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荐读 | “初中数学‘情理交融’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请关注 阳光备课 2023-02-05
    

      阳光备课的“好文荐读”栏目,不定期推荐教育教学领域好文章,供新老教师学习参考。

      本期推荐钱德春, 吕同林两位老师的文章,此文引用格式:钱德春, 吕同林. "初中数学'情理交融'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4.

▍来源:网络 

2013年3月以来,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进行了师生问卷调查;对学校的抽签听课、组内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型中“情”与“理”关系的处理进行了案例分析;收集和梳理与本课题相关研究成果的资料;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作了研讨。为了准确定位课题,提升研究实效,课题组邀请了泰州市教研室、教科所专家对课题名称、立项和研究内容、方向等进行了指导,经专家评审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课题为“初中数学‘情理交融’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编号为E-c/22013/011。

1.课题提出

著名数学家高斯有句名言:“数学是科学的女王。”可把数学当“女王”一样呵护的学者们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尴尬:接触“女王”的很多年轻人觉得她面目可憎,毫无美感。一位理科生在数学告白中这样写道:数学一病不起,在我的世界中永远如同患了痨病一般,无药可治得让我深恶痛绝,想的最多的就是赶紧逃离与它有关的世界。终于等来了高考结束,气息未平,便把与数学有关的资料卖了个一干二净,换了十几块零用钱。本想进入大学便可与它一刀两断,未想,终是未逃过一劫。数学,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缺乏一种爱的情感、学习兴趣和正确动机。

为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课题组对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省泰中附中)3个年级共计2853名学生和56名在职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七年级、八年级40.00%的学生认为“数学能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对提高人的素质有很大帮助,在所有选项中,所占比例最高。但九年级只有30.23%的学生选择该选项,选择数学比较重要,考试会拉分,学不好升学就困难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9.53%。调查表明,由于学生情感、数学文化价值等人文素养的缺乏,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产生了变化,由数学的教育价值向数学的应试价值转变,应试思维愈加严重,不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不足、信心欠缺,进而讨厌、畏惧数学。许多中考数学得高分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落千丈,原因就是所谓初中数学学得不错机械操练的流水线产物,他们对数学基本原理和思想缺乏理性的认识。比如,知道解分式方程时要验根,但为什么要检验、增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变形会出现增根等知之甚少。进入高中后,面对不等式的讨论、分式不等式的等价变形就显得无所适从。数学离不开解题,但如果数学仅仅是解题,那么,学生那种最珍贵的想像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就会被扼杀,慢慢就会厌恶数学。

教师问卷调查发现:29.03%的教师对“你对省泰中附中课堂教学的看法是什么”的回答是:课堂教学片面追求进度,学生知识掌握不牢。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还不可避免受到应试的影响,追求进度,压缩新授课的时间,留下更多的时间用于中考复习。41.94%的教师“不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以及知识产生过程中所折射出的方法、思想,仅重视结果的应用”,充分反映了教师急功近利的应试心态,53.20%的教师“不重视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介绍相应的数学史的内容”,调查再次验证:

当下的数学教育削弱了数学在人的素质培养上的功效,使得数学的文化性没有得到充分张扬。在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数学知识所折射出的理性内容,在合情判断基础上,进行演绎推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不能是单纯地应用数学结论解题、应试;另一方面要注重利用“数学之史、数学之美、数学之趣、数学之用”来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以情促理、以理生情,培养学生数学的精神与情怀,完善人格,在“情理交融”中让学生爱上数学,使数学更具吸引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初中学生有升学的重任,同时初中又是人生较为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愿望,但坚持性、持久力不足,思维的发展处在一个快速的上升期,是培养数学情感、熏陶数学文化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数学课堂的“情理交融”研究显得特别重要。为此,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情理交融’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

2.核心概念的界定

(1)“情”,在心理学上称为情感,指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在心理活动上的表现和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情”主要包括:兴趣、好奇心、愉悦感、主动性等。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充满对数学的好奇,同时还应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数学教育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拨的学习教力,进而形成独立的人格、合作的态度、创新的精神。

(2)“理”,通俗地讲就是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感性相对应,所有理性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理。通常不以人的喜怒哀乐为转移。本课题中的“理”主要包括:理性精神、数学素养。

(3)“理性”,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代表着对一种冲动的克制,一份平静的心态和一种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西方早期的斯多葛学派认为,“理性“是“神的属性”和“人的命运”。亚里土多德认为“理性是人的本性”。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将“理性”看成是人的自然属性。黑格尔认为理性是一种具体的辩证的思维,是最高级和最完全的认识能力。”“理性简单地说就是言之有理有据,理性精神就是质疑与反思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与探究的态度;数学素养就是数学化思考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数学教育不仅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提坚实的数学知识、技能,领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更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实验、类比、归纳、演绎、探究、数学史料阅读等途径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理性精神。

(4)“情理交融”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丰富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质疑与反思精神,养成数学化思考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形成对真理探究与追求的品格,并以此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从而健全学生完美的人格世界。

(5)“实践研究”是相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而言的,本课题定位于实践研究,侧重干操作层面的怎么做,主要着力于运用科学的数学教育学习理论,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情瑶交融“课堂的特点、方法、策略及评价手段。

3.国内研究现状

有关“情理交融”的研究,国外的研究现状因能力有限我们无法查证。国内对此较早已有所认识。钱学森说:“人的智慧由两大部分组成: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此为‘大成智慧学’,”他认为,量智主要是科学技术,一般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研究量变到质变。性智更多的是人文科学,从整体感受入手去理解事物,从“质”入手去认识世界,成尚荣先生精辟指出:“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实质上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等以及各种文化实践活动的结合,二者应相通;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二者应相融;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二者应整合,建立新的人文主义和新的科学主义,这就是大成智慧,就是智慧,“方张乃达认为:“对数学文化教育价值认识的最大误区在于忽视数学精神的教育功能。有不少人在论及数学文化的价值时,要么根本无视数学对人类精神方面的巨大作用,而仅仅关注数学在知识层面上的应用和数学对人类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或者仅仅注意数学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而忽视数学精神的(它集中地表现为理性探索精神)教育功能。所有这一切都是片面而肤浅的认识。

但文献检索后发现,“情理相融”在我国文科教学和社会管理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应用。以李吉林为代表的“情境教育“习在语文教学教学的活动中,以情境入手,让学生以情体情,以情生情,悟文章之情,思语言之妙,享语境之美,触心灵之魂,塑人格之魅力,以孙双金为代表的“情智教育“四在语文教学中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的智慧更灵动、更丰富。2011年起江苏省南京市深水县实验小学吴义民老师推出了“情理课堂”实验,该校刘方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构建情理课堂”。而作为初中数学“情理交融”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的课题的提出尚属首次。

4.课题的理论支撑

4.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应该针对学生的知、情、意等各方面的需求,配合学生的经验,设计学校教育,使学生的各种潜能都得以充分的发展;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力,只需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所需的一切;要想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教育情境中必须有较少的威龄;有主动、自发、全身心地学习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对学习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人本主义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精神:主张情意教学,和谐的师生感情,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启示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克服知、情分离的教育,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4.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观点,其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受学生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有效的学习只能由个体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意义也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建构起来的。学习过程中,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4.3多元暂能理论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具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而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平衡性,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多元智力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智力观、教育教学观。小班化条件下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才能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5.主要观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5.1主要观点

5.1.1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学文化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数学是许多理论科学的工具;数学是一种方法;数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数学具有完美的艺术追求:数学的语言精练简洁;数学闪媒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5.1.2数学教育不仅传承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精神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作为基础的教育和教育的基础,既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又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和质疑问难的思辨思想,从而使学生“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1.3数学精神的结养离不开人的发展规律数学精神的培养非一朝一夕,必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依照人的成长和思维发展规律有序开展。七年级注重数学活动的体验,不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悟:八年级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从合情推理向逻辑推理过渡;九年级在数学的探究活动中,形成“猜想一论证“数学思维,进一步培养独立的思维品质。

5.1.4“情理交秋”的数学学习更具魅力

“情理交融”的数学课堂通过丰富的数学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数学问题的交流、研讨和数学史料的阅读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启和丰富心智。

“情理交融”数学课堂具有如下特点:自然性、趣味性、白主性、简约性、灵动性、共生性(简称为六性)。自然性就是数学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其数学化的过程,以此激

“情”寻“理”;趣味性就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感受数学之美、数学之趣,从而对数学充满浓厚兴趣与探究欲望:自主性就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实验”“操作”“探究”“思考”等过程,学得主动积极,热情高涨、激情四溢;简约性就是数学的教学过程追求简捷的思路,感悟数学之道,感受数学之美,学习的过程指向数学的本源;灵动性就是数学课堂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和问题的变式探究,注重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成长;共生性就是通过生生互动、师生合作、交流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数学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情感与教学智慧。

5.2可能的创新之处

研究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情”与“理”的关系、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和“情理交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探索初中“情理交融”的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建立初中数学“情理交融”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6.研究目标和内容

依据初中学生的情感特点、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初中数学学习内容、培养目标等诸方面因素,积极探索“情理交融”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促进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力争达到下列4个创新:

(1)教学思路的创新:将数学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数学课中,建构“情理交融”的初中数学课盆;

(2)教学方式的创新;形成不同类型的数学课以及不同教学环节“情”与“理“有效融合的策略;

(3)学习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4)评价方式的创新:由单一的笔试评价方式转变为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情理交融”课堂的文献综述。梳理文献资料,对“情境教育”“智慧课堂”“情理课堂”“教学智慧”等展开深入细致的文献研究,并作一两篇相关的文献综述。

(2)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情”“理”教学现状的调研和分析。通过问卷、座谈、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结合“情理交融”教学的理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初中数学“情理交融”课堂教学特点研究。结合初中数学培养目标、初中生情感生成及认知规律,探索“情理交融”数学课堂特点。

(4)数学课堂中促进学生“情”“理“发展的规律与方法研究。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数学化的过程、数学的理解与表达、数学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数学史料的阅读、学生互学互助、创意练习、学习日记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启和丰富学生心智,研究并掌握促进学生数学“情”“理”发展的规律和方法。

(5)初中数学“情理交融”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加强初中各年级数学教学素材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学生已有的思维品质、思维方式、认知规律及数学学习的情意特点,设计合理、适当的“情理交融”的教学方案,总结和归纳“情理交融”的课燃教学策略。

(6)数学课堂中促进学生“情”“理”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加强对“情理交融”数学课堂的行动和个案研究,包括教师、学生两方面发生的具体片断、事件、现象等,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与“理”有效融合的策略。

(7)初中数学“情理交融”课常教学评价方法研究。研究数学“情理交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精神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数学思考以及学生发展状况等情况,制定合理并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方案。

7.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梳理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2)间卷调查:了解当前初中数学课拿中学生“情”与“理”

教学现状。

(3)案例研究:“情理交融”数学课意的特点,促进学生情理交融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等都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研究。

(4)前后测量实验:通过对教学班级前测和后测结果的实验对比,进一步探索和优化初中数学“情理交融”课堂教学的结构,形成“情理交融”和谐发展的数学课堂。同时积极探索和建构“情理交融”数学课堂有效评价机制。

8.步骤及组织

8.1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初定3年,分3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

成立课题研究的相关组织,深入学习国内外教育教学最新科研成果,收集和梳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形成一两篇文献综述。深入课堂听课,研究和分析课堂教学的现状,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子课题研究小组,请专家指导,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撰写并完善开题报告,做好开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5年6月)各个子课题组深入课堂,重点进行案例的设计与实施、执教情况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建立学习档案,分析和研究学生的人文素养、理性精神的相关信息。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整理相关素材,形成中期研究报告。研究期间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及时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思路和方式,不断总结研究的成果,完成中期评估。具体研究内容见表1。

表1 

 

(3)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各小组梳理研究的相关资料,总结相关经验。核心组成员进一步整理和完善相关成果的材料,全面总结研究的过程和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8.2相关组织

课题研究专家组(略)课题秘书组(略)

9.预期研究成果

9.1实践成果(见表2)

 表2

9.2理论成果

把握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情”与“理”的关系,揭示初中数学“情理交融”课堂教学的特点,总结初中“情理交融”的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建立初中数学“情理交融”

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10.课题研究的保障(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钱学敏.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N].光明日报,2008-10-16.

[3]成尚荣.为智慧的生长而教[J].人民教育2005(3/4):7-9.

[4]张乃达.数学证明和理性精神—也谈数学证明的教学价值[J].中学数学,2003(2);1-4.

[5]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教育部师范司,孙双金与情智慧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刘方。构建数学情理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情感[J].小学教学研究,2012(8):19-20.

【以上文本由OCR识别得到,错漏在所难免,遇到问题请寻找原文阅读】  

相关:

好文荐读 | 数学教师开展教育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

好文荐读 |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好文荐读 |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

好文荐读 | 对高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与实践 ——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推荐:

1.数学教师必备 | 手机版《高中数学教学手册》 

2.新教材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全套·教材分析·教案·课件

3.新教材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套·课文·教材分析·教案·课件

温馨提示:

       需要课件的同事,请关注阳光备课,对话框回复“中学数学”,内容会不断更新




END




-----全文到此为止。整理不易,如果喜欢,请点下面公众号名片关注和转发到朋友圈。  

特别推荐一(点下列标题进入)

1.2019版新教材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全套·教材分析·教案·课件

新教材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套·课文·教材分析·教案·课件

2. 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怎么考,考什么?

3. 举个栗子说|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怎么考?

4. 举个栗子说|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怎么考?

5. 举个栗子说|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怎么考?

6. 举个栗子说|核心素养之数据分析怎么考?

7. 举个栗子说|核心素养之逻辑推理怎么考?

8. 举个栗子说|核心素养之直观想象怎么考?

9.带你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10. 带你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怎么考?

11..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如何书写?

特别推荐二(点下列标题进入)

1.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2.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4.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5.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6.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7.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8.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3·教材分析·教案·课件·视频

特别推荐三(点下列标题进入)

1.【教案·课件】高中数学全套教案·课件(必修选修的每一节课)2.【课堂实录】高中数学全套部级优课(必修·选修的每一节课);3.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2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4.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3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5.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4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6.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7.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8.课本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3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题目答案。

9.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高中数学  [新教材]!

特别推荐四(点下列标题进入)1.【家长辅导】人教网·辅导孩子学数学·系列(1-6年级的每一节课);2.【课堂实录】小学数学全套部级优课(1-6年级的每一节课);

3.数学教师必备 | 手机版《高中数学教学手册》 

4.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数学 (同步课程,very good!)!

5.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语文(同步课程,very good!)

6.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英语(同步课程,very good!)

7.小学1-6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总复习·微课·合集(第一套)

8.小学1-6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总复习·微课·合集(第二套)


免责声明


【内容由网上搜索而来,由阳光备课整合,各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谢!摘录、转载,是想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做点事,仅此而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点个"赞",让我知道你“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