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读│大英博物馆5件物品讲述早期城市的历史

Neil MacGregor 城读 2022-07-13

238


大英博物馆5件物品讲述早期城市的历史


大英博物馆5件文物讲述早期城市的政治与行政、宗教与礼制、经济与劳动分工、阶级与等级、文字与艺术、战争与和平、荣光与消亡。

Neil MacGregor, 2012.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Penguin.

尼尔·麦格雷戈著,余燕译,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新星出版社,2017.

 

Sources:https://www.britishmuseum.org/explore/a_history_of_the_world.aspx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articles/5KB52gmS1Hpsbv7DXn45QQN/a-history-of-the-world-in-100-objects-by-theme

https://hk.heritage.museum/zh_CN/web/hm/exhibitions/data/exid257.html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seum/olexhibition/frontend/index.action

 


上周六,我去香港文化博物馆看了《百物看世界——大英博物馆藏品展》,展览的构思源自大英博物馆与英国广播公司空前成功的广播节目,2010年,时任大英博物馆馆长的尼尔·麦瑞格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用大英博物馆藏的100组物品娓娓道来横跨200万年的人类故事。

 


此后,大英博物馆将这100件文物编撰成同名书籍,并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推出了世界巡展,2017年,上海博物馆作为大英博物馆世界巡展的第9站,推出《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不小心错过上海展览,所幸赶上今年香港的巡展。大英博物馆的每一次巡展都会邀请当地临展博物馆自行挑选第101件展品,作为汇入“由文物讲述世界历史”大家庭的新成员,香港文化博物馆选择的展品是光纤。

 


展览很精彩,特别是几件有关早期城市的物品,例如乌尔军旗、乌鲁克出土写字泥板上画的啤酒,简直为澳大利亚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所论“最早的城市“的十个特征现身说法(欲了解柴尔德相关论述,请参考城读 | 谁第一个提出“城市革命”?),生动证据摆在眼前,没法不动容。第二天回家火车上,读展览同名书籍《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进一步了解展览未尽之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5件物品所讲述的早期城市的历史。

 

1 乌尔旗:早期城市的战争与和平


Source: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b00qb5xv


乌尔军旗为内部镶嵌马赛克的木盒,出土于乌尔皇家墓地,今伊拉克南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400年)。


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境内),由于粮食充足,人口迅速增长,达到了三至四万人。这是空前的人口规模,第一批城市也因此诞生。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显然需要新的管理系统来维持不同群体间的和谐。事实证明,美索不达米亚在公元前三千年创立的系统具有极强的适应力。它几乎奠定了现代城市的基础。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各地的城市,都带有美索不达米亚的DNA。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城市中,最有名的当数苏美尔人的城市乌尔。

 

1920年代,考古学家伦纳德·伍利在乌尔发现了一件非凡的物品,他描述为饰板,如同小手提箱,但顶端收窄,有点像一大条瑞士三角巧克力,通体饰有镶嵌图案。伍利称之为乌尔旗,因为他认为这曾是战旗,用来在行军时或战斗中高高举起。如今这一名称仍被沿用,但很难想象它如何作为战旗使用,因为很明显,上面的图案需要极近的距离才能看清。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件乐器,或是一个存放珍贵物品的盒子,但真相仍然无从知晓。

 

这块“饰板”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但美学上的成就并非其最重要之处,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明白,早期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的权力是如何运作的。

 

伊拉克考古学家拉米亚·阿勒盖拉尼认为:


“很遗憾,我们无法了解它的真正用途,但对我而言,它展示了整个苏美尔民族的生活。它与战争有关,也与和平有关,它展示了苏美尔人旅行的范围——青金石来自阿富汗,红色大理石来自印度,而所有贝壳都来自波斯湾”。

  

能把这些物品以这种方式集合起来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第一,它必须有富余的粮食,第二,它的权力与管理结构能让统治者调动富余的食物沿着漫长的贸易路线进行交换。食物的富余还能让一部分人从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成为神职人员、士兵、管理者,以及最重要的,制造出乌尔旗这样复杂华丽物品的工匠。而这些也正是你能在这件文物上看到的人物。

 

乌尔旗的一面展示了统治者治下的繁荣经济,可以称之为“和平”;另一面则展示了统治者用来保护这种繁荣的军队,可以称之为“战争”。我们在一面上看到的文明社会的国王正是另一面上的统帅。乌尔旗的两面极佳地展示了早期经济与军事之间的联系:财富之下常常掩盖着丑陋的暴力。

 

乌尔旗的每一面都有三层长条状的漫画。其中和平一面可以说是所有统治者都梦想的税收制度运作情景,在下两层里,人民安静地排着队,依次献上自己的贡品,如鱼、绵羊、山羊、牛等,而在最高一层,国王和一些地位较高的人——很可能是神职人员正依次享受盛宴,还有人在一旁弹里拉琴。乌尔的权力结构展示得再明显不过:农民艰辛劳作,献上自己的收获,而权贵陪着国王饮酒。如丹王的画像一样,为了突出国王的至高无上,艺术家把他的形象描画得比别人都高大,以至于头部超出了画面。

 

和平的一面——国王和随从享受盛宴,百姓献上鱼、动物及其他农产品

 

战争的一面——国王巡视俘虏,战车碾过敌军

 

战争的一面:国王的头又一次超出了图画的边界,他是唯一身着长袍的人,手握一把大矛,他的士兵领着囚徒们向前冲,结局不是受死,就是受奴役。战斗双方的长相极为相似,极可能这场战争发生在近邻之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邻近的城市间不断发生战争,试图互相征服。战败者被剥去衣服,以强调战败所带来的羞辱,那可怜的模样令人痛心。最底层绘有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双轮战车,事实上,那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带轮车辆,采用的绘画手法日后将成为经典,此刻则仍处于首创时期:艺术家表现了拉着战车的驴从走到慢跑再到飞奔的过程,速度逐渐加快。直到电影问世之前,都没有艺术家能用更好的手法来表现这一过程。

 

在乌尔旗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社会运作模式。伦敦政经学院的前院长安东尼·吉登斯教授如是描述社会组织的这一变迁:

 

“阶级伴随着粮食的富余而出现。因为有人可以依靠别人的劳动生存,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在传统的小型农业社会里,每个人都得劳动。之后,神职人员、战士阶层、有组织的战争、贡品与类似国家的组织都出现了。新的权力形式由此诞生。这些都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每人都生产同样的东西,就不可能出现贫富差距。只有有了富余,一些人可以依靠别人生活,而一些人仍需劳作,才会产生阶级系统,随后演变成权力与统治系统。你会看到有一些个体出现,声称自己拥有神赋予的权力,宇宙观随之诞生。文明的源头出现了,但与之相伴的是鲜血、变迁和少数人的发达。”

 

2 印度印章:城市文明的荣光与脆弱


Source: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b00qb5xx

 

石刻印章,出土于印度河谷哈拉帕遗址(旁遮普地区),今巴基斯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这枚印章发现于1850年代,在当时英属印度的哈拉帕附近,距现代巴基斯坦的拉合尔约150英里。此后五十年中,又有三枚类似的印章陆续抵达大英博物馆。但没人知道它们是什么,制作于何时何地。1906年,印度考古研究所的所长约翰·马歇尔注意到了它们。他下令发掘这枚印章的发现地哈拉帕的遗址,从而带来了改写世界历史的发现。

 

马歇尔的团队在哈拉帕发现了一座大型城市的遗址,其后又在附近发现了别的城市,它们存在的时间都在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2000年。这一发现将印度历史大幅度地向远古推移,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事实证明,这一地区曾是一座高度发达的都市,有贸易、工业,甚至有文字。它应该是和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处于同一时期、水平不相上下的文明,但却被人们彻底遗忘了。

 

像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这样大型的印度河城市,人口曾在三万到四万之间。城市呈细致的网格状分布,住宅经过仔细规划,拥有包括家庭管道系统在内的先进卫生系统,几乎是现代城市规划专家的理想。

 

在这两座大型的印度河城市中发掘的物品中,没有发现任何他们曾与敌人交战或受到战争威胁的证据。没找到太多的武器,也没找到防御工事。虽有一些巨大的公共建筑,但没有一座像统治者的居所,富人与穷人的住宅区别也微乎其微。这似乎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建立文明的方式,既不宣扬暴力,又没有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有没有可能这些城市并非以强权,而是以公民的共识为基础而建立的呢?

 

在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2000间,印度河文明是由很多发达有序的城市构成的巨大网络,贸易范围极广,一片欣欣向荣。但到了公元前1900年便戛然而止。城市变成了巨大的土堆,甚至人们关于这个伟大的早期文明的记忆也消失了。我们只能猜测其中的缘由。庞大的城市建筑业使得砖窑大量需求木材做燃料,这导致了大规模的伐林运动,从而带来了环境灾难。更为重要的是,气候变迁迫使印度河的支流改道,有些甚至完全干涸。


3 早期写字板:早期城市的行政管理需要促进了文字产生

 


黏土板,发现于伊拉克南部(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文字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又是如何开始的?在一块制作于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黏土板上,有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给我们留下乌尔旗的民族,也给我们留下了文字的最早范例。它的内容跟文学完全无关,而是记载了啤酒和政府机构的诞生。这是一小块来自今伊拉克南部的黏土板,约九厘米乘七厘米,大小和形状几乎完全和现代人的鼠标相同。

 

这块记录啤酒配给的小黏土板分为三行,每行四格,每格里的符号都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阅读的。这些符号在当时很有代表性,都是象形的,直接画出物品的样子或与其十分接近的图案。代表啤酒的是一个直立的尖底罐,描绘的就是通常用于储存配给啤酒的容器。代表“配给”的则是一个人头旁边放一个用来喝啤酒的碗。每一格的文字旁都有圆形或半圆形的记号,记录配给的数量。

 

五千年前,当世界上肥沃的大河流域开始出现最早的城市与国家时,统治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管理新的社会。他们面对的已不是数百村民,要如何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数万名城市居民之上呢?几乎所有的新统治者都发现,除了使用武力与官方意识形态之外,想要管理如此庞大的人口,一些东西必须成文。

 

公元前三千年,美索不达米亚各个城邦的管理者发现了如何将文字记录运用到日常管理,运用到大型庙宇的运作、活动记录以及货物储存中的方法。大部分的早期黏土板,如本节中的这块,都来自今巴格达与巴士拉之间的乌鲁克。乌鲁克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大型富庶城邦之一,城市已经发展得过于庞大复杂,无法仅靠口头表达来进行统治。

 

我们总是容易把文字与诗歌、小说或历史,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联系起来。但其实早期的文学都是口述的,靠人们用心记忆,一代代朗诵或吟唱出来。人们需要写下的是他们记不住、也编不成诗歌的东西。因此在世界各地,早期文字都是用来做记录、计数,或是像本节中的写字板一样,记录啤酒数量的。啤酒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主要饮料,用以分配给工人饮用。金钱、法律、贸易、雇佣:这些便是早期写作的内容。如本节中写字板般的记录,最终改变了国家管理与政府权力的本质。到后期,文字的作用才从记录变为抒情,这也就是说,会计师掌握书写的年代远比诗人更早。文字是彻头彻尾的行政系统的产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教授约翰·瑟尔描述了当文字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时,人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文字是我们所认为的现代文明产生的关键。它具有我们无法了解的创造力。如果你认为它只是保存信息的一种方式,那你并没有真正理解文字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它在两个方面决定性地改写了整个人类历史。其一是复杂的思考能力。口述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一个记录并能反复查看的方式,人类无法进行高等数学运算或是更复杂的哲学辩论。……至于第二点也很重要:当你用文字书写时,你并不只记录了已存在的内容,还创造了新的实体——金钱、组织、政府、社会的复杂形式。文字是这一切的关键。”

 

文字似乎在各个人口规模很大的中心地区,如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中国和中美洲都独立发展起来了。但关于谁第一个开始书写,仍然争议不断。美索不达米亚人目前似乎暂时领先,但这很可能只是因为他们的证据——这些黏土板留存了下来。

 

4 中国西周康侯簋:早期城市作为宗教礼制中心



青铜簋,发现于中国西部(约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这件华丽的青铜器制作于约三千年前,名为簋。簋上常有铭文,是了解中国古史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件青铜器便是这样一个带有铭文的文献记录。铭文记述了周人对商人的最终胜利:

 

“王来伐商邑,延令康侯于卫,司徒疑,作厥考尊彝”(王来讨伐商的城池,把卫封赏给了康侯,司徒疑为纪念亡父,铸造了这尊青铜器)。

 

铸造此簋的司徒疑,不仅纪念了自己的亡父,同时也作为一名忠实的周人,纪念了公元前1050年周王的兄弟康侯平定一场商人叛乱的战争。

 

这样的青铜器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物之一,制作工艺极为繁复。先要将铜矿石与锡矿石熔化以制作青铜,再将青铜液倒进模具铸造。中国的青铜工艺世界领先。这件簋并非一次成型,而是用不同的模具制作出不同的部位,再进行组合,最终成为复杂而精细的艺术品。这样的作品,当时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够制作。在这一过程中所花费的技术、时间与费用,使得它们价值昂贵,地位崇高,可用于最庄严肃穆的场合。在家庭祭祀仪式中,子孙将酒水和食物敬献给保佑他们的祖先。规模更大的宫廷仪式则将它们敬献给神。簋用于向祖先及过往致敬,同时也用于强调现世的皇权。

 

公元前1500年左右,商朝建立,它建立起中国第一批大型城市。这一朝代的最后一个首都位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安阳,占地三十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点二万,在当时必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在商代,城市生活已十分规律,有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的历法、十进制的度量衡单位、兵役制度以及中央税收制度。城市既是财富中心,也是杰出艺术品如陶器、玉器,尤其是青铜器的制作中心。

 

5 奥尔梅克石制面具:玛雅和阿兹特克城市的原型



石制面具,发现于墨西哥东南部(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400年)。

 

这个石头面具是奥尔梅克人制造的。他们在公元前1400年到公元前400年间统治如今的墨西哥地区长达千年,被称为中美洲的母体文化。奥尔梅克人拥有极高的智慧,他们修建了中美洲最早的城市,绘制了天文图,发明了当地最早的文字,并很可能创制了当地最早的历法。他们甚至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球类游戏之一,西班牙人要在三千年后才首次接触它。游戏使用的是橡胶球,而橡胶取自当地的热带橡胶树。尽管我们并不知道奥尔梅克人如何自称,但有记录显示,阿兹特克人称他们为奥尔曼人,奥尔曼即“橡胶之国”。

 

新大陆与旧世界的文明十分相似,都修建金字塔、制作木乃伊,庙宇、祭祀仪式、社会结构和建筑也都有类似之处。很长时间以来,学者都难以相信美洲文明是完全孤立地发展起来的。但事实就是如此。

 

拉本塔是一座靠近墨西哥湾的大型城市,城里有宏伟的阶梯式金字塔,以及敬拜神灵和举办国王葬礼的庙宇。这些建筑是城市的中心。金字塔的顶端常建有庙宇,就像同一时期的希腊人,将帕台农神庙建在高处,俯视整个雅典。但帕台农神庙是建在卫城自然形成的岩石之上的。而奥尔梅克人要先建造人工山丘——用平台一词实在无法形容——在此之上再修建俯瞰全城的庙宇。城市的布局及景观安排不仅是典型奥尔梅克式的,也是后来大多数中美洲城市,如玛雅和阿兹特克城市的原型。一座神庙俯视着一片开阔的广场,周围散布着较小的庙宇和宫殿——后世的城市规划都只不过是奥尔梅克建筑模式的不同变体。

 

奥尔梅克文化中心之一,拉本塔遗址


公元前400年,拉本塔和其他所有的奥尔梅克中心城市都被废弃了。这样的情况在中美洲历史上频繁出现,令人困惑。人口众多的大型城市,突然神秘地被废弃了。对奥尔梅克而言,原因可能是脆弱的热带河谷无法承受日益增多的人口,或是地壳运动让河流改道,也可能是当地的某座火山喷发,或厄尔尼诺洋流带来的短期气候变化。

 

 

 

城读相关阅读:

03. 城读│农业与城市,孰先孰后?简·雅各布斯的“城市先于农业”模型与考古学事实

05.城读│为什么上海是理解现代中国的关键?

09. 城读 | 智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10. 城读│谁第一个提出城市革命?

41.城读│90分钟鸟瞰中国

49. 城读│1800:人类历史转折点

51. 城读│城市是如何建成的?城市景观的27种基本类型

83. 城读 │3分钟看世界6000年城市发展历史

84. 城读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85. 城读 │枪炮、细菌与钢铁》讲述了真实的历史吗?一个人类学家的批评

94.城读 │明日简史:少数人变成上帝,多数人沦为无用阶级?

108.城读│ 明清中国城墙:特征、规模分布及其对当代城市的影响

125.城读 │1843年之前的上海是什么样的?小渔村抑或千年古港?

128. 城读 │上海是另类中国吗?

142. 城读 │城市时代的好与坏

167. 城读 │诗歌里的城市和城市生活

192.城读 │继《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之后,尤瓦尔·赫拉利再出新书《今日简史》,给出21世纪生存指南

194.城读│东京如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205.城读│当达尔文遇到城市:城市水泥森林如何驱动进化

206.城读│消逝的城市:城市的一千零一种死法

212.城读│英国工业城市景观最杰出画家劳里笔下的现代城市生活

216.城读│假如洪水来临:城市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219.城读│中世纪海洋中国的典范——泉州(刺桐城)的兴起与衰落

227.城读│《鸟瞰中国》第二季:21世纪中国的人地关系

(点击文章标题,或进入公众号回复标题前的数字获取文章 )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