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的路网是一张摊开的中国地图?
作为一名来自成都的新一酱,在上海的成都北路上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新一酱特意去研究了一下上海的道路名称——上海市一共有163条以省份和地级城命名的道路(包括街、道、路),整个就是一张摊开的“中国地图”。
这些路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为通商口岸之一,第二年正式开埠。当时英法美各占有自己的租界,各国开始在租界内修筑马路并用自己的方式命名。比如,今天的中山东二路曾经是法租界内修筑的第一条马路,命名为法兰西外滩马路。
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因为都想用自己的方式命名道路而争执不下。当年5月,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街道命名备忘录》,提出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方案。
1865年,当时的上海工部局(即市政委员会)正式通过议案,决定采用中国地名命名租界道路。包括北京路、南京路、广东路、河南路、山东路在内的27条路名就是在那时候形成的。
到了民国时期,这种道路命名方法开始得到政府的大规模运用。1943年,国民政府更改了240条路名,新路名就包括现在的长宁路、溧阳路、华山路等。
1949年,新中国政府更改了35条路名,例如将中正东路改为延安东路。
这时,上海的这张巨幅中国地图才正式形成。
不同的城市,相同的路名,很容易让人在城市中产生错觉。
在《我的名字叫台生》中,龙应台写道,“我这‘台妹’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叫做‘台北’,更绝了,它是一张大大摊开的中国历史地图。地图有多大?横走十六公里,直走十七公里,就是一张两百七十二平方公里大的地图。”
在台北西门町,只要你对中国地理足够熟悉,甚至可以凭路名判断方向——找成都路、贵阳路往西南,找吉林路、长春路往东北。
能够这样寻找地方的原因很简单,来自上海的建筑师郑定邦为台北市的街道命名,“他拿出一张中国地图来,浮贴在台北街道图上,然后趴在上面把中国地图上的地名依照东西南北的方位一条一条画在台北街道上。”龙应台写道。
台北的道路命名方式完全模仿了上海,可能的原因是上海是早用中国城市命名街道。
但上海并不是拥有最多城市名道路的城市——比上海更密集一点的路网图出现在青岛,在高德地图上搜索全国338个地级市加“路”、“街”、“道”三个关键字,青岛市返回了176条数据。
这些路名的来历同样可以追溯到两个世纪以前,德国占领时期的青岛,曾出现了一批德国式道路名,例如柏林街、汉堡街、亨利亲王街等等。青岛主权回归之后,这些路名不能再沿用,最省时省力的办法就是用中国的城市名来作为路名。
类似的城市还有长春和吉林,甚至整个东北三省。1945年之后,这些原来的路名都更换成城市名了。
渐渐地,大到省会级城市、小到县级市的某个区域都开始沿用这种道路命名方式。将这一点发挥到极致的是苏州太仓市经济开发区,在这里,横纵相间的路名会让你感觉仿佛置身上海。
那么,城市的道路命名是怎样的一个程序呢?
道路的命名和管理,由各地的地名管理办公室负责。以上海市地名办的规定为例,主干道以上的城市道路和桥梁名称由相应的市主管部门申请,市地名办受理;主干道以下的城市道路和桥梁名称由相应的区(县)主管部门申请,区(县)地名办受理。
中国并没有统一的道路命名管理机构,但有一个“中国地名研究所”,是民政部下属机构,主要研究地名文化的理论——“地名学”,包括地名命名更名的规律及应用、地名管理的办法等内容。没错,地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如果看完全国338个地级市所有包含城市名的路名,你会发现被用作路名最多的城市并不是中山或朝阳——而是北海。这座位于广西南部的小城市在全国城市的道路名称中出现了252次。
朝阳是出现频率第二高的城市。接下来是山南、阿里、海西这三个城市。不过,被用作路名的时候,这些词已经失去了城市的意义,仅用于表示方位。
出镜率相当高的“中山”排在了第6名,一共出现了164次。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条中山路——很多时候作为城市的中轴线贯穿南北。
还有一类是一些具有寓意的城市名,例如兴安、安康、泰安。在这里,这些道路的命名和同名的城市有了另一种联系,多少代表了当地人的希望和祈盼。
在路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20个城市中,三个一线城市全部上榜。即使逃离了北上广,回到家乡你也可能穿梭在北京路、上海路或者广州路。
唯一的一个新一线城市是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地位不言而喻。明清时期曾出现过一波“南京路”命名潮,江南一带的城镇中,南京人聚集的街道被称为“南京路”而沿用至今。鸦片战争后,“南京路”更多地出现在开埠城市中,一直到抗战时期,以这座政治中心命名的道路成为一种象征。
南京路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政治原因,更因为它关系到“马路”这个词的由来。今天的上海南京路,原本是英国租界里一条赛马、跑马的道路,因此最初它被外国人成为派克弄(Parklane),被中国人称为“大马路”。
还记得我们在最开始提到的《上海街道命名备忘录》吗?在这个方案中,为了纪念《南京条约》带来的巨大利益,租界的执行官们决定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
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叫做二、三、四、五马路。有段时间,较短的北海路还被称作六马路。
你看,“马路”这个词就这么流传开了。
注:本文提及的路名仅包含33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不包含县名和镇名
文/傅颖聪 视觉/王方宏
点击关键词 看我们做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