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值得关注的中国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 | 年度榜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FoodPlusHub Author FoodPlus团队

本文经食品创业第一社群FoodPlus(公众号ID:FoodPlusHub)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出处。


这是FoodPlus第四年推出年度榜单,今年一共79家公司进入创业公司榜单。


声明:本榜单是从FoodPlus对于食品消费品以及食品创业的观察、研究为基础来进行评选和制作,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2022年FoodPlus会员全面升级,围绕食品产业与食品创投,我们将深耕产品与营销两大基本面,同时将聚焦方便食品、儿童食品、替代蛋白、预制菜四大赛道,围绕两大基本面与四大赛道的核心问题切入,提供行业内最具深度、最具体系化的内容与活动等会员服务,旨在为食品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深度交流的平台、纵深行业的渠道、解决问题的场所等。


目前已有600多人加入到FoodPlus会员中。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FoodPlus年度榜单时间,我们做年度值得关注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的第4年,今年是历年来入选公司最多的一次,一共有79家。作为对比,2018年一共入选19家2019年入选24家2020年入选39家
 
我们做这份榜单的初衷是记录,并不是评奖,更不是要去做排名,仅仅是基于我们对行业以及对创业公司的理解与判断来筛选出那些有亮点、值得关注、未来能抱有期待的公司,同时针对年度值得关注公司的筛选也能够一窥当年食品饮料创投的概况。
 
如果FoodPlus能够持续发展20年到30年,那个时候再回顾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发展历史的时候,也许这份榜单能够成为了解行业历史的一种重要角度。
 
从记录的角度来看,无疑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是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历史上创投最热最活跃的一年。我们能够看到整个食品创投生态已经有了完整的雏形,尽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热度在降低,但已经远比我们刚开始做这份榜单的时候好,行业的调整阶段性的,而整个生态走向成熟也需要经历一些阵痛。
 
行业好的,与行业不好的,都需要我们去铭记。将好的延续下去,将不好的消化掉。我们曾在去年年初发布过一篇文章《为什么应该对食品饮料早期及成长期公司的高估值保持谨慎?》,当时市场热度还很高,我们在文章当中提出一个问题:市场过热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回到今天,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们的回答是:只要市场没有垮掉,这就是一件好事情。食品饮料市场不可能垮掉,所以对于行业中期以及长期来说是好事情,但短期所需要经历的阵痛,是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一部分必须去承受的。
 
但不论怎么样,中国食品饮料创投的2021年是值得我们去铭记并且是深刻铭记的。
 
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入选的79家公司。虽然是2020年入选公司数量的2倍,但我们依然保持着判断标准,关于判断及入选标准有不清楚的朋友,可以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
 
此外,今年我们一共会发布三份榜单。今天率先发布的值得关注公司榜单,此后几天时间里我们还会陆续发布值得关注投资机构榜单以及值得期待早期公司榜单,后者是今年的新榜单。


如果你身处食品饮料行业中的方便食品、替代蛋白、儿童食品、预制菜赛道,或者你在食品饮料公司的工作涉及到产品与营销,欢迎加入全新升级后的FoodPlus会员,2022年我们一同深耕,进行持续深度的交流,一同解决行业存在的核心痛点问题。


识别二维码,立即加入FoodPlus会员


与此同时,我们推出了各个基本面与赛道的创始会员计划,创始会员可以深度参与到我们的各种内容与活动选题中,还会一起商定讨论赛道与基本面的核心命题。每一类创始会员仅招募35位,创始会员权益持续3年时间,点击此处进一步了解创始会员。


以下是我们针对细分赛道及入选的79家创业公司的分析和判断。内容有点长,可收藏后再仔细阅读,同时值得反复阅读。



在二级市场饮料是受到青睐的一个行业,而且饮料还是整个大食品饮料中除了酒&乳品之外,为数不多能出大市值公司的行业,这一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


例如饮料行业的长青公司: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而全球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雀巢,饮料也占有其一定营收比例。


再例如2020年上市的农夫山泉,长期市值保持在4000亿-5000亿港元,而在去年上市的东鹏饮料,市值最高时超过了1000亿RMB,虽然现在有滑落,但也保持在600多亿RMB市值。


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们也愿意给到这些大市值的饮料公司高倍PE,东鹏饮料与农夫山泉的PE倍数在50-60左右。这还不是二级市场对饮料行业青睐的唯一例证,另一大例证体现在饮料上市公司的数量上。


饮料上市公司的数量排在酒类、乳品、零食、调味品行业之后,仅在2021年国内就有三家饮料公司上市,除了东鹏饮料之外还有主营乳饮料的李子园和侧重下沉市场主打椰子汁的欢乐家,后两家公司的市值目前都接近百亿,而在市值高峰时都超过了百亿。


如果把食品饮料行业分为食品和饮料两大类,饮料相比于食品来说还有一大特点,即相对容易出大营收规模的公司,比如娃哈哈、农夫山泉、怡宝、加多宝、华彬集团、王老吉、康师傅、统一等都是百亿级营收甚至数百亿营收的公司,即便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两大瓶装商,年营收规模也是超过百亿。


正因为营收规模化上有好的预期,可能是二级市场青睐饮料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也是眼下中国创业投资圈对饮料行业与饮料创业公司最大的期待。


长期以来,国内饮料市场格局呈现出两种竞争者类型,一种是全国品牌,既有国内饮料巨头,也有跨国饮料巨头,另一种则是区域饮料品牌,不过区域饮料品牌想要发展,走向全国是必经之路。


造成这种市场格局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a、饮料的经销体系与销售网络相对稳固,每个全国性饮料巨头都有自己庞大的渠道掌控能力,而区域饮料品牌多数是凭借多年的沉淀和核心经销网络关系等;


b、饮料是低客单价产品,产品重量与单价并不匹配,所以饮料产品都有销售半径,几乎所有的饮料巨头都会在全国范围内建厂,而区域饮料品牌则依靠工厂辐射本地和周围市场;


c、广告与传播渠道单一,饮料大公司们有庞大的资金预算,可以占据最有利的广告位与传播渠道,后来者想要赶超的话,成本与资金挑战非常大;


d、供方主导市场,供方包括了品牌商和渠道商,品牌商可以影响市场以及消费者选择,而由于需求不分散,供给少,渠道商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不过近年来,国内饮料市场出现了第三种类型的竞争者,包括了新兴的创业公司以及跨界进入饮料行业的其他领域巨头。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一些变化,造成以往竞争格局的因素已经发生变化,这给了新品牌崛起的一些机会,但饮料依然还是一个重线下经销体系与销售网络、也重资产以及重广告投放的市场。


所以饮料并不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依然还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行业。门槛高,各个方面强有力的竞争,导致饮料行业跑出来新公司很少见,但能跑出来的公司都是有价值的。


我们曾在会员中推出过一场赛道洞察会的线上分享活动,主题为《如何构建一个平台型饮料公司?》,当中有提到为什么大多数饮料巨头公司都是平台型的饮料公司,而这也是做饮料创业和饮料投资最让人期待的地方,基于这场赛道洞察会分享的内容,我们整理成了付费报告,可以点击此处阅读。


以上这些决定了饮料行业的创业是需要谨慎但又值得期待的,而投资则是需要等待与发现,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主动去捕捉。


2021年是我们从2018年开始发布年度榜单以来,饮料公司入榜最多的一年,当我们筛选出这么多家值得关注的饮料创业公司时是非常欣喜的,因为这可能预示着高门槛创业的饮料行业机会正在变得多元化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元气森林


今年是元气森林连续第四年入围榜单,在全球范围内元气森林都是一家现象级公司,我们曾在2018年撰写过文章分析元气森林,当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元気森林是近年来中国饮料市场的现象级品牌吗?》,经过了3年多的发展,元气森林已经不能简单被称之为一个品牌,而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平台型饮料公司。


单从营收的增速上来看,在整个食品饮料的历史上很难再找到另外一家这么规模化增长的公司,从2018年营收在2亿RMB上下,到了2019年预计在7-8亿左右,2020年预计在27亿上下,2021年元气森林目标营收85亿以上,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数据可能在100亿上下。


从产品线与品牌线布局来看,元气森林除了主品牌之外,已经推出了不下10个子品牌,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燃茶、外星人、满分、对策、北海牧场、纤茶、有矿、夏天的风、青煎、元气早餐等,进入的饮料细分品类包括了气泡水、茶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乳饮料、果汁、植物蛋白饮料,此外还有一些并购及战略投资的品牌,涉及到的产品类型包括了白酒、啤酒、即饮咖啡等。


从供应链端,元气森林已经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五大工厂布局,分别位于安徽滁州、广东肇庆、天津西青、湖北咸宁和四川都江堰。此前还看到元气森林计划在海外建厂,根据众多媒体报道,元气森林气泡水产品已经排到亚马逊全站第一。此外,除了工厂之外,元气森林也在上游核心原料端进行布局,战略投资了瑞芬生物,作为赤藓糖醇原料的补充。


在销售端上,元气森林早在2020年就完成了全国销售体系的搭建,并且建立了初步的势能。但真正让元气森林走上饮料巨头舞台的是在2021年,开始更加强势的进入到线下流通渠道中,也就是元气森林在2020年年底发布的智能冰柜计划,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布局,并且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这方面投资。


在上游核心原料端以及工厂端遇到了其他饮料巨头的阻碍,而在销售端也遇到了巨头的阻碍,但即便如此也完成了年营收百亿上下的突破,并且各个方面都完成了比较核心的布局,这使得元气森林未来的发展更加让人期待。


2、喜茶(瓶装饮料)


如果说在饮料新品牌中,还有什么重量级的挑战者,喜茶是少不了的一家,从品牌力到产品力,喜茶都展现出了非常强的一面。品牌力不仅仅来自于喜茶在奶茶领域的沉淀,更在于瓶装饮料业务已经逐渐建立起一些品牌势能起来。

如果说最开始喜茶推出NFC果汁是瓶装饮料的一种试水,那在推出气泡水产品之后,算是喜茶开始正式将瓶装饮料业务作为核心战略之一。而在2021年推出果汁茶产品系列以及将瓶装饮料的品牌从喜小瓶升级为喜茶,这两个动作将喜茶瓶装饮料的战略地位以及行业地位推向了新高度。

喜茶在产品力上的具体体现有几个方面:


a、多产品线布局,目前的产品线包括了气泡水、果汁茶饮料、NFC果汁,是气泡水和果汁茶饮料品类的重要挑战者;


b、产品上的迭代,从包装形态、视觉、产品口味等,都可以看到喜茶不同于传统饮料公司,反应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包袱,只要产品有重要的改进、提升空间,喜茶就会迅速进行调整与迭代;


c、果汁茶产品以及柠檬茶产品,这两条系列源自于喜茶门店的饮品产品,但是作为常温饮料产品的产品定义以及还原度做得很好,并且柠檬茶产品系列推出的速度非常快,市场热度刚起来不久,相关产品就已经推向市场。


由于喜茶更核心的业务在线下门店中,这其实给喜茶瓶装饮料业务带来一些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更多是未来空间上的,如果给到这块业务足够多的重视度、人力以及资源等,下一个饮料行业的元气森林现象可能出现在喜茶身上。


3、寿全斋-麟珑茶室、酷氏


寿全斋作为一家曾经主营业务为红糖姜茶的固体饮料公司,在固体饮料业务增长可能面临天花板时进入到软饮料行业,这种转型从今天取得的成绩来看是成功的。目前茶饮料领域,麟珑茶室呈现出一种行业重要挑战者的情况。

寿全斋进入软饮料行业一共采用了三种策略,最早期是围绕寿全斋主品牌推出相应的爱克林包装产品,包括了酸梅汤、果汁以及椰汁等,在对这块业务建立起认知,以及对渠道与供应链积累经验之后,先后推出了茶饮料子品牌麟珑茶室以及气泡水品牌酷氏。

目前麟珑茶室已经推出了多款受到欢迎的茶饮料产品,其中包括了茉莉轻茶、大人茶。而酷氏作为气泡水领域的后发者,采取的策略是在产品包装和口味上做差异,试图占据一席之地。从酷氏的产品口味上,能够看到推出了榴莲味、薄荷味等不常见的口味,同时在产品包装上主打联名策略,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白猫推出的柠檬口味联名产品。

相比较之下,气泡水领域竞争激烈,而茶饮料虽然竞争者众多,但更多聚焦在含糖茶饮料市场,麟珑茶室作为无糖茶市场的先行者,更为值得期待未来的发展与增长表现。


4、果子熟了


让果子熟了在行业里受到关注并且站稳脚跟的是气弹气泡水系列产品,当时整个国内气泡水市场热度被元气森林带起来,果子熟了的气弹系列是国内气泡水市场较早进入的产品之一,其特色鲜明的产品包装与视觉,给到完全不同于元气森林的感觉,同时X气弹的产品命名也给到了消费者比较直观的产品印象。


在气弹产品系列在市场站稳脚跟之后,果子熟了开始做多产品线布局,分别进入了茶饮料、含乳饮料、果汁饮料、维生素饮料等类别中。可以看到果子熟了比较注重的是茶相关产品,推出了三款相应产品,分别是多多柠檬茶系列、茶憨憨系列以及熟奶茶系列。


和元气森林采取的策略不同,果子熟了并没有采取多品牌策略,而是学习农夫山泉的方式,以果子熟了作为主品牌呈现在不同的产品线中。


从渠道与市场布局来看,果子熟了和今年同样入榜的清泉出山布局有些类似,对于一二线城市作为重心市场,同时依托于经销商网络布局偏下沉一些的市场。对于未来发展,持续在品牌力、产品力以及销售上体现出更强的能力,可能会带来一些未来想象空间,多一些跻身饮料行业头部阵营的可能性。


5、清泉出山


最早以小米可乐产品进入饮料市场,目前已经布局了气泡水、无糖茶、果汁茶品类,并且还推出了新一代小米可乐产品。


清泉出山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与其所采取的市场策略有关:将一二线城市火热的单品引入下沉市场,其多个产品的成功布局也体现出了这种策略的有效性,目前气泡水产品线清汀、无糖茶产品线困茶均在各自品类中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从下沉市场起家后,目前也开始在一二线城市做布局,不过跟元气森林的高举高打不同,清泉出山更为低调一些,目前核心策略还是在下沉市场,一二线城市保证产品的供应以及铺货即可,依靠自然动销,占据货架与市场一席之地即可。


清泉出山发展至今,整个过程还是比较稳步的,产品策略比一线品牌们低一点,产品拓展上也不激进,渠道与市场策略均求稳为主,如果产品最终能够受到消费者认可、占据市场地位,从饮料市场中跑出来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


6、好望水


如果说今年入榜的饮料公司最特别的是哪家,一定非好望水莫属,原因在于几个方面:


a、非传统意义上的饮料行业出身,也非依靠品牌力作为起步,而是一款餐饮渠道中的单品,一步步放大而来;


b、以餐饮渠道作为核心渠道,还能做出品牌效应起来,这是非常少见的,尤其对于新品牌来说;


c、饮料行业中,很少有品牌这么重视品牌建设,并且在初创期就尤为重视的。


中国果汁市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缺少创新,NFC果汁不能以创新来衡量,更多是一种新产品类型。而近年来中国果汁市场出现了两种类型少见的创新,一种是元气森林旗下的满分,含气、高浓度、额外添加丰富营养元素等,另一种是好望水为代表的,中式元素、熬煮工艺、气泡等结合在一起,两种都给中国果汁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的可能性。


除了望山楂之外,好望水旗下的望系列还有望杏福、望桃花、望梅好,另外在2021年针对罐装产品线还推出了两款新品,分别是佛手柠檬气泡水、金银花蜜桃气泡水,均主打中高浓度或高浓度果汁含量。


在好望水品牌线之外还布局了酒品牌李欢喜,目前推出了米酒和柠檬茉莉气泡酒,同样带有一定中式元素。


好望水能够在餐饮渠道布局到什么程度,从餐饮渠道中走出来之后能够保持什么样的势能,品牌力与产品力能够给到好望水未来发展什么支撑,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也是好望水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支撑。


7、乐体控


以膳食纤维作为产品甚至品牌的核心,是乐体控最大的特点,围绕这一特点推出了多款产品线,包括气泡水、气泡茶、体控水,在市场中相对特色高一些产品是气泡茶产品线,而这目前也是乐体控的主打产品。


高膳食纤维这一点,虽然其他饮料品牌也有推出相应的产品,但是整个公司以此作为核心战略,还是比较少见的,这点可以看到乐体控希望在这一方面建立自己的优势和壁垒。


目前乐体控也在刻意围绕乐这个字在做一些事情,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乐的繁体字作为品牌的核心标识,同时也是产品包装正面的视觉锤,另一方面是在品牌与市场上,之前乐器品牌吉普森推出联名产品。


依靠其创始团队此前在饮料行业的积累,目前乐体控在市场端已经有所成绩,至于未来膳食纤维这个核心策略能够在长期积累下构建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能拭目以待的。


7、零度果坊


NFC果汁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食品饮料品类,不过这几年热度已经降低了非常多,在热度降低的这几年时间里,市场集中度在提高,目前市场领导者是农夫山泉,而作为将NFC果汁产品带到零售与消费端市场的零度果坊目前排在第二。


我们曾在2018年初做过NFC果汁的深度分析,可以点击此处了解这篇文章,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行业在稳步发展,并没有展现出行业玩家们所期待的爆发式增长。作为曾经的领头羊零度果坊,有经历过多品牌与多产品路线发展,不过最终都回到了NFC果汁上。


我们预计在2021年零度果坊的营收能够达到3亿左右,营收的构成主要源于几个方面:


a、线上的突破,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的数据显示,零度果坊线上GMV在大几千万;


b、核心渠道的深耕,与重点渠道深度合作;


c、自建工厂以及供应链端积累起来的优势,在特通渠道里的势能,包括了众多的咖啡烘焙渠道。


上述所提到的线上突破,之所以在线上有很大的突破非常核心来源于零度果坊的常温NFC果汁产品线,在线上贡献了绝大部分销售额,而常温NFC果汁也能够解决多年以来这种类型产品所存在的高零售价问题。


目前零度果坊开始尝试做线下果汁店的布局,算是一种销售方式的尝试,目前在杭州已经开了两家门店作为试点,可以对此保持关注。


对于零度果坊中长期发展,一方面要看NFC果汁市场在国内是否可以进一步打开,另一方面要看零度果坊自身在产品上的创新以及结合自身市场洞察能力与渠道基础的综合能力。整体而言,作为NFC果汁市场的第一阵营公司,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市场究竟如何发展、如何走向。


8、菲诺


菲诺是一个“产品力战胜流量”的标杆案例,其产品的口感口味是业内专业测评者和消费者都比较赞赏的,在经过了早期四五年的沉淀期后,近一两年来快速发展显得颇具爆发性但又不失稳健。


椰乳产品的竞争逻辑与乳品有一定相似之处,最重要的供应链相对于其他饮料产品来说不可快速复制。国内优质椰子产能有限,椰子的生长周期又比较漫长,且椰子的质量如椰肉壁的厚度、椰汁甜度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产品完成度。这样品类自身特点让“上游供应链打造”成为了椰乳产品品类竞争的核心抓手之一。


而菲诺的发展逻辑正是围绕着供应链打造展开的。2015年,菲诺开始布局原料和工厂,至目前,菲诺有2家自有工厂与6家合作工厂,在越南、泰国以及中国海南共布局管理了38000亩椰林。在产品上,菲诺的创新逻辑是把传统配方做了优化与升级,如在它的明星产品厚耶乳中,菲诺把椰肉汁提升至20%以上,并用5%的椰子水替代了传统配方中的水。


早期,菲诺的耶乳产品以2B为主,客户包括瑞幸与奈雪等知名线下茶饮品牌。在2021年,菲诺等来了自己的“厚积薄发”。2021年4月,瑞幸的生椰拿铁上市,据悉当时生椰拿铁单月销量破1000万杯,时常售罄。菲诺则是很巧妙地借助了当时瑞幸的趋势,以“瑞幸生椰拿铁原材料供应商”的角度切入,快速完成了B端到C端的跨越,在产品上也推出了200ml的规格来配合C端渠道。


2021年天猫618,菲诺快速跻身植物奶品牌销量榜前十;到了天猫双11,菲诺成为了植物奶品牌销量榜的第二名,仅次于OATLY,在大饮品店铺销量排行榜中也排名第四。同时菲诺在B端的渗透也在继续,据悉目前菲诺已与30000+线下咖啡茶饮门店达成供货合作。


作为一个长期专注在食品饮料行业的研究型机构,在经历了前两年的“野蛮流量”时期,“产品力战胜流量”、“行业整体回归商业本质与常识”这样的现象是我们喜闻乐见的,而菲诺作为这个范式回归过程中冒出头来的佼佼者,我们也期待它未来会如何以产品力为基础,走向更高的地方。



乳品作为数千亿的传统大赛道,长期以来处于双雄争霸(伊利、蒙牛)、诸侯割据的状态,整体乳业年近五年来的复合增长率在2.7%,行业增速明显放缓。但整体放缓的乳品行业,可以看到具备创新的大单品增速明显。

2021年伊利旗下金典和安慕希双双突破200亿,蒙牛特仑苏宣布突破300亿,收入同比增长仍超30%,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力。19年独立于蒙牛的君乐宝,预计旗下简醇0添加蔗糖酸奶2021年销量将超14亿盒。

这些都指向一个行业特性,乳品赛道的单品天花板高。我们看到,乳品初创企业几乎也都是在以大单品打造逻辑切入市场。

奶源是否稳定充足,是否安全质优,决定了最终乳品的质量,乳企的稳健发展高度依赖于优质的奶源。布局上游奶源牧场,是乳品企业发展到一个阶段后都会重点考虑的。

今年简爱、北海牧场、新希望乳业都入股澳亚牧场了。此前,简爱一直与现代牧业、澳亚牧业、恒天然牧业等六家牧业合作,原奶自于这六大牧业的八处牧场。

认养一头牛据称在河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建成了8座牧场,但同时山西牧同科技、光明乳业(德州)有限公司、上海永安乳品等,在为认养一头牛提供原奶及代加工。

简爱和卡士、认养一头牛、必如代表了三种类型的乳品创业,各自寻找到了创业突破口。简爱和卡士,切入的是中高端的低温乳品市场。不是伊利蒙牛的核心阵地,区域型乳企又主要在中低端乳品市场。认养一头牛切入常温奶市场,避开传统乳企擅长的线下终端渠道竞争,以创新的产品概念,抓住互联网渠道红利,迅速成长。必如则主要以技术研发为导向,B端合作为主。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简爱


从我们年度榜单创建开始,简爱年年入选。成立于2014年,到2020年营收突破10亿,简爱规模已经超过大部分老牌区域型乳企。

渠道方面,从线下渠道起盘,核心放在了精品超市,包括盒马、Ole、永旺、绿标的永辉等,2019年开始进入便利店渠道以及社区生鲜,也在尝试进入500 强企业的公司食堂渠道。此外,简爱也是线上渠道运营TOP的低温产品品牌,在私域积攒了近100万粉丝。

2021年,简爱宣布超模杜鹃为0蔗糖酸奶代言人,并由于《乘风破浪的姐姐》热度,宣布张馨予为0蔗糖系列品鉴官、袁姗姗和李菲儿承担了品牌挚友的角色。但从简爱代言人的匹配度,在代言人宣传资源的投入上,这几次尝试都不能算成功。

产品上,2021年,简爱推出新品巴氏杀菌鲜牛奶、父爱配方>3岁高钙儿童酸奶和米布丁。米布丁是简爱在餐后甜品或下午茶场景里的一次尝试。目前看,并未倾注重点资源。鲜牛奶推出了250ml和950ml规格,10天保质期,强调每天111项检测、3.6g/100ml蛋白质、120mg/100ml钙等。

从低温酸奶走向低温液奶市场,在中高端巴氏奶市场简爱将直面与蒙牛、光明的竞争,对上游奶源、生产品控、物流冷链、动销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简爱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父爱配方是简爱的儿童酸奶线,拓品思路跟奶粉的分段思路接近。2020年推出针对8个月以上低龄幼儿的吸吸袋酸奶,额外添加乳清蛋白,并0%、2%、4%精准控糖。2021年推出的父爱配方>3岁高钙儿童酸奶,专为3岁以上儿童,增加钙含量并添加LGG益生菌。目前,儿童低温酸奶领域,父爱配方近乎是一家独大,大单品效应突出。

从长远的未来来看,目前的两大单品线0蔗糖酸奶和父爱配方,天花板很高,简爱有很大发展空间。而新切入的巴氏鲜奶,简爱的销售目前尚且一般。前有巨头,后有追兵,简爱在品牌、产品,以及核心上游供应链端,有很长的路要走。

2、卡士


虽然都是定位在中高端低温乳品,简爱以无添加的产品特色切入,卡士则扎根在高端品质的打造上,并未刻意追求无糖零添加。在卡士入选的18年年度榜单中,我们对卡士的线上渠道运营提出了顾虑,当年5月份卡士刚开设天猫旗舰店。


2021年,卡士天猫旗舰店销量在低温乳中已经排名第四,仅次于简爱、光明随心订和北海牧场。在2022卡士全国客户年会上,销售总监连雪亭宣称卡士2021年整体销售额较去年增长25%, 其中新零售及高精超渠道取得行业份额第一。


2021年卡士着力推出了两款代表性新品,主打零蔗糖零代糖的“断糖日记”杯装酸奶和主打零添加零负担富含七种活性益生菌的“007”1kg家庭装酸奶,目前看这两款产品线动销不错。


而在聚焦高端酸奶二十余年后,2021年卡士进入低温鲜奶市场。与简爱75度巴氏杀菌不同,卡士采用的是有机膜过滤技术(低温陶瓷膜过滤技术可在50-55℃下过滤除菌),原生乳蛋白3.8g/100ml,钙含量120mg/100ml,主打从牧场到工厂新鲜2小时。奶源选择了与中垦华山牧乳业合作。


供应链方面,2021年,卡士与苏州工业园区苏相合作区管委签约,启动扩建年产9万吨发酵乳项目。这是继2015年卡士酸奶落地布局苏相合作区后,又一次战略合作。目前长三角地区销售的卡士酸奶,都产自苏相合作生产基地。


据报道19年卡士酸奶在苏州营业收入超6.8亿元,当年纳税额超1亿元。整体节奏上,卡士一直低调稳健。但首推低温鲜奶,卡士将在品牌、上游供应链端面临更大的挑战,跟简爱再次短兵相见的同时,同样面对巨头的围剿。


3、认养一头牛


选择以常温液态奶进入市场的认养一头牛,2021年10月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A股挂牌上市。从16年推出首款产品,到年营收达20亿规模,认养一头牛用了不到五年时间。2021年,认养一头奶牛6大牧场通过GAP认证,标志着牧场源头与国际一流标准接轨。


产品端,推出娟姗牛纯牛奶,富含3.8g蛋白质和5.0g优质乳脂,主打高端有利于提升认养的利润。童线棒棒哒系列也做了产品拓展,推出了无白砂糖、炼乳、奶油、香精清洁配料的儿童奶粉,主打新鲜生牛乳一次喷粉技术,儿童纯奶进行升级,改梦幻盖为柳叶盒包装,从3.3g/100ml提升到3.6g蛋白质。


渠道销售上,每一波都搭上了互联网渠道红利,从早期与云集战略合作,利用社交网络吸引了第一波粉丝,后与天猫平台战略合作定下3年10个亿的小目标,并与谦寻(薇娅的直播公司)战略签约。


据认养一头牛创始人徐晓波接受36氪采访内容,认养70%的销售在线上渠道,用户数已经超过2000万。线上渠道占比过重,在电商流量越来越贵的趋势下,会侵蚀认养一头牛的毛利,加重运营成本。认养势必需要考虑全域渠道的建设。


同时,需要重新审视的是认养一头牛的品牌。最初讲了认养奶牛的故事,利用用户的认知差,认养一头牛塑造了品牌故事。但是,随着信息透明化,认养在规模化的过程中合作牧场,原来微商发展的认养模式屡受质疑,品牌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


4、必如


成立于14年,一开始必如推出的是BeYogurt的低温酸奶,主打无添加的捷克工艺,在主营进口商品的绿叶子超市销售,17年推出鲜牛奶。必如算是国内很早一批在高端低温酸奶牛奶领域探索的品牌,跟创始人背景有直接关系。


据公众号资料,创始人李健康创立必如之前有五年NFC果汁经历。但零售品发展不算顺利,蛰伏了几年进行技术攻关,19年必如推出了冰博克。目前总共有冰博克、超级奶、酸牛乳三款产品。


对比榜单里其它公司,必如显得比较特别。特别之一,在于它以乳品的技术研发为主。冰博克(Eisbock)音译自德国运用在啤酒中的一种技术,利用物质的溶点不同进行提纯,让酒液更浓更纯。运用到牛奶上类似,经过提纯后的牛奶,水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能到6.2g/100mL,钙、矿物质也都加倍。


19年必如实现冰提纯奶的商业化量产,目前市面上可稳定供应的提纯奶仍然只有必如一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先发优势,冰博克被作为品牌商标注册在必如公司下。21年,必如推出另一款产品超级奶,解决牛奶新鲜度、含水量、乳脂率、乳蛋白及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因不同季节等因素造成的鲜奶不稳定问题。


另外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品牌的克制。冰博克是以B端合作打开市场,这也是团队初衷“把调味和创意留给消费者”。与精品咖啡馆如Peet‘s、O.P.S等,茶饮店如喜茶、乐乐茶等合作,据称已覆盖全国25个地区,200多个城市,有近4000家门店使用必如产品,并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迅速辐射全国。对比同样以精品咖啡馆合作打开市场的oatly,必如在合作中显得似乎没有存在感。没有决定的对错,我们对必如坚守自己发展节奏,尽力创造产品价值的理念,保有一份欣赏。



自2018年三顿半推出了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的“小杯子”精品冻干速溶咖啡至今,国内零售咖啡市场的整体格局开始改变。许多咖啡品牌都推出了同类精品速溶咖啡产品,国际咖啡行业巨头星巴克与雀巢也在2021年携手加入了精品速溶品类;而零售咖啡的另外两种类型挂耳咖啡以及咖啡液的品牌在线上渠道也初显品类头部。挂耳咖啡几乎是所有咖啡品牌都会选择开发的产品线,而咖啡液的产品,尤其是冷藏咖啡液的体量则相较其他两种零售咖啡类要小一些。咖啡豆、咖啡粉产品在零售咖啡品类中则要比咖啡液的份额还要更小一些。
 
零售咖啡中的主要产品,精品速溶咖啡粉、挂耳咖啡和咖啡液在国内的已经发展了几年的时间了,到了2021年,产品和竞争格局已经进入了初步稳定的情况。新锐咖啡品牌已经初步成长成了规模化的公司,三顿半、永璞和隅田川都已经达到了数十亿规模的估值,而他们也各自成为精品速溶咖啡、咖啡液和挂耳咖啡的较为头部的品牌。
 
国内的零售咖啡市场正在从一千亿到数千亿的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的渗透率会不断提高,同时,国内咖啡的产业链也会更加的成熟,也许站在未来看今天的咖啡市场格局,这还只是相对前期的发展阶段。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三顿半

三顿半已经是第四年入选我们的榜单,目前在精品速溶领域已经呈现三顿半一家独大的局面,我们预计今年三顿半2021年的整体营收已经达到了10亿元。2021年6月,三顿半完成了数亿元B+轮融资,融资后估值达到45亿元人民币。

在2021年我们认为三顿半依然值得关注的原因是:1、在产品线上做了延伸探索,三顿半在今年推出燕麦奶和植物奶产品作为双十一礼盒的赠品作为市场尝试;2、线下体验店探索。在上海开幕了线下店into_the force(原力飞行),售卖咖啡特调以及一些限定的三顿半产品;3、三顿半在品牌广告投放上进行了创新。双十一预热期间,与导演贾樟柯合作拍摄了主推产品超级桶广告片,引发热议,品效合一成果显著。


三顿半是精品速溶的开创者和市场培育者,目前为止在各方面的布局是非常系统和完善的。在产品和品牌上,做到了创新中保有克制。即便是雀巢联合星巴克的精品速溶入局,要超越三顿半也比较困难。对于现在的三顿半来说,下一步可能是如何从十亿的营收规模进一步突破,这需要三顿半进一步的挑战自己的能力。三顿半将如何对产品进行创新迭代,是否开拓其它咖啡品类,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在线下渠道将如何布局,营销手段上又该如何去创新,是未来增长的核心要素。


2、隅田川


隅田川一直将品牌定位为“大众咖啡”,隅田川的挂耳咖啡约在2~3元的价位,相较三顿半、永璞等品牌定价在4元左右的挂耳更为平价。目前隅田川已经发展成了全品类咖啡品牌,产品涵盖挂耳咖啡、咖啡液、速溶咖啡等产品,其中挂耳咖啡和咖啡液产品主要为日本生产,部分咖啡粉产品为咖啡豆原产地加工生产,产品多数产自海外已经成为隅田川的品牌特色。


2021年隅田川还推出了非咖啡类产品,包括茶、咖喱饭等,围绕着日式生活方式来进行产品拓展。今年的销售表现亮眼,在2021年双11期间,全网的销售就已经破亿元。


隅田川在2021年的社交声量上相对较高,品牌官宣了肖战作为品牌代言人,并且还签约并成为杭州2022年亚运会官方咖啡独家供应商。如今品牌有了流量加持,消费者对其有着优质平价品牌的印象,这些核心的品牌特质给到隅田川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到更广阔的消费者人群。


从企查查上可以看到,隅田川还在申请方便速食、餐饮住宿的相关商标,这也不排除隅田川将进一步拓展日式方便速食类产品、开设线下咖啡店的可能。国内的咖啡市场正在快速的增长,目前许多精品咖啡品牌都还未能触达到咖啡普及率相对低的下沉市场,这对于隅田川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市场机会。


3、永璞
永璞自2017年底推出闪萃咖啡液产品,到今天已经是第4个年头,产品也经过了多次的迭代,目前在国内咖啡液市场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2021年依然是永璞的快速增长年,在全年品牌对其主力产品闪萃咖啡液进行了全新的风味探索,推出椰子风味和云南风味等产品;并且对其冻干粉进行了小幅迭代,推出轻享装系列,单颗咖啡冻干粉克重从2.8g降低至2g。还通过联手盒马本身热卖的网红单品生牛乳草莓牛奶、玫瑰荔枝果茶口味与永璞经典冷萃咖啡液融合打造风味即饮咖啡。此外,永璞还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茶饮品牌喜鹊原野,产品为浓缩茶液,品牌风格则与永璞较为一致。


永璞的销售成绩在2021年也获得了不错的增长,在618开始阶段的销售同比去年同期实现5倍增长,我们预估永璞的主要销售渠道天猫的全年营收超过了2亿元。


在品牌端,永璞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推品牌联名。在全年一直有联名产品推出,例如与盒马周大福联名推出手链咖啡组合、与亲亲联名推出咖啡圈浓缩液组合等,给消费带来有趣的体验和品牌印象,对于品牌来说,进行跨界联名也是低成本的渠道拓展方式,同时也可以保持永璞的品牌新鲜度和创新性。永璞在私域打造方面也进一步发力,推出“永璞小岛”微信小程序,不断的倡导品牌的咖啡文创属性。


咖啡液产品,尤其是冷萃咖啡液产品在目前国内零售咖啡的占比依然不大,但是咖啡液产品正在慢慢的抢占速溶咖啡的份额,这个产品类型在消费场景上更加的灵活,是一个非常有增长潜力的细分产品类型。永璞正在与这个有潜力的市场共同成长,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的打磨产品壁垒,才能抓住更多的市场份额。


4、辛鹿咖啡


三顿半、永璞和隅田川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部分产品类型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传统咖啡企业。新兴的咖啡品牌大多注重生活方式的打造,输出自己对咖啡文化的理解。但也有一些品牌则选择在咖啡供应链上进行深耕,相对淡化对品牌的营销,2021年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品牌,公司生长在咖啡豆的产地、几乎没有营销投放、也未曾进行过融资,品牌整体增速却很快。


辛鹿咖啡成立于2018年3月,为云南保山中咖集团旗下品牌之一,目前主要产品为挂耳咖啡和烘焙咖啡豆。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集咖啡种植、收购、加工为一体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中咖”,“辛鹿”与“黑钻”。目前从天猫的销售来看,辛鹿的营收是三个品牌中最高的,品牌的两款主力产品挂耳咖啡和意式拼配咖啡豆的月销量均超过2万。


辛鹿咖啡主打云南拼配咖啡,包括挂耳和咖啡豆,产品会对咖啡豆经过不同的发酵、烘焙的方式而散发的风味进行分类,风味的类型可能会比较微妙,包括朗姆酒冰淇凌、酒酿圆子、草莓优格等,主打专业的咖啡。若想品尝到这样的风味,除了基础的工具,还需要消费者对咖啡冲泡工艺有一定的了解,消费人群的定位偏向专业的咖啡爱好者。辛鹿的销量也让我们意识到,在饮用咖啡这件事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型消费者”。如果说像三顿半一样的品牌在让更多的人开始养成喝咖啡的习惯,那么像辛鹿这样的品牌则是在承接越来越多对风味和制作工艺有要求的消费者。



2020年初的疫情,将方便食品整个赛道拉升到一个高度。不光是体现在赛道整体销量规模的提升上,也体现在赛道竞争的白热化程度上,更体现在细分品类的不断升级迭代上。


2021年,方便速食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创投赛道,2021年上半年方便食品领域发生的投融资事件就已接近2020年全年。整体赛道的创业和创新总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传统方便食品的升级与细分。有的主打食材升级,味道和内容物高度还原;有的在技术上创新,采用冻干技术、NFC原汤等;有的将地方风味升级,各地特色面/饭/粉融入创新。


2、餐饮&餐食的方便化。自热食品、速煮粉面、冷冻食品、预制菜&预制餐等都是餐饮&餐食方便化的代表,自热食品目前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百亿,速煮粉面以螺蛳粉为代表,目前预包装螺蛳粉也已经是百亿级的市场规模,意面、日式拉面以及地方风味的面食、粉等产品也在加速全国化普及。


3、场景的细分化。典型的是微波食品的崛起。传统的速冻饺子变成了微波水饺,需要烹饪的拌面拌粉炒饭变成了微波款,肉类、红薯等烘烤类产品也皆可微波。 


相较于其他赛道,今年方便食品的入选选择,我们确实会更加严苛,这种严苛体现在方便食品各类型公司的横向对比上。而我们依然相信,方便食品赛道有出现新的数十亿甚至百亿级营收公司的可能性。


这其中,我们刷下了2020年入榜的拉面说和自嗨锅。


作为各自品类的头部,应对2021年的硬仗,整体未表现出领军姿态,且增长显疲态下滑。其中,拉面说对自身品牌和拓品应该有做重新思考,精简了口味sku,同时推出针对儿童的小小拉面说,并重新推出了冲泡面品类。


另一方面,各自都选择推出了新的子品牌。其中拉面说推出了速冻食品(产品涵盖小笼包、烧卖、豆沙包、微波水饺)品牌春风酒家,自嗨锅则推出了四个品牌:快煮面品牌画面、预制菜冻品品牌牛顿定律、主打复合调味料的小七厨房和螺狮粉品牌臭臭螺,另外还尝试过并草草收场的线下连锁加盟自嗨锅火锅煲仔饭。


但目前不管是产品特色,还是销量增长上来看,两个品牌的子品牌表现上尚一般。尤其是自嗨锅,流量并非一招鲜,新品牌画面在8月和9月通过大波流量手段达到了1400多万的销售起量,但因为产品力品牌力尚不足,后续销售回落到一百多万。2022年更多需要在产品和品牌上持续修炼内功。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好欢螺

如果说方便食品是食品里的热门赛道,那么近两年的螺蛳粉则是当红炸子鸡。辣、爽、鲜、酸、烫是螺蛳粉的独特风味,具备很强的上瘾性特征。同时,闻着“臭”吃着香,让消费者形成鲜明的爱恨两极态度,使得螺蛳粉自带网红体质。疫情期间,螺蛳粉就屡次登上微博热搜榜。
据柳州商务局数据,柳州市螺蛳粉总产值不断提高,其中2015年为5亿元,到2020年达到109.9亿元。对比其他地方特色,螺蛳粉的走红和成功,有其必然因素,地方政府的产业支持是一大核心要素。
柳州市提出“柳州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理念,确定柳州螺蛳粉产业走袋装机械化生产道路,启动螺蛳粉产业园建设。不仅提供从产房、专利、人才到销售、培训、种植的一系列补贴扶持,还推动“柳州螺蛳粉”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加速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政策红利产业发展的同时,让螺蛳粉行业所有品牌面临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进入的技术、资金门槛变低,品牌产品也同质化严重。
去年,疫情黑天鹅事件导致螺蛳粉整体品类大爆发,我们对品牌处于观望状态。2021年,逐渐回归常态化,大浪淘沙,我们看到了2021年发展依然稳健的品牌好欢螺。
2019年好欢螺在柳州政府支持下,建立了好欢螺螺蛳粉产业园,涉及产品研发、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预计年可生产加工8000万袋预包装螺蛳粉,为好欢螺发展提供稳健基础。2021年,好欢螺稳居螺蛳粉类目第一,预估营收规模应该在9亿左右。
成立于2015年,在此之前,好欢螺创始人曾在线下经营过螺蛳粉门店。卤水包与实体店螺蛳粉的味道保持了高度一致,是好欢螺产品的核心亮点之一。
在产品矩阵发展上,好欢螺以经典原味款味核心,补充加臭加辣和加量款,特色款发展了小龙虾味和花甲香菇味。而定价在10~15元,好欢螺在螺蛳粉中属于中高端。避开了低价竞争让好欢螺有一定空间专注品牌发展上,打造IP漫画人物欢崽,制作短剧,以原创内容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同时,不断跨界联名合作,与网易云音乐、元气森林、绿箭、奈雪的茶等品牌合作,吸引年轻消费群人体。
作为一个垂直行业,需要深耕细作,这其中重中之重或者根基就是食品安全。2021年底好欢螺被爆“虫卵事件”,我们一直在保持关注,暂时未有官方部门明确调查结果,但好欢螺对此事处理差强人意。
此次将好欢螺列入值得关注榜单,更多的是结合2021年全年好欢螺的品牌表现,也是我们对螺蛳粉这个细分品类发展的认可。好欢螺是否能在产品质量保证上做扎实,在渠道开发、品牌建设上有更多亮点,我们保持期待。
2、 空刻


2019年上线的空刻,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意面这个细分品类的增长。虽然一部分由于疫情一波方便食品的增长红利,空刻2020年迅速起盘,当年完成2.5亿销售额。在2021年,空刻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预估全年GMV在6亿左右。


从产品角度,空刻依然围绕ready-to-cook形态的预包装意面料理产品,在品牌输出上,聚焦在定义“什么是餐厅级意面“,不断与各大米其林厨师及星级餐厅进行合作,形成品牌背书。而空刻背后的控股公司宝立,主业为复合调味料oem,为空刻在意面酱料研发及生产迭代上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线下渠道上,空刻进行了积极拓展,面向一二线城市的线下高端渠道进行铺设,已入驻盒马、city'super、ole等。2021年底,空刻也在人群上做了有效延展,推出了适合儿童的意面产品。空刻品牌宣称聚焦在精致白领,在家吃一顿精致西餐。


实际触达人群场景应该以家庭为主,精致妈妈给孩子烹饪为主。目前看,除了意面形态做成更适合小孩的螺旋面,空刻未针对酱料营养做过多侧重,口味也是常规的番茄肉酱,儿童线产品与常规产品差异体现不大。在儿童产品线上投注的精力看似有限。


虽然空刻已经是速食意面类目绝对头部,据称市占超过60%。但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随着越来越多竞品涌入,新进者各有所长,有切细分人群,有抢占线下渠道,有以口味创新进入,在一起推动意面市场的同时,自然也会蚕食空刻的市场份额。此外,空刻线上流量长期依赖KOL及大主播直播,短期爆发的品牌如何不断构建产品力及品牌力,依然是空刻要解决的发展问题。


3、饭乎


在方便速食细分品类的开拓者中,我们惊喜的发现了更多可能。饭乎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下半年的品牌,围绕中华美食做便捷化烹饪产品的开发。


区别于外卖、自热米饭以及冷冻预制类产品,饭乎开拓出了轻烹饪米饭解决方案,希望主打的是主食餐桌场景,缩短烹饪的时间,消灭做饭的繁杂,但保留烹饪的仪式感和还原厨房的美味。


全线产品做到15分钟标准化烹饪,选择腊味和干货等可以常温保存的天然食材,无需冷藏,便于存储和运输,能更好地还原地方风味,也能降低用户成本。2021年饭乎陆续上线了两条产品线,一条是快煮煲仔饭(目前有广东腊味、湖南剁椒银鱼仔、湘西烟笋熏肉、梅菜扣肉四种口味),一条是潮汕海鲜砂锅粥。


在渠道运营上,饭乎前期精力侧重在了抖音。轻烹饪的美食解决方案,产出优质内容,加上团队的精细化运营,饭乎在抖音种草转化率很高。从零到月销近两千万,成为抖音食品类目标杆品牌案例。现在,在天猫、小红书、快手等线上渠道都已铺开,在抖音和天猫近30天月度复购率均超过30%,2021年营收接近1亿。


从国内主食的消费结构来看,米饭是第一大品类,但相比于面粉市场产品形态的多样性,米饭品类并未被充分挖掘重视,而饭乎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除了在产品上拓展,进一步满足不同区域口味对主食米饭产品的需求,饭乎未来进一步的想象空间在于主食餐桌场景的延展。目前主要以明火烹饪的家庭场景为主,未来在办公室、户外场景下,期待饭乎依然可以提供“轻松吃好饭”的解决方案。



预制菜并非新兴事物,它最早的形态其实是罐头食品。从19世纪初,拿破仑为解决军队在作战时的食物供应问题,悬赏征求保藏食品的解决方法。到1820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罐头食品厂开始,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将预制菜作为单独品类纳入榜单,然而在我们对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品类范围进行划分时,仍然遇到了问题,即:到底哪些产品应该算作预制菜?


理论上人们在一日三餐中会食用到的“菜品”,就应该被划入进来。然而,当下中国人的饮食特别丰富,除了传统的中式菜系之外,还有西餐、日料、韩餐等各种海外菜系,以及新型食品被纳入到一日三餐的选择范围。所以,这不仅给我们的年度榜单评选制造了困难,更重要的是对该赛道的创业公司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观测到许多2C预制菜品牌切入市场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从线上起盘,着力打造大单品,然后再拓展其它新品。有的品牌线下线上同时发力,通过研发能力快速推新,然后进行市场检验。还有的品牌先着力于线下门店的建设,以三方品牌为主,再辅以自有品牌产品售卖。


在菜系选择方面,各品牌也不尽相同,但大部分以中式菜系为主。包括川菜、江浙菜、沪菜、粤菜、鲁菜等等。有的品牌另辟蹊径,以地方小吃、特色卤菜等佐餐小食为核心产品。还一些冷冻食品型和贸易型企业,凭借自身在供应链方面的优势,推出了许多西餐类的产品。


由于榜单规则的限定,我们没办法把所有类型的预制菜品牌纳入进来。特别是那些零售公司、食品大公司、餐饮大公司推出的品牌。但我们知道他们在今年的表现非常优秀,对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


虽然可能还没有大公司旗下预制菜品牌的销量规模大。但入选榜单的公司,在2021年的成绩表现亮眼。在销量获得快速增长的同时,有的品牌还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完成了多轮融资。并以积极的动作践行自身对预制菜行业的理解,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今年2C预制菜的话题热度高,但行业在大周期中仍处于早期阶段。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缺乏认知,甚至还有一些顾虑。预制菜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要真正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饮食生活当中,还有一段路要走。


除了味知香之外,我们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预制菜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相对于走的更快,我们更希望代表品牌能把路走的更长。除了在营销、渠道方面发力之外,还能沉下心做更好的产品,在差异化方面花更多的精力。为消费者,为行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天海藏

天海藏的特别之处在于对流量的运用。在淘宝、抖音和快手都建立了强大的主播合作网络,从头部到腰尾部全面覆盖。与薇娅、海清,林依轮,胡可,陈赫、罗永浩,李诞等合作,复制到更多腰尾部主播主动带货。成立以来已与多达4000位主播、达人、明星合作。公开资料显示,天海藏斩获了2021年天猫618生鲜行业品牌销售额第一,2021年抖音年货节生鲜类目第一。


以海鲜冻品切入,天海藏最初以调味小龙虾、冷冻虾仁产品切入市场,主力打造简单热热就能吃的生鲜食品。而后续产品开发,则更多建立在天海藏趋势监测以及洞察消费者需求分析上。这也是天海藏能熟练运用流量的基础。主推的单品,包括龙虾尾、烤肠、凤爪、鸡排等都是渠道热销产品,自带流量。同时,在产品定价上具备一定性价比优势,超八成商品价格都在百元以内,加上明星KOL背书易于转化。


生鲜预制品,又是走流量推广路径。对冷链物流系统和产品销售预测调配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天海藏在全国设立9个用于仓储配送的中心仓,并和顺丰、京东快递等物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毫无疑问,天海藏在流量运营端已经具备很成熟的能力。但在品牌建设端,目前还未见端倪。完全押注在KOL/KOC身上的销量并不具有稳定性,天海藏需要更好地建立起品牌势能,吸引用户主动检索复购,沉淀私域的价值。


2、皇家小虎


皇家小虎成立于2020年,定位在家庭冷冻半成品品牌。产品线覆盖蛋挞披萨类的烘焙系列、烤肠牛排类的肉品系列、手抓饼油条类的早餐系列,附带延展了调味料及鸡爪类即食产品。烤肠和蛋挞是皇家小虎的爆款单品。产品以性价比高为特色,例如烤肠产品平均一根一块多一些,满足追求性价比家庭场景的高频消费。2020年,据报道蛋挞就已达到日均6万单的销量,卖出全网第一。烤肠产品则获得2021年天猫销量第一。


走高性价比路线,冷冻品牌需要具备供应链端的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在产品品质端,皇家小虎与中粮、益海嘉里等头部企业合作,采购优质原料,并委托了专业的检测机构对每个产品进行严格的把控。在供应链端,全国开建了十二个发货仓,确保冷链物流配送端消费者的优质体验。


以家庭为主要场景,皇家小虎更偏重大众消费,选品也侧重广备接受的品。在相对空白的市场,皇家小虎依靠高性价比走到了前列。未来,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堵,皇家小虎在产品特色化研发、品牌形象建立上,还有很大的强化空间。


3、珍味小梅园


珍味小梅园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研发大众平价预制菜,从米面制品、家常菜品切入,具备“价优、味美、方便、品类多、易上手”等特点。现有三条产品线,面点(比如老上海葱油饼、梅干菜锅盔、香菇鲜肉烧卖)、家常菜(比如金汤酸菜鱼、腌笃鲜、香菇肉燥)和网红菜(比如麻辣小龙虾尾、小龙虾拌面)。作为一家toC端的创业零售品牌,珍味小梅园提供超过100款预制菜产品,丰富的sku足见其产品研发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珍味小梅园通过线上直播做品牌,线下渠道为重点做销售复购。起步于上海,计划以华东为主建起核心市场的区域规模优势。2021年,除了在各大商超、新零售、便利店等线下渠道铺货之外,珍味小梅园还开始建设自有门店,目前数量已经达到十几家。这些门店分布在上海的各个区域,主要是小区周边的沿街商铺,让消费者能便利的购买到产品。是公司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策略。


2021年,珍味小梅园还对产品包装进行了多次升级,针对不同销售渠道,从辨识度、储存空间等角度考虑进行了视觉、材质上的调整。


资金方面,在2020年获得零一创投和创新工场的融资基础上,2021年再次获得虢盛资本、星陀资本等多家机构的数千万A轮和B轮融资。资本的认可,不仅为珍味小梅园开店提供了支撑,还为品牌营销提供了弹药。公司新推出了广告宣传片,传播“轻松做好菜”的核心品牌信息。同时公司还与梯媒达成了合作,寻找目标消费者,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


珍味小梅园优秀的表现,也离不开创始人浦文明十几年的生鲜供应经验,此外,团队供应链负责人也有近20年预制菜行业的丰富经验。


4、麦子妈


2016年起步于B端,丰颐食品工厂总占地面积1万平米,生产线涵盖生制品线、油炸线和卤煮线,为餐饮连锁企业、酒店提供速冻预制食材。据创始人翁博成称,在创立麦子妈品牌前,服务了包括绿茶餐厅、弄堂里、老头儿油爆虾等杭州周边基本上80%以上的餐饮连锁。B端的服务经验让团队团队积累了研发、生产、销售能力。2019年成立面向C端的家庭预制菜品牌麦子妈,并实现了快速增长。


据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麦子妈的销售额实现了400%的爆发式增长,月销已达2000万元左右,斩获了2021年天猫双11速食菜TOP1。


产品方面,麦子妈针对家庭宝妈和白领为主,主要提供大众爱吃,但做起来时间成本较高、且对“厨房小白”而言具备门槛的菜品。从家常菜品切入,陆续上线了水煮牛肉、糖醋里脊、酸菜鱼等30余款预制菜产品。其中,水煮牛肉、酸菜鱼都以成核心爆款,天猫旗舰店月销1w+以上。


这样的成绩并非轻易获得,比如为了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在2021年6月和7月,麦子妈针对水煮牛肉产品的牛肉品质、料包丰富度、风味还原度、产品包装等多个维度进行了两次不小的升级。


供应链方面,麦子妈计划在建德市建立数字化工厂。工厂分两期开发,可生产调理类、油炸类、面点类、卤煮类等四大类产品,全部投产后,日产可达百吨。


2021年,麦子妈加快了线下渠道铺货,在7月分别入驻了盒马和沃尔玛全国门店,未来还将进入更多的社区店。翁博成曾表示,连锁超市有利于麦子妈品牌形象的打造,而社区店未来则可能成为预制菜起量最大的渠道。


为了减少同质化,麦子妈尝试对传统菜品进行创新,推出了“鸡汤虾仁狮子头”。同时还要邀请美食界人士合作研发,推出了“东坡鲍鱼焖凤爪”。通过“守正创新”去寻找市场和创新的平衡点,这也是麦子妈不一样地方。


5、叮叮懒人菜


叮叮鲜食在2018年创立,专注于餐饮零售化,为鲜食(3R食品)领域供应链服务商,服务盒马鲜生、美团优选等新零售平台。


在2020年,叮叮懒人菜脱胎于叮叮鲜食,发展C端预制菜业务,主做天猫、京东和抖音等电商渠道。目前已与老罗、陈赫、张庭、林依轮、烈儿宝贝等明星/达人直播合作;线下亦上线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渠道。


沿着复制成熟餐饮菜品,打造爆品的思路,叮叮懒人菜已开发了十几款菜品。其中老坛酸菜黑鱼、胡椒猪肚鸡、湘西外婆菜为目前核心爆款。与其他预制菜品牌稍有不同,叮叮懒人现阶段更侧重于单品打造和线上流量投入,希望通过大单品和流量进入部分消费者的心智,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从线上销量看,叮叮懒人菜的市场表现也不错。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年货节旺季期间,叮叮懒人菜在抖音上的月GMV已达2000万左右。同时,叮叮懒人菜还在2021年,成为首批入选“盒马X加速器”的公司,未来有望获得盒马团队的支持,在渠道中获得更快的发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叮叮懒人菜从供应链成熟的品切入,好处是起盘快不需要过多的市场投入,坏处是将面临同质化竞争。此外,品牌如何提高复购率,并从盒马走向更多的线下渠道,是留给团队未来的考验。


6、乐肴居


成立于2012年,厦门陈纪乐肴居在B端市场深耕多年,构建了相对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已拥有三个自有工厂。其中,河南漯河新工厂于2021年10月投产,同时设立中部仓,开启了全国性生产布局。聚焦在速冻米面、冰点制品,融合在闽式、粤式、港式特色,乐肴居曾经开发出爆汁流沙包、蜜汁叉烧包、四方叉烧包、米汉堡等核心爆款创新产品,B端研发和供应链基础相对稳健。


2021年是乐肴居走向消费零售化,数字化的关键转型年。获得了兴旺投资的数千万A轮融资后,乐肴居重新整理了toC端的发展战略。将冷冻糕点品牌“轻肴”与主品牌乐肴居合并经营,乐肴居将电商和品牌运营中心搬迁至上海。并加大线上电商布局,自建抖音团队。同时,为了让消费者更快更好地拿到产品,通过顺丰合作+全国布仓,实现了全国80%主要区域的次日达。


产品研发上,计划通过以进一步的研发迭代,覆盖消费者主食和下午茶餐食场景。目前,乐肴居除了进入全国3000多家星级酒店、高端酒楼、连锁餐饮、高校及中学食堂、连锁便利系统等渠道之外,还入驻了天猫、京东、抖音、拼多多等线上平台,沃尔玛、大润发、永辉超市等大型商超,盒马、每日优鲜、十荟团、兴盛优选及区域性社区生鲜电商等等。


对于乐肴居,一家供应链企业的数字化品牌化转型势必会充满挑战。但从一系列动作,我们也看到了企业转型、走向资本市场的决心,值得期待。



按照国家食品相关标准,婴幼儿主要为0-3岁(婴儿-0~12月龄,幼儿-12~36月龄),而儿童食品主要针对3-12岁儿童。由于一些品牌同时覆盖了婴幼儿和儿童,所以今年榜单我们将这两个品类放在了一起。

 

就婴幼儿食品行业来说,除了婴幼儿配方食品(因生产资质、研发、政策等特殊性,对创业企业门槛极高),零辅食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以米粉、面条为主的谷物辅食,以饼干、磨牙棒为主的辅零食,以肉泥、果泥等为主的佐餐辅食,另一个是营养补充品。

 

长期以来,婴幼儿零辅食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主要以进口品牌为主,渠道也以线下母婴渠道为主。2018年被称为中国辅食行业元年,国家发布多项政策法规,意在促进婴幼儿辅食行业的发展升级。近几年整体市场稳健增长,另外随着90后、95后新晋宝爸宝妈的涌入,市场也迎来了客群的焕新,国产品牌销售逐步增长。

 

相比婴幼儿食品,儿童食品更是长期缺乏相关标准。产品与成人食品并无明显区别,产品定义也很模糊。2020年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也是国内首个儿童零食团体标准。

 

整体儿童食品发展还处于很粗放状态,对于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营养需求和教育有极大挖掘空间;品牌格局上,头部品牌暂未站稳,格局分散,给到创业公司很大突围机会;在产品上,同质化程度高,亟待投入更多研发,产品力突出会带来较大竞争优势。正是行业存在的痛点,以及新一批年轻父母消费者的强烈需求,行业在2020年迎来了代际更迭的发展红利。

 

2021年不管是从创业品牌数量还是融资金额上,婴幼儿食品&儿童食品行业创新高。行业涌现了各类不同类型创业品牌,有涉及多年龄段,多品类线覆盖的综合婴童食品品牌,有专注细分品类的品牌,也有聚焦在某类场景给到解决方案的品牌等。这其中,一些创业品牌成立时间较短,但在2021年,无论是从品牌建设、产品迭代、渠道铺设还是销售增长上,都值得瞩目。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光合星球(Babycare)


光合星球主营婴幼儿零辅食,是Babycare2020年推出的食品品牌(据称是Babycare收购的新西兰品牌,并未查到过多信息,Babycare也常被误以为是进口品牌)。团队介绍,2020年全渠道GMV已经突破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0%。

 

2021年Babycare完成7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华兴资本旗下华兴新经济基金、A轮融资股东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跟投。Babycare最初以创新腰凳设计的婴儿背带切入母婴市场,并逐渐拓展喂养用品、母婴电器、湿纸巾、纸尿裤、玩具等,搭建母婴全品类矩阵。

 

创始人李阔的设计师背景,让babycare在产品设计、品牌打造上具备独特的风格。同时,品牌熟稔全域营销,在运营端和品牌端,保持“功能+情感“双重利益点的持续输出,不断吸引新一代年轻妈妈。

 

不同于母婴行业普遍的基于主营品类进行专业同属性拓展(例如健合集团推儿童食品GOOD GOT),综合零食公司推出母婴食品子品牌(例如三只松鼠的小鹿蓝蓝,良品铺子的良品小食仙), Babycare以母婴用品为主,跨入食品行业,并不多见。

 

光合星球于2021年年初上线,产品覆盖宝宝面、磨牙棒、果泥、溶豆等一系列婴幼儿零辅食,从淘系GMV数据来看,2021年总销售可位列前五,颇为可观。依托Babycare的品牌人群,光合星球做了很好的跨品类迁移。

 

在产品设计上,沿袭了Babycare的设计风格,采用低饱和度的颜色,满足目标消费者审美。在产品研发上,与注册营养师合作,注重在产品中添加婴幼儿所需营养素,尽量减少钠和白砂糖等添加。

 

作为Babycare第一个独立的子品牌,我们看到了Babycare的爆品打造方法论的初步验证。但目前并未看到光合星球单独的品牌营销动作,更多依靠Babycare主品牌。随着婴幼儿辅食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其他品牌探索细分品类的突围,光合星球以常规品为主缺失特色。此外内部是否有更多资源倾斜支撑品牌独立发展,是否会在产品研发上做进一步突破,有待观察。


2、奶酪博士


与其他婴童品牌不一样,奶酪博士聚焦0-6岁的宝宝的奶酪赛道。

 

奶酪博士产品因高蛋白、高钙等营养特点,奶酪棒成为儿童食品中家长近乎刚需选择。而百吉福和妙可蓝多奶酪棒的发展,验证了奶酪赛道的大单品逻辑。

 

去年奶酪博士就入选了我们年度榜单,今年依然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双十一奶酪博士在天猫、抖音、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万物心选、丁香医生、年糕妈妈、老爸评测等垂直平台相应类目中销售均排名第一。

 

在乳品巨头占据的山头,能够占据一片空间,奶酪博士有其特别之处。创始人陈昱桦此前为欧德堡中国总经理,欧德堡母公司DMK为德国最大的乳企,在中国的核心业务除了常温奶还有奶酪。在此之前他在多美滋任职多年,负责母婴渠道销售。

 

在产品上,奶酪博士做了很多差异化创新。两款核心爆品金装奶酪棒和小圆奶酪,小圆奶酪是从荷兰原装进口的原制奶酪,金装奶酪棒是原制奶酪为核心原料制成的再制干酪。之前大部分品牌的奶酪棒干酪比在国标规定的15%-50%区间内(正在讨论中的新规可能把这一比例提高到50%以上),而奶酪博士金装奶酪棒干酪比做到了51%以上。此外,奶酪博士推出了白金装A2奶酪棒,定位高端客群。

 

2021年,奶酪博士做了品牌整体升级。产品层面提出了钙钠比、奶钙比、干酪比为数值支撑,提出CSCS奶酪分阶高钙系统,按照宝宝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给出产品解决方案。

 

同时,奶酪博士在安徽滁州开启自建供应链。营销上,推出了她都不像个妈、74奶酪节、奶酪本土化、荒野上的发布会、抱抱圣诞节、成长不该这么难等campaign活动,官宣贾乃亮成为品牌代言人,侧重品牌与用户情感的洞察链接。

 

在其他品牌不断提升干酪比,比拼产品营养参数同时促销竞争时,定位高端的奶酪博士必将迎来一场硬战。能否守住品牌定位,避开价格战的影响,能否持续产品创新,打造新的爆款,都是要核心考虑的。

 

3、秋田满满


秋田满满作为定位于婴童食品的品牌,产品覆盖6个月-12周岁婴童。有趣的是,公司宜春十九度电子商务早在2015年就成立,曾经卖过螺蛳粉。据称是创始人易钦浪初为人父后,为了做好宝宝的第一顿饭,2018年进入母婴赛道。在婴幼儿核桃油热卖以后,品牌发展路径也开始清晰,于2019年全面切入做婴童食品。

 

秋田满满目前定位“婴童营养全餐专家”,计划深度覆盖中式天然辅食、中式营养正餐、中式健康加餐,陆续推出了从调味品、粥米面主食到拌饭料、零食,再到梨膏、菊花晶类药食同源营养补剂。

 

爆款产品有机胚芽米,以最适合中国宝宝饮食习惯的中式主食大米为切入点,联合高校研究院深,提出“三90”标准,即“90%发芽率,90%留胚率,短保90天”,现磨现产,保留食材更高营养价值。此款产品从19年推出持续三年卫冕天猫类目销量第一。

 

目前,秋田满满主要销售聚焦在线上渠道,据官方战报,2021年双十一登顶了天猫“宝宝调料”类目第一拿下京东POP“宝宝面条/粥”类目第一,抖音双十一首日超越去年整个双十一,快手持续引领辅食零食品类第一。

 

虽然宣称专注打造“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和饮食习惯”的“婴童营养全餐专家品牌”,但目前秋田满满的品牌营销仅停留在口号阶段。面对国内品牌的竞争,秋田满满在品牌主张上需要仔细思考如何在目标客群中打造身份认定。此外,品牌建立在扎实的产品基础上。在婴幼儿产品的专业度上,秋田满满还有很大的提升余地,涉及到对婴标食品的合规宣传、产品钠、盐等含量的控制、鳕鱼肠质控等。


4、窝小芽


窝小芽对比其他品牌,有其特殊性。


首先,创始人方秀娟本人是婴幼儿营养师背景。早期针对儿童营养问题,以公众号内容传播的形式去解决,后来开了线下亲自餐厅,据称积累了1000+个婴童食谱,2020年才开始窝小芽品牌运作。

 

第二,在品牌塑造和主张提升上,窝小芽具备鲜明的特色。提出1357均衡饮食法则( 1 日要吃 3 顿正餐加两次点心,采用 5 大类食材(淀粉类、肉类、豆类、蔬果类、热量类)进行搭配,保证一周 7 天不重样),主张一周营养,科学实现。同步推出一周系列产品,10-15分钟可搞定孩子营养餐。

 

通过窝小芽IP的打造,邀请知名儿童绘本作家、插画艺术家,进行动漫短片、游戏及绘本的形式创作,倡导食物教育深化品牌记忆。其次,窝小芽围绕食品,开发了专门的小程序,官微、抖音、快手等根据宝宝月龄专门精细化进行了内容创作。

 

彩蔬卡通馒头是窝小芽一直以来的爆品。据称窝小芽为此已研创8款专利配方,其中包括面粉+奶酪粉+乳清蛋白的核心配方,实现面类主食高钙+高蛋白的全面营养。因为是冷冻产品,2021年窝小芽开始自建仓储供应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渠道方面,除了抖音、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线上渠道,据公关报道,窝小芽已经入驻了 KKV、盒马等零售渠道,并进入了 10000 多个母婴门店,线下发力速度不可谓不快。但这也带来一些顾虑,对于初创品牌来说,品牌力的打造需要时间。在品牌力尚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精细化去耕耘渠道,过度追求线下终端的铺货数量值得商榷。

 

5、哆猫猫

哆猫猫去年就入选了我们年度榜单。作为互联网新品牌,在线下渠道运营方面同样比较突出的品牌,甚至哆猫猫的线下渠道的铺货速度可谓惊人。

 

据报道,2021年哆猫猫“已全面进入孩子王、乐友、爱婴室、爱婴岛、贝贝熊,五大核心连锁机构,100%覆盖头部母婴经销渠道,截止至11月底,已经进驻全国超过近15000家母婴店。河南胖东来、陕西华润、山西美特好、盒马、七鲜等购买到哆猫猫的产品,下阶段会逐步向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以及7-11、全家等便利店拓展。”

 

大规模铺设线下渠道,会对产品力、品牌力、供应链调配、对经销商及渠道的管理能力全方位提出挑战,目前我们尚未对哆猫猫的渠道动销进行调研,但同样保持谨慎态度。

 

从品牌定位来说,哆猫猫定位在“新一代儿童零食品牌”,更侧重于3-6岁儿童零食的开发。并不断侧重对品牌IP的打造。以创始人三个孩子为灵感的三只小猫IP形象,通过漫画、短视频等内容与消费者的互动。

 

在2021年哆猫猫推出了多款产品sku,并参与了《儿童果冻》、《儿童糖果巧克力通用要求》、《儿童饮料》团体标准的起草,侧面体现了哆猫猫的研发实力、供应链能力以及行业内的人脉。不过在产品开发上,哆猫猫的零食产品走的是跟随策略,对比竞品差异性不大。

 

目前热销的是磨牙米饼,主推希望打造大单品的乳酸菌果冻吸吸乐、猫爪糖、营养奶巧尚未起量。在产品端的不断打磨,是哆猫猫要做的必修课。



Eat Just 2020年12月初在新加坡通过了世界上首个细胞培养肉审核的信息进一步点燃了国内资本对细胞培养肉的关注与热情。紧接着Eat Just的好消息,2020年12月初Avant Meats宣布完成了来自中国风险投资公司、Lever VC、CPT Capital等知名投资机构310万美元的融资,12月底,周子未来宣布完成了来自经纬中国的2000万人民币的融资,同时CellX也宣布完成了来自力矩中国等机构的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融资。


在2021年,国内的许多知名投资机构甚至国资资本又进一步加注了细胞培养肉赛道,如2021年8月,CellX宣布完成了来自真格基金、云九资本、险峰等投资机构的数千万人民币的融资;2021年10月,周子未来完成了来自清流资本、高瓴创投、经纬创投与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的7000万元人民币的融资。


细胞培养肉在三种主流人造肉技术路线中也许是寄予了最多厚望的一种,这点可以从各大研究机构对未来市场份额的预测中看出来——细胞培养肉的市场份额预测普遍是最高的。细胞培养肉有很多植物肉无法拥有的优点,真实的肉类细胞、与传统肉类高度一致的营养成份(甚至还能做出优化)、更贴近传统肉类的口味和口感、理论上更具高的生产效率,这些优点让市场对细胞培养肉充满期待。而细胞培养肉目前也还依旧面临着一直以来的难题:监管、成本与消费者接受。
成本会是未来消费者接受度的一个核心影响因子。目前一些结合植物基混合技术的细胞培养肉产品成本已经能做到每公斤14-30美元,纯细胞基的成本能做到每公斤100美元出头,这已经比2013年时世界上第一块细胞培养肉饼的造价32.5万美元降低了好几个数量级,但仍旧高于传统动物肉许多。中国的细胞培养肉企业在成本优化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进展,CellX宣称他们已将成本降低了5倍,计划2022年将成本降低10倍,2025年实现与动物肉价格持平;Avant Meats则是已经将产品的成本优化了约90%,目前每公斤的细胞培养鱼肉产品的成本仍然需要几百美元。目前的技术趋势是每3年可以把细胞培养肉的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或许在2025年前后,我们就可以吃到与高端传统牛肉成本差不多的细胞培养肉。
我们依旧旗帜鲜明地看好中国替代蛋白/细胞培养肉行业的潜力,而我们预计这种潜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会被积极的政策与热情的资本进一步催化出来。从政策上看,尽管目前离国家设立明确清晰的细胞培养肉监管体系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已经观察到了国家开始以多种形式投资这个领域。从资本端与产业端看,目前国内许多领先的投资机构已关注到了这个方向并持续加注,2022年和2023年预计会有几家知名的替代蛋白公司上市,如Eat Just、Perfect Day和Impossible Foods等,这些基础比较扎实的替代蛋白公司上市后若能取得良好的表现,相信会进一步激发国内资本与创业者的热情。
根据Euromonitor在2019年的数据,中国的肉类消耗占全世界的27%,为世界第一,是美国的3倍。这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自然全世界的人造肉企业都会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从国家食品安全和企业对当地消费者的了解程度方面去思考,若细胞培养肉真的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且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渗透率,那么其中领先的公司里一定会有数家是本土的企业。
同时我们也应带着中立且客观的目光去看到,在细胞培养肉的从细胞系培养、支架研发、生物工艺、终端产品成形等许多价值环节中要应用到的基础学科进展还与国外领先水平有着一些可观的差距,对国内的细胞培养肉企业来说,道阻依旧且长,需要翻越的山岭还有非常多。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Avant Meats

Avant Meats是中国第一家细胞培养肉企业,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香港,目前专注于全栈式的细胞培养海鲜产品研发,包括细胞系、培养基、支架和生物工艺等技术环节的开发。Avant的主要规划产品为鱼排和鱼胶,也包含系列高价值海鲜产品如海参等。在2020年9月,Avant曾展示了培养鱼肚肉原型产品,产品由黄花鱼肚细胞培养而成。Avant Meats共完成了近4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者包括中国风险投资公司、Lever VC、CPT Capital等知名投资机构。


在2021年,Avant Meats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如在2月时,Avant宣布推出Zellulin®,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药妆的细胞培养蛋白,据悉Avant已与多家领先的原料公司签订了材料转让协议;此外,Avant还与中国生物制药公司QuaCell、默克中国加速器、新加坡政府旗下的生物加工技术研究所等机构形成了深度的合作;而根据Avant方面的消息,他们目前已经将产品的成本优化了约90%。


相比起猪牛羊,细胞培养鱼肉/海鲜会更容易成型,即相对更容易达成较高的产品完成度,并且很多鱼肉/海鲜的价格非常高昂,或许细胞培养鱼肉/海鲜可以先行于细胞培养猪牛羊在市场流通并收获消费者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目前已经有20多家细胞基的海产品公司,而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细胞培养海鲜公司,Avant汇聚起来的研发势能、地理优势、政府资源等已帮助他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先发竞争基础。


2、CellX

CellX成立于2020年,目前专注于全栈式的细胞培养肉研发,据悉,目前CellX团队已扩张至3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约占80%,在一个技术驱动型行业的早期,这无疑是一个合理的团队配置。CellX的团队中许多有海外企业的经历,在我们与CellX接触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出他们的多元化与开放性。此外,据悉CellX还正在与多家院校和公司进行一些重点技术环节上的合作。
现今CellX已研发出多款细胞肉产品雏形,2021年9月,CellX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细胞培养肉产品原型的闭门交流活动,在活动中,CellX提供了猪肉糜产品的试吃并且展示了三款结构型产品原型,分别是成块的猪肉粒、丝状支架、以及3D生物打印产品原型。据悉,CellX已将成本降低5倍,并计划于2022年再降低10倍。
在此前CellX的CEO杨梓梁与联合创始人向宁博士与我们的一次专访中,他们曾提到希望能于2024年推出产品,2025年生产价格能跟一些优质蛋白相持平的产品,我们拭目以待。
3、周子未来
周子未来成立于2019年12月,公司的技术基础基于其首席科学家周光宏教授团队从2009年就开始进行的干细胞成肌诱导分化研究。在2019年11月18日,周光宏教授团队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2020年6月,周子未来举办了细胞培养肉试吃仪式,这是我国首次细胞培养肉试吃。


2021年10月,周子未来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清流资本、高瓴创投、经纬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以及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融资金额共计7000万元,目前融资总额已近亿元。据悉,目前周子未来已经在种子细胞提取与干性维持、细胞悬浮放大生产、含18种辅助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含微柱阵列的培养肉生产模具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今年白酒行业的稳定,要感谢疫情在国内得到了有效控制。数据显示1-11月,白酒产量达到632.36万千升,同比增长5.41%,止住了2017年开始持续下跌的趋势 。与此同时,酱酒依然是白酒中最火的品类,数据显示今年1-10月,贵州省白酒产量增长35.8%,远超行业平均 。资本仍在不断涌入,相关企业在今年3季度完成了多笔数亿元的融资,引发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同时,各大酒企忙着提价和推高端新品,领先酒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的大逻辑延续。大酒企们在自身优势领域根基稳固,进退有度。因此,创业公司想要在这个成熟的行业里突出重围,非常的不容易。


所以,有人提出来一定要快。但对酒企来说,投广告,搞营销花钱是容易的。真正的挑战,是能否在快的同时跟上产能,又能稳住酒质。白酒行业有自身的特性,不论是基酒存储,还是自建原料种植基地,都需要时间的积淀,不是想要快就能快的起来的。


在这样情况下,并购成为了酒企快速提高规模的不二选择。在今年,我们看到行业里发生的多起并购事件。例如贵州醇收购了蔺郎酒业,华润收购了景芝酒业。


相对别的行业,可能白酒行业留给创业品牌的机会真的不多。因此相对于规模,我们更青睐在当下还能坚持创新的品牌,特别是能从原料、酿造工艺、品牌传达价值、品类等等底层维度就开始创新的公司。但我们也知道白酒产品的差异化难做,而且大多数消费者也很难品尝出酒体中细微的差别,消费者对酒的嗜好度、口味习惯的差异都会影响他们对产品的评价。


因此,创新注定不是坦途,失败的概率很高。需要技术和资本去支撑,更需要在面对质疑时一起坚持的伙伴。只有勇于创新的品牌,才能给行业带来某些不一样的可能。


另一方面,我们也尊重那些能实现快速增长的品牌。他们通过敏锐的商业嗅觉,能早人一步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和机会的出现。更难能的,是在强者环伺的情况下,在大家都“ALL IN”的情况下,能整合各方资源,抓住时代的红利,将商业理想变为现实。


白酒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大趋势难以改变,但我们还是希望它能更有活力,能多一些创业品牌走出来。同时也希望白酒品牌,不要一味的提价和推高端。毕竟行业缺的是好酒,但好酒不一定都是高端酒。回看历史,白酒是在“缺粮少谷”的年代逐步发扬光大的,希望在新的时代里,白酒还能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能让普通人喝的起也喝的好。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江小白


2021年,对江小白来说最重要的是,在陶石泉的带领下做了战略检讨。公司总结过去十年发展过程中所犯的四点错误:第一是经营错误,公司意识到,可能部分产品是真的不好喝;第二是定位误判,不做高度酒,导致主流用户流失严重;第三是产品质量信任的宣传做得非常糟糕;第四是品牌理念、品牌精神输出不清晰。


因此江小白进行了战略调整,提出了“共创的品牌”新经营模式,初步奠定了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江小白希望更接近真实消费者,将招募由一万真实消费者构成的用户社区,同时成立用户构成的品牌私董会。在新经营模式中,在产品设计、产品定价、品牌战略、经营战略中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利。


江小白的品牌焕新动作也堪称精彩,特别是“江小白100条郑重声明”再次火出了圈外,魔性文案的背后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真诚。


产品方面,江小白推出了第三代酒体新品,10周年特别版的“金盖江小白”。新产品在保留原有产品的特色上,提升了入口感,香味也更加丰富。低度酒方面,推出了果立方蜜桃特调、胧月等新品。江小白酒馆,还发布了首款白酒产品——黑标52。


渠道方面,2021年,江记酒庄与包括碧桂园服务在内的多个物业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为探索社区酒馆和社区营销业务打下基础。同时陶石泉还与优布劳创始人李庆频频互动,7月成为了优布劳的独立董事,11月又推出了“果立方×优布劳”合酿限量款果汁酒——荔枝海盐。未来两家公司或许有可能进一步探索社区酒馆业务的合作。


虽然在经营上遇到了挑战,但江小白是唯一个连续我们年度榜单的白酒品牌。因为我们认为,江小白在白酒年轻化推动和创新能力方面,仍然十分具有代表性。


过去几年,江小白在上游不断的拓展。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公司自有高粱种植面积已达六千多亩,拥有酿造车间7个,窖池共有6553口,最大年产能达6.5万吨,老酒储酒能力8万吨以上。截止到三季度末,老酒储存量达4.8万吨。供应链端的能力,已成为公司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基石。


回顾过往,江小白的问题是:产品有特点,但不足够好。同时在小曲清香品类发展上也没起到足够的引领作用。新战略中,江小白、江记酒庄对未来产品线进行了初步规划,从中低端到中高端,覆盖100元到800元价位。应该说未来十年,江小白未来的路更宽了,但也更有挑战了。


2、 光良


2019年3月,公司打造的光瓶酒(指单瓶没有外包装的酒)“光良数据瓶系列”正式上市。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光良一经上市便在全国近三十个省份市场迅速铺开,连续2年保持三倍以上的增幅,2020年终端销售额突破16亿。并在同年获得了高瓴资本两轮领投的数亿元融资。


光良的飞速发展,让许多人没反应过来,这其中也包括我们,以至于公司没能纳入2020年的年度榜单。对此为我们工作上的疏忽表示歉意。


根据其品牌负责人在某次节目采访中透露,2021年,光良增长依然十分亮眼,涨幅可能超三倍以上。如果根据该数据推算,光良今年销售额至少在48亿以上。


在渠道方面,过去两年,光良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小零售渠道和小餐饮铺货,曝光率并不高。而今年公司已经开始在一线城市KA渠道铺货,进一步扩大市场销售范围。根据根据其品牌负责人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光良覆盖的渠道终端数量已经达到50万+。从结构上夫妻老婆店、餐饮、KA渠道形成了约6:3:1的比例。


产品方面,在“数据瓶”的基础上,公司在4月推出了浓酱兼香型的“光良59plus”,并宣称使用了80%的“光良59”产品加上了20%的坤沙酱酒(坤沙酒采用“回沙”工艺,是正宗的酱香酒,成本更高)。该新品不仅对口感进行了升级,同时将产品价格提升到100元+(瓶/500ml)的价格带。


此外,我们在线上还看到一款指导价为99元/500ml瓶,42度浓香型产品“超级粮”已上线试销,目前京东促销价为49元/瓶。


人力方面,在10月,曾供职于五粮液、全兴、水井坊的国家级评酒委员、高级工程师刘琼正式担任公司的总工程师。刘琼的加入也为光良酒业在产品质量和研发方面提供更加充分的保证。


光良主打“悦己”自饮场景,以“良心光瓶酒”完成中低端盒装酒市场的品质升级。目前公司处在十亿冲百亿阶段,未来也存在几方面的挑战。


第一,目前的产品结构,决定了光良对供应链端价格的波动会比较敏感,因此需要在上游投入更多的资源,以保障公司战略。第二,不像“浓香、酱香”等品类,“光瓶酒”是业内的习惯用语,在消费者心智中能否形成真正的品类存在不确定性。即便“光瓶酒”可以形成品类,但“光瓶”本身并不构成壁垒,光良需要凭借什么要素成为品类第一呢?第三,根据白酒行业的发展历史看,在十亿冲百亿阶段,除了主打产品(系列)之外,要有一到两个辅助产品线去支撑公司的发展。目前光良已验证了“数据瓶系列”的成长潜力,不过新产品“超级粮”还要时间验证,如果结合“光瓶酒”品类的不确定性,光良能否在辅线产品的研发上表现的更有前瞻性呢。


3、肆拾玖坊


肆拾玖坊在白酒行业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存在。起步于2015年,公司在一个好时机点切入了酱酒行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肆拾玖坊的模式迭代了两次。


在2.0时代,肆拾玖坊以众创、社群、社交的方式在全国先后成立了100多家众创平台,构建了5000多个新零售终端,包括2000家新零售体验店和3000个非门店终端。


张传宗曾公开表示,肆拾玖坊在不到6年时间内,在全国发展了3万名合伙人、100万名用户。其中比较亮眼的是,肆拾玖坊能把人数庞大的社群,做的粘性非常的高。


这可能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机制上的设计。例如在“股权上”与合伙人进行了绑定,在社群运营中执行“537用户体验法则”,即门店5个标准的运营空间、3个标准运营基础和7个标准的运营动作等等。


在3.0时代,肆拾玖坊将从私域品牌向公众品牌转变。2021年,公司先后获得了凯辉基金领投,创享欢聚(保乐力加旗下基金)跟投的A轮和CMC资本独投的6亿元B轮融资。


在资本的支持下,肆拾玖坊开始在供应链端扩张。公司与仁怀市人民政府举行了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签约仪式,计划通过3-5年的时间,打造5万吨的产能。同时在销售端,计划在现有的5000家终端新零售的基础上,实现1万家终端的建设,并考虑发展传统渠道商。


产品方面,肆拾玖坊对酒体和包装进行了升级,并同步启动了泰斗酒大单品战略计划。


4、观云


2021年初,观云获得了元气森林数亿元战略投资,至此挑战者资本、元气森林合计持股达51% ,这或许意味着唐彬森正式走到了台前。


在此之前,观云通过技术调整酒体,弱化传统白酒中的糟香和曲香,平衡酸味和甜味,突出果香和粮香。同时产品包装放弃传统的大红大紫,使用了极简的透明方瓶,在品牌表达方面凸显年轻化。基这些创新,观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公司整体上仍发展的不温不火。


2021年10月,“观云星际酒厂”在泗洪县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项目计划2-3年建成,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约1200亩,年产白酒10万吨,并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大规模建厂引来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但新工厂采用的“不锈钢窖池工艺”,却引发了不少质疑之声。而官方就此回复称,酒厂的技术研发方是弱化“香型”突出“工艺”,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这也是我们认为其值得关注的点。白酒行业按“香型”划分已发展了几十年,各香型的代表品牌根基稳固。对创业公司来说,想要在“香型”的逻辑下超越领先酒企的品牌地位是难上加难。近年也有不少酒企在推动香型上的创新,比如仰韶酒业的“陶香型”,稻花香的“馫香型”,以及开山的“净香型”等等,但它们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的挑战。


我们应该对创新给予更多的包容和支持,就像当年洋河“重味轻香”的创新,才有了苏酒的今天。观云在真金白银的投入,最终的好坏还是应该由市场说了算。



根据公司信息统计,截止到2021年12月初,啤酒行业发生了13笔投融资事件,远超往年数量,且被投公司都处于精酿啤酒、鲜啤等更高端的细分领域。2021年,如果从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看,不论是融资案例数量,还是融资金额,啤酒行业都创了往年的新高。正如一级市场所反映,啤酒高端化趋势已成为共识。


从需求端看,新一代消费者对啤酒清爽的口感,麦芽香,以及丰富的口味有更多的要求。根据益普索(Ipsos) 2018年的一份报告,在对1000名啤酒饮用者的调查中,48%的受访者选择更喜欢水果味,也有43%的男性啤酒饮用者将果味列为偏好。其他偏好包括甜味占39%,酸味占35%,喜欢姜味的占33%。同时,相对于白酒,啤酒消费者男女比例更平均,女性消费者的持续加入也推动这一趋势的变化。


往头部看,华润啤酒希望凭借清晰的战略、快速的决策和地利优势,挑战百威在高端市场的龙头地位。2021年,华润啤酒在“决战高端”战略指引下进入了第二阶段,在经销体系建设、广告营销、渠道铺货、人力资源上都有一系列动作。特别是“华鼎会”的成立,代表华润将加大对大经销商的扶植力度。


百威方面,通过在供应链、产品端和渠道的拓展,以巩固龙头地位。比如科罗娜、福佳的尝试口味本土化的创新。与京东达成全渠道&数字化领域合作,也将加大公司在非即饮渠道的覆盖。


从整体看,国内啤酒行业已经形成大公司垄断竞争的格局,且市场集中度仍在提升中,留给创业公司做大品牌的机会不多。因此对于创业公司真正有挑战的地方在于,避免成为大公司竞争“牺牲品”的同时,还能能够做大规模。当然,大多数品牌只能限制在某一地域之内,很难脱颖而出。


不过,国内啤酒高端化仍只是刚刚开端,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许多地区,市场第一名的玩家的市占率不高,且没有任何一个玩家在品牌力或渠道等方面形成统治地位。这也就给了我们创业公司突破的机会。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泰山啤酒

“白酒是越陈酿越好,啤酒是越新鲜越好”——这是泰山啤酒的发展逻辑。泰山啤酒一直在进行业务探索和创新,也是这家不再“年轻”的啤酒公司能纳入我们榜单的原因。


2010年,泰山啤酒打造的原浆啤酒“7天鲜活”上市销售。2016年,泰山啤酒开始在多省建立直营销售门店。2018年,泰山啤酒又自建物流体系。前前后后,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公司才从生存阶段走向发展阶段。


渠道方面,泰山啤酒经过数年的发展,在全国拥有了约2000多家的直营门店,其中光山东省就有上千家。以直营模式扩张的好处是,可以根据公司需要,更好的控制门店的分布密度,发挥规模优势。一旦站稳某个区域,就会形成更高的竞争壁垒。


10月,泰山啤酒10万吨佛山生产基地举行了奠基仪式。佛山基地投产后,将为公司在华南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把原来需要30多个小时货物运输时间缩短至2个小时。依托于佛山基地的建立,泰山啤酒的门店在广东省快速扩张,目前数量接近150家。按照陈成稳的预估,2022年将实现600家,最终实现2000-3000家门店规模。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加快开店的步伐,泰山啤酒还开放了部分地区的门店加盟。


资金方面,泰山啤酒完成了华文资本(CMC)领投,信金资本跟投的数亿元融资,为公司的战略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营销方面,8月签约了广东籍的中国男篮国家队主教练杜锋为代言人,配合华南市场业的务扩张;12月又与分众传媒签署三年合作协议。


如今,泰山啤酒在规模上处于冲百亿的阶段,门店拓展处于“千城万店”阶段。未来如何管理好上万家门店,实现高坪效是巨大的挑战。为此,泰山啤酒在今年发布了“泰跃计划”,即实现泰啤业务的在线化、用户数字化、运营体系智能化,通过构建数字化中台等数字化策略,实现泰啤下一次能力的跃迁。


2、优布劳


与其它精酿啤酒品牌不同,一开始优布劳就将资金投入到自建工厂上,还选择了进口优质的德国设备。这种策略让公司在创业阶段经历了非常艰难的阶段。好在全套克朗斯设备,德国驻华团队的技术实力,让优布劳接到了国内许多精酿啤酒的代工业务,在B端业务站稳了脚跟。


如今公司正朝着C端业务发力。发展至今,优布劳在全国范围内也拥有了超过2000家门店,是另一家门店拓展处于“千城万店”阶段的啤酒公司。不过,与泰山啤酒不同的是,优布劳采用的是加盟模式,且门店的分布更加均匀。


在2021年初,优布劳对品牌风格、品牌精神进行了全面升级,采用的Hermès橙主题色,寓意着优布劳推出的全新品牌主张——探险家精神。品牌中融入了机车、探险等元素,并让品牌形象更加统一。


基于此,优布劳在“鲜扎闪送”酒馆基础上进行了3.0模式的升级迭代,正式更名为“优布劳精酿酒馆”。新一代3.0模式有大师店、闪送店两种类型。其中闪送店是基于“小成本开店、1-2人运营”的理念设计的一种模式。


为了提高门店的整体销量,3月,优布劳与美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实现外卖托管代运营服务,连通了线上和线下销售。


产品方面,优布劳在2021年研发出17款不同风味的精酿啤酒。还与京东超市达成了战略合作,并为京东超市定制了两款精酿啤酒——莉莉果酒、10度热爱,标志着双方合作正式落地。


在2021年,优布劳还斩获了13项国内外大奖。其中行者艾尔和头道小麦两款产品,分获了AIBA、IBC、WBA等三项赛事中的单项金奖。


3、Taste Room

凭借一次成功的中式风味的创新,和具有识别度的酒标设计,Taste Room让一款叫“桂”的精酿啤酒出了圈。


“桂”成功之后,Taste Room仍在不断尝试推出具备中国元素的精酿啤酒。包括名为“椒”的麻椒小麦啤酒和“菊”的科隆艾尔啤酒。其中“椒”在2020年还获得了“CCBA中国精酿啤酒大奖全场总冠军”的荣誉。近年来,公司累计出品百余款实验性酒品,包括Picture Beer系列、果汁西打系列等。目前“桂”和“果汁西打”是公司最重要的两条产品线,据悉已占到总销售额一半以上。


渠道方面,Taste Room全面上架了天猫、京东和网易严选等线上流通渠,线下入驻有超过300家酒吧、咖啡馆,罗森、全家便利店,奥乐齐、盒马、Olé等精品商超,以及单向空间、诚品书店等公共空间,基本上覆盖华东地区主要城市。


精酿啤酒能出圈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培育。2019年,Taste Room在千岛湖啤酒厂里建立了自己的厂中厂,年产已经达到了1000吨。今年,还获得亲亲食品独家投资获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


创始人潘贯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Taste Room希望做出不受时间和场景限制的口味丰富的啤酒,同时实现设计与口味的融合“聚变”,成为“精酿啤酒界的设计师品牌”。未来还计划将核心产品推广到更大众的渠道。



4、新零


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消费者增加了对健康的关注。据IWSR发布的《2021年低、无酒精饮料战略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低、无酒精饮料类别在整个酒精饮料市场的市场份额为3%。在全球范围内,低、无醇的市场销量预计在2020-2024期间增长34%。而国内《无醇啤酒》团体标准通过审查,并于2021年11月30日起实施。标准规定了,无醇啤酒为酒精度小于或等于0.5%vol的啤酒。0.0%无醇啤酒为酒精度小于0.05%vol的啤酒。


正是看到全球无醇酒精的消费趋势及国内市场品牌的相对空白,新零无醇啤酒于2020年成立。新零目前有两大产品线,一类是精酿系列,一类是果啤系列,配料里没有添加香精,并额外添加了膳食纤维,同时还在热量上做了控制。总体来说,新零的核心优势主要在于供应链管控与独创工艺两方面。一方面,在供应链上,与国外原材料供应商直接合作,产品原材料产地直采。源头上控制原材料品质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在工艺上,对酿造设备及工艺细节调整,独创了一套清酿法,去除酒精和高热量,保证口感同时也使营养成分不被破坏。上线之后表现不错,得到了一定数量的消费者认可和复购。 


此外,创始团队具有较丰富的零售经验。新零以线下渠道为主,进入了包括盒马鲜生、便利蜂、全家、物美、KKV等商超、便利、餐饮等渠道。线上渠道有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目前已经是成为天猫无酒精啤酒分类销量第一品牌。作为一个具有潜力的细分市场的新兴品牌,新零的整体表现可圈可点。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1月-11月,国内葡萄酒产量23.08万千升,同比下降33.08%;葡萄酒1-11月进口38.86万千升,同比减少0.3%,进口额98.74亿元,同比减少13.7%。国产和进口“双降”,可能就是当下国内葡萄行业真实的写照。


不过另人欣慰的是,虽然艰难,我们依然能看到行业里一些积极的事情发生。


2021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印发了《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打造千亿级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新疆自治区、烟台市等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以鼓励葡萄酒产区发展。相关信息显示,今年7月,财政部相关部门已到葡萄酒产区进行调研,开始研究国产葡萄酒产业减税的具体课题。这意味着从国家到地方,政府更加重视葡萄酒产区的建设,让人对行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期盼。


一直以来,国产葡萄酒行业被葡萄原料种植成本高,缺乏产品自有评价体系,进口酒竞争等问题所困扰。同时存在重资产、长投入、回收慢的行业特性。从数据看,财务投资进入葡萄酒行业的案例屈指可数。


因此,对于葡萄酒创业者来说,十分不易。需要更多的依赖自身的能力、资源和情怀,去支撑他们的商业理想。


葡萄酒在西方餐饮文化中为佐餐酒,但如何搭配中餐一直是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的行业难题。如今重口型菜的流行,也是造成葡萄酒难以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根本原因之一。但随着健康意识、消费水平的提升,青睐中正平和口味的消费者比例会增加,葡萄酒的需求环境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而且不论是重口型、咸口型、辣口型、甜口型还是油脂型都有相适应的葡萄酒搭配。所以,终归结底还是要行业从业者们用心酿好葡萄酒的同时能深入市场,接近消费者做好市场教育,而不是把货发给经销商就完事。


中国有着广袤的土地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气候和文化异常丰富多彩。应该坚信我们的风土,也能种出属于自己的葡萄酒文化。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西鸽酒庄

2021年,即便在困难的年份里,西鸽酒庄依然坚定的快速奔跑。值得肯定的是,2021年年度销售额过2亿元,且建成后的第一款年份酒120多万瓶在今年全部售罄。


西鸽酒庄二期1万亩葡萄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2021年所有葡萄苗的种植已经全部完成,且成活率在90%以上,已进入埋土期。该项目建成后,西鸽酒庄将拥有3万亩优质葡萄园。


产品方面,2021年,西鸽在主打商务场景“N系列”的基础上推出了高端新品N.609,将产品的价格带拉高到近1000元的位置。此外为了抓住“澳洲双反”的机会,西鸽还在主打自饮场景的“单一园系列”上推出了“玉鸽国彩系列”,主攻100-300元价位带。


渠道方面,2020年4月,西鸽酒庄曾提出“酒庄4S店+传统渠道”双轮联动的模式,并开了首家门店。在2021年期间,西鸽新增了5家线下旗舰店,总门店数量达到6家。据酒庄创始人张言志表示,这些门店不是广泛意义的专卖店,而是西鸽酒庄场景的延伸,是最前沿的西鸽品牌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宣传阵地。


此外,西鸽酒庄和京东超市商城将展开多渠道合作:除原有的京东超市主站,供销平台,门店帮等已合作的业务以外,西鸽酒庄即将入驻京东超市自营、京东超市旗下七鲜超市。双方约定在2021年-2023年,西鸽要通过京东的渠道实现线上销售3亿元的目标。


2021年,西鸽酒庄获准使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专用标志,同时酒庄被列入“4A级”景区的建设规划当中。自身的努力配上政府的东风,西鸽酒庄或有望成为贺兰山东麓产区第一家突破10亿销售的酒庄。


2、奥兰中国


与一般的代理不同,奥兰中国通过自建团队、市场培育,成功树立起“小红帽”品牌。用做快消品的思路,成功的降低了年轻人的葡萄酒消费门槛。具体策略可以简单概括为,让年轻消费人群能“接触的到、记得住、买得到、买得起”。


所谓“接触的到”,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让消费者能接触到产品。小红帽通过举办品鉴会、活动赞助、影视剧投入、参加展会、参加集会、联名等形式进行市场培育。并且利用这些活动产生的内容,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渠道制造话题,再让网红、KOL去做传播。


所谓“好看好记”,就是让消费者接触到产品后觉得好看,并能在记忆里留下印象。2019年秋糖期间,小红帽升级了酒标。在新包装上没有产区,没有年份,只有小红帽的红色外套上带有“Knock”的字样。酒标大胆亮眼,让大众看到「小红帽」就知道这是奥兰红酒,提到奥兰红酒就想到「小红帽」。


此外在推广时,让小红帽与消费者生活场景结合,比如葡萄酒炖鸡翅,葡萄酒炖羊肉。不需要仪式感,打开就能喝。营造真实存在的生活场景,让消费者产生共鸣。


关于“买得到、买得起”,奥兰中国做到了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线上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还通过盒马、每日优鲜、美团买菜、橙心优选等生鲜电商平台、社区电商进行销售。线下则直接在一、二、三线城市的便利店和超市铺货,减少了许多销售的中间环节。


2021年4月,奥兰小红帽获得了由高瓴创投、黑蚁资本过亿元A轮投资,资本的加入提升公司的发展速度。5月便与建发物流签订2亿元合作协议。营销方面,登陆了央视七夕档,冠名了高铁列车,聘请了品牌代言人,并于9月完成了一次牌形象升级。


对于现阶段的国内葡萄酒行业来说,既要有抬得起头,能代表行业品质,引领行业发展的公司。也要有弯得下腰,提升市场普及度的公司。而奥兰中国的快速发展,正是后者价值的体现。



看到近年来美国市场Hard Seltzer品类的爆发式增长,国内许多人摩拳擦掌跑步进场,从供给端掀起了一波低度酒的小热潮。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止到2021年12月中旬,低度酒融资案例数量达到了24笔,大幅超越去年个位数的融资案例。在介入的资本中,不乏经纬中国、字节跳动、XVC、BAI、天图投资、挑战者资本等头部玩家。


虽然品牌扎堆入场,但各自的切入点却不太一样。有发酵工艺的,有配置工艺的,有用伏特加的,也有用威士忌和白酒的;有添加代糖的,也有添加瓜拉纳的;有聚焦女性群体的,也有泛人群的;有主打线上渠道的,也有主做线下渠道的......


2021年,许多低度酒品牌面临线上流量被稀释,回购率低等问题,开始加大线下渠道的布局。包括各种KA渠道、便利店、新零售、社区电商、餐饮和酒吧等等。


回看美国市场的历史,早在90年代开始,便有各种类型的低度酒产品陆续上市。同时在Hard Seltzer品类爆发前,美国已有成熟的鸡尾酒和苏打水消费市场。


日本市场也有类似的情况,从80年代开始,便有酒厂陆续推出低度酒产品。直到2000年时,行业才开始快速增长。在此之前,市场一直保持温和发展的状态。


因此,国内低度酒的创业者们,也要做好市场维持温和增长的心理准备。


如果从酒的特性看,低度酒是一个和啤酒类似,比较依赖行业竞争格局去获得高ROE的行业。但低度酒不受新鲜度的限制,销售半径会更大。由于风味组合多,产品丰富度也更大。


例如我们在研究日本低度酒发展史时发现,某些年份,仅三得利一家公司就能推上百款新品。排名第二的麒麟,多的时候,一年也能推七十多款产品。


以上两点因素或许意味着,低度酒竞争激烈程度也会很大。


因此,我们在日本和美国市场能看到的是,有啤酒业务的公司占据了低度酒市场的主导。因为不管是在供应链端,还是渠道方面,啤酒和低度酒都有较大的重合度。例外日本市场的三得利和麒麟,以及美国市场百威等等。


不过代表公司中也有非啤酒背景的公司,例如美国的Mark Anthony Group(White Claw的母公司),日本的宝酒造(TAKARA)和合同酒精(GODO SHUSEI)等。


在国内市场,啤酒商进场也是不可避免的。巨头百威已经祭出了屡试不爽的“自有品牌+投资”的双轮驱动策略。当然,有啤酒公司加入是有利于整个行业发展的。不过对于低度酒的创业者来说,也要做好应对准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贝瑞甜心


唐慧敏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和身为女性的细腻直觉,洞察到了“女性酒”的商机。从RIO离开后,在2019年创立了女性低度酒品牌贝瑞甜心,聚焦于满足女性独居小酌、聚会等不同情景下女性饮酒需求。


贝瑞甜心成立后,随后于2020年4月陆续推出小方瓶系列瓶装果酒、罐装气泡果酒,此后陆续推出巧克力酒、咖啡酒等多口味创意酒品。其中,甜心小方瓶系列果酒采用果汁发酵工艺,并主打“0香精、0色素、0防腐剂”的卖点,产品上线后便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连续3个月蝉联天猫果酒类目销量第一。目前,贝瑞甜心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消费群体是22-3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


2021年,贝瑞甜心从线上走到了线下。目前渠道覆盖包括天猫、京东等传统线上电商平台,以及抖音、快手和小红手等以投放转化为主的社交电商,此外还尝试微信私域流量以及社区团购。在线下,品牌已经覆盖麦德龙、大润发、乐购等大型商超,7-11、罗森、全家等便利店连锁系统,盒马鲜生、7fresh等新零售渠道。


线下布局不久便获得不错的市场反馈。根据媒体的公开信息,在接近2021年年中时,唐慧敏曾表示,贝瑞甜心线上和线下销售的比重大约是6:4,且未来线下的比例会更大。


得益于贝瑞甜心对年轻女性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对市场机会的把控。2021年,公司再次获得了资本的认可,完成了多轮融资。包括5月完成的CPE源峰领投,C资本、经纬中国、尚承投资跟投的A+轮;和9月完成的,碧桂园创投领投,CPE源峰跟投的新一轮股权融资;以及年末百威英博的战略入股。


产品方面,在5月上新的“灌装气泡果酒”依然沿用了果汁发酵技术,主打“低糖0脂”。首批产品包含青柠青梅、白桃乌龙、荔枝多多等三种口味,新品上线后便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撰稿时,其天猫旗舰店月销达到了1万+。


2、十点一刻


定位18-30岁年轻饮酒人群,以“无糖起泡酒”切入,十点一刻在2021年取得了相对优秀的表现。2021年618,十点一刻斩获新锐苏打酒类目Top1、天猫618低度酒类目Top3,据称全线上销售已超过100万罐。


渠道端,除了完成线上布局以外,公司在线下对重点区域进行了布局。为了提升用户的购买便利性,贴近真实饮酒消费场景,十点一刻在娱乐场景成熟的广州和成都两个城市,高密度覆盖娱乐场所和便利渠道。线下合作伙伴包括华润ole超市、盒马鲜生、BHG生活超市、天和超市、万田超市、7-EVELEN、罗森便利店等,线下网点的数量超10000+家。


产品端,主打“0糖0脂、饮后舒适”等卖点,原料上采用伏特加为基酒,再搭配果味和气泡。基础产品线目前口味扩充至8个,同时包含一个惊奇口味系列作营销导向,并推出了贴合即饮市场的玻璃瓶装。高度系列线“十点一刻·开”,首选了柠檬、薄荷两种具有市场基础的口味,每罐酒精度数达到9%vol,满足消费者“过酒瘾”的需求。


在品牌上,十点一刻围绕晚上“10:15”年轻人的自由时间进行品牌关联塑造,联合上海7大热门酒吧推出22:15心球派对特调系列、万圣节联动超级猩猩举办“22:15反派出逃夜”等,可圈可点。



根据Forest Sullivan数据,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的是市场规模为7749亿元,2015-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6%。从品类上看,传统的糖巧蜜(糖果、巧克力、蜜饯)在我国休闲食品市场中所占比重最大,2020所占比重为24.2%。其次为烘焙蛋糕、膨化食品、休闲卤制品、坚果炒货、饼干和其他。其中,休闲卤制类目复合年均增速最快,2015-2019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8.8%,仍有较大市场潜力。 


我们之前在《甘源食品IPO过会,重经销商模式的传统零食公司在当前中国零食市场的竞争与发展思考 | FEII Daily》中分析过,休闲食品里存在两种类型公司:一种是综合零食品牌,其产品组合涵盖多种零食细分品类,如线下零售基因比较强的来伊份、良品铺子,互联网起家的三只松鼠、百草味;另一种是大单品大通路的思路零食公司,如洽洽、甘源、有友等公司,明星产品对于公司整体业绩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


整体休闲零食行业长期存在壁垒低,同质化竞争,品牌集中度相对较低。又因为涉及细分品类繁多,新渠道、新消费趋势,给到创业品牌切入的机会。新一波的新锐品牌,大多以大单品的路线进行切入休闲食品创业。王小卤、三胖蛋、每日黑巧、水军都是典型的例子。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a1零食研究所

今年作为a1零食研究所成立的五周年,a1创始人兼CEO周炜平在周年庆典上,明确了企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即在2026年完成超100亿的销售目标,顺利登陆资本市场。a1入选了我们19年的年度榜单,因为今日资本的持续投资加码,引起我们额外的关注。


对比今日资本投资的三只松鼠以坚果和电商起步,良品铺子以线下加盟店起步,从品牌发展来说,a1从重点发力烘焙品赛道拓展到综合零食。目前a1营收多来源于线下,一方面通过600多个经销商进入全国KA渠道,另一方面,开设直营店,目前已有8家。


此外,a1一直在跟永辉、红旗、世纪联华等零售商探索新的模式,比如结合永辉的渠道特点来做选品进场,把门店搬进永辉的仓储店、品牌馆。从产品和店铺选址来说,a1是一家对”腰部消费者“和”下沉市场“有较高专注度的品牌。


在产品端,a1每年推新不多,选择了聚焦,集中资源保证新品打爆的效率。从2018年的a1蛋黄酥,2019年的a1云蛋糕、2020年的a1西瓜土司,2021年推出a1糕中松。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动产品层面的研发和创新升级,a1在2021年启动“超级研发”计划,与江南大学、广东省生态设计工业研究院共建全球食品研究院。


供应链端在山东组建“德州超级工厂”,一个园区内集合了40余家自有、战略合作工厂,以“新四化”即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集约化实现对产品的全方位管理。而我们看到,德州市开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对a1进行了股权投资。


按5年后100亿规模的成长计划,a1的发展速度不算慢。且几轮一线基金和国有资本的投资背书,a1已经算是很头部的食品创业公司。但不管是在烘焙细分市场,还是走向综合零食赛道,直面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这样的前辈企业的竞争,a1还需要在产品创新、全渠道拓展和深耕、品牌建设上持续发力。


2、王小卤


据王小卤创始人王雄回忆,在19年从卤猪蹄转型进入凤爪赛道,当年4月泡椒凤爪品牌有友的上市极大地鼓舞了他,也坚定了他all in凤爪品类的决心。2021年,王小卤保持着持续的增长,据宣称仅线上渠道销售可达6亿。


产品上,主打的卤味凤爪,将鸡爪经过8小时浸卤,然后经油炸呈虎皮状,再用老卤汤浸泡12小时,最终鸡爪对比其他视觉上更大,口感上也更软糯。凭借产品特色,加上线上全渠道流量打法,王小卤将虎皮凤爪打造成爆款,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消费者心智占领。


在品牌宣传上,王小卤联合环时互动在年初推出了《生活向我出手了》系列广告,又在10月份推出了5支短片,都以清奇脑洞和反转,最终突出“王小卤虎皮凤爪,销量突破5000w/一亿袋的国潮凤爪”这个核心口号。跟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XX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X圈”异曲同工,传达出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凸显品牌销售实力和记忆点。


据称目前王小卤已经进驻了全国几乎所有大型商超便利,包括几大新零售平台。卤味零食市场,线下势必还会是主战场。持续提升线下渠道的渗透,是王小卤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


3、每日黑巧


在长期被外资品牌占领的糖巧市场,2019年每日黑巧顺应减糖无糖化的趋势,以更健康的黑巧克进入市场,试图打破长期有品类无品牌局面。2020年称得上每日黑巧的“爆发期”,在年度榜单中我们有提及:在4月、9月和12月完成3次融资、推出了核心产品线DARK MILK 、抓住了一些流量增长的渠道,线上销量也迈上一个新台阶。2021年,每日黑巧在持续发力增长,双十一销量同比增长达400%。


巧克力的随机购买属性很强,大部分购买场景发生在线下。而因为进口食品代理商的背景,线下渠道正是每日黑巧的擅长。每日黑巧围绕一二线城市已经布局了将近10万多终端,针对不同渠道,会区分产品规格。比如在便利店等解决及时性需求的场所,销售小规模的产品,在卖场型或现代渠道,单次购买价格较高的场所,增加产品包装的片数。


据每日黑巧创始人Ethan在FoodPlus2021年4月份会员日活动分享,线下渠道占每日黑巧销售近60%。而2021年,每日黑巧在线上也同样在发力,天猫做到了黑巧类目第一,通过公众号+社群+小程序的形式做私域,已积累了7万多用户。


在产品端,2021年每日黑巧推出了OAT MILK燕麦黑巧克力产品线,以纯植物基配方,采用德国酶解技术将燕麦风味融入巧克力,共有麦香原味、燕麦椰椰味、燕麦拿铁味三款。基于当下市场热门需求迅速反应,并能创造引领性产品,可以看到每日黑巧的优秀的研发能力。


在营销侧,除了官宣王一博为每日黑巧全球代言人,利用特质匹配的明星,借由明星流量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展开与分众的合作。由于分众传媒覆盖人流与每日黑巧的人群吻合,而每日黑巧线下渠道已经具备密集度,可以承接住分众宣传带去的流量。 


目前黑巧类目下,每日黑巧一枝独秀。在亿邦动力的采访中,Ethan对每日黑巧2022年提出了250%的品牌增速预期。此时往往都是自己跟自己的竞争,每日黑巧在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渠道、营销建设上,以及在巧克力赛道中比肩甚至超越知名品牌的品牌塑造和运营能力,依然有很多要修炼内功的地方。


4、三胖蛋


三胖蛋成立于2010年,但创始团队从98年开始与向日葵产业打交道。据称三胖蛋所有瓜子原料均来自自己的向日葵种植基地,发展了种业端、种植端到收储端、生产端、销售端的瓜子全产业链条。


2013年推出三胖蛋罐装原味瓜子,在各个环节围绕高质展开,瓜子原料好(单价贵),选品严(淘汰率高),颗颗手选(人工成本高),包装高端(包装成本高)。以“颗粒大、无坏籽、十斤精选二两“为核心卖点,三胖蛋定位在高端瓜子市场。据称,全国每售出3罐原味瓜子,就有2罐是三胖蛋,单品累计售出4000万罐。


渠道上,三胖蛋最初主要通过特渠打开局面,例如与海底捞、中石化易捷、八马茶业、老舍茶馆等品牌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已经全渠道铺开,线上的京东、天猫、抖音、拼多多,线下的沃尔玛、盒马鲜生、永辉、BHG、OLE、7fresh、7-11等连锁系统,还与叮咚买菜、美团优选、京东到家等平台合作。


2021年,三胖蛋于杭州成立电商公司加码电商发展,同时提出2021年底实现“全国绝大多数城市方圆1公里可以买到三胖蛋”的计划,据蓝鲸财经报道三胖蛋近几年的销售增速都保持在60%左右。


瓜子相对其他坚果来说,发展更为缓慢,长期以来由洽洽引领,从散装无品类往品牌化、品质化、多样化发展。瓜子的高端化发展,具备消费趋势的必然性。作为瓜子龙头的洽洽,在14年就已推出高端精品瓜子葵珍。从产品角度,尤其在原味瓜子,三胖蛋和葵珍很相似。在高端瓜子的竞争中,三胖蛋需要在产品、品牌端、渠道端持续发力。


5、水军


相比瓜子,锅巴所处品类更为细小,且各地锅巴口味也不一样,华东糯米锅巴,华北小米锅巴,西北以手工锅巴为主,产业化工业化发展也更为落后一些。


水军锅巴成立于2014年,经过研发探索和产品迭代,2016 年水军推出了第一款“风味锅巴”产品,把过去撒粉调味的膨化锅巴升级为裹酱调味的糯米锅巴,并开发出蟹香蛋黄锅巴、海鲜糯米锅巴、比心肉松锅巴、川味火锅锅巴等不同口味。注重产品研发,水军与江南大学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以实现产品矩阵拓展。2021年推出了黑金肉松乌米锅巴。


打破锅巴传统,制作工艺的改变带来的是量产时供应链的升级。水军团队自己设计研发了全自动锅巴裹酱设备生产线,并申请了专利。在 2021 年,水军在供应链端进行了两大投入,一是投入了 8000 万元左右自建加工工厂,二是与江苏农垦集团达成了合作,拥有自己稳定的原材料基地。


根据魔镜数据,水军2021年淘系GMV在7000w左右,同比去年50%以上增长。而根据创始人之一张愈龙宣称,线上线下三七开的比例,2021年水军整体规模接近2亿。水军目标是成为中国的乐事,这对于它来说,不光是要将锅巴打造成大单品,如何将水军打造成年轻人喜欢的品牌,更是道阻且长。



2021年,国内的茶叶全年销售超过3000亿元,这个数字自2014年起就一直处于连年递增的状态。茶行业在国内有如此大的市场份额,却一直处于一个“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1、在过去多年中,知名茶企多以线下的方式进行售卖,并且普遍走中高端路线,不具备消费品特征;2、由于茶行业标准不统一,鲜有标准化的产品;3、面向消费者端,没有增加消费频次上的创新。

 

中国茶行业市场在近些年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随着市场环境与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的转变,茶叶的消费群体从以中老年人群向年轻人群扩散,茶产品逐渐变得“快消化”,传统茶企迎来了新式茶企的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内茶行业经历了从散装茶到袋泡茶再到袋泡茶升级的变革。同时茶粉、冻干茶、茶原液产品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茶产品的进一步创新可能。

 

1992年立顿带着方便又便宜且高标准化的袋泡茶带入中国市场,并且改变了一代人的饮茶方式。立顿在国内的发展也可以看作为国内袋泡茶的发展缩影。到2005年,立顿在国内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8亿美元,在那时,酒店、飞机场、火车站、办公楼、电视里、立顿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由于立顿一直没有对茶叶进行质量上的追求,在产品迭代上也没有快速的抓住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消费升级,消费者对袋泡茶也有了口味上的追求。

 

许多国内的创业公司抓住了这一点,对袋泡茶产品进行了品质升级,将传统以碎茶为主的袋泡茶换成了原叶茶,并且在风味上也更多的迎合了当下主力消费者的口味偏好,结合新式茶饮的风味推出拼配茶。2021年,国内茶行业依然沿着着袋泡茶升级的趋势发展,新锐品牌围绕着风味探索上进行产品创新,此外,茶行业的产品拓展思路也逐渐向咖啡行业发展,茶粉、浓缩茶液以及冻干茶等产品也正在成为新的产品拓展方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茶里ChaLi


在袋泡茶领域里有一个增长十分迅速的新兴品牌茶里ChaLi,在去年就有入选我们的榜单。这个成立于2013年的品牌,定位为茶包品牌和专业茶服务供应商,C端为主要营收业务,目前产品矩阵覆盖了水果拼配茶、经典原茶、功能性茶、草本养生茶、有机茶、棒棒奶茶等。B端的渠道以酒店、办公和餐饮为主。
 
茶里的基本面建设相对全面,有茶园、合作社、茶学研究室为一体的上游基础条件,在生产加工和研发等核心技术也经过多年打磨,可以说在如今的袋泡茶领域,茶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今年茶里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已经成为了淘宝双十一销售茶叶类目品牌交易排名第二,仅次于蝉联第一名的大益,在2020年,茶里还在排名中位列第4。在产品创新方面,茶里也推出了冻干茶、冷泡茶等产品。2021年9月,茶里南沙总部基地的一期工程已经正式投产,包括全自动化生产中心、研发中心、国际茶学院,这也进一步的加强了茶里在研发和供应链方面的竞争力。
 
茶里正在逐步的抢占立顿的市场份额,向国内袋泡茶巨头发展。对于茶里来说,若想进一步的扩大市场份额,除了在C端市场上的持续发力,加大B端的布局也十分的关键。
 

2、TNO

在2021年的茶行业增长速度较快的产品中除了袋泡茶,还有另一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类型,即冻干茶粉、浓缩茶液等冲饮类茶产品。这类型的产品的发展逻辑与咖啡产品有些相似,赋予传统饮品一个新的消费形态,在消费场景、方式上做了延伸。
 
这也让我们关注到了一个将咖啡的产品开发理论运用在茶饮上的新锐品牌TNO。品牌的创始人王骏桃曾为鹰集咖啡创始人及CEO,多年的咖啡从业经验令其形成了一套咖啡研发方法论,也将方法论沿用到了TNO的产品开发上。
 
产品于2020年12月正式上线,目前共有两条产品线,分别为水滴茶以及棒棒茶,其中水滴茶是冻干茶粉,产品设计采用了美妆蛋的造型;棒棒茶则是TNO团队的特有设计,区别于传统包装的袋泡茶。
 
TNO目前的营销主要以线上直播为主,销售方面则采用全渠道布局战略,已上线天猫旗舰店、小红书,在线下则覆盖一二线城市的精品商超,包括盒马、Ole等。
 
TNO在茶产品上进行的微创新,尤其是在产品设计上面我们认为是在新锐品牌中较为有创意的。尤其是棒棒茶的设计不仅能方便搅拌,提高萃取的速度,还能有效避免传统茶包上轴线掉落到茶杯中的尴尬。
 
其实在2021年市面上多了不少冻干茶粉产品,包括线下声量很大的茶颜悦色和王老吉,其中茶颜悦色在上线几个月做到了天猫茶品类销量的第7名。随着新老品牌的入局和跟风上新,冻干茶市场似乎很难不面临同质化所带来的的竞争。对于TNO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以咖啡的视角成功切入茶行业市场后的该如何走出自己的产品发展逻辑?品牌需要快速的为自己找到这个答案。

3、茶小空

2021年在袋泡茶领域还有一个增长较快的新锐品牌茶小空。公司成立于2020年,从拼配的花果茶来切入市场,同时茶小空对袋泡茶进行了技术创新,率先提出了“超萃”的概念,让袋泡茶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快速出茶,打破了传统茶叶对水温的要求。
 
我们认为茶小空值得关注的点在于:1、品牌初期销售增长快速,产品在上线3个月就成为花果茶类目销量第一,月销售额突破千万;2、公司建立了一定技术创新。研发的超萃技术,通过使用单细胞拉伸和物理破壁技术,使茶叶的细胞出现大量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结构,从而使得茶叶细胞内部物质快速渗出,并获得独家专利;3、据称是中国茶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唯一一家合作的新锐袋泡茶品牌,建立茶学研究院,联合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浙江大学茶学教授王岳飞和安徽农业大学茶学教授刘政权等六位专家;4、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品牌创始人赵海柏的投行背景,曾参与阿里巴巴集团纽约上市,使品牌在创立之初就拥有一些“背景光环”。此外,品牌是DST在中国投资的首家DTC品牌,DST曾投资京东、阿里、小米等互联网巨头。
 
目前茶小空的产品主要有两大品类,分别为超萃原叶茶和潮养茶。目前销售渠道主要在线上,2021年茶小空在抖音、小红书上投放了明星和大量素人博主,不断强化品牌的健康养生概念。
品牌的产品设计上也相对新颖,整体包装配色上比较吸引人眼球。此外,品牌还推出了自有IP小空来与消费者进行“情感连接”,茶小空围绕小空这一IP推出了红包、贴纸、表情包等周边。
 
茶小空通过产品新颖、流量加持的方式为品牌迅速的打下了知名度,并且在早期获得快速增长,这是许多新消费品品牌走过的路。但是在之后,茶小空是否还能保持稳定的增长,以及复购率上如何提升,还有待验证。



2021年的烘焙大市场,被普遍总结为“冰与火之歌”。一方面,老牌烘焙品牌如宜芝多、克莉丝汀、贝思客、浮力森林等品牌受到疫情及大环境影响或关店或倒闭,另一方面,VC大量涌入烘焙赛道,从线下连锁,到零售品牌,各个细分品类都受到了资本空前关注。


根据欧睿数据,2020 年烘焙终端市场规模 2358 亿元,15-20年复合增速 9%。排名前二的达利食品、桃李面包占比分别为3.7%、3.3%,市占率总共只有7%。之所以广受关注,重要原因之一是烘焙食品赛道规模大增速不错但集中度低,传统品牌面临老化洗牌,给到行业竞争者和创业新入局者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消费场景上,烘焙食品以早餐主食消费场景为主,居家、办公、旅游等作为休闲点心场景其次。随着消费饮食往更加多元化、健康化、方便便捷化发展,烘焙预包装食品成为消费者早餐主食的重要选择之一,此外,代餐的功能性需求也逐渐加强。相比于保质期6个月到1年之久的长保烘焙食品,口感新鲜、添加少、少糖少油的短保烘焙产品成为增长趋势。而新口味、新细分品类,则是烘焙食品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轩妈


创业品牌要真正杀出重围,并不容易。2021年淘系数据显示,烘焙食品排名前三依然是综合零食类三巨头,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不过,细分类目下,我们看到了突破的创业品牌。传统糕点下,轩妈在巨头围剿下突破重围,拔得头筹。


今年FoodPlus年度榜单再次将轩妈纳入。据创始人访谈结合淘系数据推测,轩妈从2016年6000万元的销售额,2017年过1亿元,2018年2亿元,2020年5亿元,2021年预计在7亿元左右,轩妈体现了很强的业务能力。


一方面,轩妈作为蛋黄酥的开拓品牌,打破了行业长期“有类无品”的状态,并将蛋黄酥这一传统中式糕点快消品化标准化,从原料到工艺进行了升级。今年轩妈牵头行业上下游企业首发《蛋黄酥》团体标准。


另一方面,轩妈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在产品上体现了足够的定力和坚守钻研,聚焦在蛋黄酥品类上,去做场景的开拓,口味的创新,供应链及工艺的升级。2021年轩妈在南宁空港科技产业园1万平米的新工厂试行生产,新工厂的设计产能将超过原有南宁、嘉兴2个工厂的合计产能,大幅提升自动化程度。


今年,轩妈完成超亿元B轮股权融资,由老股东金鼎资本、青蓝投资,以及新投资方麦星投资共同参与,融资资金将用于全链路的数智化升级、工厂建设、产品研发,以及拓展销售渠道。


据称,目前轩妈线下渠道的占比在20%左右,如何在线下零售场景进行渗透,是轩妈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此外,虽然蛋黄酥品类还有进一步渗透的空间,但产品后续如何升级迭代,继续聚焦还是看烘焙大品类的机会,新的爆款如何切入如何打造,依然是轩妈需要回答的战略问题。


2、七年五


轩妈是传统糕点细分类目下的突围者,七年五季则在西式糕点类目下获得自己的战果。同样,七年五季也是继去年榜单入选后,再次被我们选入的品牌。


从19年战略调整聚焦到以“全麦烘焙”为核心,七年五季每年实现销售的翻倍增长。以天猫旗舰店GMV为例,20年1.47亿,21年实现2.58亿销售。虽然围绕轻食低卡,开发了荞麦面等全谷物主食、鸡胸鸡肉丸等营养肉质蛋白、轻食油醋汁、冷萃咖啡等品类,但以全麦欧包为代表的全麦面包奉献了80%以上的销量。


从产品到创始团队,七年五季给我们的印象可以用“稳健扎实”四个字来形容。全麦欧包主打15天短保新鲜,对于供应链调配是极大的挑战。


七年五季通过运营、工厂建设及物流优化,做到了全国四地六厂就近发货,从4.9分的旗舰店物流评分,甚至优于大部分长保品牌,可以想见品牌背后下的功夫。短短三年获得高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七年五季仅在2020年拿过一轮险峰旗云的天使轮融资。可以推测,在毛利控制上七年五季做的较为稳健持续。


对于七年五季,如何走向更多零售渠道,在短保15天的限制下,是否可以成长成下一个桃李面包,是我们特别关注期待的。



2021年,中国肉类加工产品的品质化趋势持续深入,品质化这个大趋势又可以分为低温化和健康化两个细分的趋势。在这阵品质化之风中,过去的一年前里,更多创业公司带着有创新性的产品解决方案来到了市场中。


随着国内冷链设施的铺陈与渗透,营养价值和风味保存更完善的低温产品是近年来肉类产品的一大趋势,这个趋势可以从肉类产品巨头们的销售数据中去感知。2013年,双汇高温肉制品(高温杀毒后可常温储存的)营业收入157亿元,营收占比35%;而在2019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61亿与26.8%。国内鸡肉食品巨头凤祥股份旗下明星产品低温即食鸡胸肉品牌“优形”系列产品在2020年的销售额为2.3亿元,同比大涨280%;2021年上半年,优型系列产品的销售额为2.38亿,已超过2020年全年,同比增长195%。


低温化在接下来依旧会是一个强劲的、不可逆的趋势。从宏观上看,低温肉制品还存在着巨大的渗透空间,根据华安证券的数据,目前中国低温肉制品市场规模占总肉制品约37%,这个数据在英美日均大于90%。从竞争格局上看,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目前国内低温肉制品的CR3为23%,而高温肉制品的CR3是86%,相比之下低温肉制品品类存在着更好的切入空间。


由于历史上的一些问题事件,消费者对国内肉类加工产品的安全性与健康性存在顾虑。近年来许多该领域的创业企业,如过去一年里冒出头来的本味鲜物、肉敢当、肉班长等新品牌,则是从健康化的角度进行了创新思考,抓住了市场中的主要矛盾。目前的健康化解决方案以无添加为主题,无添加香精色素、亚硝酸盐、淀粉、杂肉、植物蛋白等,更领先的企业已经开始向上游饲养端去做无抗生素、激素、化学药物的创新。


在所有食品饮料品类都在走品质化路线的大背景下,国内肉类加工产品未来的品质化趋势会进一步深入,这点相信是不言自明的。关于这个趋势我们也有着另一个逻辑:作为人造肉的坚定相信者,我们认为未来人造肉会系统性颠覆传统的肉类供应链,由于长期来看人造肉的价格会低于传统饲养的动物肉,因此中低端传统肉类产品的生存空间会被严重挤压,能留下的传统产品更多是高端的原生态产品。


把视角从未来拉回到现在,前一批的肉类加工创业企业如大希地和小牛凯西等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已经开始向上游供应链深度渗透,这对产业来说颇有风向标意义。由于肉类加工产品的行业特性与产品属性,往往很难做出强品牌溢价,因此过往传统企业更多时候是在供应链上寻求一体化与规模化的经营效率差以及深溯上游带来的产品差异性。对于近年来诞生的新肉类加工产品品牌来说,向上游去整合意味着更大的研发创新空间和生产自由度,这会给它们带来新的令人期待的想象空间。这是一个正确但艰难的方向,新一代肉类加工企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1、大希地


在2018年我们第一次做年度榜单时,大希地曾在备选名单中,但由于当时大希地作为一家肉类加工企业在供应链端显得比较单薄,因此最终我们没有把它放到榜单里。


三年过去了,如今的大希地已经是另一番风貌。2020年9月,大希地在南京白马的全资工厂正式投产,据悉这个工厂的建设共耗资3.5亿元,占地45亩,年加工总产能1.2万吨。2021年10月,大希地又与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签订了新的项目合约,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一个占地160亩的生产园区。此外,大希地还构建了遍布全国的冷链冷配能力,一省一仓(共计40多个仓),覆盖385个地级市,范围内的用户能在下单后24小时收到货品。另外在产品矩阵方面,大希地也从一个“牛排品牌”进一步转变成了“性价比冷冻半成品食材品牌”,牛排产品线除了最早的合成料理牛排,又增加了儿童牛排、谷饲/草饲原切(不同部位)等SKU;非牛排产品线包括海鲜、鸡肉、烘焙、烤肠、调味品等;牛排产品整体占比已降到了营收的50%(2020年数据)。


目前大希地目前还是以线上渠道为主,并抓住了近两年来的直播电商趋势。据悉,2020年大希地营收约20亿元,其中天猫占比约40%,京东、拼多多以及直播带货等渠道占比40%,线下20%。大希地在直播电商上给予了较高的重视,据悉光抖音电商就配备了30多人,大希地在天猫与抖音的自播也被平台方以标杆形象展示。


在2019年大希地首次入选年度榜单时,我们对这家公司的期待是“向上游供应链去做出纵深”。三年过去了,大希地已经在供应链端与线上渠道端都夯实了不少,这两年的高速扩张也让它成为了一个估值破百亿的企业,但我们对它的期待依旧没变。不断地向上游供应链价值环节去跨越、去做出纵深,可能这就是肉类加工与生鲜企业西西弗斯般的命运。


2、小牛凯西


小牛凯西团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9年,据悉当时其就投资5000万元建立了一个8000平米的工厂,日均牛排产能达8万片。而后小牛凯西品牌诞生于2013年,刚开始以供应链能力为基础去拓展线下餐饮业务,陆续在全国开设了直营西餐厅和加盟店共60余家。2017年,为了突破线下模式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小牛凯西开始全力转型线上,砍掉了所有线下门店。


由于此前多年线下经营西餐厅的基础,小牛凯西在转型线上的初期就拿出了较为丰富的产品矩阵,定位“以牛排为核心的西式餐饮零售化”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小牛凯西又进一步丰富了SKU,目前的牛排产品包括合成牛排、谷饲和牛A1/2/3西冷、蔬菜汁儿童牛排等;非牛排产品矩阵包括鸡肉、披萨、意面、蛋挞等品类的西餐半成品产品。小牛凯西牛排产品在同等定位品牌中的一个亮点是其原材料的差异化,如其儿童的牛肉为“无生长激素、无抗生素、无转基因塑料”,而普通定位的牛排产品则使用可溯源的“600天草饲”牛肉。


转型线上后,小牛凯西发展迅速,据称2018年到2021年,其销售额分别为0.8亿、2.2亿、6亿、10亿。据悉目前小牛凯西在各大平台上的平均ROI为3-5,这是在食品饮料行业里非常高的一个数据。供应链与渠道方面,据悉目前小牛凯西在全国有14个自营仓,在永辉、大润发等线下零售渠道中超过1000家门店上架,目前线下销售额约营收的10%。据小牛凯西的创始人饶德飞先生表示,未来线下渠道的铺陈会是小牛凯西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希望把线下比重做到总营收的四成。


小牛凯西与大希地的整体产品矩阵和经营策略都有比较相似的地方。这一对中国肉类加工产品行业的新品牌中的佼佼者的发展轨迹会如何趋近、交织、纠缠、偏离,这是未来数年内这个品类里最精彩的看点之一。


3、本味鲜物


在这一批抓住了肉制品品质化根本矛盾的新公司中,本味鲜物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本味鲜物的产品于2020年上线,以中高端定位的低温肉肠切入市场,猪肉原材料来自南阳黑猪的后腿肉,据其称本味鲜物是行业首家将无抗肉(养殖全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药物、抗生素或人工合成激素)用于肉制品产品的公司。此外,本味鲜物在产品配料中减去了在传统产品中用来护色防腐但有一定健康风险性的亚硝酸盐,这在目前的同类产品中具备一定的差异性。据悉,目前本味鲜物除了线上渠道外,线下渠道已渗透BHG、Ole等高端超市,此外还凭借母公司鲜生活积累的便利店资源在各省份的头部便利店系统布局。在场景方面,本味鲜物做了针对儿童的无抗肉肠、早餐场景的原切培根、年夜饭场景的家宴预制菜套餐等尝试。


本味鲜物说自己希望成为“肉制品界的简爱”,而目前,本味鲜物展现出来的形象确实有几分简爱的风骨——同样是对传统品类做健康化创新,同样在公司早期的运营中就展现出了“扎实老练”的风貌。©FoodPlus


(值得关注创业公司榜单完)
结尾的话:2020年榜单开头我们提到对于FoodPlus而言是有一些小小遗憾的,因为我们在榜单中的角色更多是观察者、记录者与见证者,不是创造者,甚至都没有参与创造。
但是我们在2021年我们迈出了一小步,有参与其中做了一些小小的贡献,可以点击此处了解,算是我们今年榜单中唯一的彩蛋。希望我们在2022年及以后我们参与创造更多,甚至我们能够成为创造者的一份子。 做年度榜单是我们观察食品消费品行业以及食品消费品创业投资生态的一种方式,希望我们能给你好的参考。
PS:后面几天我们会陆续发布《2021年值得关注的中国食品消费品投资机构》、《2021年值得起到的中国食品消费品早期创业公司》年度榜单,敬请期待。


来源:FoodPlusHub

作者:FoodPlus团队


提示:* 本文FoodPlusHub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FBIF投稿与商务合作,联系Bobo(微信:fbifmedia1)
更多文章


/ FBIF食品微信群 /

让专业的人聚在一起,15w+食品人已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