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读 │东京如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194
东京如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赛登施蒂克讲述东京百年现代史。
Edward George Seidensticker, 2010. Tokyo from Edo to Showa, 1867-1989; the emergenc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city, Tuttle Publishing.
爱德华·乔治·赛登施蒂克著,谢思远,刘娜译,东京百年史:从江户到昭和,1867-1989,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Sources: http://www.tuttlepublishing.com/books-by-country/tokyo-from-edo-to-showa-1867-1989
https://gowizardry.com/?p=4327
1868年、1923年和1964年对日本具有重要意义。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日本由此开始了国家的现代化。1923年9月1日发生关东大地震,摧毁东京。日本1964年主办奥运会,标志着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重新崛起。所有这些重大事件都发生在东京。如果你想了解现代日本,最好从东京开始。
爱德华·乔治·赛登施蒂克(1921年2月11日—2007年8月26日),日本研究专家、文学翻译家。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长年居于日本,他为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写专栏文章,结集出版为《日本这个国家》,并翻译了许多日本经典作品,如《源氏物语》,被认为是该作品的最佳英译本。其对川端康成作品的杰出译介,最终促成川端康成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在日本研究方面,最著名的著作是关于东京历史文化的两本书《低城、高城:从江户时代到大地震时期的东京》(Low City, High City: Tokyo from Edo to the Earthquake) 、《东京崛起:大地震以来的东京》(Tokyo Rising: The City Since the Great Earthquake) ,此外还有对永井荷风的研究 Kafu the Scribbler (1965)等。
2010年,Tuttle Publishing出版社把赛登施蒂克的两本书《低城、高城》和《东京崛起》合并为一本出版,题为《东京百年史:从江户到昭和,1867-1989》,两本书互为补充,讲述东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发展和其所经历的沧桑巨变,如何从幕府末年的将军驻地,经明治维新、1923年关东大地震、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20世纪80年代的高速发展时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城市。
中译本即将出版
作者在书中广征博引,所据资料涵盖了当时各种指南,日报周刊,日本小说家如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的文学作品,以及今日各类日本文化研究著作,敏锐地洞察了东京城市精神的发展及其所代表的日本近现代文明的变迁。本书汇集许多插图,包括那个时代日本精美的木刻版画。
东京1868年成为日本的首都。有必要做出如下区分:因为东京是首都而发生的事情和因为东京是城市而发生的事情。赛登施蒂克所论东京从低城开始,随后走向浅草。这两卷书大部分内容是关于低城的消亡以及它所代表的一切,直到最近几年。东京许多地区都在书中担任角色,事实上,它们是主要人物,被赋予了一种可以随时间而变化的个性,但这种个性根植于低城一种怀旧的吸引力和高城所展示的新贵气质。本书还论及不少建筑:浅草12层楼的塔楼,毁于1923年关东大地震;东京中央车站;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帝国酒店,因成功抵御地震而著称;东京主要剧院,其中最著名的要属歌舞伎座和涩谷。此外,本书还涉及不少名人,他们的生活塑造了这座城市并定义了它的文化——例如精工手表的创始人服部金太郎;被誉为日本现代建筑之父的英国建筑师乔赛亚·康德;最有名最受观众喜爱的浅草喜剧演员榎本健一;一个叫铃木的人在新宿建了一个街区,称之为歌舞伎。不过对本书基调影响最大的是众多以东京为背景创作的作家,不仅包括谷崎润一郎和川端康成等众所周知的作家,还包括不太知名的如小山內薰和高见顺。
赛登施蒂克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捕捉到历史变化的细节——明治东京从脚到轮子的转变,大地震后社会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女性开始大量外出就餐。这是活生生的历史,反映在报纸文章中、舞台上和咖啡馆里。事实上,这种方法与日本表达地方与过去某些传统更为相似,是地景写作和社会文化历史讽刺写作的混合。最重要的是,阅读本书时,你会下意识地感觉到永井荷风的存在,赛登施蒂克翻译了永井荷风的作品,并认同永井荷风的文化偏好。赛登施蒂克坦言,他对东京的感情深受永井荷风的影响:他分享永井荷风对这个城市最美好时光的热爱,那段时光的尾声持续到明治时期,直至大地震。
本书第一部分《低城、高城》讲述明治维新至关东大地震时期的东京。赛登施蒂克把山手这片丘陵地带称之为“高城”,站在这片区域能够俯瞰平原和贵族居住的地方。山手周围是面积更大的下町,或称为“低城”,是商人和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赛登施蒂克有意把“低城”放在前面,因为本书是对低城的一首挽歌,强调低城曾经是东京前身的江户的文化中心,而今昔日地位不再。
开篇伊始,从1923年大地震谈起,尽管东京的名字在明治维新时期从江户变更为东京,但是东京仍然保留了江户老城的特色,然而,1923年的大地震摧毁了大部分老城。
“损失最大的是低城——商人和工匠的家园,江户文化的中心。从作为幕府之都开始,江户就被分成两大区域,丘陵山手或高城,在江户城(现在的皇居)的西面近似半圆形的地方;东面半圆则是平坦的下町或低城。虽然高城里有平民聚居的地方,但大部分都是寺庙、神社和贵族宅邸。低城虽然也有贵族宅邸和寺庙,但基本以平民为主。尽管贵族的确很有教养,但他们的品味——适合当权者的品味——是复古的、学究的。江户的活力在于它的低城”。
本书第二部分《东京崛起》从东京地震后重建开始谈起,激荡的1920年代、大萧条、二战、战后重建、举办奥运会、经济高速增长。
讽刺的是,如果说是战争摧毁了日本,那么也是战争使日本得以重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需要一个在亚洲的军事行动基地以及当地的军事供应商。1950年,这一数字为1.8亿美元,战争结束前高达23亿美元。这引发了建筑热潮,极大拉动了经济增长。1960年代初,日本已经重建国家,从战争中恢复过来,1964年10月,日本举办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它的成功。
“东京崛起”以日本成为现代国际社会的正式成员而告终。作为一个工业大国,日本已经获得了财富和国际认可。但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通货膨胀、1973年,日本像工业化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经历“石油冲击”。当然,日本一如既往地设法渡过难关,当昭和皇帝于1989年去世时,日本经济再次获得巨大成功。
城读相关阅读:
86. 备赛中的城市:2016年夏季奥运会与残奥会前夕的里约热内卢
125.城读 │1843年之前的上海是什么样的?小渔村抑或千年古港?
128.城读 │上海是另类中国吗?
152.城读 │荷兰如何成为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
190.城读 │地理学家理查德·沃克给旧金山湾区画像:高科技与繁荣的阴暗面
191.城读 │清洁工鲜为人知的生活:纽约市的垃圾人类学
(点击文章标题,或进入公众号回复标题前的数字获取文章 )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