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昌胜专栏 || 捕捉身边小事,引领教师成长

王昌胜 王昌胜丨我们丨工作室 2020-09-01

“我们”工作室“未来学校”行动研究
关注


此文发表于《湖北教育》2018年第9期“王昌胜专栏”








 捕捉身边小事,引领教师成长


“这个,我对付不了……


管理管理,一管就有可能得罪人。很多工作往往因怕得罪人而难以实施和推行,或达不到预期目标。特别是担任管理职务的中层干部,往往因怕“两头受气”而“左右逢源”,长期以往,必将影响其执行效果,甚至可能滋生不良风气。


新接任一所薄弱校,经过比较广泛的征求教师意见后,决定对学校人事进行必要的调整。语文组原有一位业务能力很强的教研组长,但个性很要强,不能团结教师,很多教师对其有意见,自然不能很好地带领和帮助语文教师共同成长。学校急需培养一位新组长,但如何去做老组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主动让贤?没有一位管理干部愿意出面,主管教学的干部也找理由推辞了,还补了一句“校长,别人的工作我都能做,但这位我可能做不好”。


看来,没人愿意出面,估计是怕得罪人。本来可以安排中层去处理,但碍于刚刚上任,强制吩咐下去,显然是不合适的。怎么办呢?我当时没有作任何回应。


只能是我亲自找这位教研组长谈话了。谈话比想象要顺利得多,可能是为了照顾我这个新任校长的面子,这位老教研组长当时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还是应承下来了。


事件虽然顺利处理了,但不能就此为止。


等在校委会上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中层干部迎合:哇,您还真会做工作。我正了正脸色说:各位,虽然这件事情由校长亲自解决了,但这很不合适。做管理工作不可能不得罪人,该得罪的就得得罪,对事不对人。这是我们的工作态度!必要时,学校会给大家支持。只要我们从大局出发,从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最终会得到当事人的理解的。称职的管理干部绝不是遇好事就上,遇坏事就跑的人。校长不是不愿意得罪人,不是不能得罪人,而是如果每次都把校长推向前台,让校长冲锋陷阵,事情回旋的余地就小了,自然也就将成长的机会给了校长。所以以后该哪个部门处理的事情,希望各位各负其责,不要推脱了自己成长的机会。


那段时间,经常看见各主任硬着头皮处理着各种令人“头皮发麻”的“纠纷”,还不时地交流“心得”。大约一学期之后,基本都能主动担责、各司其职。实在解决不下来的时候便拿到行政会上讨论。即使需要求助校长,也会详细说清事件的缘由、难点何在、有何建议,如此以来,管理增加了实效。

 


 “这个,我也没有办法”


五年级因插班生特别多,需要将两个班扩为三个班,因此将五年级打乱重新分班。哪知这一决定给拥了马蜂窝,家长纷纷找到学校,要求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任教自己的孩子。中层干部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地分头做工作,仍有三位“顽固”的家长不肯接受,要求转班,并要求约见校长。最终安抚了下来。行政干部反思的时候都将镜子转向自己,说我们预设不够,协调不及时等,很到位的反思。


但只是把问题揽在自己身上也不行。做家长工作,谁去做最合适?显然是原班主任和教师。原班主任有这种意识么?反映强烈的家长们应该第一时间找过原班主任了,因为家长在学校最熟悉的就是孩子的原教师了。原教师也是与家长最有感情和沟通基础的,是化解矛盾的最合适人选。但如果老师们没意识到,可能因为一句不得体的话,就将事件引向复杂的方向发展。


找来一班主任咨询,果然:我被缠得难以脱身,用了“这个我也做不了主”等类似的话,于是家长扭头找领导去了。老师们的这种团队意识、协作意识显然欠佳,怎么引领呢?


教师例会上,我们请这位班主任做主持人,进行了一次小的研究活动,围绕两个小问题进行讨论:1.该班主任自己讲述了被“缠身”的过程,并向全体教师求助:如果是您,怎么引导家长?2.家长要求调班,我用“这个我做不了主”搪塞过去,合适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老师们的意见是:做家长工作最合适的人选是原班主任,原班主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原班主任尽量用自己与家长建立起来的情感稳住家长,并用合适的方式透露“换班”是给学校找麻烦,要信任学校和新教师;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换教师的利弊:多一位教师引导对孩子有益;团队间应相互配合,教师间应相互补台……


把身边的实例抛给教师讨论,在交流彼此想法的同时,也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教师关注和思考日常的教育教学事件,有利于教师成长和整体研究氛围的形成。

                                                  


往期经典回顾

【昌胜专栏】将学校的事情交由教师集体协商

【昌胜专栏】将静态的计划变成动态的管理

昌胜专栏】引导老师为自己的专业成长负责

【昌胜专栏】如何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

【昌胜专栏】调整结构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依靠制度和会议

【昌胜专栏】让老师和学生成为他自己

【昌胜专栏】培育教师自我成长的土壤

【昌胜专栏】朴实更能隽永,常态更显功力

【昌胜专栏】教师的职业幸福从哪里来?

【昌胜专栏】培育教师自我成长的土壤

【昌胜专栏】谨慎使用自己手中的“锤子”

【昌胜专栏】让每个人觉得自己很重要

【昌胜专栏】让学校物理空间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