顶天立地
实干 谏言 不辱使命
请通过以下方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