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帆美文】庐山樵:吾谁与归
云帆美文
黄爱和 / 吾谁与归
对于读书的中国人而言,一自《岳阳楼记》问世以来,没有不喜欢这篇文章的。记得上初中开学的第一天,新书一到,纸犹墨香,数翻几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赫然在列。毫不夸张,一个早晨就把全文背下。从此,心中便仿佛扎下流血的刺青,烙下了永生印记,至于文中端的,个中滋味,便是以后的事。需要随此一生去细嚼慢味,亲体实验了。
大宋庆历年间的某一天,身在邓州为官的范仲淹接到来信,并附有一个厚厚的包裹。范仲淹打开看时,不觉一惊,原来是他的好友滕子京从岳州来信来件。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已有两年,在此其间,滕子京一扫遭贬后的颓绪,多方筹资,重新修整了日渐颓败的岳阳楼,并"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来件附有一幅《洞庭晚秋图》,邀请老友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作记,以为纪念。
范仲淹收到老友的来信后,并没有急着回信,而是在花洲书院的春风堂中来回踱步,陷入深深的沉思。他展开《洞庭晚秋图》端详许久,目光透过眼前描绘的自然景物――湖光、山色、楼阁、风帆、树木、汀兰以及远天的日光、云霓和不易觉察的秋声,不禁感慨万千。窗外的景物还在秋阳下熠熠生光,他走出斋门,看流水淙淙,鱼游浅底,花木葱茏,苔藓历历,心中不免黯然。想到自己一生襟抱却屡遭人谗,庆历新政刚一颁诏,就遭人诋毁,至使圣心也举棋不定,推行改革的同僚们最后还是一一被排斥朝殿,放逐他乡,改革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就连身为副宰相(参知政事)的自己也觉得举步维艰,无力回天,只得自请为邓州太守,偏栖一隅。如今身在邓州,却心念苍生,苦于圣心无法明白自己心中的想法。
幸好还有个知己,懂得自己的心思,今寄书信和图画,不过是个引子,真正的意图显而易见,我们是同一类人。那年我们同第登科,就成为挚友,一路走来,彼此相扶相携,知根知底。记得在泰州修筑捍海堰时,风暴潮涨,兵吏皆惊骇逃散,惟有子京兄临危不惧,从容阻止了欲奔离海岸的兵民,晓以利害,并率先赴险,捍卫了海堤。让我顿生敬意,遂成莫逆之交,引为知音。你也和我一样,一身耿介,办事认真,不管心寄何时,身处何地,总是以社稷苍生为念,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难免得罪那些保守派,连圣上也几次让你触怒,所以一迁再迁,一贬再贬。最后到了岳州郡,也不改其志。重修岳阳楼,让我又看到了一个不忘初心的你。
范仲淹站在书院外,仰天长久,感觉身子有些凉意,才记起学人多次来催过,先生晚饭,只是见先生没有任何反应,才远远的站在一旁静候。不知过了多久,一件长衣轻轻地披在先生身上,他转过身来,见是夫人,不禁轻咳几声,接着又是一阵长咳,直到面红耳赤,声嘶力竭,才感觉这份凉意已袭身不禁。其实先生的肺疾已久,且日渐成痼,常常是咳嗽不止,药力微茫,需要静养,家中上下、书院内外都为之担忧不已。其实先生何止肺疾,他的心思早已郁结成疴。
范仲淹并不甘心长期这样偏安一隅,他希望能像古代圣贤那样,为天地立命,替百姓分忧。尽管自已身处江湖,依然忧怀庙堂,不忘初衷。他希望自己的家国天下,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岂能就此沉沦,或者自我陶醉,自我满足。尽管孟子所言“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大多数士大夫的人生信条,但他认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个人的荣辱升迁不应看得太重,太过计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才是真正仁人志士的更高行为准则。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希望他的朋辈同仁们也应这样要求自己。想到这儿,他似乎有些满意,甚至有些激动,仿佛人生有了新的目标,子京兄不愧是自己的知音和诤友,他懂得我的内心世界,知道我有话要说,更知道我能道出他的内心想法,不然,他为何要我借一壁之地,抒彼此襟抱呢?
滕子京的来信来件似乎来的正是时候,不然他还在“附廓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且安闲”(《依韵酬李光化》)中犹豫不决,现在他内心深处已经有了答案。他必须借岳阳楼的这一壁之地一吐胸中块垒,个中主张,他要让天下人知道,自己尽管身处江湖,却心怀天下,愿先贤圣哲们的仁人之心照亮自己孤寂的灵魂。
他返回春风堂,研墨展卷,轻舔毫端,重重的写下"岳阳楼记"四个大字,然后气吞云梦,波撼岳阳,胸中块垒,笔底狂澜,一气呵成,直至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浩叹时,将笔一搁,长长的舒了口气,他确定,子京兄才是自己真正的知音和挚友,如果没有你,这茫茫人海,渺渺江湖,还会有谁与我同归呢?然后满意的笑了。他推窗而望,一轮满月,独立中天,尽管有些寒意,但今晚倍感清爽,这是推行新政以来第一次感觉到的轻松和畅快。他不禁喃喃自语道,今夜月色很好。然后折回房中,在草拟的文稿后款落: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从此,岳阳楼文因楼载,楼以文彰,千百年来,在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里,构建起一个人人心中的故乡,成为永放光华的千秋月色与文化圣殿。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机缘,一经植入,便迅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永不凋蔽。
“予尚求古仁人之心"。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带着一种异样的心情,寻着范公当年的思路,登上了千古名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眼前的景致还是当年的景致,登楼的心境或大相径庭。我一边听着导游小姐讲述"岳阳楼记"中张照的书法艺术及木刻传奇,一边透过字里行间,在内心深处努力搜寻和体味古人"先忧后乐"的仁人之心。站在楼上,凭栏四顾,周边高楼林立,一种逼仄和压抑让我局促不安,楼下游人如织,车水马龙,我的脑海顿然一片空白。
昔人已矣,时人何往,吾谁与归?
作者简介
庐山樵,本名黄爱和,字中和,号抱一,现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名誉副会长,庐山市金星砚文化研究会会长,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平生好制砚台,以传统文化入砚,崇尚宋明简约砚风,好制砚铭,为藏家所重,全国性砚雕评比中多次获奖。现居庐山市,有庐山砚人草堂为玩砚赏砚交流平台。性好山水,偶尔为文。
打开如下链接,参看黄爱和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