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中取胜,营造中国商业航天的繁荣成长局面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当飞往国际空间站的货运服务已经基本稳定、人员运输即将启动的情况下,NASA又启动了月球货物运输服务的竞标……这还不算全部,美国商业航天的乱战正在向小卫星发射领域延伸。据说有将近20家美国企业提出了自己的小火箭计划。
我们从这些乱局中看到的是心烦意乱吗?
显然不是,而是朝气蓬勃的创新。
乱中取胜,营造中国商业航天的繁荣成长局面
作者 | 雨菲,李刚
中国的商业航天
是不是过分谨慎了?
目前为止,商业航天可能是中国最循规蹈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产品类型上来说,无论是国有航天企业自行组建的商业公司,还是由民间航天爱好者、离职航天专业人士创建的民营航天企业,都在按照传统航天企业的模式按部就班地研制火箭、卫星或者应用系统。在商业模式上,无论是学习国外商业航天企业已经建立起来的成功商业模式,还是选择民参军模式,这些商业航天企业同样运行得循规蹈矩,甚至是小心翼翼。从事航天创业的人们都是学霸出身,对于工程科学所应当遵守的循序渐进原则,养成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有敬畏。
这样的过分谨慎不仅仅存在于企业界和企业家身上,管理部门也是如此。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电信服务牌照的发放上,连身为国有独资企业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都无法拿到全部牌照来开展消费级服务;在内容服务上,城镇消费者没有权力购买卫星电视接收终端,农村消费者买到终端之后还必须接受管理部门的定位监控,不能随便迁移……在火工品、发射服务业、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方面,同样有着极高的政策门槛。
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商业航天像极了夏日里的荷塘:一片蛙声,湖面却宁静无波。
乱局是产业萌发的必然
如果从顶层审视各个产业部门,凡是搞得好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如同传统航天这样,得到国家不惜代价的投入和支持。在国有资金的大规模投入下,在动用体制力量聚集英才的人力资源投入下,传统航天、高铁、电信网络、公路基础设施等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举国体制的强大力量。另一种则包括互联网经济,在国家不限制、不阻止、不违法则不干预的管理下,迅速爆发出强大的经济活力,用20多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有活力、经济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产业。
我们既然讨论商业航天,那么后一种典型自然是研究的对象。而互联网经济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多少乱局、多少乱象,如今的航天产业中高层肯定都记忆犹新,这正是伴随着我们从青年步入中年的那一段历史。从瀛海威挂在白石桥路口的广告,到2002年前后的互联网产业第一次寒冬,再到今天的BAT。多少企业在喧嚣中登场,占据了几乎所有媒体广告的头条,各种概念的电子邮箱、BBS、聊天室……你方唱罢我登场。20年过去之后,又有多少企业黯然退场,如今连关键词都搜索不到。
乱局带来的并不是一地鸡毛,而是产业的沙里淘金、优胜劣汰。聊天室如日中天的时候,腾讯还只能租几张长桌,靠发放玩具来吸引用户,相信至今还有人保留着腾讯现场发放的绒毛企鹅,也算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当当网高歌猛进的时候,京东刚刚因为非典而关掉了所有线下门店,尝试着选择在线销售来保持企业生存。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社交平台“进化史”
如今,互联网产业的乱局还在继续,抖音之类短视频网站的兴起,冲击着现有的互联网巨头。VR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化,还会继续带来产业的动荡和变迁。这样的混乱不但没有让消费者远离,反而给他们带来了越来越出色的体验,带动着零售、餐饮、旅游等诸多产业的发展和优化。
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同样乱局丛生,早期的国产手机厂商几乎已经全部淡出江湖,如今叱咤风云的华为、OPPO等都是后来者。乱战之中,国产手机已经越战越强,隐隐有了超越三星、问鼎于苹果的态势。
从乱局看美国的商业航天创新
美国作为商业航天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在这个行业上从来都是乱中取胜。我们此前曾经论述,NASA在启动商业轨道运输服务的过程中,先后有17家企业参与竞争,最后只剩下了2家。在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卫星通信广播领域,企业的起起落落更是家常便饭。最成功的卫星电视直播业,曾经为了争夺用户而狂打价格战,最后只剩下了回声星一家企业。卫星移动通信更是在混乱中前行,曾经的几家静止轨道移动卫星企业现已江湖除名。著名的“光平方”甚至已经开始大规模铺设地面网络,却因为干扰了GPS而被迫停工、停业。
然而这样的乱局并没有伤害美国商业航天的整体,反而在残酷竞争中培育出了马斯克、维勒等一批优秀企业家,摸索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作为美国航天行业引领者的NASA,不但从来不嫌局面太乱,反而一再为乱局加温。当飞往国际空间站的货运服务已经基本稳定、人员运输即将启动的情况下,NASA又启动了月球货物运输服务的竞标。一批中小企业提出了各种脑洞大开的方案,打算在NASA合同预付款和商业资本的支持下,努力把它们变成现实。
这还不算全部,美国商业航天的乱战正在向小卫星发射领域延伸。据说有将近20家美国企业提出了自己的小火箭计划。作为宇航巨头的洛马公司并不满足于国内市场,他们越过大西洋,从英国航天局那里获得了5000万英镑的资助,准备把新西兰企业研制的“电子”号火箭引入正在建设的苏格兰航天港。
2009年NASA启动“商业乘员开发(CCDev)”计划,经过多轮角逐,最终SpaceX和波音公司胜出,瓜分 68 亿美元订单。
我们从这些乱局中看到的是心烦意乱吗?显然不是,而是朝气蓬勃的创新。没有全行业积极参与的、广泛的探索和尝试,就不会有创新。没有对百舸争流的鼓励和欢迎,没有对失败的宽容与包容,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这是中国互联网与美国商业航天共同带给我们的经验。如果中国的商业航天也能像互联网产业一样,勇敢地探索和实践,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乱局之后,新的企业就会脱颖而出,人们也就不用再去羡慕美国有马斯克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如中国很少有人去羡慕美国人有亚马逊、ebay和贝宝,这就是民族产业强大带来的效应。
建立和维护法制框架
是政府和国资的责任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乱局,其实是频繁的颠覆,是产业进化的速度快得超过了传统产业及传统企业的应变能力,同时也为新兴企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这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话的由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好事。民营经济部门自己发动起来,迅速筹措海量的资金,在整个产业范围内进行探索和试错,短时间内就找到正确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这个过程可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结果却是良性的,也因此,我们称之为良性的乱局。
另一种“乱”就是恶性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各种伪“高技术产业”,近些年来已经曝光了多起骗取国家高技术产业扶持经费的案例。在商业航天领域,还没有哪家企业受到这样的正式指责,但宣传上言过其实的企业是存在的,以“北斗产业”、“航天产业园”名义搞房地产的则大有人在。
保护良性的探索和实践,坚决阻止和治理恶性捣乱,这正是政府管理部门和国有资本的责任。首先,政府要坚决、公正地执法,建立一个安全、公平、透明的经济环境,让企业在其中自由地成长、自负盈亏、自己承担经营的结果。国有资本并没有执法权,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是因为国有资本具备强大的产业风向标效应。如果国有资本采取行动,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推动和支持各类良性企业的探索和创新,坚决反对伪商业航天搞地皮、骗经费,那么对于产业风气的优化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起努力,“乱”中取胜
乱局或许会让那些应变不暇的企业感到深重的危机,但是也能让那些积极进取,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鱼得水。这正是宇宙人项目的目的所在。宇宙人航空航天港项目希望能够创造一个万物萌生的产业生态环境。据不完全了解,宇宙人在尚未正式起步之前,已经以不同形式,涉猎多家生态链环节的企业平台。
也许,待正式推出时,他们的体量已经比我们所能够了解的还要大。而宇宙人之所以选择这些平台并促进共同的合作,目的是期待平台最终能够和诸多商业航天企业一起体会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繁荣局面,在快速演变的国际商业航天大环境当中,通过优质资源的共同整合与理念共享等,积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为整个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与责任。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原创,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至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新媒体平台、及网站,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 猜你想读】
▼
互联网创业风口已过,商业航天的创业正当其时
请输入标题 abcde
推/荐/阅/读
▼
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
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二):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尚在萌芽期,实验室的建设极为必要
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三):历史节点上的失误和遗憾——尼克松政府的决策失误对美国空间站计划的负面影响
社论:
创新是一种态度 ——国外国防航天领域的成功创新案例与机制探讨
一个可能比马斯克更厉害的家伙:OneWeb和它的老板格里格·维勒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大航天时代:
跳出航天: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tougao@yinhexi.la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
卫星与网络satnetdy
关注微信号,每天收看我们的消息
卫星与网络为您推送精品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