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理解高校慕课指南,建好线上线下混合课程

战德臣 徐晓飞 等 计算机教育 2023-12-16

0 引 言

教育部2019年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1],全面启动了本科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发布了《高等学校慕课建设规范与应用指南》[2] (以下简称《指南》)。这两个文件有力地引导和指导了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工作。

《指南》包括术语标准、慕课基本标准与优秀标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课程基本标准与优秀标准、慕课平台标准,从课程定位与价值、慕课运用方式、混合式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实施、课程教学团队与教学服务、混合式课程评价/课程特色与推广应用6个方面,给出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课程的基本标准和优秀标准。

2020年疫情期间各高校充分发挥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优势,进行了大量实践。2021年后疫情时期混合式课程又得到了发展,如何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兼顾在线学生?随着对混合式课程认识得越来越深入,广大教师对混合式课程指南规范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如何理解《指南》并在《指南》的指导下建好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什么是有价值的课程?优秀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是怎样的?混合式教学怎样实施才算优秀?本文在第1—4部分分别对这些方面做出了深入理解并给出了实践案例。

1 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理解

所谓“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主要有三大特征。

(1)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课程有完整的教师讲授视频以及学生学习记录,但要注意,线上课程并非要求教师本人录制所有教学视频,可以应用他校他人的高水平慕课作为线上课程,这里的“完整”,是指教师讲授视频要覆盖课程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2)翻转课堂。线下课程宜采用翻转课堂,这里的“翻转课堂”是泛指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形式的任何其他课堂形式。

(3)师生高效率的互动与交流,目的是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育部通过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的认定,鼓励优秀教师建设了一大批优秀慕课。慕课建设目的应该是应用,能够将慕课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中提升课程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能否用好慕课,通过学生学情的把握,有针对性地做好差异化、特色化,也体现了教师的高水平。教育部通过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认定,鼓励更多高校教师将优秀慕课应用于本校课程教学中。

《指南》中给出了慕课运用的3种方式;①基于慕课的混合式课程;②基于SPOC的混合式课程,SPOC指小规模专属在线课程,是除开放性受限外其他一如慕课的在线课程;③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课程[3],是将慕课嵌入SPOC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SPOC,它能继承所关联的慕课,又能对慕课做本地化、差异化。慕课的运用要解决实体课堂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指南》强调优秀的混合式课程应该是:①以一种与实体课堂分工合作而非重复的方式使用慕课或SPOC;②使用高水平、高质量的慕课;③如果是SPOC,应有完整的教师讲授视频,可以是自己建设的,也可以是他人建设的(注意知识产权问题),鼓励采用MOOC+SPOC的方式运用高水平慕课提升课程内涵;④能够在引进慕课基础上,做出高水平的本地化、差异化和特色化,如特色化内容选择与组织方案、特色化视频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特色化习题库、特色化话题库等。

2 混合式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做有价值的课程

混合式课程基本标准是体现“立德树人”“互联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4]”等课程理念,清晰且可度量地表述课程教学目标。混合式课程优秀标准强调课程有核心价值,体现先进的理念如多元融合、产出导向等,教学目标应体现出“能够应用、能够分析、能够综合”等高阶性的能力要求。什么是有价值的课程?怎样才是OBE产出导向[5-6] ?怎样因材施教?笔者理解如下。

2.1 什么是有价值的课程

既要站在学科高度,又要站在学生角度,论证课程的价值性。

站在学科高度,是要充分了解课程知识空间,挖掘本质性知识内涵,能够跨学科、跨知识领域融合、整合课程内容形成新课程。例如“计算思维导论”,要从本质性和思维性两方面融合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内容实现创新,既要覆盖这些内容,还不是简单的拼盘,又要基于一定的课程理念或教学逻辑进行融合、整合。

站在学生角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考虑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怎样的影响。例如目标“为能够应用/分析/设计某系统/工具奠定思维基础”,就是“计算思维导论”课程的目标。要考虑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虽然能够开设课程,但是学生是否有时间学习课程、学好课程,是课程论证要回答的问题。

2.2 怎样才是 OBE 产出导向

互联网+时代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必全部来自于课程,因此,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建设课程”的方法需要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也就是说,课程选择什么内容讲授,更多地取决于课程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如果一门课程要按照OBE理念来设计,则应做到如下几点。

(1)要将课程能力目标表述清晰。能力目标是核心,课程学完了,学生能够做什么,要表述清楚,通常用“能够做……”形式的语句来表述,“能够运用……能够分析……能够设计……能够评价……能够创新……”,被认为是高阶能力目标的表述。进一步确定并表述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包括情感目标、课程思政目标等。

(2)应该明晰如何达成课程能力目标。例如数据库系统课程的一个能力目标表述为“能够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就要有一个标志性的程序,如“开发一个依据用户输入条件自动产生SQL语句并能够执行完成数据查询并显示的程序”作为能力目标达成的标志,图1以数据库系统课程为例,说明OBE教育理念的落实过程。

(3)有了能力目标的达成标志,就要围绕这个目标的达成来组织教学,如前例围绕着前述程序开发,提出了“如何连接数据库、如何在高级语言和SQL语言中传递变量、如何构造SQL语句、如何执行SQL语句……”等问题组织教学。

(4)学习完成后能力达成的评估与考核。例如要求学生录制一段视频,呈现其程序编写与调试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在视频中讲解程序的逻辑思路。

只有完成了上述4个步骤,才是真正地落实了OBE教育理念。

2.3 怎样因材施教

当前处于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对不同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传统教学中同一门课只有一个课堂,很难兼顾这种差异化的需求,有了线上课程支撑情况就不一样了,如可以将同一门课由1个课堂演变为4个课堂:MOOC完全课堂、SPOC(校本专属在线课程)加强课堂、小班翻转课堂和大班讲练课堂……前两个课堂是在线课堂,后两个课堂为实体课堂。大班讲练课堂面向所有学生,以课程一般要求为基准;外加SPOC加强课堂面向前50%~60%的学生;MOOC完全课堂加小班翻转课堂面向前20%~30%的学生。这种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应该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当然,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还可以体现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此不作赘述。

3 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

3.1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学时分配设计、线上线下结合设计和考核评价设计6个方面,整门课要有设计,每堂课也要有设计,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最重要的是考虑信息化手段支撑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重构。

3.2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是指对课程“讲什么”与“以什么次序、什么逻辑来讲授”的一种规划,是对课程本质性内涵与教学逻辑、教学脉络的梳理和提炼,通常以内容结构图、课程脉络图、思维导图、知识图谱等形式来表达,强调知识脉络化、内容可视化。将一门课程的内容浓缩成一张图,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本质性内容把握的程度。一门课程有这样一份设计图作指引,能够把握课程内涵、重点和难点,不会偏离课程目标。一门课有一张设计图,每堂课也应有一张设计图(如图2所示)。

3.3 教学方法设计

同样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里主要是指讲授方法),如可以讲知识,也可以讲知识背后的思维与方法论;可以以解释概念的方式讲授,也可以以案例评点的方式讲授;可以以陈述的方式讲授,也可以以问题探究的方式讲授;可以是以抽象的概念与原理形式讲授,也可以是以练习式、体验式的方式讲授。例如“什么是计算思维”的教学,是给出一个计算思维的定义并进行解释,还是让学生以示例的形式体验什么是计算思维?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何讲授,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3.4 教学活动设计

课程既需要“教”,又需要“学”,而学生“学”主要是通过设计不同教学活动来促进的,不同教学活动可以达成不同的课程目标。例如一种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亮功夫—找金子—矛碰盾”:亮功夫,要求课堂展示学生慕课学习成果、学习笔记,检查学生课程学习的广度;找金子,要求课堂展示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程度,检查学生课程学习的深度;矛碰盾,要求学生课前准备问题,课堂提出问题,课堂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思考。教学活动是需要时间的,一堂课的时间如何安排,分配给每个教学活动及每个学生的时长有多少是需要设计的,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而课程目标实现有缺”这样的现象。

3.5 学时分配设计

课程总学时应包括课堂学时和课外学时,但目前的“学时”一般情况下指的是课堂学时。在混合式课程中,线上课程也是有学时的,通常以线上视频时长来度量。以慕课为例,一般情况是按“讲”发布教学内容,一讲通常指的是一次性发布的教学视频、测试/作业、讨论话题的一个集合。与线下课堂相对应,线下100 min课堂教学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通常在50~70 min,构成1讲,因此一门32学时的课程,其线上课程的视频时长应在16~32学时。

混合式课程考虑线上课程学时,可有以下两种策略:当线上课程完全是课外学时,则线上课程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1/3,如图3(a)所 示 ;由于学生线上学习也占用时间,因此适度压缩课堂学时,此时的学生课堂学时和教师课堂学时可能不同,学生被拆分成两个或多个小班参与课堂,如图3(b)所示。例如分两个班的情况,则学生仅参与略大于50%的课堂学时,而教师则是100%的课堂学时。

3.6 线上线下结合设计

线上线下如何结合是需要设计的。①线上课程主要用于实现教师的讲授,慕课异步教;而线下课堂则主要用于实现学生的习练,课堂同步学,线上线下实现互补,这是较好的一种方案。②虽然线上有完整的讲授,但是仍旧可以选择哪些课时以线上学习为主,哪些课时以线下课时为主,即虽然都有线上讲授,但是并不要求学生都在线上学习。③线上课程可以从宽度上达成课程目标,而线下课堂可以从深度上达成课程目标,进而实现一门课程宽度与深度的平衡。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结合方式,都要有利于在有限学时内达成课程目标。

3.7 考核评价设计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变化,而是要充分发挥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的优势。线上考核可以实现自动组卷、自动评卷、同伴互评等,适合过程化考核和个性化考核,有利于度量知识目标是否达成,而线下考核则可以更多地考核能力目标是否达成。国家鼓励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手段,尤其是非标准化的考核评价手段。

3.8 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标准和优秀标准

在理解上述内容以后,我们再看指南就很清晰了。

基本标准,课程内容选择符合课程目标和本校学情。教学方法强调对引进慕课做好差异化、本地化、个性化改造,鼓励采用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教学活动鼓励“大班讲授+小班翻转”相结合。在校学生实体课堂参与学时原则上不低于总学时的50%。考核评价宜实施过程化、个性化、累加式考核。明确线上线下教学分工和线上线下成绩比例分配。线上课程学时占课程规定学习学时的比例为20%~50%(低于20%说明没有充分发挥线上课程的优势,高于50%说明挤占了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

优秀标准,在基本标准基础上,教学设计既要规范化,又要特色化,既要体现出线上线下的分工与合作,又要体现出线上线下合理分工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判断。课程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有教学设计图,有整门课的脉络性设计、每堂课的脉络性设计。教学方法强调充分利用慕课与实体课堂各自的优势,实施分层次教学、阶梯化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有挑战度的教学,能充分体现本地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能够针对课程目标设计合适的翻转课堂形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活动设计有针对性,有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改善并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考核评价有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鼓励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和非标准化评价。一句话,优秀混合式教学设计有特色、有创新,设计成果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的深度理解和高超教学水平。

4 混合式课程教学实施

混合式教学实施是指对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落实和执行。一般而言,教学实施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活动、教学数据记录等方面。

4.1 教学文件

混合式教学实施强调必要的教学文件。几个重要的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要求学生须知、教案等。

(1)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作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及由此规定的课程内容、范围和教学要求的纲要,是衡量任课教师是否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具法律性地位的文件。

(2)课程教学日历。是以日期为单位,对课程课堂教学有序安排及落实的一个文件。通常是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位来编制,实验课或特殊类型课程也有以一次课3学时或4学时为单位来编制。混合式课程教学日历要明确每次课的线下学时和线上学时,并给出线上课程的“讲”和线下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线下课堂教学方式(首先要说明是大班课还是小班课,其次要说明主要的教学形式)。

(3)教学要求学生须知。是面向学生的一个说明性文件。由于教学行为和教学资源的多样化,需要这样一个说明性文件以指引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教案。要反映教学思路/脉络,即教学内容、教学次序、教学活动及时间控制,要明晰重难点内容及讲解要点,要有板书设计或板书的替代品——PPT课件。

(5)成绩单。混合式课程成绩单要覆盖线上成绩单、线下成绩单和最终成绩单。

4.2 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包括教师讲授视频、测试题库、讨论话题库、实验项目库等。自建的教学资源应突出特色化、差异化。

4.3 教学过程与活动

混合式一流课程强调课程实施期间的教学过程与活动应有实施佐证,如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教学场景。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活动,但尤其要注意混合式课程仍然要以课中课堂活动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是关键。教师教学活动应呈现出教学逻辑性,如用佐证材料呈现的“Step1:慕课学习→Step2: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形似而神不似)→Step3:教师完成并讲解学生相关作业(与学生同频共振)→Step4:学生再次完成作业(形似而神更似)”;再如为提高教学效率采取“平行互动”的教学形式,课程分成多个组,以组为单位,多个组同时进行互动,以场景照片记录这种平行互动教学形式。

4.4 考核评价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应围绕课程目标是否达成来组织考核,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不建议用是否出勤、是否观看视频、视频观看时长、是否参与活动等方面的例行检查作为成绩评定项目。鼓励有创新性的考核形式,如借助于信息化手段的考核。审核考核评价的实施,可以发现其是否与教学设计相一致,是否能够佐证课程目标的达成等,是否有基于成绩分析的持续改进等。

4.5 教学数据记录

教学数据记录包括线上课程学习数据记录和课堂教学数据记录。线上课程学习记录可以通过课程平台获取学生参与线上课程的测试、讨论数据等形成;课堂教学数据记录可以借助于课堂互动辅助工具,将课堂上的互动情况记录下来而形成。

4.6 教学反思与总结

要能够基于数据分析混合式教学方案是否能够达成课程目标,是否存在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的思考,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凝练课程内涵,不断改进教学过程,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水平。

4.7 混合式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标准和优秀标准

基本标准强调有必要的教学文件、有特色化的教学资源。优秀标准强调教学文件应完整、齐全,其中教学设计文件、教学日历、学生须知、学生成绩单等文件应体现出线上线下教学的分工与合作;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讨论话题集及讨论过程、教学实施过程数据等可追溯;能够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清晰记录体现不同教学形式、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场景;有创新性教学方法实施的佐证,有特色化的教学资源,有充分的佐证说明学生对课程参与度高、讨论热烈;考核评价有体现一定难度、一定挑战度的典型考核内容或考核题目及考核结果;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各种援助与指导,体现低起点开始、高落点结束,阶梯化学习路径与指导等;记录并可追溯在校学生的线上学习数据和线下学习数据,并有分析、有思考、有基于教学数据的持续改进建议等。

5 结 语

随着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认定工作的持续进行,越来越多教师重视混合式课程的建设。建设与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一要充分理解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基本标准与精品标准;二要将课程教学、课程建设和一流课程申报一致起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做好创新并做好成果积累;三要注意深入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炼和总结课程建设特色案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S]. 教高[2019]8号.

[2]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慕课建设与应用指南[S]. 北京: 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

会(第二届)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 2020.

[3]  战德臣, 王立松, 王杨, 等. MOOC+SPOCs+翻转课堂: 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4]  于歆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利用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5]  蒋宗礼. 提高课程教学站位[J]. 中国大学教学, 2021(1): 35-41.

[6]  蒋宗礼. 本科工程教育: 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 2016(11): 27-30.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8 年项目“CMOOC 联盟高等教育基于慕课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推广” ;2019年项目“慕课标准研制”;2020 年项目“高等学校慕课建设与应用指南研究与编制”。

第一作者简介:战德臣,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教学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标准宣贯工作组组长,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dechen@hit.edu.cn。


引文格式:战德臣,徐晓飞,张龙. 深度理解高校慕课指南,建好线上线下混合课程[J].计算机教育,2021(10):1-6.

(微信编辑:史志伟)

(完)

更多精彩: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21年第9期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21年第8期

南大陈道蓄教授:教学生提问和教学生答问,哪个更重要?

哈工大徐晓飞│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与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21年第7期

【主编寄语】“在线教学也行”带来的启示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21年第6期

5118门!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布,教育部详解

【言十系列】:计算机学科发展趋势及其对计算机教育的影响

北大李晓明教授:从趣味数学到趣味算法到趣味编程——非专业学习者体会计算思维的一条途径?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21年第5期

一流计算机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思考

清华大学刘云浩教授回答AI两千问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21年第4期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21年第3期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21年第2期

【目录】《计算机教育》 2021年第1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一种确保高校教学质量的新模式——同步异步混合式教学

【校长专访】加快推进计算机科学教育 做数据科学教育的探路人——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教授专访

【言十系列】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质量问题分析与建议

日本东京大学计算机本科课程设置分析与启示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与大数据专业建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外计算机教育研究文章汇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