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虹膜 | 继续说说奥斯卡风波的事,以及公众号之间的高级抄袭(想看热闹吗?)

2015-10-22 magasa 虹膜

文 | magasa


好久没有发文章了,今天一块说两个话题吧。


第一个话题,接着之前《狼图腾》和《肿瘤君》冲奥风波的话题,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下面想从奥斯卡的规则和历史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奥斯卡外语片推选总是出现这样的争议。


第二个话题,我们敬爱的桃姐(「桃桃淘电影」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昨天发表了一篇文章,说现在的公众号正流行一种高级的抄袭,这事正好我也有话想说,所以放在后面。抄袭这事和前一个奥斯卡话题其实是有关联的,因为我之前写的奥斯卡文章,就被高级抄袭了。




先说冲奥的事。


前不久新闻说《狼图腾》在被推送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之后因为主创人员中外籍过多而被主办方驳回,《滚蛋吧!肿瘤君》在最后一刻幸运顶替。这种事故在奥斯卡外语片的历史上实在是太常见了,几乎每年都会有对于申报名额的争议。


因为一个国家只能选送一部影片,要想获得提名,首先得从自己国家冲出重围,成为官方推荐的选手。这里的官方,可能是政府电影主管部门,也可能是同业组织。奥斯卡主办方希望每个国家送来的是该国「最好的」作品,事实上收到的多半是官方认为「最合适的」而已,政治经常会压倒艺术。




历史上常常出现某国家推举了某部影片后又后悔,想撤回或重推,奥斯卡主办方这时候会拒绝撤回。比如1981年波兰先是推荐了安杰伊·瓦依达的《铁人》,然后觉得不合适想反悔,主办方坚持让《铁人》参赛,后来还将影片送入最后的提名名单,只是未能得奖。

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在1990年,中国的电影局推举张艺谋的《菊豆》冲击奥斯卡,这是张艺谋在《红高粱》之后的第二次获选。但因为这部影片的投资来日本,也得到了西方电影节的青睐,在那个特殊的年份,似乎让它的身份有点敏感。



《铁人》


《菊豆》在中国未能正常公映,电影局在提交报名之后又想撤回它,奥斯卡主办方又一次拒绝了。和《铁人》一样,这种微妙的政治因素反而助推《菊豆》入围了提名名单,成为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奥斯卡主办方取消申请片资格的事更常见。巴西1981年提交的电影《街童》(Pixote)在美国的几个影评人大奖上都有斩获,人们看好它在奥斯卡上的表现,然而主办方发现影片在那一年最早许可的上映日之前在巴西有过几场点映,于是取消了它的资格。

同一年,瑞士和印度尼西亚提交的影片因为拷贝不含英语字幕,也被取消资格。这种低级乌龙今天应该看不到了。



《街童》


外语片的语言要求比较复杂,不是说非英语就一定合规。荷兰曾有一年报名了《神秘失踪》(The Vanishing),这是和法国合拍的影片,故事发生在法国,主要语言也是法语,便被主办方视为不合要求。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香港电影身上。2002年杨紫琼监制、鲍德熹导演的《天脉传奇》因为片中对白主要是英语,不符合奥斯卡外语片要求当地语言占51%以上的规定,因而被取消资格。



《天脉传奇》


香港经常因各种原因违规,杜琪峰的《大只佬》在报名之后被主办方发现不合格,是因为影片在前一年的上映日比规定日期要早,于是香港的遴选委员会想改推王家卫的《2046》,不料此片上映日又过晚,导致这一年香港没有合规的影片报名。

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一次争议,是阿根廷1992年原本推送了影片《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又临时换成《心灵的阴影》。于是《世界上的某个地方》的导演就转而求助乌拉圭方面,获得了乌拉圭的推送资格。



《2046》


在稍后奥斯卡主办方公布的五个提名中,《世界上的某个地方》作为乌拉圭代表名列其中,不料一周之后主办方展开调查,发现这部影片的主创几乎全是阿根廷人,只有极少几个乌拉圭人参与,这当然违反了报名规定。主办方随后剥夺了影片的提名资格,这一年外语片的提名数量便只有四部。

最惨的是波多黎各,奥斯卡官方在2011年宣布这个国家从此不再有参评外语片的资格,这是因为严格来说波多黎各是美国的海外属地,并非独立国家,那么不应该被视为「外国」,即使波多黎各主要说西班牙语,其出品影片也不能参评外语片。一时之间,这个决定引起了很多在好莱坞工作的波多黎各电影人的抗议。

为什么奥斯卡外语片历史上的报名资格争议层出不穷,根子恐怕是在主办方自身对这个奖项的定位上。



《世界上的某个地方》


奥斯卡是一个针对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奖项,而外语片恰恰相反,面向的是非美国出品的外语片,这是好莱坞对世界电影的一种矛盾和奇怪心态的反映,这导致影片国籍和语言的规则僵化、落后,存在彼此冲突的地方,比如《神秘失踪》这样的影片,被硬生生排除出去有何意义?终究说明奥斯卡外语片的报名要求,已经跟不上当前国际电影合拍的复杂形势。



《心灵的阴影》


奥斯卡说完了,下面说说抄袭的事。


这里有一个背景,可能普通网友不清楚,但只要是运营过微信公众号的人都懂。


曾几何时,微信公众号的抄袭行为极为猖獗,很多大号的原始积累阶段就是到网上找各种热文贴到自己的号上,再辅以一些运营手段,轻松成为百万大号。有良心的,署上原作者的名字;没良心的就据为己有了。如果原作者发现了去质问,绝大多数抄袭者不会认账,要么置之不理,还有的反咬一口。


后来,大概微信官方也发现了这样的做法是劣币驱逐良币,公众号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保护原创,建立更良善的生态环境,于是出台了原创认证制度。这个制度现在也还是有缺陷的,但确实极为有限地遏制了一部分公众号的抄袭行为。


原创认证制度规定,一旦一篇文章在首发的公众号上标记了原创,其他号想转载的话,会被系统强制加上出处信息,所以无脑抄袭的手段瞬间失灵了。这件事也说明,如果真想打击抄袭,网站有的是办法。要是它不做,那一定是因为放任抄袭对平台更有利——对,我说的就是新浪微博。


原创标示政策的出台有效制止了copy + paste式抄袭的流行,但因为微信官方对抄袭举报的判断是基于机器算法,只有文字上的相似性达到很高的程度才会被判为抄袭,也就是说,它对更加灵活的抄袭,是完全无效的。


桃姐昨天的文章,就讲了一些公众号如何灵活地抄袭。他的经历,虹膜基本上也遇到过。高级抄袭绝对不会原封不动地复制你的原文,准确地说,它是以你的原文为素材展开再创作,所以它的文章中说不定会有你没写到的东西,你看,我比你还全,怎么会是抄呢?


但抄袭不仅仅限于抄字句,也包括抄思维,抄观点,抄逻辑。


即使同一个热点话题,不同的人来写,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提供不同的信息量,不可能基本思路一模一样,所以即使文字上改头换面了,如果行文的思路和逻辑差不多,还是可以一眼认出来的。


下面我就来谈谈,现在流行的高级抄袭是怎么改头换面的,也许可以为一些想抄还不得门径而入的公众号提供指南。


1、如果你引用了一段文字,抄袭者也想引用那段文字,但不想和你的引用方式相同,它可以找到文字的出处,再用截成图片的方式来引用。如果你是截图,那么它可以抄一遍成文字,或者用另外的工具截图,反正看上去和你原来的版本不一样。


2、举个例子,你在文章中引用了一段话,但没有提到这话是谁说的,它会再把这段话在搜索引擎里搜一遍,找出说话人的名字,或者其他无关紧要的背景信息,这样就提供了额外的信息量,比你的原文还全。


3、你在文中按照A、B、C、D的顺序提几个人、几部片,它抄的时候会改成B、D、C、A,总之和你不一样。


4、抄段落,会把你原来的句序打乱,但你的每个句子仍然零星地出现它文章前后不同的段落中。


5、修改句型,比如主动句变被动句这是最基本的抄袭技术,关键是要用自己的话把别人原来的句子、段落重述一遍,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加一些粉丝已经习惯的个性化用词,就带上了自己的鲜明烙印。


6、如果是抄数据,可能把确数换成概数,模糊化一下,或者更换单位或表述方式。


7、总结起来,如果是抄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尽量显示自己有和原文不同的信息来源;如果是抄观点,则尽量个性化地表达。


有人一定会问,既然两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凭什么说那是抄袭,会不会是巧合?巧合个头,一点、两点雷同或许是巧合,两篇文章出现七八个雷同点,点与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没区别,这还是巧合吗?


善于运用灵活抄袭法的,恰恰不是那些low到谷底的营销号,有许多是拥有原创资格的大号、超级大号,这更有迷惑性。


今天说这个话题,不点任何号的名字,不为控诉,不为维权,因为「复述式抄袭」是现在普遍的做法,不限于个别号,也不限于电影领域。我就是想把这个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做法踢爆,晒到太阳底下让所有人知道,看看那些抄袭者是不是真的能长盛不衰。




如果你觉得本文精彩,欢迎点击右上角将文

章分享到朋友圈,这对我们是很有用的支持


点击或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武打 | 文艺 | cult | 裸戏 | 凯恩 | 历史 | 股市 | 美国电影 | 酷儿电影 | 伟大电影 | 半年盘点 | 色情电影 | 影评人 | 体育 | 体育电影 | 烂片 | 亚洲电影 | 好电影 | 审查 | 金鸡奖 | 百团大战 | 台湾新电影 | 抗日电影 | 小众百佳 | 歌神影帝 |

编辑:徐寒冰 | 联系我们:irisfilm@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