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国读书会||第40期:《苦难辉煌》



★ 目录 ★

01

“南国读书会”活动情况

02

本期特邀嘉宾 沈本秋

03

本期书籍推荐 《苦难辉煌》

04

读书会纪要

01

“南国读书会”活动情况


2020年3月19日19:30,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了第40期学生党员“南国读书会之党员读经典专题活动”。本次南国读书会邀请了我院沈本秋教授作为主讲人,围绕《苦难辉煌》的阅读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交流。参与人员还有我院党委书记刘向晖、党委副书记何瑞豪、本科生党支部书记谢玲以及本科生党支部全体学生党员。


02

本期特邀嘉宾:沈本秋


沈本秋,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师从倪世雄教授,获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在香港浸会大学访学,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在香港中文大学访学。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英国考文垂大学访学。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国际关系理论、美国政治、香港政治、大数据与全球治理。荣获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入选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30多篇,参与编写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


03

本期书籍推荐:《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是当代作家金一南创作的纪实文学,首次出版于2009年。该书联系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活动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兴起等国际背景,从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弘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


04

读书会纪要


(一)  刘向晖书记做开场发言,提醒同学们在疫情期间,要加强个人防护,居家防疫。



(二)  何瑞豪副书记强调在疫情期间,学生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  谢玲老师就本次分享书目《苦难辉煌》及主讲人沈本秋老师作简要介绍。






(四)  沈本秋老师就《苦难辉煌》一书展开解读。

1. 沈本秋老师介绍书籍的架构和特点。

① 主体上是多元的。书中除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外,还包括近代中国国民党、日本、苏俄等内容。

② 以比较的视角描写。此书从细微的方面入手,展开一个宏大的历史事件,并通过丰富的史料来深刻描述中国共产党如何一路走来的,使读者眼前一亮,直击心灵。

 叙述的时间跨度长。书中不仅仅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内容,还描述了党建立前的历史。


2. 沈本秋老师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之道。

①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保持党自身的独立性基础上,不断学习与发展的结果。

② 无论时势多复杂,生存环境多艰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坚定的信仰领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如红军长征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③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实际的国情结合起来,“接地气”的运用党的指导思想,工农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探索出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


3.沈本秋老师联系实际,提出学生党员应以客观、辩证的态度看待和认识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政治制度。



(五)  沈本秋老师与党员同志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

 胡 羽 欣 

“针对新冠疫情,青年党员可以从历史中借鉴到什么?”

 沈 本 秋 

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经历,学生党员从中应对党有更全面的认识,更加坚定自己对党的信仰。从身边事情做起,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身边的人。


 缪 雅 茹 

如何理解“无终结即是一切的终结”这句话?

 沈 本 秋 

历史的潮流,是很难人为地去左右的,历史会根据时势做出选择,不断向前。


 蒋 何 昕

如何理解历史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沈 本 秋 

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有联系的,偶然会根据其中的规律性逐渐汇集一起成为历史的必然。


 张 艳 红 

如何看待疫情期间,部分群众对疫情不重视的现象?

 沈 本 秋 

部分个体埋头关注自己,而对社会责任感比较小。对于这部分群体,需要不断的做好宣传、沟通工作。


 林 思 妍

坚定信仰是一个过程,结合疫情中的案例,我认为信仰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信仰可以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学生党员应在生活中坚定自己的信仰。




(六)  谢玲老师分享自己的感想。

1. “枪杆子里出政权”,武装的力量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2. 任何革命都是苦难的,在中国革命面临巨大困难时,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

3.任何革命都需要用实力说话,唯有实力才能走向最终的成功。

4. 任何革命是发展的过程,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走向成功。

5. 中国共产党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有韧性、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与信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人是充满意志的。


(七)  谢玲老师作总结发言。

疫情期间,学生党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并配合学校做好各种数据的摸查,从身边小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录:叶张婷

编辑:梁茵岚

审核:谢玲


南国读书会

南国读书会||第39期:《理论自信: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南国读书会||第38期:《政府3.0:后NPM政府再造》

南国读书会||第37期:《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南国读书会||第36期:《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

南国读书会||第35期:《理想国》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疫情学堂回归学堂||《陈安讲疫情》第1-3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1-3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4-6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7-9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10-12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13-15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16-18集
回归学堂||《垃圾分类微课》第19-20集

疫情课程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疫情书苑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公管青年

公管青年||张青:抗疫者说

公管青年||江焱:疫情有感

公管青年||马熠:一路有你,共待花开

公管青年||张颖:樱花烂漫时,愿春暖疫尽

公管青年||谭世杰:同心战“疫”,破晓拾希

公管青年||徐婉荧:明日当歌,期待再相逢

公管青年||孙嘉源:守望相助,情暖荆楚

●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gzggxy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社会创新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