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男童进女厕又吵上热搜,看得太心塞

小土 小土大橙子 2022-10-02

工科女小土,家有蛋定两兄弟,分享育儿生活,点击蓝字关注,理性育儿,少走弯路。


男童进女厕又吵上热搜,

看得太心塞


正文共: 4033字 12

预计阅读时间: 11分钟


前几天热搜上看到#妈妈带男童进女厕被斥责引冲突#这个标签,已经不记得是多少次看到这样的新闻了,再看有些评论,真的心拔凉拔凉。



 1 

事情的原委

这是件什么样的事呢?标题上有几个抓人眼球的字眼:“男童”“女厕”“被斥责”“冲突”。但热搜的实际内容是这样一条新闻:


我们试着详细拆解一下这条新闻的几个关键词:
1. 男童进女厕?
这当然是事实,但被标题隐藏的更关键事实是——2岁男童。
2. 被斥责?
被斥责的真相是?视频里说是单身姑娘小张想阻止男童妈妈带孩子进女厕,文字里有“着急”、“正在排队”的字样,究竟是因为性别原因,还是因为着急插队引发的冲突,报道中语焉不详。

事情在民警帮助下和平解决,最后单身姑娘小张还给民警送去了鲜花和感谢信。从发布方的原意来看,是想作为冲突平息的正能量来宣传的。


可是这个话题下,各种难听的话,不绝于耳,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世界和生活里感知到的,似乎越来越撕裂

现实生活大部分人都很友善,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而网络上,却好像有隐形的势力,在催化着鼓动着这样激化社会矛盾的声音,看得让人又痛心又心塞


这些留言,动不动就是成百上千点赞,让人不寒而栗。 


 2 

第三卫生间

男童上厕所的问题,该如何破局和化解呢?

终极的目标,当然是社会上第三卫生间、亲子设施能够更加的完善。因为要求小孩子不出门,就跟说残疾人不配上街一样荒谬。

这样的呼吁,并不是什么“生孩子生出了优越感”,也不是所谓的“你弱你有理,要全世界迁就自己孩子。”乃是孩子和父母的基本生理需求,这种需求的实现和满足,原本也不应该依附于其它人群的利益割让。

好在这样的呼声,已经在国家层面得到了重视,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旅办发[2016]314号),简称“通知”中提到:


“第三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属于特殊需求,但并不小众。不光带孩子需要,残疾人也需要,成人也有需要,比如如果女儿带着行动不便的老父亲,儿子带着不能自理的母亲,没有这样的设施就很尴尬 。

(图片来自网络)

 3 

现实的无奈

但有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足够的数量的、足够便捷的第三卫生间,这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达成的目标吗?
很遗憾,不是。
上海为例,2017年百余座,2019年的数据,第三卫生间配置比例是14%。

那在设施并不普及的情况下,当一个妈妈独自带着不到3岁的小男孩,想要找厕所的时候,除了女厕所,她还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吗?

很遗憾,没有。 

不知道读到这里,有多少人心里咯噔了一下?
是的,体会过抱着一个十几斤满屁股粑粑的孩子,满世界找厕所的绝望,才能理解这种艰难和窘迫。

可能有很多对小孩子不了解的人,会觉得很奇怪,凭什么说没选择?
下面请容我逐条来做个解释,每一条都是现实的困难。

问题1: 为什么非要一个人带娃出门?

这个问句有一点“何不食肉糜”的味道,不是每家都有老人帮忙,也不是每家都有保姆。如果说妈妈不能一个带孩子出门,那军嫂怎么办?都说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到现实中,说到难处的时候,多一份同理心,不可以吗。

一些评论里,动不动说爸爸死哪去这种话,真的过于恶毒了

即便不是单亲也不是军属,一个人带娃出门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养狗尚且要每天出门溜,孩子生而为人,凭什么只能每天被关在家里呢。时光倒流,谁还不是个孩子,谁又希望是这样被对待着长大的呢。

我们不需要走盲道,难道就能否认盲道存在的必要性吗?难道要问盲人为什么要出门?给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帮助,不正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吗。 

问题2:为什么不穿尿不湿?

其实大部分的2岁孩子出门是穿尿不湿的,但是穿尿不湿解决不了妈妈需要上厕所的情况,即使穿了尿不湿,尿满了以后也需要找地方换的,遇上拉粑粑的情况也是必须要换的。

问题3: 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上厕所?

以新闻里这个情况来说,男孩2岁。2岁的孩子上厕所,会遇到什么状况呢?


  1. 厕所地滑,没人牵着很容易滑倒;

2. 2岁还不太能自如上下台阶;
3. 2岁无法顺利脱提裤子;
4. 2岁娃的身高站着尿不进马桶去;5. 2岁孩子身高不足以自己坐上马桶去;6. 马桶洞比较大,没人扶着要掉;7. 也是最关键的,2岁时候大部分孩子还没有完成如厕训练,无法自如控制大小便

问题4:为什么不把孩子交给别人照看?

有多少父母敢让陌生路人承担这么大责任?如果孩子出了事情,算谁的?就算敢,哪里能这么容易找又可靠又愿意的人呢?

就算能把孩子交给别人照看,那孩子自己需要上厕所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啊。

看到有异性进女厕,会觉得不舒服,这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也要意识到,现在大部分公共场合的厕所都是有隔间的,事实上造成的隐私侵犯非常有限,上纲上线无限扩大事件也有违宽容。

也有评论说,有孩子趴在地上偷窥,说真的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的确有可能,但我相信99.99%以上的家长带着孩子进去,绝不是为了偷窥。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特别讨厌那种拿极端个例炒作搏眼球的新闻,为了流量,将整个人群污名化,造成大面积误解,社会撕裂,其心可诛

希望有更多的媒体,在发布这样新闻时,能够附带上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以便减少公众的误解,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4

能有哪些改观之处?

不得不说,事情演变至此,跟确实有大男童被带进女厕,甚至于女浴室这样的场合,脱不了干系。我虽然是个妈妈,但首先是女性,我完全能够理解这种被冒犯感,以及愤怒感。

要说改观,熟悉是强烈呼吁,每位家长都能够尊重别人的隐私权不要带超龄的孩子进入女性的私密空间,尤其对于无隔间厕所和浴室,年龄要求应该更严格。 

当务之急能让问题改观的办法还有:

结合社会现实、孩子身心发育状况,对于什么样的情况能带进去,什么样的情况不能带,进行广泛讨论,形成社会共识。这样至少当双方各执一词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可以被判定的标准,而不是说以各自认知为基准。2 将进入的规范,张贴在进门显眼位置; 3 在厕所上专门标记亲子卫生间;4 卫生间隔出公共区域,即便第三卫生间暂时不能到位,至少增加公共厕所内的无性别空间。特别是商场及公共游乐设施,火车站飞机场,这些场所,问题改善迫在眉睫。5 对设有第三类卫生间的场所进行宣传和鼓励,这类信息多进行宣传,有这类需求的家庭可以优先选择这类场所。 

上面说的也许依旧无法短期实现,有一些或许能缓解的办法:

出门前先换好干净纸尿裤以防万一;
2 已经如厕训练的孩子,能尝试尿一下再出门会方便很多;3 随身带上备用的裤子,万一尿湿了也有得换;4 带好接尿的小壶;
5 提前查好目的地的厕所情况,尽量优先选择亲子设施完善的场所;6 当实在无法避免的时候做好遮挡;

 这里特别想提一下,有不少评论里提到了男孩进女厕是对女性空间的侵占。


关于这一点,我在找资料的时候,看到一则新闻,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公共厕设计标准》,新标准中规定,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将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的地区为2:1 。


因为考虑到女性的需求(上厕所所需时间更长等),所以我们的社会从原本的男女厕位1:1,到现在明确规定,女性厕位要配置得比男性多。

我们每个人自身,又何尝不是一个更包容更友善社会的受益者呢?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孩子也同样是,当他们出现生理需求,又受限于公共设施不足,无处可去的时候,我们又应该如何做?

这个答案,应该不止存在于在社会的公序良俗中,而在每个人心里。

 5

写在最后

作为孩子的父母,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有可能单独自带小孩出门,单独带孩子就是会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情况和事情。

“厕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国家发展的注脚。”——人民日报《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厕所革命”?》

希望公共空间能够多为亲子出行提供便利,这样构建儿童友好型社会才不是空谈。

也呼吁媒体平台,应该让世界多一点彼此理解,如果只聚焦那些不守礼的行为,把它盲目扩大成为整个人群的标签,如果纵容极端的声音被放大,温和声音被掩盖,会加速社会的撕裂。

也请社会、舆论能看到大部分家长,是在努力约束孩子,在小心翼翼维护别人的隐私的,不给社会添乱的。孩子不是只属于家庭,她们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应该提供友善的成长环境。

不要刻意去放大极端的声音,要让真正讨论问题的声音被听见,让改进方案、方向得到更多的重视,而不是永远停留在不断的争吵之中。

也请每个有孩子的家庭,不单是考虑孩子的需求,也要换位思考别人的感受,避免对他人的打扰、隐私的影响。这个社会有恶意也有善意,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善意多,热心人多。大部分情况,礼貌沟通,诚意致歉,相信事情不至于要升级到大打出手。

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也都会老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不应该被遗忘。
如厕的不便,也许短期内无法完全避免,
但人跟人之间的冲突、仇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请,不要让撕裂再继续。

点击以下关键字,跳转历史文章:
【睡眠】【辅食】【如厕】【玩具】【拼图】【桌游】
【早教】【绘本】【儿歌】【音频】【自然】【学习】
【沟通】【游戏力】【情绪】【心理】
【幼儿园】【幼升小】【学习桌】【社交【厌学】
【英语】【自拼】【数学】【编程】
【识字】【大语文】【拼音】【写字】
【艺术】【钢琴】【国象】【运动】【坐姿】
【二胎】【养育男孩】【化妆】【重疾】【性教育】
【妈妈有力量】【1岁】【2岁】【3岁】【4岁】

目前在团的还有套绘本首发,养育女孩一定别错过这套书,给孩子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勇气:


特别的“公主力量”|让孩子勇敢自信做自己!

请转发给更多人,让周围少一些争吵和撕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