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下一个康美:“高存高贷”之谜
导语: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大雷引发整个资本市场对于“高存高贷”现象的广泛关注。本期,我们就这一资本市场热点,回溯历史数据,六问“高存高贷”,分析此类公司基本特征以及与财务舞弊之间可能的内在联系,为投资者精准排雷,降低投资风险提供参考。
2019年暑期档A股大片云集,“康氏兄弟”联袂上演的财务造假恐怖悬疑片稳居票房榜榜首。“股市恐怖片”的轮番上映不仅让中小股东心惊胆战,也让诸多吃瓜群众瞠目结舌,不由得发出感叹:“你们是城会玩!”
“康氏兄弟”大雷二雷余震未了,各种舆论声讨此起彼伏。作为一个聚焦会计准则的严肃公众号,尽可能发掘上市公司爆雷事件背后隐藏的玄机,帮助投资者透过现象认清财务实质,精准排雷,是我们的核心要义。
细心的小编发现,除了姓氏相同外,“康氏兄弟”均与“高存高贷”这一财务异象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A股,科迪乳业、东旭光电、供销大集等一众公司都曾因“高存高贷”收到证监会的问询函。
“天若有情天亦老,看见双高马上跑”已成为一众韭菜的常规操作。“高存高贷”是否是公司舞弊的实锤?作为一颗优秀韭菜,又应如何用正确的姿势看透“高存高贷”,站着把钱挣了呢?
首先介绍我们的三位主角,“CDG”:
“存(C)”即为货币资金。“贷(D)” 即为有息负债。“高(G)” 即为存贷项目账面余额均超过10亿元。
好了正戏开始。直观来看,“双高”似乎存在着天然矛盾。
一方面,在广场舞大爷大妈都知道要买理财产品的今天,上市公司坐拥巨量闲置资金却无所事事,像条咸鱼一样安享有限的活期利息收入,毫无梦想。
另一方面,它们却债台高筑,丝毫不在意每年张着血盆大口的巨额利息,疯狂败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高存高贷”公司像提前商量好似的集中暴雷的今天,科研狗小编利用2015-2017年历史数据,六问“存贷双高”,试图搞清楚“双高”究竟是是冤假错案,还是死不足惜?
①小编对数据进行了行业调整,只有货币资金与有息负债账面余额排名均在其行业内前30%且均大于10亿的企业才有资格被称为“双高”。
②下文多使用“T检验”法检验两组样本数据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判断依据全靠数星星,如无星星,则没有显著差异。出现星星,有显著差异。星星越多,显著性越高,但最多只有三颗星星哦~
“双高”公司“存贷”到底有多高?
Conclusion 1:
A股中“双高”公司的分布似乎也遵循“二八定律”,逾1/5公司有“双高”特征。相较“非双高”公司,“双高”公司掌握了7倍的货币资金,以及15倍的有息负债
表1:“双高”公司情况(单位:十亿元)
“双高”公司主要匿藏在哪些行业?
Conclusion 2:
水电燃气、地产、交通运输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公司占据“双高”C位。纺织、制酒、造纸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较少出现“双高”公司。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表2: “双高”公司行业分布
“双高”公司是否更容易出现违规?
如何界定违规?
违规通常包括: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记载、推迟披露、重大遗漏、披露不实、欺诈上市、出资违规、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占用公司资产、内幕交易、违规买卖股票、操纵股价、违规担保和会计处理不当等。
Conclusion 3:
“双高”公司出现违规的概率确实更高。“双高”公司中发生违规的概率高达16.7%,生生比 “非双高”公司高出2.9个百分点。
表3:“双高”与公司违规
可以说,人民群众的眼睛一直都是雪亮的,谈“双高”色变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存在现实依据的。
“双高”公司是否遭遇“融资歧视”?
“融资歧视”是个什么鬼?
重磅推出融资歧视照妖镜:“KZ指数”。
简单来讲,KZ指数就是利用一系列财务指标数据整合出一个大的综合指标。该指标数值越大,代表公司越难获取融资,资金链断裂风险越大。
Conclusion 4:
“双高”公司更容易遭受融资歧视,它们往往承受更严峻的资金压力以及更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让数据说话:“双高”公司KZ指数均值高达0.43,显著大于“非双高”公司的-0.28,说明“双高”公司融资难度更高,资金压力惊人。
表4:“双高”与资金压力
事实上,上一部分的内容就足够水完这篇推文了,但作为一个严谨的公众号,还需要解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面对这些并不算太隐晦的地雷,韭菜们是“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还是“忽忽悠悠就瘸了”呢?
“双高”公司股票收益率表现如何?
Conclusion 5:
与传统金融理论相悖,“双高”公司的股票收益率更低。市场似乎并未识别出“双高”可能存在的风险,更别说反映到股票的风险溢价中来。打着“双高必死”旗号的,仅仅是游离在市场外的吃瓜群众。
表5:“双高”与股票收益率
哪路神仙在重仓“双高”公司股票?
Conclusion 6:
“双高”公司的机构持股比例更高。韭菜都没有被吓倒,大葱哪有先撤的道理?机构在标的选择方面似乎也忽视了“双高”的潜在危险。
表6:“双高”与机构持股比例
On one hand,“双高”公司在合规经营与资金压力方面如履薄冰。On the other hand,资本市场的平静让人不寒而栗。
其实利用2015-2017年数据进行检验已经发现了些许暴雷端倪,但直到2019年“双高”的大雷才被引爆。可见不管是大葱还是韭菜,似乎都处于“没病走两步”的阶段,眼瞅着就要去找轮椅了!
小编观点
尽管“高存高贷”在推升业绩方面的操作十分尴尬僵硬,康美药业却利用它营造出歌舞升平的动人景象。当然,质疑康美的声音也从未平息,但遗憾的是一直未得到市场投资者的重视。
随着信贷环境的日益严苛,康美不太可能是唯一一个利用“高存高贷”编织神话并跌落神坛的公司。当潮水褪去,会有更多裸泳的公司暴露于阳光之下,毕竟太阳底下不会有秘密。
需要特别补充的是,“双高必死”并非需要坚守的唯一信仰。面对具体公司时,投资者仍需仔细分析“高存高贷”的成因,不要一杆子打死所有企业。
例如地产公司可能为了能够及时获取土地使用权而大量囤积货币资金,但同时公司经营多依靠债务融资,以致“高存高贷”。
又如受制于外汇管制,海外业务较多的公司可能通过大量外币借款来补充货币资金,以致“高存高贷”。
作为一个严肃科学有担当有理想的公众号,过早做出“有罪推断”,乱带节奏并不可取。当遇到“高存高贷”的投资对象时,多留些心眼总归是没错的。让“高存高贷”先飞一会儿!
创意:小Z老师
供稿:秦神马瘦
编辑:准则平原君
排版:郭庆,张子溪
本文版权由“准则注”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会计很精彩,会计本就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