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端智库论道中国文化如何贡献人类整体文明发展 ——2017中华优秀文化论坛新闻综述

2018-01-02 中国青年网 南书房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杨月 见习记者 高鑫)12月19日,2017中华优秀文化论坛在京举办。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贺信中提到,“党的十九大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我们从自己的文化根源上寻找答案。为此,我们对内需要学会向广大民众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众素养,唤醒民众心底深藏的中华文化优秀基因;对外需要学会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国人的智慧达到地球上一切有人居住之处。” 


  论坛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钊 摄  


“本次论坛是一次文化领域的大型高端智库论坛。我国有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着光辉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旨在坚定文化自信,以实实在在的优秀文化成果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服务助力‘一带一路’。”论坛的总策划、正道智库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孟祥皓说。 


本次论坛主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文化担当。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吕凤鼎主持开幕式。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中国驻德国首任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卢秋田,邵华泽中将,程宝山中将,第十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陈士能,第十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杨正泉,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出版署署长兼国家版权局局长于友先,文化部原副部长常克仁,铁道部原副部长国林,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理事长苏立清,中共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中国政研会副会长官景辉,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会长杨华山,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中央电视台原常务副台长于广华,中国民生银行党组书记、行长郑万春,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金坚范,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白石,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中国驻汤加王国原大使高善海,徐光裕少将,纪明葵少将,王文杰少将,戴清民少将,张铁权少将,李金星少将,江杰生少将,范凌少将,贺茂之少将,胡钦佩少将,李广金少将,廖国良少将,马保安少将,唐江少将,姚延进少将,展学习少将,朱梅生少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张柏,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詹建俊,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高峰,中国公共外交协会驻会副会长、中国驻加纳前任大使龚建忠,中央电视台原副总编辑、中央电视台书画院院长赵立凡,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张祖英,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书法报社社长李世俊,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陆文荣,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苑利,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王劲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少海,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金玲,中国铁路文联主席王勇平,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田伯平,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俊京,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张杰,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肖良平以及原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肖劲光大将之女肖凯,原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韦国清之子韦肖毅,原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上将之子傅晓钟,中央办公厅原第一副主任冯文彬之女冯延曦、女婿高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海国,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鉴赏家史希光,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郝国胜,正道智库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孟祥皓等中央国务院委部办局的老领导、老同志,多家党政军高端智库、社会智库、高校智库、大型企业的专家、学者、负责人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300余人参加了本次高端文化智库盛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值得国人自豪的是,中华文明体系数千年来从未中断传承,且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吕凤鼎指出,中华文化已成为华夏儿女团结奋进、共同走向繁荣富强的坚固纽带,成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与世界共建美好未来的有力载体。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好文化艺术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此时研究推动构建人类共同体的中国文化担当,很及时、很重要,很有意义。”白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文化建设亦有新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要有所担当。“我们将通过探索志愿服务、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和带动志愿者积极参与境外孔子学院建设等方式,努力传播中华文化。”他说。


杨正泉在致辞中表示,中华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是融合了中国诸子百家、融合了中国不同时代精髓的文化,也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吸收了世界先进思想的文化。正因为这样,中华文化必将立于世界之巅。 


文物是文明的深厚资源,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是一部中华民族固化浓缩的文化史。杨华山指出,在坚持文化的学术专业性上,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讲中国故事尤为关键。近代考古挖掘与科学研究证明,文物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捍卫我国民族完整和国家主权,我们要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成为捍卫我国地域、海域的主权的重要依据,这是构建中华优秀文化历史体系的初心。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中华文化研修院”筹备工作启动仪式和“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意大利展)”启动仪式。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黄洁夫,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詹建俊,中国驻德国首任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协会原会长卢秋田,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高峰,中国驻汤加王国原大使高善海,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海南玉蟾宫住持陆文荣,中国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孔庆龙,德勤“一带一路”全球主管合伙人、德勤中国政府事务主管合伙人施能自,寰球嘉年华控股集团副总裁芦华章,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依次上台发表主旨演讲。 


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必须要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黄洁夫指出,我们都知道孔子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弃之不孝”,却没说“救人不孝”,所以我们不要把脏水泼到祖先身上,一定要“与时俱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主流精神,移风易俗,例如中国民众过去讲究“入土为安”,但现在老百姓也都接受火葬。黄洁夫在演讲中展望,未来,按照十九大报告描绘的蓝图,到2020年,基本医疗将覆盖全体民众,医疗改革将不断取得突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移植医疗服务的追求,就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动力,中国应为世界移植事业作出一个大国的贡献。”他说。 


“文化自信”有深厚根基。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根基。


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于源远流长、丰富深厚。陆文荣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体现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魅力,是提振人文情怀的智者洞见,既充满理性精神,又饱含人文情怀。


不仅是“和而不同”,卢秋田提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同舟共济”“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都非常适用于当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讲述在接待基辛格和德国的前总理的经历中,二人曾表示中国的文化对他们的一生都有深深的影响,使其从本质上和根源上来理解中国了解中国,可见对外弘扬文化的重要性。对于弘扬文化,卢秋田称,讲好中国故事第一要有中国的深度,对自己的国情要了解。第二,要有全球的广度,视野要开阔。第三,要有人文的高度。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外国人听得见、听得懂,用简单的语言讲深刻的道理,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是大家应当做的事。


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于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詹建俊说,中国文化的博大胸怀和气派,最有魅力。他介绍,油画是一门源于欧洲的艺术,但经过几代艺术家的辛勤传播,其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优秀部分。依托民族文化精神,中国美术作品以饱满的中华韵味,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了光彩。


提高文化软实力,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高善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要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同样,高锋谈到电视领域应承担的文化传播责任时表示,电视节目在当下更应该加强学术性,以增强信誉度。他举例道,央视每做一部好的电视节目,总会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反响,比如说《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此类节目的学术性非常重要。高锋认为,目前有些电视节目往往不注意学术、品质,和新媒体争夺观众眼球,用明星去串场或用一些无聊的娱乐节目去争夺眼球,那就是电视失败的原因。同时,他还提出,注重电视节目的亲和力,要说老百姓的话,要说大家能听懂的语言,特别是对于海外的传播。


活动当日下午,还举行了议题为“一带一路与文明互鉴”智库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钊 摄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吕凤鼎,中国驻德国首任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卢秋田,原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副部长、少将徐光裕,国防大学原副教育长、少将纪明葵,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原主任单秀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苑利,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牛丽,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族志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祁进玉,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王劲松,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教授吴星辰,中国银监会法规部副主任、岳麓书院张南轩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劲松,富布赖特学者、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刘月宁,正道智库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孟祥皓,《国家智库》《中国智库》编辑部主任李正强以及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社团组织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参会嘉宾围绕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的关系”“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如何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库使命”等内容进行了深层次的广泛交流,共同建言献策。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中国智库》总编辑于今主持。


好酒也怕巷子深,中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但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

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他还指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纪明葵表示,和平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天人合一”。中国人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应该有信心顺应历史的发展,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向世界说明并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中华民族“和为贵”的精神。特朗普访华,习主席之所以安排在故宫接见,讲了三个“和”字,就是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核心理念和中华民族政治选择的唯一性。显然这种“和”的文化能够把世界凝聚起来,我们应该有决心为实现我们伟大的梦想做出努力。  


单秀法强调,“一带一路”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需要文化创新。中华民族能崛起,首先建立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按照毛主席讲的,中国不仅仅是个强大的中国,而且是个可亲的中国。这需要强大的文化创新力量。 


提高文化软实力,要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音乐是最好的载体之一。扬琴是起源于中东的外来乐器,今天20多个国家还有这件乐器。所以在我看来,借助扬琴走上世界的音乐舞台,跟同宗不同体系的各种乐器进行深度的交流,就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生动实践。”刘月宁多年来致力于用音乐沟通中国与世界。“十九大之后,我们计划将扬琴带进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音乐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中国声音传到更多地方。”她说。牛丽则从性别的角度提出,建议给中国女性更多机会,让她们走向国际,展示中国女性的风采。


徐光裕强调,习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讲的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要把“一带一路”建设变成“文明之路”的建设。一定要把文明的隔阂、文明的冲突和文明的排它性这三大问题好好研究,找到根源所在,国家各个层面的智库应该承担起研究的责任。 


吕凤鼎指出,文化担当、文明担当的问题是一个重大课题,要做到、做好,确实是不容易。文化在中国的外交事业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在过去的外交事务中,也利用文化或通过文化的手段,做了很多的工作,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智库,包括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应该坐下来想一想,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通过什么方法和方式去做,来体现我们的文化担当。 


开展“一带一路”最终要实现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不仅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应该是民心的互联互通、文化的互联互通、文明的互联互通。只有真正做到这“几通”,基础设施联通才是具有时代特点的,才是符合每个国家诉求的,才是坚实的和可持续的。于洪君说:“文明互鉴要建立在文明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要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相互包容的基础上,不然很多工作做了效果不好,甚至会适得其反。“ 


王劲松认为,中国在历史发展中要感谢戏剧、感谢表演,因为中国传统戏剧往往传播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比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古代识文断字的人很少,可是为什么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感觉和气质、精神继承下来?这要感谢戏曲表演。一台表演有时候上万人观看,这种传播是很迅速的,这些“家长里短”铸就了中国人的气质,我们可以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用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方式来进行传播。希望所有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团结起来,一起来打造中国最经典的文化品牌,走向世界。 


吴星辰从宗教文化视角来阐述自己观点,他认为,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在当前中国政府倡导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开展之际,在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基础上,总结、分析和把握古代丝绸之路与跨国宗教文化的建设、发展、兴衰中的当代启示与时代价值,值得各国官方和民间加以吸收和借鉴。


从“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到“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张劲松发表了题为《弘扬南轩思想,弘扬中华文化》的演讲,重点介绍了南宋时期理学家、岳麓书院的创办者张栻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贡献、影响以及现实意义。 


亟待重视和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志研究与数据库建设。祁进玉指出,在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和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契机下,加强对世界民族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与应用性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在陆地上与我国接壤的沿线国家有15个,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是跨国境居住,对跨境居住的同源民族进行调查研究,对历史上曾经有过亲密交往的毗邻民族进行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弄清历史与现实的民族关系、迁徙和分布、分化和融合,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他强调,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分区域、分国别)民族志进行深度研究,了解和把握各国最新和实际情况,及时更新与追踪调查,研发基于网络与新媒体的各国民族志数据库建设尤为重要。


苑利认为,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传播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包括:第一,意识形态相同,更容易形成深层次的传播。第二,丝绸之路的传播以高品质产品为主。第三,与成品传播相比,人们更倾向于种子的传播,比如葱、蒜、茄子,不是把茄子拉到中国来,而是把茄子种子拿过来。最后,与成品传播相比,人们更喜欢技术层面的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是把小麦种子拿去就行了,同时还要明白小麦的种植技术,还要懂得各种工具的制作技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很好的本土化,才能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就是古代丝绸之路传播的一般规律。


张国华在发言中指出,对于一带一路战略与文明发展的关系,需要以史为鉴,方知未来。首先看历史,农业文明时代,古代中国与亚欧非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海陆通道,共同构成古代世界大国间的贸易体系,形成了中国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并重的多个窗口与不同扇面;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达到了文化共鸣和价值认同;再看工业文明时代,地理大发现与工业革命背景下,形成了环大西洋和环太平洋的欧美日韩等主导世界贸易格局,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产业与好莱坞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美国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文化战略也对世界格局产生很大影响。再看未来,世界贸易格局发展面临从环大西洋、环太平洋到环印度洋的新趋势,但工业革命以来,最发达国家十来亿人口过上了以“工业文明”所代表的好日子;等到十三亿中国人,乃至环印度洋的几十亿人想过的时候,环境恶化惊人,资源压力惊人。让十几亿乃至几十亿人口都过上高度现代化国家的生活,才是中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所需要面对的大国担当。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需要让中国从农业文明跨越到城市文明,从人情关系的熟人社会和农业社会转型到法治信用关系的陌生人社会和城市社会;从散状、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农业经济跨越到开放式、高度分工与高效协作的密度式城市经济。张国华认为,在新的商业文明模式下,全球将呈现新的超级版图:国家之上的产业链,更具活力的城市,无界的社区以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资本和文化,有非常好的互补关系。我们应该积极合作,寻求共同发展。这是都是未来我国现代化文明的使命担当所在。


提高文化软实力,要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伟大的时代都是开放的、包容的时代,文化文明的先行应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推手,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我们不强推自己所谓的‘模式’,而是要走进其他国家普通老百姓中间去,让对方在真实、普通的生活中自然而然感受到中华文化散发出的魅力。”傅梦孜说,历史上的长安,曾相当于今天的纽约,那个时候各种文明文化的交流非常频繁,比如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佛教、儒教、道教都并存,各色人等都可以和睦相处,是非常开放包容的时期。今天,“一带一路”国际认同度不断提高,朋友圈不断扩大,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阐明“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当我们真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中说的那样,能够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我们一定能以文化担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上,贡献中国智慧,一定能让中国文化之花,开遍世界!


于今最后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三年前,习近平主席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并发表了重要演讲,提出了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文明观”。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决议,决议明确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文明交流互鉴是重要内涵。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这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贡献的一个中国方案。“在这个时代,差异性将受到尊重,边缘思想获得更多认可,甚至可以向中心移动,与主流思想并存。这种新的包容精神,将取代从前的对抗型思维,取代‘文明冲突’的预言。”于今说,在他看来,几个世纪的文明碰撞已经教会了这个世界要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人类文明是多元共生的。文明因多样而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于今还引用了毛主席《念奴娇·昆仑》一词中的语句:“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于今强调,中国政府愿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与世界人民一道创造出一个“环球同此凉热”的太平世界。中国智库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的构建贡献智慧。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趋势,不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基因,还是现代文化发展规律,都决定了中华民族在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应该积极致力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并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使中华文明发展贡献于人类整体文明发展。 


“中华优秀文化论坛”由正道智库、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共同发起,中华文化促进会、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国家画院、正道智库、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国家智库》《中国智库》编辑部协办。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青年网等数十家媒体参与了论坛报道。 


做好弼马温    学会七十二变


谢谢阅读

推荐阅读

新华社、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中国政府网刊载于今院长在“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观点

招聘 ▍CIRDR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需要什么样的智库人才


智库产业新体系报告▍发改院十五年智库成果产品展(1)

统筹内外报告 ▍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2)

干部选拔任用报告 ▍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3)

统筹城乡发展报告 ▍发改革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4)

环境保护报告 ▍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5)

对外开放报告 ▍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6)

中国两型社会发展报告 ▍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7)

中国智库发展报告 ▍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8)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报告 ▍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9)

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10)

城市更新报告 ▍(11)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经济社会管理体系报告 ▍(12)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报告 ▍(13)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文化建设报告 ▍(14)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政治体制改革报告 ▍(15)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任玉岭建言城市化报告 ▍(16)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构建和谐社会报告 ▍(17)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成思危谈经济 ▍(18)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报告 ▍(19)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科学发展观青年及大学生报告 ▍(20)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报告 ▍(21)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建设学习型社会报告 ▍(22)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教育培训 ▍(23)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政策研究及咨询课题 ▍(24)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陈栋生谈区域经济 ▍(25)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干部、企业版报告 ▍(26)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百年伟长(纪念钱先生逝世七周年) ▍(27)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城市隐秩序: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城市应用报告 ▍(28)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学术秘书政府挂职 ▍(29)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构建学习型政党报告 ▍(30)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案例报告 ▍(31)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中国社会组织中政党组织的作用分析报告 ▍(32)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二连浩特中蒙俄智库产业区研究报告 ▍(33)发改院建院十五年成果展

2002年9月11日,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在北京成立

于今 怀揣“中国智库”的抱负在路上

《国家智库》和《中国智库》:中国智库史上的“双子星”

《国家智库》《中国智库》约稿函



智库之道,在于顶天立地

实干 谏言 不辱使命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China Region Development & Reform Institute简称发改院,英文缩写CRDRI),创办于2002年9月11日;是在中国国务院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大思路的背景下成立的综合性国际智库。集研究、咨询、会议和培训于一体。其决策咨询性、公益性研究特征突出,研究领域广泛。总部位于北京。设城市与区域、智库产业、全球健康、一带一路、(华沙)中东欧等研究中心。CRDRI成立至今,承担并主持了中国多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重点研究项目,特别是在探索性研究课题方面,提出、发表了上百份专题报告,获得中国从高层到基层各级政府的重视与肯定。CRDRI在2002年创办公学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网) ;2004年创办百仁基金,主持评审“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国发展百人奖学金”;2009年首创中国智库研究系列读物《国家智库》《中国智库》《中国智库发展报告》,创新性提出智库产业新体系。CRDRI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战略合作伙伴,中央外事指定对外合作对话的参与机构,与欧美国家智库建立了交流关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CRDRI始终坚持“小机构、大网络”的运作机制以及“科智并举、政府背景、社会智库”的体制特性。有近百位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政党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研究员。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中,CRDRI在多项名录中排名靠前,上榜全球顶级智库,列“全球智库最佳跨学科研究项目”第16位,是此项唯一中国智库;列“全球最佳健康政策智库”第30位,是此项唯一中国智库;列“全球最佳智库合作机构”第45位;列“全球最佳智库论坛”第33位;列“全球最值得关注的新兴智库”第38位;列“全球最佳智库网络”第45位。

信箱:北京西长安街35号信箱(100031)   邮箱:kxfzg2008@vip.163.com

请通过以下方式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